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NUMERICALSIMULATIONFORINCREMENTALSHEETME弱上FORM小GPROCESSADissertationSubmittedtoSoutheastUniversityFortheAcademic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BYJIANGSong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essorGAOJin—zhang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SoutheastUniversityJanuary2010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是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F进行的研究jr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毒卧日期:—j巴坦卿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东南火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弓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论文的全部内容或中、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授权东南入学研究生院办理。^I研究生签名:狲导师期2口 摘要金属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生:蒋松导师:高锦张副教授学校:东南大学板料渐进成形是一种通过数控程序控制成形工具按照设定的路径进行连续的逐层加工,利用变形累积,获得制件最终形状的板料成形新工艺。它具有无需专用模具、成形极限大、加工柔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特别适合新品丌发及单件或小批量的生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会属成形过程各个阶段的应力、应变、余属流动情况、厚度分布等难以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是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研究的重要手段。基于ANSYS/LS—DYNA分析平台建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系统:根据渐进成形特点抽象出成形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将成形工具复杂的空间运动分解成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运动,完成ANSYS/LS.DYNA系统下成形运动的加载。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对有限元模型中材料模型及摩擦参数进行选择:对网格尺寸及虚拟成形速度进行调整,在不失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成形模拟效率。通过对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壁厚分布情况、开裂、下沉现象的比较,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可信性。通过对不同成形角圆锥台件的单道次渐进成形模拟,分析了成形后制件壁厚分布情况与正弦定理预测值之间的关系,并从节点运动角度对单道次成形过程中薄壁区域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对多道次渐进成形过程不同成形方式对制件壁厚分布的影响及多道次成形过程中节点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节点运动角度研究了多道次成形过程中下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道次间央角、工具头直径及Z轴进给量三个要素对下沉量的影响情况,并提出解决下沉现象的方法。本文以成形性和壁厚均匀性为目标探讨半球形制件成形路径的设计原则,通过模拟优化成形方案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以成功的半球形制件成形路径为基础,对路径几何参数、成形工具几何参数、进给量进行同比缩放,通过模拟验证了壁厚分布均匀及路径参数化的可行性。关键词:渐进成形,有限元,材料模型,路径加载,正弦定律,下沉现象,壁厚分布,缩放 AbstractNUMERICALSIMULATIONFORINCI之EMENTALSHEETMElALFORMINGPROCESSByJIANGSongSupervisedbyAssociateProfessorGAOJin-zhangSoutheastUniversityTheincrementalsheetformingiSanewsheetformingprocess.inwhichsheetmateliSformedlayerbylayerthroughtheincrementalofcontinuouslocalpasticformingunderthecontrolofprogrammedtool—path.TheprocessiSsuitablefornewproductdevelopment,singlepartandsmallquantityproductionwithitsadvantagesofnospecialdie,largeforminglimitation,highprocessflexibilyandhighautomatization.Stessdistributioin.straindistribution,metalflowcondition,thicknessdistributionineverystageoftheformingprocesswhichcan’tbeabtainedfromexperimentCanbeabtainedbymeansofnumeriacalsimulation.ThisiSanimportantwaytostudyplasticformingprocessofmetal.ThefiniteelementsystermofthesimulatonforincrementalsheetformingiSbuiltbasedonANSYS/LS-DYNAplatform.ThefiniteelementmodeliSestablishedthroughstudyingthecharacteristicoftheformingprocess.T001.pathoftheformingprocessiSloadedintoANSYS/LS-DYNAsystermthoughdividingthecomplexspacemotionintolinermotionsinXaxis,YaxisandZaixsdirction.Materialmodelandfrictionfactorareselectedbycomparingtheresultsbetweensimulationandexperiment.Formingsimulationef五cencyiSimprovedgreatlyundertheconditionofnotloseingsimulationprecisionthroughthemodificationofmeshsizeandvirtualformingvelocity.CreditabilityofsimulationresultiSdemonstratedbymeansofcomparingthethicknessdistmition,crackandsubsidencebetweensimulationandexperiment.Therelationofthicknessdistr_j【butiuonbetweensimulationandsins.1awpredictioniSanalysisedthoughthesimulationofsinglestageformingforcirculartruncatedconewithdifferentformingangle.AndtheparameterwhichmayaffectthethinareainthesinglestageformingprocessiSdiscussedfromthenodemotionaspect.TheaffectionofformingstyletothicknessdistributionofworkpieceandnodemovingconditioninthemultiplestageslncrementalformingprocessiSanalysised.Reaserchingthereasonofsubsidenceinthemultiplestageslncreamentalformingprocessontheaspectofnodemotionandaffectionofanglebetweenpath,tooldiameter,feedrateinZaxisdirectiontosubsidence.andthemethodofdealingwithsubsidenceisdeveloped.Discussingprincipleoftool·pathdesigningforahemisphereonthegoalofformabilityanduniformthickness,optimizationoftool-pathsismadefromsimulationanddemonstratedbyexperiment.Makingthesuccessfultool-pathofthehemisphereasabase.andscalingthegeometryparameteroftool—pathandformingtool,feedrate,ofwhichdemonstratetheII Keyword:incrementalforming,finiteelement,materialmodle,loadingoft001.path,lawofsins,subsidence,thicknessdistribution,scaleIII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j录⋯⋯⋯⋯⋯⋯⋯⋯⋯⋯⋯⋯⋯⋯⋯⋯⋯⋯⋯⋯⋯⋯⋯⋯⋯⋯⋯⋯⋯⋯⋯⋯⋯⋯⋯⋯⋯⋯⋯⋯⋯⋯⋯.11ir第1章绪论⋯⋯⋯⋯⋯⋯⋯⋯⋯⋯⋯⋯⋯⋯⋯⋯⋯⋯⋯⋯⋯⋯⋯⋯⋯⋯⋯⋯⋯⋯11.