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017540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4-29
《《方山子传》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方山子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句式。2、理解传主的事迹与精神风貌,探究作者的写作原因。3、鉴赏文章独特的结构艺术。【知识链接】1、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由于苏轼
2、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他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2一般人物传记类文章的写作常规:介绍人物姓氏、字号、籍贯、生卒年月;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生平主要事迹;对人物的评价、作者的感情倾向等。【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预习要求:组成学习小组。结合导学案完成知识点归纳,能够自己解决最好,解决不了的问题成员之间讨论完成。1、作
3、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号,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2、自读课文、正音闾里()庵()折节()岐亭()陈慥()矍然()耸然()挟二矢()精悍()勋阀()阳狂垢污()傥()3知识点归纳通假字前十有九年犹见于眉间往往阳狂垢污(2)古今异义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使从事于其间。(3)重点字词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
4、折节读书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见其所著帽余谪居于黄方山子亦矍然余既耸然异之见方山子从两骑与公侯等方山子傥见之欤?(4)文言句式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然终不遇人莫识也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鹊起于前二、合作探究要求:小组交流合作,讨论完成下题。1、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文中的信息句,并填写下表: 方山子档案姓名陈慥字号号的来历职业籍贯现住址家庭情况家庭背景当前状况成长历程少时稍壮晚年2、作者被贬黄州,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而异之”,请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3、苏轼为何写这个异人?4、从文中结构构思来
5、看,“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形象的?三、本堂一得四、课后检测1.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然终不遇:不得志B.余既耸然异之:害怕的样子C.使酒好剑:因酒乱性D.方山冠之遗像:死者的相片2.对下列句中红色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与: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纵马奔跑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①使酒好剑,
6、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⑥4、下面均能表现方山子的一生“侠”的特点的一组是()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②③⑤⑥B.②⑥④⑥C.①④⑤⑥D.①③④⑤5.下列各项对文章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
7、,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