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游憩商业区步行街空间形态比较研究——以武汉光谷步行街和台北西门徒步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分类号学号M201273008学校代码10487密级硕士学位论文城市游憩商业区步行街空间形态比较研究——以武汉光谷步行街和台北西门徒步区为例学位申请人:王心怡学科专业:风景园林硕士指导教师:李景奇答辩日期:2015.5.22 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AcomparativestudyofthepedestrianstreetspaceformofTBD——illustratedbythecaseofGuangguPedestrianStreetinWuhanandXimenPedestrianStreetinTaipeiCandidate:XinyiWangMajor:LandscapeArchitectureSupervisor:JingqiLi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P.R.ChinaMay,201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城市游憩商业区已成为人们放松休闲的首选地,商业步行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场所,也反映着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武汉和台北是两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均有多个风格各异的商业步行街区,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在两地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步行空间,它们发展程度相似,功能业态相似,吸引群体相似,都能够满足人们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样化需求,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形态。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空间的发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空间的体验,是哪些因素让空间保持了良好的吸引力,本文将对以上发问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两步行街空间要素进行比较,总结影响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因素,为两步行街空间提出优化策略,并对其他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提出些许借鉴。本文首先明确了商业步行街的基本概念,在研究图底关系理论、城市意象理论、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空间句法理论等的基础上梳理了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性质、特征、布局原则等,将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分为了物理要素和功能要素两大部分,运用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物理要素中从三维界面、二维平面、空间实体三方面对两研究对象的断面尺度、地面铺装、节点空间、街道家具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功能要素中从商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游憩行为空间三个方面对步行街的商业业态、街道人流量、广场使用强度、空间品质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比较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形成并非单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空间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对空间形态的考虑要从人的体验和感受出发,才能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步行空间。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分别作为新建和传统改造的步行街区,有各自的优势,在今后的建设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达到空间的优化。本文创新点在于跨学科的方法,对空间形态要素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关键词:游憩商业区;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比较研究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ety,TourismBusinessDistrictbecometheprimarychoicebythepublic,moreover,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playsanessentialroleintheTBD.Itnotonlysuppliestheurbanpublicspaceoftheprincipalplaces,butalsoreflectsthecharacteristicsandcharmofthecity.WuhanandTaipei,twobeautifulcities,whicharefullofcultureandhistoryandownseveraldifferentstyles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GuangguPedestrianStreetandXinmenPedestrianStreetarequitepopular,alikeinbothwalkingspacesandcanalsosatisfydiversifiedmarketdemands.However,theyhaveseparatedevelopmentcoursesandthespaceforms.Thispaperhasexaminedtheprogress,experienceandattractionsofspacethroughcomparedwiththeGuangguPedestrianStreetandXinmenPedestrianStreet.Inaddition,theauthorsummarizedtheaffectingfactorsofthespaceformsinthesetwoPedestrianstreets.Additionally,thepaperalsogivesnumerousadviceandsuggestsfortheconstructionofother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Thisarticlegavethebasicconcept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firstly.Andthen,thepapercombedtheproperties,characteristics;principleofthelayoutofthe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pace,etcafterresearchedthetheoryoffigure-groundrelationship,urbanimage,andexternalspacedesign.Furthermore,throughusingfieldsurveyandquestionnaireresearchmethodsanalyzedcrosssectiondimension,pavementdesign,nodespaceandstreetfurnitureontheGuangguPedestrianStreetandXinmenPedestrianStreetasthephysicalelement.Besides,thisessaydiscussedtheissuesofbusinessformat,streettraffic,usageamountandqualityofspacethroughcomparedanalysiswiththecommercialspace,thespaceofcivicservice,andrecreationspaceofthetwostreets.Insummary,theformationof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paceisnotasimpleprocess;ithasbeeninfluencedbymanyfactors.Nevertheless,themostimportantfactorofstreetsdesignistargetedatpeople,sothat;spaceformdesignshouldconsidertheexperienceandfeelingsofpeopletocreatethecharmingspace.GuangguPedestrianStreetandXinmenPedestrianStreetasnewlybuildandtraditionalrenewablewalkingstreetsrespectivelyhavetheirindividualadvantages.Intheconstructionofthefuture,theycan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omplementeachothertoconstituteaperfectspace.Thispaperwasresearchedthespatialshapeelementsinthe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wayswithaninterdisciplinaryapproachinordertoensurethattheresearchresultshavemorepowerfullypersuasive.Keywords:TourismBusinessDistrict(TBD),CommercialPedestrianStreet,Spaceform,ComparativestudyI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目录...................................................................IV表目录................................................................VI图目录...............................................................VII第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2研究动机与目的...................................................................................................................