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ID:35269840

大小:12.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_第1页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_第2页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讲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和女儿捐献角膜,使盲人重见光明的感人事迹。而对于小学生来讲,要真正理解课文中所说的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有一定的困难。如何使学生获得相关的体验,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人文情怀呢?一、搜集相关信息,走进课文1、预习课文时搜集相关的信息:学生一般对角膜的作用、捐献器官的内涵和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职责等有所了解,而对捐献角膜等器官的社会意义则未引起注意。2、初读课文后深入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搜集

2、相关信息。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⑴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⑵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下面是一份采访记录表:姓名______年龄______职业______学历______1、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2、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3、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⑴觉得了不起⑵认为出风头⑶无所谓4、如果您死后角膜完好,您愿意捐献给那些失明的人吗?()⑴愿意⑵不愿意⑶不好说5、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学生了解到: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入土

3、为安等观念。这些传统思想使器官捐献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还不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接受。许多人不愿意捐献角膜,致使患者恢复健康的迫切需求与供体器官的来源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学生了解到:在中国,一个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两千分之一重见光明的可能。学生了解到:邓小平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了长久的光明;北京市的程永森和王淑英夫妇去年共同申请志愿捐献遗体。带着亲身的感受再来学习《永生的眼睛》,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对琳达一家人高尚的情操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对器官捐献的问题有了自己新的思考。二、超强链接生

4、活,走出课文课文虽然学完了,可以不可以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师生讨论之后形成了如下活动内容:1、将《永生的眼睛》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和自己身边的人听;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以与文中人物对话的形式写一篇《永生的眼睛》读后感。2、对搜集和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完成如下内容:编写捐献者之歌的手抄报,完成一篇写实的调查报告,向广大公民写一份捐献倡议书。每个学生从这两项内容中,各选择一项来完成,结果教师收获了一份份充满真情的感谢信、触动心灵的读后感、感人至深的手抄报以及延续生命的倡议书。也许学生美

5、好的愿望能够如愿以偿!【反思】本案例由资料搜集,到拓展研究,整个过程始终围绕着语文学习的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关注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捐献器官或遗体,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领域,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受到文章人文情怀的感染;通过进入角色写感谢信、倾情对话写读后感以及关注社会问题而编写手抄报、撰写调查报告和倡议书,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有效的语文实践活

6、动,培养了运用语文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