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

ID:36908592

大小:6.44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5-10

上传者:U-145848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1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2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3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4页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环境资源法 总论:环境资源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法律制度、环境资源的监督管理和环境法律责任。分论: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建设法、国际环境法。教学内容与体系 第一章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本章重点:1、环境与相关概念辨析2、环境问题3、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定义讨论:用不超过20个字给法律意义上的“环境”下一个定义,讨论10分钟。第一节环境的概念 新华字典中的环境——指周围的一切事物或遇到的情况。哲学中的环境——指: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生物学——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建筑学——环境是指室内条件和建筑物周围的景观条件。企业和管理学——环境指社会和心理的条件,如工作环境等。 热力学——是指向所研究的系统提供热或吸收热的周围所有物体。化学或生物化学——是指发生化学反应的溶液。计算机科学——环境多指操作环境,例如编辑环境,即编辑程序、代码等时由任务窗口(界面,窗口,工具栏,标题栏),文档等构成的系统。 《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的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则从法学的角度对环境概念进行阐述(2015年):——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分类:(1)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天然环境(原生环境)和人为环境(次生环境)(2)根据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淡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3)根据人类活动的范围分类: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宇宙环境等。 环境要素大气原生水环境土壤、矿藏人类森林、草原、陆生野生动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环境名胜古迹、风景区温泉等疗养区次生自然保护区环境生活居住区工矿区、城镇区 二、概念辨析(自然)资源:在一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分类: 耗竭性可回收的:金属类矿产资源资源不可回收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自能源资源然资商品性资源:土地、森林、草原、源可更新农牧、水产资源等资源公共物品资源:大气、气象、自然风光、环境容量等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海水等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环境要素,环境是自然资源的载体。(2)自然资源强调可利用性,环境强调生态性。 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含义是指由于自然变化或者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2、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环境法上所指的环境问题)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原始捕猎阶段:出现了环境问题的萌芽,小范围的环境破坏2、农牧业阶段: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出现,促使了环境问题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破坏。 3、现代工业阶段:伴随着工业化、人口的剧增和都市化、科技的滥用,环境问题也呈现出爆发性的发展趋势,其表现是全方位的,既有环境破坏,又有环境污染。 (一)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酸雨蔓延(五)森林锐减(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体污染(九)海洋污染(十)危险性废物污染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 二、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首先,它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有10万人死于皮肤癌,大多数病例与过量紫外线辐射有关。臭氧层的臭氧每损耗1%,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2%。另外,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诱发各种眼科疾病,如白内障、角膜肿瘤等。其次,它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实验表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使植物叶片变小,减少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同时,过量紫外线辐射还会影响到部分农作物种子的质量,使农作物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一项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臭氧层厚度减少25%,大豆将会减产20%-25%。再次,它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引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以及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仅有90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 北美白狼:1911年灭绝 渡渡鸟,1799年灭绝,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旅鸽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鸟类之一灭绝时间:1914年灭绝原因:人类捕杀 中国白臀叶猴体色最绚丽多彩的灵长目动物之一灭绝时间:1882年灭绝原因:人类战争、原始森林破坏 纯种巴巴里狮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狮子灭绝时间:1922年灭绝原因: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 阿特拉斯熊:非洲唯一的熊科动物灭绝时间:1870年灭绝原因:人类捕杀 大海牛童话中“美人鱼”的原型之一灭绝时间:1768年灭绝原因:人类捕杀 南极狼世界最南端的狼灭绝时间:1875年 近年灭绝物种白鳍豚西非黑犀牛金蟾蜍弯角大羚羊 斯皮克斯金刚鹦鹉塞舌尔蜗牛 四、酸雨蔓延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五、土地荒漠化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YellowRiver——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中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1996年西北五省区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六、森林锐减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七、大气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八、水体污染 虽然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2013年,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并且还在增加,扩展和累积。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九、海洋污染 渤海被污染中海油不担责海洋生物很受伤 一艘船在被石油严重污染的墨西哥湾航行,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海面上的油污 危险性废物是指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十、危险性废物污染 从环保部公开发布的《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而中国的200多个“癌症村”也一一曝光。 第三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一)面对环境问题三种观点1、悲观论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零增长”“零排放”2、盲目乐观论丹麦学者比尤恩·隆伯格抛出一本《多疑的环境保护论者》,认为人类普遍夸大了环境危机。3、积极乐观论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可以取得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环境保护的含义为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各种行动和措施的总称。 二、我国的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保护议题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最近几年,中国社会连续爆发“环境保护运动”,围绕环境问题,先后有厦门、大连、什邡、启东、宁波等地爆发大规模集体性事件。在经济、社会与政治压力三面夹击下,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能会比任何发达国家都要棘手,与难以化解。 1、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将“环境保护”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2、基本形成环境制度体系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三同时”等3、2004年提出了建立科学发展观——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十八大报告,还首提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再也不能简单地以GDP来论英雄等。这的确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不过,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不是发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事情。红色警报已经全国响起,中国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并将为此付出极高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本章思考题1、法学中“环境”的含义?2、环境问题的分类? 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