-3-1.3研究范围与限制...................................................................................................................-4-1.4研究方法与框架...................................................................................................................-5-1.5相关概念名词界定...............................................................................................................-7-第2章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1-2.1国外研究综述.....................................................................................................................-11-2.2国内研究综述.....................................................................................................................-15-2.3研究评价.............................................................................................................................-19-第3章城市游憩商业区步行街空间形态的特征分析........................-21-3.1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性质与特征.........................................................................................-21-3.2商业步行街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22-3.3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基本类型.....................................................................................-22-3.4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构成的内涵.....................................................................................-24-3.5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26-第4章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形成与发展比较..........................-31-IV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区位比较.............................................................................................................................-31-4.2形成与发展概况比较.........................................................................................................-32-4.3道路交通及停车情况比较.................................................................................................-34-4.4土地利用变化的比较.........................................................................................................-41-4.5文化与主题风格比较.........................................................................................................-42-4.6本章小结.............................................................................................................................-43-第5章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的物理空间形态分析......................-45-5.1整体空间结构比较.............................................................................................................-45-5.2三维界面比较.....................................................................................................................-46-5.3二维平面比较.....................................................................................................................-54-5.4街道景观与家具设施.........................................................................................................-61-第6章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的功能空间形态分析......................-67-6.1商业空间比较.....................................................................................................................-67-6.2公共服务空间比较.............................................................................................................-74-6.3游憩行为空间比较.............................................................................................................-83-第7章结语.........................................................-92-7.1研究结论.............................................................................................................................-92-7.2创新点与不足之处.............................................................................................................-93-7.3后续研究展望.....................................................................................................................-94-致谢................................................................-96-参考文献............................................................-96-附录................................................................-96-V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目录表4-1西门徒步区街道宽度表..............................................................................................-36-表4-2光谷步行街街道宽度表..............................................................................................-36-表4-3道路系统分类表............................................................................................................-36-表4-4西门徒步区公交车路线汇总表....................................................................................-38-表4-5光谷步行街公交车路线汇总表....................................................................................-39-表5-1不同的街道断面比给人的感受..................................................................................-46-表5-2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地面铺装统计表..............................................................-50-表5-3商业步行街环境条件因素与距离、时间的关系......................................................-54-表5-4我国部分长度超过1000米的步行街........................................................................-55-表10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街道景观及家具设施统计表...........................................