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5981556
大小:4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2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性质与地位: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
2、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2)量的研究: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
3、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⑵孔德的重要理念: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
4、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5、韦
5、伯科层体制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态单位6、教育社会学在欧美的发展一、规范的教育社会学阶段1、①史密斯《教育社会学概论》,是此方面最
6、早的著作;②华勒《教学社会学》,是当时此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著作。2、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特征:①研究者绝大多数是教育学者;②研究方法偏向于哲理性和规范性的研究方法;③在研究范围上,凡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二、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的描述:实证性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兴”的教育社会学,或“社会学的”教育社会学,其时期始于1940-1960年,当时美国的社会学领袖人物由芝加哥扩散到其它各大学,研究的旨趣也由解决现有的特殊社会问题转为理论的建立与研究技术的改良。教育社会学已由过去的
7、实用取向转为理论的取向了,或者说,姓“教”的教育社会学,已经成为姓“社”的教育社会学了。2、代表人物:①帕深斯:强调建立社会行动的系统理论。②墨顿:也认为理论与研究的相互发展才是社会学成长的动力。3、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贡献:①教育社会学由过去的以教育学者为中心,转换为由教育学者和社会学者共同参与;②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看,已从规范的学科转化成一门严谨的学科,并且建立了许多有关教育的理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可与教育心理学相抗衡;③在研究范围和领域上,研究的领域开始缩小,只关注于可用实证主义
8、方法研究的那一部分。三、批判的教育社会学时期1、概况:这一时期的教育社会学又称为“新的”教育社会学,或“诠释学的”教育社会学,“现象学的”教育社会学,“微观的”的教育社会学等。自二十世纪60年代起,弱势群体的权力问题成为了社会关心的重点,传统的教育问题,如教育本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开始被人由公平正义的角度提出质疑,从70年代开始至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旨趣又有了新的转向,理论的追求被平等、正义的追求所替代。2、代表人物:杨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