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11.1.1.课题的研究意义⋯⋯⋯⋯⋯⋯⋯⋯⋯⋯⋯⋯⋯⋯⋯⋯⋯⋯⋯⋯⋯⋯11.1.2.课题的来源⋯⋯⋯⋯⋯⋯⋯⋯⋯⋯⋯⋯⋯⋯⋯⋯⋯⋯⋯⋯⋯⋯⋯⋯..11.2.无模成形技术的发展⋯⋯⋯⋯⋯⋯⋯⋯⋯⋯⋯⋯⋯⋯⋯⋯⋯⋯⋯⋯⋯⋯⋯l1.2.1.喷丸成形⋯⋯⋯⋯⋯⋯⋯⋯⋯⋯⋯⋯⋯⋯⋯⋯⋯⋯⋯⋯⋯⋯⋯⋯⋯21.2.2.成形锤渐进成形⋯⋯⋯⋯⋯⋯⋯⋯⋯⋯⋯⋯⋯⋯⋯⋯⋯⋯⋯⋯⋯⋯21.2.3.多点成形⋯⋯⋯⋯⋯⋯⋯⋯⋯⋯⋯⋯⋯⋯⋯⋯⋯⋯⋯⋯⋯⋯⋯⋯⋯21.2.4.激光成形⋯⋯⋯⋯⋯⋯⋯⋯⋯⋯⋯⋯⋯⋯⋯⋯⋯⋯⋯⋯⋯⋯⋯⋯⋯.31.2.5.旋压成形⋯⋯⋯⋯⋯⋯⋯⋯⋯⋯⋯⋯⋯⋯⋯⋯⋯⋯⋯⋯⋯⋯⋯⋯⋯31.2.6.CNC高压水射成形⋯⋯⋯⋯⋯⋯⋯⋯⋯⋯⋯⋯⋯⋯⋯⋯⋯⋯⋯⋯⋯31。2。7.板料渐进成形⋯⋯⋯⋯⋯⋯⋯⋯⋯⋯⋯⋯⋯⋯⋯⋯⋯⋯⋯⋯⋯⋯⋯41.3.板料渐进成形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51.4.板料成形的数值模拟技术⋯⋯⋯⋯⋯⋯⋯⋯⋯⋯⋯⋯⋯⋯⋯⋯⋯⋯⋯⋯⋯61.5.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现状⋯⋯⋯⋯⋯⋯⋯⋯⋯⋯⋯⋯⋯⋯⋯⋯.71.6.课题主要内容⋯⋯⋯⋯⋯⋯⋯⋯⋯⋯⋯⋯⋯⋯⋯⋯⋯⋯⋯⋯⋯⋯⋯⋯⋯.71.7.本章小结⋯⋯⋯⋯⋯⋯⋯⋯⋯⋯⋯⋯⋯⋯⋯⋯⋯⋯⋯⋯⋯⋯⋯⋯⋯⋯⋯..8第2章板料渐进成形系统介绍⋯⋯⋯⋯⋯⋯⋯⋯⋯⋯⋯⋯⋯⋯⋯⋯⋯⋯⋯⋯⋯⋯92.1.成形机床介绍⋯⋯⋯⋯⋯⋯⋯⋯⋯⋯⋯⋯⋯⋯⋯⋯⋯⋯⋯⋯⋯⋯⋯⋯⋯..92.2.板料支撑固定装置⋯⋯⋯⋯⋯⋯⋯⋯⋯⋯⋯⋯⋯⋯⋯⋯⋯⋯⋯⋯⋯⋯⋯102.3.板料渐进成形工具⋯⋯⋯⋯⋯⋯⋯⋯⋯⋯⋯⋯⋯⋯⋯⋯⋯⋯⋯⋯⋯⋯⋯..102.4.板料渐进成形实验用板料⋯⋯⋯⋯⋯⋯⋯⋯⋯⋯⋯⋯⋯⋯⋯⋯⋯⋯⋯⋯.112.5.板料变形分析方法⋯⋯⋯⋯⋯⋯⋯⋯⋯⋯⋯⋯⋯⋯⋯⋯⋯⋯⋯⋯⋯⋯⋯l12.6.CAM软件选择⋯⋯⋯⋯⋯⋯⋯⋯⋯⋯⋯⋯⋯⋯⋯⋯⋯⋯⋯⋯⋯⋯⋯⋯⋯l32.7.本章小结⋯⋯⋯⋯⋯⋯⋯⋯⋯⋯⋯⋯⋯⋯⋯⋯⋯⋯⋯⋯⋯⋯⋯⋯⋯⋯⋯15第3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163.1.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163.1.1.厚向异性指数测定⋯⋯⋯⋯⋯⋯⋯⋯⋯⋯⋯⋯⋯⋯⋯⋯⋯⋯⋯⋯..163.1.2.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测定⋯⋯⋯⋯⋯⋯⋯⋯⋯⋯⋯⋯⋯..173.1.3.屈服极限的测定⋯⋯⋯⋯⋯⋯⋯⋯⋯⋯⋯⋯⋯⋯⋯⋯⋯⋯⋯⋯⋯.183.1.4.弹性模量的测量⋯⋯⋯⋯⋯⋯⋯⋯⋯⋯⋯⋯⋯⋯⋯⋯⋯⋯⋯⋯⋯.193.1.5.切线模量的测定⋯⋯⋯⋯⋯⋯⋯⋯⋯⋯⋯⋯⋯⋯⋯⋯⋯⋯⋯⋯⋯.203.2.分析平台选择⋯⋯⋯⋯⋯⋯⋯⋯⋯⋯⋯⋯⋯⋯⋯⋯⋯⋯⋯⋯⋯⋯⋯⋯⋯.233.2.1.算法选择⋯⋯⋯⋯⋯⋯⋯⋯⋯⋯⋯⋯⋯⋯⋯⋯⋯⋯⋯⋯⋯⋯⋯⋯..233.2.2.有限元分析平台的选择⋯⋯⋯⋯⋯⋯⋯⋯⋯⋯⋯⋯⋯⋯⋯⋯⋯⋯.233.3.显式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243.3.1.增量运动方程的表示形式与有限元离散方程⋯⋯⋯⋯⋯⋯⋯⋯⋯..24 目录3.3.2.本构关系⋯⋯⋯⋯⋯⋯⋯⋯⋯⋯⋯⋯⋯⋯⋯⋯⋯⋯⋯⋯⋯⋯⋯⋯。263.3.3.中心差分法⋯⋯⋯⋯⋯⋯⋯⋯⋯⋯⋯⋯⋯⋯⋯⋯⋯⋯⋯⋯⋯⋯⋯..263.3.4.中心差分法的稳定条件⋯⋯⋯⋯⋯⋯⋯⋯⋯⋯⋯⋯⋯⋯⋯⋯⋯⋯..273.4.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93.4.1.板料渐进成形机理分析⋯⋯⋯⋯⋯⋯⋯⋯⋯⋯⋯⋯⋯⋯⋯⋯⋯⋯.293.4.2.单元选择⋯⋯⋯⋯⋯⋯⋯⋯⋯⋯⋯⋯⋯⋯⋯⋯⋯⋯⋯⋯⋯⋯⋯⋯..303.4.3.实常数定义⋯⋯⋯⋯⋯⋯⋯⋯⋯⋯⋯⋯⋯⋯⋯⋯⋯⋯⋯⋯⋯⋯⋯.313.4.4.材料模型⋯⋯⋯⋯⋯⋯⋯⋯⋯⋯⋯⋯⋯⋯⋯⋯⋯⋯⋯⋯⋯⋯⋯⋯.323.4.5.网格戈0分⋯⋯⋯⋯⋯⋯⋯⋯⋯⋯⋯⋯⋯⋯⋯⋯⋯⋯⋯⋯⋯⋯⋯⋯⋯⋯⋯⋯⋯⋯⋯⋯.333.4.6.接触处理⋯⋯⋯⋯⋯⋯⋯⋯⋯⋯⋯⋯⋯⋯⋯⋯⋯⋯⋯⋯⋯⋯⋯⋯.343.4.7.接触面摩擦处理⋯⋯⋯⋯⋯⋯⋯⋯⋯⋯⋯⋯⋯⋯⋯⋯⋯⋯⋯⋯⋯..353.4.8.成形路径加载⋯⋯⋯⋯⋯..:⋯⋯⋯⋯⋯⋯⋯⋯⋯⋯⋯⋯⋯⋯⋯⋯。363.5.关键模型参数的确定⋯⋯⋯⋯⋯⋯⋯⋯⋯⋯⋯⋯⋯⋯⋯⋯⋯⋯⋯⋯⋯⋯383.5.1.材料模型及摩擦系数的确定⋯⋯⋯⋯⋯⋯⋯⋯⋯⋯⋯⋯⋯⋯⋯⋯..393.5.2.网格尺寸确定⋯⋯⋯⋯⋯⋯⋯⋯⋯⋯⋯⋯⋯⋯⋯⋯⋯⋯⋯⋯⋯⋯..423.5.3.虚拟成形速度确定⋯⋯⋯⋯⋯⋯⋯⋯⋯⋯⋯⋯⋯⋯⋯⋯⋯⋯⋯⋯..443.6.有限元模型的可信性研究⋯⋯⋯⋯⋯⋯⋯⋯⋯⋯⋯⋯⋯⋯⋯⋯⋯⋯⋯⋯453.6.1.单道次成形的验证⋯⋯⋯⋯⋯⋯⋯⋯⋯⋯⋯⋯⋯⋯⋯⋯⋯⋯⋯⋯.453.6.2.多道次成形的验证⋯⋯⋯⋯⋯⋯⋯⋯⋯⋯⋯⋯⋯⋯⋯⋯⋯⋯⋯⋯.463.7.本章小结⋯⋯⋯⋯⋯⋯⋯⋯⋯⋯⋯⋯⋯⋯⋯⋯⋯⋯⋯⋯⋯⋯⋯⋯⋯⋯⋯48第4章板料渐进成形规律的模拟研究⋯⋯⋯⋯⋯⋯⋯⋯⋯⋯⋯⋯⋯⋯⋯⋯⋯⋯494.1.单道次渐进成形规律模拟研究⋯⋯⋯⋯⋯⋯⋯⋯⋯⋯⋯⋯⋯⋯⋯⋯⋯⋯494.1.1.单道次渐进成形壁厚分布规律研究⋯⋯⋯⋯⋯⋯⋯⋯⋯⋯⋯⋯⋯.494.1.2.薄壁区域影响因素研究⋯⋯⋯⋯⋯⋯⋯⋯⋯⋯⋯⋯⋯⋯⋯⋯⋯⋯.524.2.多道次渐进成形规律模拟研究⋯⋯⋯⋯⋯⋯⋯⋯⋯⋯⋯⋯⋯⋯⋯⋯⋯⋯544.2.1.自上而下成形方式研究⋯⋯⋯⋯⋯⋯⋯⋯⋯⋯⋯⋯⋯⋯⋯⋯⋯⋯.544.2.2.自下而上成形方式研究⋯⋯⋯⋯⋯⋯⋯⋯⋯⋯⋯⋯⋯⋯⋯⋯⋯⋯.584.2.3.Z轴进给量对壁厚分布的影响⋯⋯⋯⋯⋯⋯⋯⋯⋯⋯⋯⋯⋯⋯⋯⋯614.2.4.两种成形方式对壁厚分布影响比较⋯⋯⋯⋯⋯⋯⋯⋯⋯⋯⋯⋯⋯.624.3.下沉现象研究⋯⋯⋯⋯⋯⋯⋯⋯⋯⋯⋯⋯⋯⋯⋯⋯⋯⋯⋯⋯⋯⋯:⋯⋯..624.3.1.下沉量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644.3.2.避免下沉现象的方法⋯⋯⋯⋯⋯⋯⋯⋯⋯⋯⋯⋯⋯⋯⋯⋯⋯⋯⋯..654.4。本章小结⋯⋯⋯⋯⋯⋯⋯⋯⋯⋯⋯⋯⋯⋯⋯⋯⋯⋯⋯⋯⋯⋯⋯⋯⋯⋯⋯66第5章半球形制件成形⋯⋯⋯⋯⋯⋯⋯⋯⋯⋯⋯⋯⋯⋯⋯⋯⋯⋯⋯⋯⋯⋯⋯⋯675.1.目标制件⋯⋯⋯⋯⋯⋯⋯⋯⋯⋯⋯⋯⋯⋯⋯⋯⋯⋯⋯⋯⋯⋯⋯⋯⋯⋯⋯⋯⋯⋯⋯⋯⋯⋯⋯..675.2.路径设计⋯⋯⋯⋯⋯⋯⋯⋯⋯⋯⋯⋯⋯⋯⋯⋯⋯⋯⋯⋯⋯⋯⋯⋯⋯⋯⋯675.2.1.两道次成形⋯⋯⋯⋯⋯⋯⋯⋯⋯⋯⋯⋯⋯⋯⋯⋯⋯⋯⋯⋯⋯⋯⋯..685.2.2.三道次成形⋯⋯⋯⋯⋯⋯⋯⋯⋯⋯⋯⋯⋯⋯⋯⋯⋯⋯⋯⋯⋯⋯⋯.695.2.3.四道次成形⋯⋯⋯⋯⋯⋯...⋯⋯⋯⋯⋯⋯⋯⋯⋯⋯⋯⋯⋯⋯⋯⋯⋯705.3.路径缩放⋯⋯⋯⋯⋯⋯⋯⋯⋯⋯⋯⋯⋯⋯⋯⋯⋯⋯⋯⋯⋯⋯⋯⋯⋯⋯⋯725.4.本章小结⋯⋯⋯⋯⋯⋯⋯⋯⋯⋯⋯⋯⋯⋯⋯⋯⋯⋯⋯⋯⋯⋯⋯⋯⋯⋯⋯73第6章总结与展望⋯⋯⋯⋯⋯⋯⋯⋯⋯⋯⋯⋯⋯⋯⋯⋯⋯⋯⋯⋯⋯⋯⋯⋯⋯⋯.746.1.结{仑⋯⋯⋯⋯⋯⋯⋯⋯⋯⋯⋯⋯⋯⋯⋯⋯⋯⋯⋯⋯⋯⋯⋯⋯⋯⋯⋯⋯⋯⋯⋯⋯⋯⋯⋯⋯⋯⋯.746.2.展望⋯⋯⋯⋯⋯⋯⋯⋯⋯⋯⋯⋯⋯⋯⋯⋯⋯⋯⋯⋯⋯⋯⋯⋯⋯⋯⋯⋯⋯74致谢⋯⋯⋯⋯⋯⋯⋯⋯⋯⋯⋯⋯⋯⋯⋯⋯⋯⋯⋯⋯⋯⋯⋯⋯⋯⋯⋯⋯⋯⋯⋯⋯⋯⋯⋯⋯⋯⋯⋯⋯⋯⋯⋯.75参考文献⋯⋯⋯⋯⋯⋯⋯⋯⋯⋯⋯⋯⋯⋯⋯⋯⋯⋯⋯⋯⋯⋯⋯⋯⋯⋯⋯⋯⋯⋯⋯76V VI 第一章绪论1.1.课题的来源和意义1.1.1.课题的研究意义第l章绪论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金属板料成形件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行业,板料成形件在产品外观零件中占有较大比例。传统板料成形方法中,模具成形方法由于其适应性广、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等优点,在板料成形行业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模具成本高加之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周期较长,使其不能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情况。这就对塑性成形方法的柔性提出较高要求。提高塑性成形方法柔性有两种途径IlJ,一是从成形设备的运动功能上着手,例如多动多向压力机、快速换模系统及数控系统;二是从成形方法上着手,在成形过程中摆脱模具的限制,即无模成形技术。金属板料渐进成形是无模成形工艺的一种,是一种柔性的板料数控成形技术。与传统的板料成形方法不同,它在成形中不需要模具,而且板料具有更高的成形性能,可以在局部区域内成形出常规成形方法无法成形的复杂曲面形状。同时,由于局部成形所需要的成形力小,设备能耗低,会属板料渐进成形属于绿色加工范畴。板料渐进成形技术由于其潜在巨大优越性,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板料渐进成形技术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对成形机理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即在实验结束后从金属宏观位移的角度展开研究。这使得对板料成形过程中金属如何流动、应力、应变如何分布不能做出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获得成形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部位的应力、应变等难以由物理实验获得的数据,为更加深入的研究板料渐进成形的变形规律有重要意义。