-66-表6-1商业店铺业态分类表..................................................................................................-68-表6-2光谷步行街商业业态统计表......................................................................................-69-表6-3西门徒步区商业业态统计表......................................................................................-70-表6-4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商业业态分布差异比较..................................................-72-表6-5光谷步行街平常日人流量表......................................................................................-75-表6-6光谷步行街节假日人流量表......................................................................................-76-表6-7西门徒步区平常日人流量表......................................................................................-77-表6-8西门徒步区节假日人流量表......................................................................................-77-表6-9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主要广场人群活动形态统计表......................................-82-表6-10调查问卷游客属性构成统计表................................................................................-84-表6-11调查问卷游憩者需求与行为统计表........................................................................-84-表6-12调查问卷游憩空间品质评价统计表..........................................................................-89-V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目录图1-1光谷步行街研究范围图..................................................................................................-5-图1-2西门徒步区研究范围图...................................................................................................-5-图1-3研究框架示意图..............................................................................................................-7-图2-1ShoppingMall意向图................................................................................................-12-图2-2ShoppingCenter意向图.............................................................................................-12-图2-3清明上河图中商业繁盛的景象..................................................................................-15-图2-4带有殖民特征的天津和平路......................................................................................-16-图2-5带有殖民特征的武汉江汉路........................................................................................-16-图2-6苏州观前街..................................................................................................................-17-图2-7北京王府井步行街........................................................................................................-17-图2-8上海南京路步行街........................................................................................................-17-图2-9成都春熙路步行街.........................................................................................................-17-图3-1步行街入口的牌坊......................................................................................................-21-图3-2步行街入口的标志物....................................................................................................-21-图3-3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23-图4-1西门町商圈在台北的位置..........................................................................................-31-图4-2光谷商圈在武汉的位置................................................................................................-31-图4-3解放前鲁巷地区现状....................................................................................................-33-图4-4五六十年代鲁巷地区现状.............................................................................................-33-图4-5八九十年代鲁巷地区现状.............................................................................................-33-图4-6清代时期西门地区现状................................................................................................-34-图4-7日治时期西门地区现状.................................................................................................-34-V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8民国时期西门地区现状.................................................................................................-34-图4-9西门徒步区道路系统....................................................................................................-35-图4-10光谷步行街道路系统..................................................................................................-35-图4-11西门徒步区公交站点分布图......................................................................................-38-图4-12光谷步行街公交站点分布图.......................................................................................-38-图4-13西门徒步区停车场分布图..........................................................................................-41-图4-14光谷步行街停车场分布图...........................................................................................-41-图4-15鲁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42-图4-16光谷步行街的婚庆街..................................................................................................-43-图4-17西门徒步区的涂鸦街...................................................................................................-43-图5-1光谷步行街总平面布局................................................................................................-45-图5-2西门徒步区总平面布局.................................................................................................-45-图5-3意大利风情街街道高宽比............................................................................................-47-图5-4德国风情街街道高宽比.................................................................................................