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ID:35335649

大小:90.1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3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

2、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

3、.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4、。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妙年期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二)青年初期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5、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

6、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1.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

7、期C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他从逻辑学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出现了客体永恒性(9—12个月)。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2、前运算阶段(2

8、~7岁)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泛灵论: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只知A>B,而不知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