1.1.2.课题的来源本课题是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塑性加工课题组和南京工程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的合作项目,是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开放基会项目“金属板料的渐进成形的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2.无模成形技术的发展为了克服模具成形的不足,节约模具制造费用及时间,适应新产品的丌发及小批量生产的要求,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板料成形工艺:喷丸成形、成形锤渐进成形、无模多点成形、激光成形、旋压成形、CNC高压水喷射成形、板料渐进成形。金属板料无模成形技术是指通过非模具的成形工具使板料发生塑性变形,得到所需制件的成形方法。从成形轨迹的空间分布特点来看,金属板料无模成形技术可以分为离散点击成形和连续碾压成形12J。其中,喷丸成形、成形锤渐进成形、多点成形、激光成形属于离散点击成形方法,而旋压成形、CNC高压水射成形和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属于连续碾压成形工艺。 东南人学硕J:学位论文1.2.1.喷丸成形喷丸成形是利用高速金属弹丸冲击金属板材表面,使受撞击表面及其下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延伸(如图1.1所示),从而使板材产生向受喷面突起的弯曲变形而达到所需外形的一种成形方法。喷丸成形的方法有:预应力喷丸技术、数字化喷丸技术、新型喷丸成形技术(双面喷丸成形技术、激光喷丸成形技术、超声喷丸成形技术、高压水喷丸成形技术)【3一¨。(a)喷丸成形变形过程(b)残余应力情况图l-1喷丸成形基本原理喷丸成形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工艺装备简单,不需要成形模具,对零件尺寸的大小适应性较强;既可以成形单曲率零件,也可以成形复杂双曲率零件。但该方法成形机理十分复杂,影响成形过程的因素较多,使得喷丸成形工艺参数的选择仍要依靠庞大的实验数据库和操作经验,耗时费资。1.2.2.成形锤渐进成形成形锤成形是将盒属板料放置于刚性冲头和弹性橡胶模之间,通过不断的锤击对板料各区域分别进行局部成形,逐步成形为所需形状的零件加工工艺如图1.2所示。成形锤渐进成形方法简单、成形速度较快,但是只能成形形状比较简单的工件,而且成形后留下大量的锤击压痕点,影响制品的表面质量,因而还必须进行后续处理。1.2.3.多点成形多点成形是由一系列规则排列的、高度可调的基本体(或称冲头)组成的阵列形成离散曲面来代替传统的模具进行板料三维曲面成形的柔性加工技术16叫J,如图1.3所示。多点成形可分为多点模具、多点压机、半多点模具及半多点压机等四种有代表性的成形方式,其中多点模具与多点压机成形是最基本的成形方式p】。多点模具成形时首先按所要成形的零件的几何形状,调整各基本体的坐标位置,构造出多点成形面,然后按这一固定的多点模具形状成形板料。成形面在板料成形过程中保持不变,各基本体之徊J无相对运动。多点压机成形是通过实时控制各基本体的运动,形成随时变化的瞬时成形面。因其成形面不断变化,在成形过程中,各基本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这种成形方式中,从成形开始到成形结束,上、下所有基本体始终与板料接触,央持板料进行成形。这种成形方式能实现板料的最优变形路径成形,消除成形缺陷,提高板材的成形能力。这是一种理想的板料成形方法,极大提高了加工柔性[10-15],但要实现这种成形方式,压力机必须具有实时精确控制各基本体运动的功能。’无模多点成形虽然初步实现了无模成形,但仍存在以下缺点:(1)该技术是将基本体(或称冲头)离散成具有柔性的模具作用的曲 苎二兰堑堡面,但是由于基本体不可以做的很小,不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2)多点成形法加工零件,容易产生表面压痕、起皱等缺陷,精度不容易控制。(3)只适用于加工厚板,对薄板成形不适用。冲n图l-2成形锤渐进成形图1.3多点成形示意图1.2.4.激光成形激光成形是一种非接触式塑性加工方法,不需要考虑模具制作费用、制作周期、磨损、润滑等问题,包括激光热应力成形和激光冲击波成形。激光热应力成形是利用激光束扫描金属薄板表面,在热作用区域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导致非均匀分布的热应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的一种工艺方法。激光冲击波成形是在激光冲击强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板料成形技术【16以s】。它是利用高功率密度、短脉冲的强激光作用于覆盖在金属板料表面上的柔性贴膜,使其汽化电离形成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而爆炸,产生向金属内部传播的强冲击波。由于冲击波压力远远大于材料的动态屈服强度,从而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由于激光成形仅靠热应力使板材成形,所以其不存在模具制作问题,生产周期短、柔性大;同时,激光成形作为一种热态累积成形,能够成形常温下的难变形材料或高硬化指数金属【19‘20】。1.2.5.旋压成形旋压成形(如图l_4)是将金属坯料固定于芯模顶部,通过旋转轴的轴向运动和旋轮的径向进给滚压使坯料产生局部连续塑性变形,最终获得空心回转体零件的塑性加工方法[21-22J。旋压是一种无切削的先进加工工艺。采用这种工艺,可以节约原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由于旋轮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小,瞬间的变形区小,总的变形力和机床吨位相对于其它压力加工方式来说较低。旋压工艺只适用于加工空心回转体零件,坯料的厚度不能太大,生产效率和精度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艺因素复杂,对旋压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由于上述特点,旋压成形工艺仅适用于简单旋转薄壁零件成形,难以成形非旋转形状零件。1.2.6.CNC高压水射成形CNC高压水射成形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水通过高压泵通过喷头高速射到成形板料上(如图l-5),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使板料产生局部塑性成形,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工作3口醋 东南火学硕I:学位论文台沿一定路径运动,完成一层成形后,Z轴向下进给一定距离继续成形下一层金属,如此循环直至最终形状成形,如图l-4所示【23l。旋板材图1.4旋压成形原理1.2.7.板料渐进成形外旋棒图1.5CNC高压水射成形示意图板料渐进成形技术是根据板料成形过程要求,利用数控设备和简单的辅助装置,采用预编好的数控程序,使板料按照给定的轨迹逐步成形,最终获得预定的零件形状。该工艺采用快速成形技术的“分层制造”思想,将零件的三维形状沿Z轴方向分层离散化,即分解成一系列二维切片,进行分层局部加工。为了便于对板料渐进成形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原则对其进行分类:根据成形后零件底部相对原始板料的方向可以分为J下向成形(PositiveIncrementalForming(PIF))和负向成形(NegativeBulgeIncrementalForming(NIF/BIF))124-261。图1.6为板料渐进正向成形示意图。它是将板料固定装置安装于成形设备上,通过特定的支撑板和压板加紧板料,装置底部预留出空间以容纳变形的金属。成形时成形工具按照预先编好的数控程序运动到指定位置,并对板料压下预定的下压量,分层逐点的对板料进行塑性加工。在成形第一截面轮廓后,程序驱动成形工具头在Z轴方向上增加一个下压量到第二层位置,完成第二层的成形。如此反复直至整个工件完成成形。其特点是装置简单,不需要支撑装置和导向装置,只需要夹紧装置,零件的内表面成为加工面。一1/。压板l!∥J掣成形T具(a)成形前(b)成形后图l_6正向渐进成形示意图板料渐进负向成形工艺成形过程如图1.7所示。该成形系统主要由成形工具、导向4 第一章绪论装置(导柱、导套)、支撑模型(或简单模具)、托板、压板和成形机床组成。成形时,首先将被成形板料置于支撑模型上,用托板和压板央紧板料。成形过程中工具头在程序驱动下运动,金属板料、托板和压板一起沿导柱随着工具头在Z轴方向进行随动,成形过程与板料渐进正向成形过程类似。其特点是需要支撑和导向装置,零件的外表面为加工面。(a)成形前图1.7负向渐进成形示意图1.3.板料渐进成形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b)成形后自1994年日本学者松原茂夫提出板料渐进成形工艺以来,由于其单件或小批量加工中的明显优势,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塑性加工学者的关注,并对其成形原理、性能及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为新兴的板料成形方法,板料渐进成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方面的分析较少且并不成熟,对该工艺的成形参数及控制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加工机械及控制技术的进步,促使金属板料渐进成形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下面将国内外板料渐进成形工艺的研究、发展现状加以介绍。