-47-图5-5西门徒步区小巷高宽比.................................................................................................-47-图5-6西班牙风情街街道高宽比............................................................................................-48-图5-7西门徒步区武昌街东段高宽比.....................................................................................-48-图5-8德国风情街的柏林广场................................................................................................-49-图5-9西门徒步区的电影公园.................................................................................................-49-图5-10光谷现代风情街W/D...............................................................................................-52-图5-11西门武昌街W/D..........................................................................................................-52-图5-12光谷德国风情街立面切割效果..................................................................................-53-图5-13西门武昌街立柱遮蔽效果...........................................................................................-53-图5-14光谷步行街的第二轮廓线..........................................................................................-54-VII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15西门徒步区的第二轮廓线...........................................................................................-54-图5-16西门徒步区交叉口示意图........................................................................................-57-图5-17光谷步行街交叉口示意图..........................................................................................-57-图5-18商业步行街中人行进时的兴奋曲线........................................................................-58-图5-19光谷步行街前导空间..................................................................................................-59-图5-20西门徒步区前导空间..................................................................................................-59-图5-21光谷步行街演进空间................................................................................................-60-图5-22西门徒步区演进空间..................................................................................................-60-图5-23光谷步行街小高潮空间............................................................................................-60-图5-24西门徒步区小高潮空间..............................................................................................-60-图5-25光谷步行街高潮空间..................................................................................................-61-图5-26西门徒步区高潮空间..................................................................................................-61-图5-27光谷步行街结尾空间................................................................................................-61-图5-28西门徒步区结尾空间..................................................................................................-61-图5-29现代风情街行道树......................................................................................................-62-图5-30西班牙风情街盆栽......................................................................................................-62-图5-31德国风情街盆栽...........................................................................................................-62-图5-32西门徒步区行道树......................................................................................................-62-图5-33西门徒步区店铺前盆栽...............................................................................................-62-图5-34光谷步行街水景........................................................................................................-63-图5-37光谷步行街座椅形式................................................................................................-63-图5-40西门徒步区行人坐于路边..........................................................................................-64-图5-41武昌街座椅与灯具组合...............................................................................................-64-图5-42西门徒步区简陋座椅...................................................................................................-64-IX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5-43光谷步行街各类灯具形式........................................................................................-64-图5-44西门徒步区各类灯具形式..........................................................................................-65-图5-45光谷步行街内各式景观小品......................................................................................-66-图5-46西门徒步区内各式景观小品......................................................................................-66-图6-1光谷步行街商铺调研范围............................................................................................-67-图6-2西门徒步区商铺调研范围.............................................................................................-67-图6-3光谷步行街测点位置....................................................................................................-75-图6-4西门徒步区测点位置.....................................................................................................-75-图6-5光谷步行街广场调研范围............................................................................................-75-图6-6西门徒步区广场调研范围.............................................................................................-75-图6-7出行目的统计................................................................................................................-86-图6-8到访频率统计................................................................................................................