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67399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0
《评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土壤——品鉴黄厚江老师课堂活动组织的艺术 《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3年第2期 徐杰 课堂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学元素,有丰富的课堂活动,是判定一堂好课的关键指标。课堂活动,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长知识,增才干,有精神的成长,这也是黄厚江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追求。如果我们走进黄老师的课堂,就能切身感受到他所组织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培育了养料丰厚的土壤,学生在他的课堂活动中,汲取、历练
2、、成长。让我们一起来体味、品鉴。一.组织“语文”的活动,让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之中。针对当前语文被萎缩、被夸大、被拔高、被虚化的现状,黄老师提出了“本色语文”的理念,强调“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什么是语文的方法呢?简言之,就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执教《季氏将伐颛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这节课,黄老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八个层次的课堂活动:1.指名一个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全班齐读,注意字音、句读和文气贯通;3.教师范读,学生感受教师读得有味的地方
3、;4.对照注释再读课文,提出理解有困难的问题,力求口头翻译;5.分角色译读课文,师生一起评价两组同学的口头翻译;6.座位邻近的两个同学选一个段落尝试用白话来进行对读;7.教师读第3小节,让学生发现疏漏;8.质疑阅读,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这八个层次的活动,无论是准确朗读,还是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无论是关键句的翻译,还是文意的把握,无疑都属于“语文”的活动,也正是因为这个课堂活动的“语文”学科属性,兼之黄老师讲究了“读”的策略,所以学生才能乐读会读,不仅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黄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其“语文”特征,不仅包含它本身的学科特征(即工具性),同时也体现在重视语文活动过程中融合一定的人文性。也就是说,黄老师的课堂活动,是“两性”统一的活动,是“在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实现过程中体现人文性”的活动,而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的活动。比如黄老师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在小说主旨理解这个环节,他以小说标题的两种不同的翻译开展辨析活动。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装在套子里的人”和“套中人”,终于明白:这个“装”字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告诉我们别里科夫不是自己钻进套子,也不是自己躲进套子
5、,更不是生来就有这么多套子,而是沙皇专制制度把他“装”进了套子,并通过他和他们,把更多的人装进套子。这个活动通过标题辨析,促进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同时,在短语辨析和理解小说主题的过程中,学生深刻认识到专制制度的可怕,这也就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黄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不仅在活动的形式上具有“语文”的特征,而且在活动的本质上也具有“语文”的特性,所以能够引领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中,行走在旖旎的母语世界里。黄老师说过:“阅读教学的根,要深深扎进文本语言文字的土壤之中。”这就告诉我们,确保课堂活动
6、的“语文味”,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始终立足“语言实践”的核心;于学生而言,就是“穿行在语言文字之中”,始终坚持“与文字做亲密的接触”;于课程建设而言,就是在“母语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发展。二.组织“立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走。 所谓“立体”,就是追求活动的多层次。当前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表面看起来是很丰富的,比如就文言学习中“读”的活动,就有范读、学生个体读、齐读、分角色读、选段读……如果细究一下这些“读”,就不难发现,这些名目繁多的“读”,其实都处于同一个层次,是“平面滑行”
7、。再看黄老师执教《季氏将伐颛臾》,八次“读”的活动,由读准字音句读,到读通文气,到读译课文,再到白话对读,然后是听读,质疑读。前一次的“读”是后一次“读”的铺垫,后一次“读”又是前一次“读”的深化。这样,八次“读”的活动,因为手法的变化,因为着力点的不同,在层次上就显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这种分层推进的活动设计,不仅符合学生对于文本的认知规律,而且也符合思维品质培养的一般规律。即使在具体的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中,黄老师也力求体现出活动的层次性。黄老师执教《黔之驴》,最后一个学习活动,就极其艺术地将“寓意理解”分解为几个
8、层次来实施:第一层,分角色讲故事,是自然的铺垫;第二层,辨析《黔之驴》与《黔之虎》,是巧妙的切入:第三层,讨论驴的悲剧是谁导致的,是智慧的推进;第四层,“载驴入黔”成语的创设是绝伦的点睛。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递升,至最高处,戛然而止,而余音袅袅。本来,这则寓言的寓意,完全可以让学生直接归纳,甚至老师也可以硬塞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