日本学者K.Mori,M.Yamamoto,K.Osakadal27J将遗传算法引入到渐进成形变形分析方法中,遗传算法可以很好的分析变形顺序对成形结果的影响。H.Iseki,T.Naganawa128J对退火铝板多道次成形方盒形直壁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将试验板料应变分布与成形极限图应变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数值比较接近。HirokiTakano和KimiyoshiKitazawa[291将板料渐进成形工艺应于工业板料成形废料的二次利用的研究中。通过成形不同角度的锥形件与整块板料厚度成形的锥形件进行比较,研究板料废料的成形极限,得出渐进成形工艺可以用于工业板料废料的循环利用。韩国学者Y.H.Kim、J.J.Park及D.Y.Yang[300)j等对渐进成形机理及铝板材在渐进成形工艺下的成形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渐进成形工艺板料渐进成形与传统板料成形极限图的区别和特点,提出了渐进成形工艺较大成形极限的原理。讨论了加工参数,包括球头半径、球头是否可以滚动、转速以及进给速率等对板料渐进成形极限的影响,并给出了适合该加工工艺的常用加工参数。意大利学者G.AmbrogioAldoAttanasio、A.Formisano等p¨3J对渐进成形理论及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出测量成形过程中工具受力的方法,并研究成形参数对成形力的影响情况;提出成形精度概念,并对成形精度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研究;提出渐进成形新方法——在一定温度环境下进行成形过程的研究。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斯洛文尼亚及比利时等国家学者在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及成形工艺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Ⅲ枷】。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从90年代中后期进入该研究领域,是国内较早进行渐进成形研究的单位之一。他们在变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仞步探讨了板材零件渐进成形的壁厚变 东南人学硕十学位论文化规律,对变形后的壁厚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但是该种可视化还只是通过成形后的测量来获得数据,不能起到预测壁厚变化的目的16卜6引。华中科技大学在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了渐进成形技术研究,并很快开发出了金属板料数字化渐进成形设备如图1.8所示,并对板料渐进成形机理、成形轨迹优化、成形后制件的回弹现象及典型零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峭。7Ⅲ。_.匐图1-8华中科技大学开发的板料渐进成形机华南理工大学也对该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金属板材和管材的成形实验,并对板料渐进成形的成形条件、变形状况、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研究了不同材料对于渐进成形的适应性以及不同的成形形状对板材逐步塑性成形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工具的运动轨迹,板材成形时的加工力、加工应力、应变状态,以及被加工材料的加工极限和板材成形性能指标,初步揭示了板料渐进成形的机理【71.74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板料渐进成形机理、成形样机系统、成形工艺及渐进成形新方法进行了研究‘75·781。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工程制造研究所等也对板料渐进成形的机理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p9。81】。1.4.板料成形的数值模拟技术板料成形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零件加工方法,在汽车、飞机、电器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方法是依赖经验和直觉,这往往很难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产品的质量也不能达到应有的保证。同时,板料成形过程包括复杂的物理现象,涉及力学中三大非线性问题,即几何非线性(大位移、大变形)、材料非线性(弹塑性、弹粘性、各项异性)、状态非线性(接触和摩擦)的非常复杂的力学过程。因此难以用传统的弹塑性理论的解析法进行研究。近年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机方针技术在板料成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2.841。根据金属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不同可以将用于板料成形过程模拟的有限元方法分为弹塑性有限元法、弹(粘)塑性有限元法、刚塑性有限元法和刚(粘)塑性有限元法。粘塑性有限元法主要用于热加工,因为在热加工过程中,应变硬化效应不显著,板料变6 第一荦绪论形对变形速度有较大敏感性。刚塑性有限元法可以被用于板料胀形、深冲等成形过程。由于刚塑性有限元法不计弹性,使得刚塑性有限元法既不能计算弹性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分布、对回弹、残余应力等卸载问题也无能为力,因而它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是有限的。目前在板料成形数值模拟中应用最广的是弹塑性有限元法。在板料成形等固体力学问题中一般采用Lagrange描述,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板料成形问题,不仅能计算工件的变形、应力、应变分布,而且还能计算工件的回弹、残余应力、残余应变等,但计算时间较长。复杂形状的板料成形过程中板料与模具不断接触,相对滑动,粘着和脱离,为了真实反映这种变化过程,必须使计算增量步长减小到一定程度,这样就涉及到运动方程对时间和空l’日J的积分问题。根据时间积分方法的不同,可将板料成形有限元方法分为静态隐式、静力显式和动力显式算法。静力隐式算法在了理论上是严格的,但在实际计算中不能保证迭代计算的收敛性,求解规模巨大且不能模拟板料成形中的起皱;由于成形后的回弹问题是一个线性问题,不考虑接触,采用隐式算法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且有较好的计算效率。动力显式算法不需要进行迭代计算,可以稳定求解非线性问题,能够很好的模拟起皱及开裂;但在分析板料成形的回弹时,由于采用时间中间差分,系统的最大固有周期和时间步长比较大使得所需要的计算步长远远超过分析加载过程所需步长,从而使得模拟效果及效率不理想。1.5.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现状金属板料渐进成形是近年涌现出的板料成形新技术,该工艺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对成形机理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从金属宏观位移的角度进行研究。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渐进成形的成形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来获得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金属的流动情况等难以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此外,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的成形过程进行模拟,既可以节省费用,又可以为实际制件的成形提供预报信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各国学者也相继采用有限元技术对板料渐进成形过程进行研究。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G.Ambrogiot4lJ等采用简单的二维无模单点渐进成形数值模型,对于特定的几何模型进行了材料回弹的预测。同本的MinomYamashita等蝉副以DYNA3D为有限元分析平台,通过把材料的各向异性简化为各向同性模型,以锥台的单道次成形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成形路径、工具头轨迹问过度方式等对模拟结果制件形状及厚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动力显式算法分析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注意事项。华中科技大学吴胜军、尹长城等186】设想了如果能够开发一个软件接口,可以把分层软件离散三维实体时记录点的坐标输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通过这个接口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第二层平面轨迹线运动时的板料应力分布云图。