-87-图6-9出行方式统计................................................................................................................-87-图6-10出行形态统计..............................................................................................................-88-图6-11停留时长统计...............................................................................................................-88-图6-12最大花销统计...............................................................................................................-89-图6-13游憩空间品质评价累加量表......................................................................................-91-X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步行自古以来都是人们生活中最基础、便捷的交通方式,人们出行和回家必然会有步行的过程,正是因为这种活动特性,使得步行空间在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步行街的产生就变得自然而然。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们生活方式都随着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车行道加宽,步行道变窄,穿行的汽车让人们失去了交流的空间,人与交通的矛盾日益增加。人们在对亲切宜人的街道的向往中进行了恢复步行空间的“革命”,“商业步行街”又重新出现了。商业步行街的“重生”不是走历史的回头路,而是城市前进过程的必然产物。它以最原始的自然步行的购物方式,使人们远离了现代城市的噪声、交通事故和空气污染等,让人们回到了适宜交流的空间尺度,也让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街道,成为城市活力的源泉。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商业步行街也从最初的单一购物街变为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区,它不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还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和心理场所,同时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代表了城市的综合品质。本文选取的两比较对象所在城市为武汉和台北。武汉作为湖北省省会,地处中国内陆中央,是综合型的大都市。自2001年以来,武汉市一直致力于城市建设,城市扩张速度加快,在建设“两型社会”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发展战略下,城市风貌变化明显,光谷地区被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后,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这一片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光谷步行街就在这期间内快速成长。台北是台湾省的省会,位于台湾岛的北部,也是台湾的核心城市,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台北也正在进行着城市更新过程,包括一系列的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并提出了商-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①圈活化等政策,西门地区就是从那时起由沉寂进入了复苏阶段。武汉市中心城区②③的人口密度为9189人/平方公里。台北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为9953人/平方公里。作为该省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与传播中心,两地发展程度接近,人口密度接近,均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较高的人口密度能够保证商业的繁荣发展。两个城市均有多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商圈,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传统型的批发零售商圈,武汉有汉正街,台北有迪化街;高档小资型精品旗舰商圈,武汉有武汉天地,台北有忠孝敦化;历史型的旅游文化商圈,武汉有江汉路步行街,台北有艋舺龙山寺等;在全球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趋同,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于休闲的需求都越来越强烈,各国各地都在进行商业步行街建设,但发展概况不尽相同,武汉和台北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规模方面相似,也都施行了一系列利于商业步行街发展的政策,并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商圈,对两地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能够互相取长补短。1.1.2研究意义街道是城市结构的主脉,作为城市特色风貌的集中体现,穿行于城市的中心、居住区、景点和工作地,承载着人的各类活动。商业步行街中的街道,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商业、交通、休闲、游乐的场所,更是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商业文化和人们精神需求的窗口。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地段,需要考虑高昂的地价、繁忙的交通、复杂的人流等问题,其空间环境和商业组织模式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因而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去完善街区的整体设计,如何去提升街区的形象品质,如何去适应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对物质、精神的追求,这是作为设计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所讨论的两条商业步行街也正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对两步行街的街道外部空间特点、商业业态组①活化一词为台湾习惯用语,商圈活化政策即利用政府的政策优势,对没落的传统商圈进行改造②数据来源于武汉2014统计年鉴③数据来源于http://zh.wikipedia.org/wiki/-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公共空间的使用现状等对比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对于其今后的优化和提升,都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其他地区的商业步行街建设,也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1.2研究动机与目的1.2.1研究动机良好的城市形态是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在空间中的体验则是对形态最好的评判标准。空间形态的发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空间形态的秩序也并不存在预先的假设,更多地是对城市生活变化的表达。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同样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城市的商业步行街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发展方向。本文选择武汉光谷商圈的光谷步行街和台北西门町商圈的西门徒步区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光谷步行街代表的是自规划设计到成型的新兴商圈,西门徒步区代表的是老旧街区改造活化的传统商圈,两者均以中端消费群体为主,并且正在快速发展,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历史沿革来看,两商圈均是由居住区用地所形成的商圈,并都经历了繁荣-衰败-恢复的过程演变;从城市地位上来说,两商圈虽然发展均较为成熟,但是属于城市商业副中心;从交通区位上来说,两商圈均处于地铁沿线,商圈一角均有一个大型圆环并设置地铁出入口,商圈的一条边界均紧邻城市主干道;从建设规模上来看,光谷步行街的占地面积为18.5万平方米,西门徒步区的占地面积约为20.8万平方米,步行街区规模相近,具有可比性。即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发展背景的不同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态,新兴商圈如何保持亲切适宜的尺度,传统商圈又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空间的发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空间的体验,是哪些因素让空间保持了良好的吸引力,等等一系列问题是本文进行比较研究的初衷。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两研究对象内的“人”(即空间的使用者)、“事件”(即空间中的商业、游憩等活动)、“意义”(即空间形态的结构元素)进行全方位的-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分析,通过对“人”与“事件”的调研,分析“意义”,运用比较分析法的原理,总结两个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共性与个性。1.2.2研究目的基于以上选题背景与动机的陈述,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几方面:(1)学习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空间相关理论,分析研究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构成要素。