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9105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探索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索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构建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构建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构建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就业信息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获取就业信息是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本研究应用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河北省已毕业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发现就业信息传播存在诸多理由。在此基础上,从法律约束、政府管理、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学校教育、行业自律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2、:大学生就业信息理由监管机制 一、信息传播对推动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一)信息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成本 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可信,这是就业信息准确性的根本要求[1]。对就业信息的筛选,前提是要确保信息质量。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信息市场混乱。部分就业信息存在一定的欺骗性。部分就业介绍机构以收取费用为目的,故意设立骗局,制造就业陷阱;部分企业为实现低成本扩张,随意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导致了就业信息出现了品质良莠不齐的状况。不同就业信息的传播者可能具有不同的信息传播目的,对信息的传播效果也带来一定的影响,进而影
3、响到信息质量,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成本。 (二)信息数量直接影响大学生择业质量 大学生能否获取足够的就业信息是其成功择业的基本前提,只有拥有大量的就业信息,毕业生才有选择的机会,也才能增加其就业的成功率。反之,大学生的选择余地就会大大缩减。大学生对就业信息数量的满意度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就业信息传播过程的持续。如果大学生对就业信息不满意,那么就业信息的传播就不会达到大学生的根本要求,大学生就会对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产生怀疑,并对信息传播产生抵触情绪,不会主动去获取就业信息。因此,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以及高校自身要继续加
4、强就业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将足够数量的优质就业信息及时呈现给大学生,并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就业信息。 (三)信息传播速度影响大学生就业机会 就业信息一般有几类发布者,包括国家机关、各级地方政府、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和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等,这些发布者通过X络、广播、电视、人际等渠道将就业信息发布、传播到社会上,使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到就业信息。在信息发布之后,就业信息如何呈现,采取何种传播方式,信息接收者如何获取信息,信息传递者如何传递信息等,都将影响就业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如果传播速度
5、较慢,信息就失去了有效性。因此,快速、有效地将就业信息传递给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可直接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反之,就会使大学生丧失部分就业机会。 (四)信息内容直接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念 搜集就业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大学生就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就业信息能否产生就业效果,关键是信息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且推动大学生的就业。在就业信息中,信息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是满足大学生就业信息需求的首要条件。信息内容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消极的就业信息以及过分宣扬“就业难”理由,也必将导致毕业生在择业时失去信心,从
6、而对就业信息筛选时有所偏差,失去就业机会。积极的就业信息以及不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的构建,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能够使大学生明确就业市场变化的信息,会使大学生产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因此,就业信息内容准确性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和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 二、就业信息传播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 (一)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 本研究调查的856名河北省大学生就业者中,有86.57%的大学生认为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能加大求职的成功率。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传播路径选择有多种偏好。其
7、中学校就业部门、互联X和亲朋好友介绍3条信息传播路径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421人、417人、343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49.18%、48.71%和40.07%。其次是选择就业中介机构、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学校老师介绍和报纸广播媒体等途径,分别达到188人、157人、145人和112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1.96%、18.34%、14.94%和13.08%。采用其他途径的人数较少,占调查总人数的6.31%。 (二)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存在的理由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方面存在以下五方面的理由: 第一,对社
8、会就业信息传播途径了解较少。大学生不懂得充分运用各种途径来获取满足自身需求的就业信息,致使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较单一,就业信息数量严重不足。他们对学校就业部门和互联X的选择较多,而对人才中介机构、报纸广播媒体等途径的选择相对较少。 第二,获取的就业信息质量不高。由于大学生对虚假、错误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及对信息传播的正规渠道关注较少,致使他们对信息的获取过分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