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泷果等心7J利用虚拟靠模导向法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该方法借鉴数控加工方法中仿形的思想,利用轨迹生成球再由零件派生出的虚拟靠模表面上的持续运动来模拟实际成形工具的运动过程,从而获得最终成形路径,基于该思想和简单的运动学原理,轨迹球与虚拟靠模有限元模型被构建起来。1.6.课题主要内容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先进的柔性加工工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同时,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新型的板料成形技术,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备而科学的理论对其成形机理做出合理的解释。对成形机理的分析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从会属宏观位移的角度进行研究。由于渐进成形过程分析需要考虑加载历史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若不了解中间 东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过程的变化,将不利于分析渐进成形过程,使成形过程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渐进成形的成形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来获得金属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金属的流动情况等难以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但在目前的研究中,所模拟的成形过程均是简单的规则形状的单道次成形,而对于复杂形状及多道次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模拟没有涉及。同时,对模拟方法本身的影响因素如材料模型、由于动力显示算法带来的惯性效应、网格划分精度等也没有涉及。本文采用ANSYS/LS.DYNA为有限元分析平台,通过对成形机理及成形物理过程的分析构建板料渐进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解决复杂路径及板料多道次渐进成形过程模拟中的路径加载及各个道次间数据传递问题。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优化模拟参数(材料模型的选择、惯性效应、网格划分水平等),提高模拟结果的精度;同时证明有限元模拟的可行性。通过对不同工艺参数成形过程的模拟,深入研究工艺参数对成形工艺的影响。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1通过分析渐进成形过程物理特点,构建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2)对比模拟结果及实验结果,对模型参数:材料模型、摩擦系数、网格尺寸及虚拟成形速度进行优化选择,以及对模拟结果的可信性进行验证。3)通过模拟对单道次渐进成形材料流动特点、壁厚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4)通过模拟对多道次渐进成形的成形方式材料流动特点及壁厚分布情况进行研究;5)以壁厚均匀为目标完成直径为100mm半球形工件的路径规划及最终形状的成形;6)以成功的半球形工件成形路径为基础,模拟研究路径参数化的可能性。1.7.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传统板料成形的特点、无模成形工艺常见成形方法、板料渐进成形的发展现状及有限元方法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现状。对数值模拟在板料渐进成形中应用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板料渐进成形系统介绍2.1.成形机床介绍第2章板料渐进成形系统介绍目前国内外进行金属板料数控逐次成形研究所使用的机床有三轴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和专用的数控逐次成形机。在进行科学研究实验中,成形易变形材料、薄板料零件时,可以对普通的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进行简单改造,用以数控逐次成形。但在对难变形材料零件侧壁成形、水平方向大进给量时,则要求机床主轴和床体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而不发生弹性或塑性变形影响精度。因此,需要开发出专用的数控逐次成形机。题中所研究铝料厚度较薄,变形力小,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使用数控铣床代替专门的数控逐次成形设备进行金属板料数控逐次成形的实验研究。实验设备为南京第二机床厂生产的XKN714型数控铣床,如图2.1。图2.1课题使用的数控铣床照片XKN714型数控铣床是高精度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其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1:表2.1XKN714琴q数控铣床主要技术参数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板料支撑固定装置由于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有别于传统的成形工艺,成形工具也与传统工艺有所区别,所以需要专门设计成形工具。成形支撑装置起辅助成形作用,但却是必不可少的。其主要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板料,使成形过程中板料不发生移动。金属板料渐进成形分为正、负两种不同的成形工艺,不同的成形方法,需要的成形辅助装置也不同。本课题研究金属板料渐进正向成形工艺,即采用具有一定通用性的简单支撑装置固定板料周边。使板料四周位置不动,而中心随成形工具移动不断向下变形的成形方式。目前研究中有多种对成形支撑装置的设计,但其共同特点是:(1)具有一定的刚度,在板料变形过程中,支撑装置不发生弹性或塑性变形;(2)可以快速有效的装卡和拆卸板料,且具有对不同形状、规格的零件在一定范围内的适应性;(3)需要有一定的容纳板料变形的空间,包括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设计并制造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支撑台,可以加工口部面积小于150rnrnX150mm的金属板料零件。支撑装置分为压板、支撑板和垫板三部分组成。其中垫板的作用是为了支撑板料变形,提供容纳板料变形的空间。压板及支撑板的作用是夹紧板料,使其在变形时不移动。夹紧力通过周边的螺栓控制,其作用类似于冲压中的固定压边圈作用。压板及支撑板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根据零件形状的不同进行选择。支撑装置用压块固定在机床工作台面上,板料夹持在压板与支撑板中间通过螺栓夹紧在支撑板上。目前该装置一般采用整块坯料加工而成,但也有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工字钢或角钢焊接然后加工而成,但其平整度和刚性不足。图2-2是实验所使用成形系统支撑固定装置的三维装配图及实物照片。(a)成形支撑装置模型2.3.板料渐进成形工具图2-2成形支撑固定装置(b)成形支撑装置实物图金属板料渐进成形的成形工具直接与被加工的板料接触,成形工具的形状、尺寸、硬度和表面光洁度等对成形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被成形零件的表面质量,需要对成形工具头的形状、结构和表面状态进行研究。目前实验中常使用的成形工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头部为半球体或大半球冠的金属杆,另外一种是头部为可以任意滚动的硬质金属球和金属杆组装而成的工具。如图2—3所示。采用固定式球头工具时,由于成形过程中工具头与板料之间发生的摩擦为滑动摩10 第二苹板科渐进成形系统介绢擦,板料表面容易被擦伤。而采用头部可以自由滚动的金属球的工具头可以将加工中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所加工的零件表面质量较好,但制造复杂,成本高,在国外文献中已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有相关文献对自由滚动式工具头的报道。由于固定式工具头制作简单,通过提高成形工具头的硬度和表面质量,辅助以良好的润滑工艺,也可以取得满意的加工质量。本文采用固定式工具头作为成形工具。为了研究工具头半径对成形性能的影响,本课题成形实验中采用直径为5.0mm、8.0mm、10.0mm、15.0rnm成形工具。图2.4是头部直径为5.0nllll和10.0mm成形工具为了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工具材料采用40Cr,通过热处理使其整体硬度达到HRC48""-'50,头部抛光处理使表面光滑。2.4.板料渐进成形实验用板料图2.4成形工具示意图金属板料渐进成形过程中,由于坯料需要满足可以发生很大的局部塑性变形而不发生破裂及较大的回弹等现象,所以成形坯料的选择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表面和内部质量。坯料表面不得有夹杂、裂纹、毛刺和污垢等,坯料内部不得有孔洞,材料均匀性要好,材料尽量各向同性,不会因为板料的纤维取向而影响零件的成形。(2)形状和尺寸。由于本课题所研究的板料渐进成形边缘的金属板料是被夹紧固定的,不向零件内部流动。理论上,成形的坯料的形状与需要成形的零件的口部的外形一致即可。