(2)对两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特点、商业业态组成、公共空间使用状况等进行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探讨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研究如何将商业和游憩相结合,营造人性化、有活力和高效率的公共空间。(3)运用比较学方法对武汉的光谷步行街和台北的西门徒步区的空间形态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两地空间形态优劣并提出优化策略。1.3研究范围与限制1.3.1研究范围本研究是以武汉光谷步行街商圈和台北西门徒步区商圈为主要实证研究地区。光谷步行街商圈的范围包括珞瑜路以南、光谷街以北、珞雄路以西及光谷转盘以东区域,商业步行街区域为全步行街,即除了消防、疏散、急救通道的考虑,仅供步行者使用,完全禁止车辆通行的街区。步行区范围包括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意大利风情街、德国风情街(图1-1)。西门徒步区商圈的范围包括汉口街以南、中华路以西、康定路以东及成都路以北所围成的区域,商业步行街区域为半步行街,即通过限制出入步行街车辆的类别或限制出入时间所形成的步行区域(图1-2)。管①制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8时至23时,周六、日11时至23时。步行区范围包括中华路至康定路的武昌街、中华路至西宁南路的峨嵋街、汉口街至西门圆环的汉中街。①信息来源于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32-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1-1光谷步行街研究范围图图1-2西门徒步区研究范围图(图片来源:根据本研究资料整理绘制)1.3.2研究限制由于对研究对象的范围作了限定,范围外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则没有考虑。比如光谷商圈附近的光谷资本大厦、鲁巷广场购物中心、光谷国际等,西门町商圈附近的远东百货公司、红楼戏院、万年百货、中山堂等。在讨论步行街的商业活动特性时,主要针对步行街两旁一楼临街面的商店为讨论内容,对于外围商店和地下、一楼以上的店铺没有考虑,可能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在讨论公共服务空间和游憩行为空间特性时,对两地人流量的测算不在同一时间段内,不能充分排除季节和天气因素的影响;对广场上人群行为的统计,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一定的误差。1.4研究方法与框架1.4.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首先通过查阅各类期刊、书籍,针对性地收集关于商业步行街空间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查阅了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经典案例,了解光谷地区和西门町地区的历史条件及发展演变过程等,并归纳整理影响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因素,涉及多种相关学科,-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保证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前瞻性和研究内容上的科学性,为研究奠定理论和材料基础。(2)实地调查法。通过在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进行现场观察、数据调研、拍照记录,得到研究对象的平面布局、现状交通、空间尺度、界面轮廓、商业业态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研究工作积累基础。同时,在两个地块中选择典型的观测点进行数据的统计,并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对街道功能空间的需求度和满意度进行定量研究。(3)比较分析法。对调研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列出比较的方向,对武汉光谷步行街与台北西门町行人徒步区进行比较,发现两步行街各自的优势与劣势,讨论影响商业步行街区空间形态的要素,提炼出优化步行街空间形态的策略方法。1.4.2研究内容与框架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的绪论中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动机与目的、研究范围和限制、研究方法和框架,并为相关名词术语做了界定。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支撑文章的理论进行了梳理,为后续比较研究提供指导。第三章主要是分析步行街空间的性质特征,对构成空间形态的要素进行讨论。第四章对武汉光谷步行街和台北西门徒步区作简要介绍并通过文献查阅简述了形成及演变过程,对其区位、交通、文化、主题做了比较。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武汉光谷步行街和台北西门徒步区的物理空间形态和功能空间形态进行比较,物理空间形态从三维界面、二维平面和街道家具入手,功能空间形态分商业、公共服务、游憩行为空间三类,针对商业业态、街道人流量、广场使用强度、游憩空间需求和品质评价等方面比较其特征和异同点。第七章为总结;陈述研究结论,对创新点和不足进行说明,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框架如图所示(图1-3)。研究流程为:首先是研究发问与选题背景说明,提出研究缘由,确定研究范围。然后借由回顾与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用以了解构建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特征的理论基础,同时建立可供操作的概念性架构,进而根-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据梳理后的步行街空间形态元素比较两案例的异同,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及未来研究深化的思考。图1-3研究框架示意图(图片来源:根据本研究内容绘制)-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相关概念名词界定1.5.1步行街与徒步区步行街和徒步区实为同一概念,只是由于大陆和台湾两地的语言差异和不同使用习惯所造成的。步行街的英文翻译为Pedestrianmall或是PedestrianStreet,Pedestrian原意为[1]步行的、徒步的。步行街即指供人徒步、步行而不受汽车干扰的街道。最早步行街的雏形可追溯到1930年,西德的埃森市(Essen)封闭“林贝克”大街(LinbeckerStreet)改建成了禁止机动车辆通行的林荫大街,成为了高度集中商业,以吸引人们[2]购物活动为主的步行街。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则以1996年王府井大街改造为标志,其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徒步区的全称为行人徒步区。台湾学者贺陈旦、王德生(1985)对行人徒步区的定义为降低或解除街道的汽车通行使用机能,重新使街道成为市民移动与活动的[3]空间,在这赋有新生机的空间中有着完善的设施,并能够为城市引进新的购物人潮。学者游明国(1985)指出行人徒步区即在都市里某些集聚人流的地区,特别是商业[4]区中的街道,除去汽车对行人造成的生命安全威胁,使行人能自由地漫步其间。在光谷商圈和西门商圈内,都有好几条规划为步行的街道,两比较对象实际上均应该被称为步行街区,但是受环境和语言习惯的影响,本文仍旧称它们为“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1.5.2商业步行街与步行商业街商业步行街与步行商业街均由“商业”、“步行”、“街”三个名词构成,但是两者的含义略有侧重。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线性空间的一个特别的分支,它属于城市人行步道系统,是[5]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辞海中对商业步行街的定义为“在城市中心区内划定,只允许步行,限制或者禁止车辆通行的商业街道与地区”。商业步行街侧重于行人的优先活动,不仅有商品交换的物质环境,还包括非物质的情感和文化因素,作为人们步行交往、娱乐休闲、信息交流的场所,展现城市的内涵和底蕴等。这种非物质的因素是商业步行街提升的动力。-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步行商业街是现代商业建筑空间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的重要类型,是在商业空间的布局形态受到限制,城市交通与商业功能混杂,人车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商业街步行化。可分为全步行商业街(FunMall)、公交通行步行商业街(TransitMall)[6]和半步行商业街(SemiMall)三种形式。它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可供步行的城市街道。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首要针对的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问题,通过人车分流,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把商业活动从交通的压力下释放出来。1.5.3城市游憩商业区步行街城市游憩商业区(TourismBusinessDistrict,TBD)的概念是从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RBD)的概念延伸而来,是用于解释城市中如何布置为旅游者服务的各类功能设施的问题。最早提出RBD的概念是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C.A)和瑞克特(Rickert.J.E.),他们在1970年研究旅游区购物问题时将RBD定义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需要,在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7]和礼品商店的街区。而TBD的概念最早则是盖茨(Getz)于1993年提出,他认为TBD与RBD既有重合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其后,Shaw和Williams提出了在城市中,只要功能和空间上集中了各类设施和吸引物,就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和外来旅[8]游者,最后就会逐渐形成城市游憩商业区(TBD)。国内古诗韵、保继刚(2002)将城市游憩商业区其定义为城市中以商业服务和游憩功能为主的各种设施(包括购物、娱乐、餐饮、交往、文化、健身等)聚集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组成[9]部分。