资源描述: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播乐中学杨晓慧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4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我将从以下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理解.一、教学内容解析在此之前学生经历了从算式到方程,由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1:螺钉螺母配套问题;2:桌面桌腿配套问题;3:配套问题的变式应用.二、教学目标解析结合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依据课程标准,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1、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产品配套问题;2、通过自
2、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合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教学难点分析配套实际问题相等关系并不难找,运算也不复杂,关键是螺钉螺母数量间的关系易混淆,一个螺钉配两个螺母,学生往往会误以为“螺钉数量=2螺母数量”(正确的是:2螺钉数量=螺母数量);8一个桌面配四条桌腿,也同样易混淆为“桌面数量=4桌腿数量”(正确的是:4桌面数量=桌腿数量);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以下措施:(1)列表举例子探究螺钉螺母间的数量关系.螺钉数1234螺母数2468(2)引导学生进一步借助表格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3、教学重难点是:准确寻找配套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辅以问题教学法,类比教学法.(二)学习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课堂内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互助提高.本节课我指导学生以希望互助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五、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8前节课我们专门做了一节与应用题有关的练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析问题的吗?(采用表格)这节课我们还用这种方法
4、专门学习一类问题——配套问题.【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直指主题。】(二)课前热身小组讨论:1,一个A和一个B配成一套,则A的数量和B的数量关系_________2,一个A和两个B配成一套,则A的数量和B的数量关系________3,两个A和四个B配成一套,则A的数量和B的数量关系_________4,两个A和三个B配成一套,则A的数量和B的数量关系_________【设计意图:理清配套问题中两个量的数量关系。】(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问题1: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平均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
5、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名工人生产螺母?出示问题后,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相等关系,并强调配套问题中相等关系的基本特征,设出未知数后再借助表格进一步分析,为准确列出方程做好铺垫.分析引导:(1)经过审题,谁能分析一下问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2)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题中的哪句话?8(1)这个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得出相等关系:2螺钉数量=螺母数量(2)我们来设未知数,怎么设?(3)我们也可以借助表格来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人员分配(个产品总量(
6、个)螺钉x1200x螺母22-x2000(22-x)上表由学生口答填完整,并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以上分析完成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一名同学在黑板上板演.教师到学生中检查辅导学生答题情况.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上台展示,一题多解,进而归纳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答.问题1:解:设分配x人生产螺钉,则(22-x)人生产螺母,根据题意得:2×1200x=2000(22-x)2400x=44000-2000x4400x=44000x=1022-x=22-10=12答:应分配10人生产螺钉,12人生产螺
7、母.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引导学生了解面对问题情境是要学会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从不同的方法中寻找适合的简单的方法.8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认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归纳出以下基本步骤:审(审题,寻找相等关系)--设(设未知数)--列(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解方程)---答(答完整,呼应前面设的未知数).(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本节课第二个问题延续了问题1的情境:1,某服装厂加工车间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以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该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
8、和裤子配套?2,制作一张桌子要用1个桌面和4个桌腿,1立方米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制作400条桌腿,现有12立方米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制作尽可能多的桌子?【设计意图:故事化的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一步步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感受数学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