坯料的尺寸除了要提供成形所需要的坯料部分,还要预备比口部边缘大2.4cm的材料用以夹紧板料。实际中为了操作方便,一般是将板料在剪板机上剪裁成适当大小的矩形板。大小只要满足夹紧,可以成形即可。(3)材料性能均匀性。毛坯的金相组织和应力分御不均匀,会使成形中的毛坯变形不均,从而使工件形成鼓包或断裂,使不同部位的材料强度各不相同。一般要求板料均匀性较好。目前采用的数控成形设备可以提供的加工力较小,所以板料的选择受到限制。本实验采用0.84mm厚的1000x2000mm规格的H14状态1060铝板作为坯料(化学成分见表2.2),根据实验需要剪裁成相应规格的板坯。表2.21060铝合金的化学成分2.5.板料变形分析方法板料渐进成形过程中,板料厚度方向有些情况下是不受力的,板料厚度方向的应力相对于板料平面内的应力来说也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把板料渐进成形时的受力状态作为平面应力来处理。这样,只要知道板料平面内两个主应变方向的应变,就可以计算出头式具m⋯审器自结"同(不阳U幕临3@厶图 东南大学硕。{:学位论文第三个主应力。因此通过坐标网格技术进行板料渐进成形的变形分析是非常方便而有效的。通过测量坐标网格随板料变形而变化的网目尺寸,并进行计算,可以获得有关板料变形和应力的大小、分布等重要信息,研究毛坯的变形状态、变形路径、破坏时的极限应变、破裂、起皱是毛坯变形的分布等。坐标网格的形式主要有正方形网目、圆形网目、组合网目和交错网目,如图2.5所示。正方形网目主要适用于分析毛坯在变形过程中剪切应变情况,通过测量网目相邻边缘在变形后的角度,可以计算出剪切变形量。同时,利用正方形网目还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毛坯在变形过程中的流动方向和趋势。圆形网格在除等压及等拉应力的其它应力状态作用下变形后都形成椭圆形式,其长轴方向就是最大主应变方向,短轴方向就是板面内另一个主应变方向。一般情况下,在测量毛坯的变形之前不能准确的知道主应变方向,特别是在大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利用圆形网目可以比较准确的确定毛坯变形后的主应变方向、板平面内两主应变的大小及其比值,由此可以计算出相应两主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它们的比值,确定毛坯的变形状态。组合网目有正方形网目和圆形网目的优点。交错网目的优点可以得到毛坯在某区域里较密的测量点。如果采用圆形网目则需要使用直径较小的网目,但较小的网目的测量时的相对误差会增大。(a)正方形网目蹬田黑(b)圆形网目(c)组合网目(d)交错网目图2.5坐标网目形式根据板料渐进成形的特点,实验中选用圆形网目,直径为1mm,圆中心距为1.5mm。圆形网目的印制通过如图2-6所示的网格印刷机手工印制,板料网格如图2.7所示。在板料成形过程中,网目随板料的变形而产生相应的变形,圆形网目由原来的圆或变为椭圆(板面内两应力不相等),或变为更大直径的圆(双向等拉),或变为更小直径的圆(双向等压)。测量网目变形后长轴尺寸R。和短轴尺寸R。如图2.8,可计算出板平面内两主应变的大小。用这两个主应变代表网目中心点的应变状态。图2-6网格印刷机12图2-7网格印刷后情况 第二章板料渐进成形系统介绍厂。、、/。L俗R1图2.8圆形网目的变形两主应变的方向就是椭圆的长轴方向和短轴方向,主应变的数值为:工程线应变:巳=RxR-Ro×1。。%(2.1)g。:墅鱼×100%(2.2)D,、真实应变:铲,唼鸣乩惫亿3,式中,‰为圆形网格变形前的原始网格半径;R。,Rv为圆形网格变形后的椭圆的长、短轴半径。连续测量变形区域内某个方向或某个区域的若干网目,即可得到相应方向或区域内的变形分布的情况。根据所计算出的两个主应变计算出测量点的综合应变£i及两个主应力的大小。乞=去厩o-t:--罢一-,(2q+岛)23s。2q+岛)0"2:昙墨(2占2+q)2:。Lz占+q,3s:式中,al、0"2分别为主应变方向上的主应力:£i、oi分别为综合应变、综合应力。‘根据应力、应变情况判断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6.CAM软件选择(2.4)(2.5)(2.6)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通过成形工具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所驱动的轨迹运动,逐点逐层的对板料进行成形,因此,在板料成形前数控程序的生成工作是首要完成的任务。数控程序的产生方式有手工编程和计算机CAM辅助自动编程。手动编程主要应用于简单的二维形状及简单的三维形状的加工,而对于复杂的三维形状包括复杂的曲面形状,由 查堕奎兰堡主兰垡丝茎于程序数据量非常庞大,通常会涉及到几万或几十万甚至数量更为庞大的程序语句量,这使通过手工编程的方法很难适应,对于这种情况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自动编程来完成。板料渐进成形中设计曲面形状,程序的生成方法采用CAM自动编程。目前比较流行的CAM软件有Mastercam、UG的CAM模块、CATIA的CAM模块、Powermill等。不同的软件生成程序的算法及程序所驱动的刀具轨迹、进、退刀方式及轨迹间的连接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对渐进成形工艺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成形方式、成形后表面质量的影响。同时,为了实现对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成形路径的加载,希望通过软件的后处理功能得到工具头在成形过程中相对于编程原点的空间位置的坐标即工具头位置点坐标。在众多的CAM软件中只有CATIA的CAM模块和UG的CAM模块通过后处理可以产生工具头位置点文件如图2-9所示。CATIA和UG在工具头轨迹生成方法及轨迹间过度方式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而成形轨迹对成形工艺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只对影响成形工艺的方面进行比较。板料渐进成形的成形过程中成形工具头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CATIA中不能产生自下而上的工具头轨迹,因此自下而上的刀具轨迹程序通过UG的CAM模块完成。在自上而下的工具头轨迹生成方面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工具头轨迹间的过渡形式如图2.10。lSOPE从TIO蔚NAME:zt.evel.1lIsTartgeneratlonof:ZLeVel.1LOADTL/1.1SPINDL/70.∞∞.R州,CLWGOTO/gEDRAT,GOTO,FEDP.AT/1GOTO/GOTO≯GOTO'GOTO≯GOTO,GOTO≯GOTO}GOTOtGOTO≯GOTOlGOTO}GOTO}GOTO}。GOTO}GOTOlGOTO}GOTO,73083。48.62488.0000.MMPN73083。48.62488.0000。H哪嘲69719.48.43242.56728。47.70789.80157.46.66610。43480.45.20839。13054.43.87620.47951.41.95508.01971。40.22562.03698.37.88LI.3.28664.35.泓247.94757.33.n∞1.87942.30.79825.17260.27.68030。78383.25.09582.59723.21.73693。83777.18.95097.16720.15.38258.009i3.12.46i88.10.OOOOOO.00000TOOLPATH/C2.TOOL.B10TLDflTA/HILL,10.0000。5.0000,75.I憋YS/-60.0000.0.0000,5.0000。1.ISScenterlinedataPnIHT/PATHPAIHT/SPEED。10PRIHT/COLQR.186RnPIDGOTO/60.0785,一5.a1上13,5.OOOO。8.IPRIHTICOLOR。211RnPIDGOTO/60.0705。一5.口1113.一42.日167PnIHT/COLOR。6FEDRnT,HMPH,258.OOOOGOTO/60.0769.一|..9156.-J12.9919GOTO/60.0723.一粤.6285.一J日.9291GOTOl60.0649。一4.1642。-lj4.7923GOTO/60.0550.一a.5=008,-45.5482(a)CATIA工具头位置点文件(b)UQ工具头位置点文件图2-9工具头位置点文件,,乞彳≥k薅二(a)CATIA成形轨迹(b)UG成形轨迹图2.10CATIA与UG轨迹比较可见,CATIA在自上而下的工具头轨迹生成方面有很明显的优势:通过分散成形工1400000000000000000909003603692468124578.:暑=.∞d4d之ttt4矗寸‘o一4一’r'r 2.7.本章小结胗置逝成位台料头平板具M强聩枷绍产坨州蛎形纰裂成详能捌。以据晁。依L,择为眵选响成行影棚进量装方面拱布旅划分件荆状诟黝形形脚格成、网刺孙中式殳陧方删过渡脚析过迸分悯溯对迹嚣~红惭江肿分及。的件择 第3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近年来,板料成形的数值模拟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板料渐进成形过程实质是成形工具与板料发生连续接触,在摩擦和压力作用下使板料发生塑性变形的过程。渐进成形的物理过程是同时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状念非线性的复杂物理过程,这决定了对渐进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在有限元分析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产生误差的原因有模型误差、有限元离散化误差、计算误差等因素,因此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模拟结果的精度。3.1.