城市游憩商业区(TBD)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以服务对象为指引,包含了本地居民和外地的旅游者;二是集中了城市中的设施和吸引物,同时具备购物和休闲游憩功能。本文所讨论的两条步行街均位于城市中心区,运用城市游憩商业区(TBD)的概念更适合我们所研究的区域。国外有文献提出TBD的概念侧重于针对旅游者,但是要分清城市中的设施是为旅游者服务还是为居民服务是很困难的。目-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前国内对TBD的研究大多以城市RBD的概念出现,所以可将TBD看作内涵和RBD相近的概念。学者保继刚、楚义芳(1999)将城市RBD分为四种类型:大型的购物中心型、特[10]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学者张建(2005)将城市RBD分为三种类型:“旅游城市型”——在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内部集中布置娱乐场所、饭店、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商业中心型”——集中各类纪念品商店、餐馆、旅游吸引物、小吃餐饮店的零售商业区;“游憩设施型”——在城市中[11]聚集了以游憩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的特定区域。可见,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步行街是城市游憩商业区的重要类型,本研究所限定的步行街为位于城市游憩商业区中的步行街,其他类型的步行街不作本文讨论范围。-1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国内外商业步行街相关理论研究综述2.1国外研究综述2.1.1国外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演变(1)古希腊时代至工业革命时期在古代的欧洲,城市广场是传统的文化、商业集聚空间,街道只是广场是的连接系统。文艺复兴后,随着经济发展,广场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成为了放射性城市道路的交汇点,商业活动逐渐集中,过渡到了沿街的线性空间,街区尺度适宜,以[12]步行为主,商业活动自由,沿街的商铺与街道构成了西方商业步行街的维形。(2)工业革命时期至20世纪初城市的质变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汽车出现并变得普及,各种机械化产物也使得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剧增、城市无限扩张等社会变化引发了各类危机,原有尺度适宜的步行街道消失了,被大尺度的车行道所取代,噪音与废气充斥在整个街道中,街区的主体也由“人”转换为“汽车”,低矮的商铺也变为了冰冷的高楼大厦。人们只能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怀念昨[13]日的家园,商业步行街变成消极空间,逐步走向衰落。(3)20世纪初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美国郊区化的势头使得零售商业设施为了适应汽车的需要而向郊区交通枢纽扩散,迎合新的区位选择,郊区购物中心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者试图组合那些有沿街橱窗的商铺,并设置停车场在商店群背后,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这种方式结合了传统步行街的尺度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初步体现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业态集中形式,包括“ShoppingMall”(店铺和停车场间相隔一段距离且店铺间互通步行道路)和“ShoppingCenter”(带状中心,店铺前有各自的停车场,-1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店铺间通常无专门步行道相连)。这种模式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很快风靡于世界各地。图2-1ShoppingMall意向图图2-2ShoppingCenter意向图(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界八九十年代郊区购物中心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原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没落与衰败。伴随西方能源危机的爆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精[14]神交流的重要性。人本主义思想的回归使人们对传统商业步行街有了新的认识,[15]促进了复兴传统城市商业中心的热潮。商业步行街经历了从步行到车行再回归步行的过程,“人”重新做回街区的主体,支配着街区的价值与空间营造,街道开始重视城市文脉、商业氛围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5)20世界八九十年代至今这一时段的商业步行街除了保持原来商业街的尺度和氛围外,更加突出时代的风采。在空间布局中,除了考虑人车分流等问题,更关注步行者体验,提供清新怡人的环境,并结合垂直交通,立体天桥等形成了三维网络,是集商业、文化休闲、办公和娱乐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2.1.2国外商业步行街空间理论的研究任何一个空间形态的产生都离不开相应设计理论的指导。国外许多学者利用城市规划、建筑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讨论了步行街空间格局[16]及外部环境营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理论成果有以下一些代表:-1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一一功能主义理论勒·柯布西耶不仅在建筑方面有所造诣,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城市设计大师。他抛弃了传统美学观念,强调机械的美,认为设计是为功能服务的,提出的功能主义理论对步行街的空间形态设计也能有所启发,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以大体量的点状或线状建筑物界定城市的区域;②未来的城市为三维立体城市,会出现垂直分离的交通体系;③城市中有创造开放空间的必要性,每个人都能享受景观、阳光、空气。尽管这些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但是对步行街的空间形态发展趋势来说,“垂直分离的交通体系”、“景观,阳光,空气”等理念还是具有前瞻性的。(2)罗杰·特兰西克(Roger·Trancik)——图底关系理论罗杰·特兰西克将图底关系理论定义为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寻找失落空间》一书中,他认为图底关系理论是判断建筑实体(SolidMass)和空间虚体(OpenVoids)之间比例关系的重要手段。对于图与底的把控,能够建立不同的空间秩序,从而梳理区域内部的空间结构。在商业步行街空间中,街道尺度是否适宜,空间形式是否多样,空间界面是否封闭都离不开图底关系理论的运用。(3)简·雅各布斯(Jane·Jacobs)——城市多样性理论美国学者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了城市多样性理论,她强调人的活动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人总是喜欢沿着线性行进,因而适宜步行的[17]街道(区)是城市中最重要、最富活力的地方,也是评价空间质量高低的主要基础。在商业步行街道中,应把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街道作为交流和体验的场所,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空间并和公园、广场、公共建筑等保持联系。(4)凯文·林奇(Kevin·Lynch)——城市意象理论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意象理论探讨了城市空间的构成,以市民的“可意向性”强调人对城市实体的体验和感触,他将构成城市意象的元素归纳为五项一[18]一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种元素只有互相融合、强化才能形成良好的空间氛围,达到城市的可识别性。同样,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说,有特色的街道,清晰的边缘,主次分明的区域,景观汇聚的节点,独具特色的标志才能形成好-1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意象。因此在外部空间形态中,应注重五要素的把握,挖掘商业步行街的内涵,使其有自己的风格。(5)芦原义信一一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提出的外部空间设计理论是从小场景的角度讨论人对城市空间的具体感知,以此研究人的行为知觉、心理体验和建筑外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他认为建筑外部空间比自然环境更有意义,并提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加[19]法空间和减法空间”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论述。其后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对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街道、广场及建筑环境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系统,街区作为城市的单元需要建立内向的向心秩序,既要重视城市的整体性,又要把握合理的空间尺度,满足人的意图。(6)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Norberg·Schulz)一一场所理论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茨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提出的场所理论将空间引向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认为场所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而成的具有抽象意义的地点,不仅具有实体空间形式,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意义,强[20]调城市是生成的,而不是造成的。