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卷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测评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物候(hòu) 两栖(xī) 蟾蜍(chú) 销声匿迹(nì)B.腐蚀(shí)连翘(qiáo)纬度(wěi)诸如此类(zhū)C.农谚(yàn)狩猎(shòu)龟裂(jūn)衰草连天(shuāi)D.缄默(jiān)哺乳(bǔ)迁徙(xǐ)风雪载途(zà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萌发 暄嚷 雾霭 天衣无缝B.彗星 维幕 弥漫 海
2、枯石烂C.翩然 沼泽 枯躁 目空一切D.陨石 松弛 凋零 偷偷摸摸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座城市到处 出一派蓬蓬勃勃的景象。 (2)物候资料对于 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 ,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4)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 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A.显现 选择 周密 分割
3、B.呈现 安排 致密 分裂C.出现 安插 致密 分割D.显现 安排 周密 分裂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改正有误的一项是( )(3分)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冰”,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③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④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4、 A.句子①删去“大约”或“以上”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推进”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
5、、灭绝的信息。6.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右图所示的支付宝交易流程。(5分)7.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4分)材料一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
6、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上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材料二 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低碳生活”指 。 二、阅读理解(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
7、20分)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
8、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