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试验中采用材料为1060铝板,板材厚度为0.84mm。为了完成有限元建模建立,需要其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应力、厚向异性指数等力学参数。其中泊松比可由相关材料手册查得。其余参数需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得,拉伸试样尺寸如图3.1所示。3.1.1.厚向异性指数测定图3-1试样尺寸由于板料轧制时出现的纤维组织等因素,板料的塑性会因方向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为板料的塑性各向异性。材料厚度方向上的异性用厚向异性指数r来表示,它是拉伸试验中拉伸后宽度方向的应变∈b与厚度方向上应变∈。之比,即:,.:豆:—ln(b两/bo)(3.1)l∈,n(t/%)一7其中bo、b分别为拉伸前后的板料宽度,to、t分别为拉伸前后板料厚度。由于在试验测量时厚度变化不易测量,且测量精度难以保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标定点测量长、宽方向的应变,再根据体积不变原则将式(3.1)转化为:,.:曼:一!&:一!呈!垒!鱼2=垫鱼!鱼2∈f(∈,+∈6)ln(1/10)+ln(b/bo)ln(10bo/lb)16(3.2) 第三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儿模型建谚其中lo、l为拉伸前后试样标距长度,∈l为长度方向的应变值。同时考虑到试样取样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的不同对参数测量的影响,分别在与轧制方向成00、450和900的方向取样,如图3.2所示,将所得的数据按下式取平均值:F一--—ro+_2r45+rgo(3.3)4、’其中ro为纵向试样的厚向异性指数,r45为与轧制方向成450的试样的厚向异性指数,r90为横向方向试样的厚向异性指数。横向轧制方向厂+1—————.—————————◆45。方向匕—一E三三三8纵向图3.2试样取样方位表3.1厚向异性指数试验数据>≤Oo450900I23l23l23参数\\lo50I59.4659.3659.4057.4257.2657.9057.4057.1057.04bo12.4012,4012.40b11.5411.5611.5811.4611.4811.4211.7411.78r0.7090.6910.6591.3241.3181.2790.6560.6290.638平均值0.6861.3070.64l厚向异性指数3.1.2.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测定材料硬化指数n值的物理意义是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n值大则意味着材料加工硬化严重,材料的变形易于从变形区向非变形区、从大应变区向小应变区传递,宏观表现为材料应变的均匀性好,不易进入分散失稳,n值对伸长类变形影响很大,尤其是胀形类变形。n值的测定方法有两点法、Nelson.Wialock法、曲线拟合法和阶梯试样法。根据现有的试验条件,选择两点法测定板料的n值。两点法:在单向拉伸试验过程中,在塑性区域任取两个试验点并测得(01,02)和相应的(£l,£2)两组数据,将数据代入Hollomon应变关系方程,得方程组:17 东南人学硕l:学位论文q=七群0"2=七s;(3.4)联立求解得:n=(1n02-ln01)/(1ne2.1n£I)将拉伸试验所获得的数据(ol,02),(£l,£12)代入上式,即可求得n值。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按图3.2方向取样分别测定n值,按照下式计算11的平均值,具体数据见表3.2。n=(no+2n45+ngo)/4表3.2计算数据(3.5)126.200845126.2937790.030299340.03I143040.1608148304220.63370260。126.154378126.293779O.03003806O.031143040。1834258482239.9587844126.386617126.247312O.03149096.O.030443360.1955783315249.9298510125.643433125.7828340.021607420.02328464O.08899874742175.772181345。125.597062125.875672O.02112186O.024604980.08709996438173.8135541125.875672125.4576610.024604980.0197632620.09108129096176.3963128128.894873128.616167O.02573672O.023320320.1317294347211.0148424900128.801939128.616167O.02493126O.023320320.1296472612209.3699474128.709101128.6161670.024313140.02332032O.1039494975190.09433873P均值0.1199587674197.74713023.1.3.屈服极限的测定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时,即使不增加负荷它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叫“屈服”。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应力,称屈服点,或屈服极限,用吼表示。只瓯=—曼-5Ao(3.6)其中,P。为载荷不增加或有所降低,试件还继续伸长的最小载荷,Ao为试件的横截面积。测定方法:(1)指针法:根据拉伸时试验机刻度的指针直接读数,当指针停止转动或第一次往回转的最小载荷即为P。。(2)图解法:根据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拉伸平台上找出屈服平台的恒定载荷或第一次下降的最小载荷。由于1060铝板的拉伸曲线上没有明显的屈服平台,采用图解法测定屈服极限,如图3—3所示,由于屈服极限的数值受到拉伸方向与板料轧制方向夹角的影响,分别在与轧制方向成00、450和900的方向取样,如图3.2所示,将所得的数据按下式取平均值: 第三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移一o-,:垒生手吐纽(3.7)4、’7其中Os0为纵向试样屈服极限,as45为与轧制方向成45。的试样的屈服极限,os90为横向方向试样的屈服极限。图3-3屈服极限图解方法按如图3—3所示取法分别测量与CLN方向呈O。、45。和90。试样的屈服极限,见表3.3。表3.3屈服极限测量值99.5476100.383396.5760101.962098.2940108.880l3.1.4.弹性模量的测量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即符合胡克定律),其比例系数称为弹性模量。测量方法:(1)图解法:根据试验所得数据绘制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图3.4所示,力轴比例的选择应使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的弹性直线段的高度超过立轴量程的3/5以上。变形放大倍数选择应使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的弹性直线段与力轴的夹角不小于10。为宜。在记录的轴向力一轴向变形曲线上,确定弹性直线段,在该直线段上读取相距尽量远的A、B两点之间的轴向力增量和相应的轴向变形增量,按式3.8计算弹性模量:E_f等)/㈣(3.8)其中,S为试样的横截面积,L为试样的原始长度。悖95删勉姒嗽舛 东南大学硕.{j学位论文气e也R厘暴轴目变形△l图3.4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2)拟合法:在弹性范围内一般取屈服极限的(70%.80%)对实验得到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一次线性拟合,得到的直线斜率的值即为弹性模量。采用拟合法对试样弹性模量进行测量,按图3.2所示,分别测量三个方向的弹性模量,按式3.9取平均值,见表3.4。否:昼蔓型丛(3.9)4’其中Eo为纵向试样弹性模量,E45为与轧制方向成450的试样弹性模量,E90为横向方向试样的弹性模量。表3.4弹性模晕测量值E56.82653.57959.74457.32850.2225I.5750.09664.1959.8533.1.5.切线模量的测定切线模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图解法和拟合法。1)图解法:试验时,用自动纪录的方法绘制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如图3.5。绘制曲线时,力轴比例的选择应使规定应力点对应轴向力处于力轴量程的2/5以上。变形放大倍数的选择应使所画的切线与力轴的夹角不小于400为宜。在记录轴向力.轴向变形曲线上,通过规定应力或应变值对应的R点作曲线的切线。在所画的切线上读取尽量远的A、B两点之间的轴向力增量和相应的轴向变形增量。按式3.10计算出切线模量。k=c争喏,(3.10)2)拟合法:试验时,在弹性范围内纪录轴向力和相应的轴向变形的一组数字数据对,将该组数据对拟合一数学表达式,得到拟合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在拟合的轴向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弹性范围内计算曲线在规定应力或应变的斜率,即为切线模量。比较两种方法,发现拟合法效率比较高,因此,采用拟合法计算切线模量的值。由于板料渐进成形过程中涉及到整个弹性阶段,因此取弹性阶段切线模量的平均值作为材 第三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市料模型中的切线模量。由于应力.