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965548
大小:3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5
《郭丹——教学案例——《有几枝铅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几枝铅笔》教学案例汉师附小郭丹【教学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一)“有几枝铅笔”(即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22、2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义。 2、会读、写加法算式,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能力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会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点。 2、让学生在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情感性目标: 1、在合作、交流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2、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本课时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从而能发现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更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自体验的基础上。所以教材先安排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加法的含义,这个情境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也可以自创情境。接着,利用身边的物体(或学具)摆一摆、讲一讲、算一算,加深对加法含义的体验。在以上活动之后,让学生“试一试”,发现图中和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教材所安排的“练一练”由浅入深,由固定到多样化,使学生的思考空间宽畅开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3、最后安排的课外小调查,将数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体现了数学由生活中来,又应用于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教师应配以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的语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加法,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要正确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一定困难,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加法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运用。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加以引导,在“有几枝铅笔
4、”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能顺利建立“2+3=5”简单的数学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说出这个家庭中两样物体合并的现象。这样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个哑剧吗?老师给演个精彩的哑剧,要仔细看,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好不好?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哑剧--动作演示引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渴望学习的热情。片段二:探究体验。师讲解:像刚才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动作,可以提一个数学
5、问题:一共有几枝铅笔?(板书课题)请齐读两遍。 下面,请你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做合起来的动作。(师适时在黑板上粘贴小棒) 师边讲边板书:我们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还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你们看!我用2个符号就把数字组成了加法算式。 认识“+”的名称,写法和意义。 师:你们真棒!把2枝铅笔和3枝铅笔合起来是5枝铅笔,算式就列做2+3=5(枝)!2表示2枝铅笔,那么3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呢? 谁会把老师刚才合铅笔的过程和列出的算式再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把抽象的算式结合具体情境中再次理解) 设计意图
6、:这个环节是本节重点,我尽量放慢速度,让学生充分感知由实物---图像---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2和3合起来是5的过程用算式就表示为2+3=5。这个数学模型建立的特别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感的开始。给学生充分说一说的时间,让学生深刻感知合起来的过程就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过程。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设计从易到难、从形象到具体、从动到静,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片段三:巩固练习。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用手里的5支铅笔摆一摆、算一算。 要求两个同学边拿边说“我拿几支铅笔,他拿几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
7、拿一次写一个算式并计算,看哪一组同学拿的方法多,写的算式多。 师:请一个同学说说1+3=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再请同学说说2+2=4,你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体会到“合起来用加法”,学会了掰手指头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或比较快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认识了加法算式和加号,不仅会读、会写加法算式,还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并正确计算出来。通过摆一摆的动态操作活动,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简单加法算式与所表示
8、的具体事物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了他们足够的独立尝试、探索交流的时间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