应变曲线因拉伸方向与试样板料轧制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按图3.2所示三个方向分别进行拉伸试验得出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再进行切线模量的求解。图3.5轴la-j力.轴向变形曲线根据拉伸试验得到轴向应力一轴向应变曲线如图3-6(a)、(d)、(g),在弹性范围内对其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如图3-6(b)、(e)、(h)所示,并对所得方程进行求导,做出其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变一切线模量值如图3-6(c)、(f)、(i)所示。脚鲫0名黼色笺蝴篓撕豁粼寒l㈣O(a)0。方向应力一应变曲线(b)曲线拟合应变(c)切线模量一应变曲线21(d)45。方向虑力一应变曲线 ——————————————————————型叁堂堡!:堂垡垦壅应变(e)曲线拟合应变(g)90。方向应力一应变曲线富山蔓捌辎暑|:}尽勺凸-芎i酬辎鲻霹心变(D切线模量.应变曲线应变(h)曲线拟合应变(i)切线模量一应变曲线图3-6切线模颦拟合方法22 第三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3.2.分析平台选择3.2.1.算法选择板材成形数值模拟采用的算法主要分为两类,显式法、隐式法哺纠⋯。(1)显式算法显式算法包括动力显式和静力显式算法。动力显式算法的最大优点是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动力显式算法采用动力学方程的中心差分格式,不用直接求解切线刚度,不需要进行平衡迭代,计算速度快,也不存在收敛控制问题,该算法需要的内存也比隐式算法要少【9卜951,但它也有一些不利方面,显式算法要求质量矩阵为对角矩阵,而且只有在单元尽可能少时速度优势才能发挥,因而往往采用减缩积分方法,容易激发沙漏模式,影响应力和应变的计算精度;动力显式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成形过程的仿真需要使用者正确划分有限元网格和选择质量比例参数、速度和阻尼系数。静力显式法基于率形式的平衡方程组与Euler前插公式,不需要迭代求解。由于平衡方程式仅在率形式上得到满足,所以得出的结果会慢慢偏离正确值。为了减少相关误差,必须每步使用很小的增量,通常一个仿真过程需要多达几千步。由于不需要迭代所以这种方法稳定性好,但效率低。(2)隐式算法静态隐式算法也是解决金属成形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该算法中,在每一个增量步都需要对静态平衡方程迭代求解。理论上在这个算法中的增量步长可以很大,但实际上要受到接触以及摩擦等条件的限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计算时间几乎呈平方次增加。由于需要矩阵求逆以及精确积分,对内存要求很耐%J。隐式算法的不利方面主要是收敛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以及当开始起皱失稳时在分叉点处刚度矩阵出现奇异。板料渐进成形过程中板料成形的物理过程同时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状态非线性问题;同时在成形过程中伴随着塑性变形的发生产生加工硬化现象,且在成形后存在回弹问题;板料在成形中可能产生破裂、起皱等成形失败形式。由于静态隐式算法有条件收敛的特点,对于板料成形这种包含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状态非线性的复杂过程的分析不容易达到要求。由于动力显式算法不需要进行迭代计算、能稳定的求解非线性问题,在板料成形的数值模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选择动力显式算法作为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模拟的算法。3.2.2.有限元分析平台的选择在众多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中,ANSYS尤其独特的优点,其中的LS.DYNA程序是功能齐全的几何非线性(大位移、大转动和大应变)、材料非线性(140多种材料动态模型)和状态非线性(50多种)程序,以Lagrange算法为主,同时兼有ALE和Euler算法;以显式算法为主,兼有隐式求解功能,能够解决金属板料渐进成形过程中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工具头与板料之间接触非线性的问题。同时,ANSYS提供了多种后处理器:通用后处理器POSTl观察变形和应力应变状态;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绘制时间历程曲线;LS-PREPOST可以进行应力、应变、压力、速度、加速度、厚度变化等各种输出和曲线绘制,可以方便的提取成形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东南人学硕}学位论文3.3.显式有限元方法基本原理显式有限元方法主要是指时间积分格式采用显示格式的一种有限元方法,它既无隐式方法中的平衡迭代过程,即不存在解的收敛性问题,也不需要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因此可以在PC机上求解大规模的有限元问题。虽然也存在时间步长受Courant稳定性条件限制的不足,但板料渐进成形本身的强非线性,要求必须采用很小的时问积分步长才能获得很精确解的固有特性,基本上弥补了显式有限元方法的不足。3.3.1.增量运动方程的表示形式与有限元离散方程在板料渐进成形的任意时刻,板料与成形工具构成的大变形接触系统都必须满足式(3.11)弱形式的虚功原理:∑pvi6vldV七ko≯D§dv—pbflvflV—kti6v矗V=0Q·11)式中:oii—℃auchy应力分量;·bi一体积力分量:P质量密度;v,一加速度分量;vr速度分量;tj一接触力分量;V一碰撞系统在当前时间所占据的空间;出一接触边界;Dii一变形率张量之分量。日=‰=丢{鲁+善),xi为整体坐标,且采用的是笛卡尔坐标系。求解方程(3.11),必须引入适当的应力、应变度量及本构关系,以便利用一个已知位形的体积积分来表达式(3.11)中的内虚功,并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方式增量的分解应力。可以定义各种各样的应力和应变张量,只要它们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可以用来求解方程式(3.11),应力应变张量只能是材料变形的函数,而不受材料刚体运动的影响;应力张量和其对应的应变张量能量共轭,即要保证采用不同的应力应变度量在它们各自所参照的位形上都能用来计算总的内虚功。广泛使用的应力应变度量有两对,一是由第二Piola.Kirchhoff应力张量与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构成的一对应力应变度量,这对应力应变度量适用于以初始位形为参照位形的增量运动方程,即T.L表述,也称全量拉格朗同表述。另一对是由Jaumann应力率张量与速度应变张量构成的一对应力应变度量,这对应力应变度量使用于以当前时间的前一时间的位形为参照位形的增量运动方程,即U.L.J表述,也称更新的拉格朗日Jaumann应力率表述。在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中通常采用U.L.J表述,原因在于其比T.L表述具有更高的数值计算效率。因为第二Piola.Kirchhoff应力是总应力,它是在弹性或超弹性本构特性下从当前的总应变中计算得出,而Jaumann应力率与应变率有关,就意味着总是通过积分来计算当前的Cauchy应力。因此,如果本构关系不是路径相关的,则不需要积分过程,通常使用Piola.Kirchhoff应力张量更有效,而对路径相关材料的分析,使用Jaumarm应力率张量更为合适。 第二三章板料渐进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建妒组:将域V用有限元离散化,并引入虚位移场后,式(3.11)可化为下列二阶常微分方程Mii=F。一F⋯‘+F。式中:M一质量矩阵;曲一节点加速度矢量;FmL节点内力矢量;F麟‘一节点外力矢量;FL接触力及分布力矢量。且tqeFin‘=∑LB;盯dyF酬=善L成札71bd矿(3.12)(3.13)(3.14)F。2匕艇棚(3.15)其中:V广单元e的体积;OSe一单元e的外部边界:N广单元总数。同时,还必须满足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及接触约束条件:(1)初始条件在t=0时刻,假设板料与成形工具接触初始接触力为零,板料及成形工具的初始位置已知。在成形过程中,假设成形工具的速度已知,则接触系统的初始条件可表述为:u(x,0)=u(0)x∈V(3.16)(2)边界条件在渐进正向成形过程中,板料边界固定不动,其边界条件可以表述为:U(XW,,)=0r∈矿(3.17)(3)接触条件为使接触约束条件的表述简明、直观、方便、规范,考虑图3.7所示两体接触系统,显然,这并不影响有关表达的一般性。为了便于论述,物理量的右上标A和B分别表示与物体A和物体B相关联。则接触处相互不可穿透的条件可表述为:AnB=0(3.18)两物体的接触面勰为:OS=OSANOSB(3.19)则接触条件可表述为在aS上:萨v,月吩爿+v,片_口≤0(3.20)兄=一乙4=一乙占≥0其中:乙≯=%(x,,)%(x)嘭(x);IEcnas;矽∈(彳,召):卜穿透量;.(3.21) 东南大学硕.L.学位论文雪一穿透速度;vj』—接触点i处物体A上的质点速度;吩一一物体A上接触点i处外法矢量;L一,.tx1%占一物体B上接触点i处外法矢量。、在任一时刻t,两物体在接触处的穿透量g为:图3.7两物体接触系统g=(VjAn,』+一占_日)at(3.22)因为不允许发生穿透,固gS.0,不失一般性,可表示为宫=v,An,一+V厅_片≤0。若保证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