空间之所以能被称为“场所”是因为其被赋予了文脉、气氛,并包含了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说,营造场所精神至关重要,尽可能地使空间感情化,使行人对场所的特质感知产生认同与归属。(7)比尔·希利尔(Bill·Hillier)——空间句法理论比尔·希利尔撰写的《空间是机器》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新[21]思考。其核心是空间组构的概念,将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即空间句法,空间句法既是理论也是研究方法,它揭示了建筑与城市之间的“深层次结构”。用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标尺评价设计和辅助设计。空间句法从量化的角度证明了空间如何被利用,为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虽然它的理论在假设里排除了功能、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作用,简化了现实世界,使得结果的解释变弱,但是运用于较小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还是成立的。在步行街区的空间研究中可以作为评判和参考依据。-1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国内研究综述2.2.1国内商业步行街发展的历史演变(1)商代至清代[22]我国的商业始于商代,“殷人善贾”就是最好的例证。《周礼·考工记》所[23]载的“前朝后市”表明在周代就有了城市商业区的雏形。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商业开始冲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外形成“关厢”,并且出现了同行业商铺集中的买卖空间;到宋朝时,里坊制被打破,开始有了临街设店的景象,形态脱胎于“市”,形成了商业街道,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中心。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就是宋朝时期典型商业步行街繁盛的景象(图2-3)。明清时期,城市中心和主要河道边开始出现繁华的商业区,比如围绕庙宇、鼓楼设立集市等,这种赶集的习俗在许多地方都保留至今。图2-3清明上河图中商业繁盛的景象(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2)清代至建国前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步行街是出现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及西方思潮的涌入,我国的商业环境和建筑形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开埠城市的租界区修建了大量风格为欧洲古典样式的洋行、邮局、歌舞厅、百货大楼等,并集中于某几条街道上形成了一批带有殖民特征的商业大街,比如天津和平路(图2-4)、武汉江汉路(2-5)等。但由于当时中国私人汽车极少,城市公共空间基本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商业街倒也繁华热闹。同时,传统的商业街也进行了改造,除了-1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扩容和将店铺集中外,店面风格也变成了“西洋式”,但是内地城市仍维持着封建型制,商业步行街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图2-4带有殖民特征的天津和平路图2-5带有殖民特征的武汉江汉路(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3)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建国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市场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体系的轨道,我国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此时,原有的商业大街及其他设施通过改造全部变为国营场所。那时全国基本都处于商品短缺的状态,商业网点单一,商品供给不足,几乎无商业可言。在此后三十年中,由于经济体系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进入萧条阶段,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看,都难以满足居民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4)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中国,商品经济开始出现,我国的商业又逐渐繁荣起来。受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影响,各城市进入兴建商业步行街阶段。最初是针对传统步行街进行改建,挖掘其内在文化及旅游价值。如苏州观前街(图2-6),新建街区也延续了传统建筑风格,但是只形成了短期效益,缺乏其他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之后,我国的步行街建设在慢慢摸索中逐渐成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商业步行街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如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图2-7)、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图2-8)、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图2-9)。这些商业步行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增添了城市特色。-1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2-6苏州观前街图2-7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图2-8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图2-9成都春熙路步行街(图片来源:均来自http://image.baidu.com/)(5)21世纪后至今我国商业步行街经历了从传统商业街坊到带有殖民色彩的人车混行商业大道到现代化的综合商业步行街的变化。如今,商业步行街已成为各个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除了购物外,还承担了娱乐休闲、城市风貌展示等多种功能,舒适、多样、综合已成为目前高品质人性化商业步行街的评价标准。2.2.2国内商业步行街空间理论的研究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的商业步行街实践,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仍然滞后。随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国外许多先进的理论被引入,打开了人们的思路,比如1985年被尹培桐翻译成中文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对街道空间中不同宽高比的讨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在不断学习中-1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深对步行街空间的认识,翻译了许多相关理论,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为构建我国商业步行街空间理论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国内有许多有关商业步行街空间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研究这类研究主要是针对传统商业步行街的地方特色保留及文脉延续,比如谭颖[24](2001)提出以文脉主义的建筑观对商业步行街进行个性化塑造。段玲芬(2007)[25]探讨了如何挖掘城市文化对保存较好的洪崖洞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进行设计。黄[26]浩,张鲲(2012)针对成都锦里古街,分析了其特色,归纳了其空间形态特征。吴俊,周波(2012)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了西藏山南雅砻文化商业步行街的空间[27]元素。高麟腋(2014)以重庆天地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商业[28]步行街空间。(2)从设计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这类主要是针对商业步行街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陶筱玲,李豪[29](2007)从商业步行街的构成要素上对其空间设计进行探讨。范昭平(2007)对[30]商业步行街的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进行了思考。邢伟伟(2012)对室内商业步行街[31]的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贾晓明(2012)以广西凭祥新行政区的商业步行街作为[32]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从广场和街巷两种模式探讨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结构。何姝(2014)通过引入“动线”的概念,从功能组织、认知与行为及形态塑造等角度综[33]合探讨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及模式。(3)从环境行为心理的角度研究这类研究重点在于考虑空间环境对人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分析人在步行时对街道空间的认知与体验。比如宋智(2002)对步行街中人的行为倾向和空间形态的关[34]系进行了探讨。王德,朱玮等(2004)从消费行为入手,对上海南京东路的空间[35][36]特点进行了分析。郭小阳(2005)探讨了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李小龙,黄明华(2011)从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和人的行为活动的关系入手,研究[37]了西安书院门商业步行街。覃伟伟(2012)从人的行为体验出发,遵循开放空间[38]场所设计的原则,探讨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街的人性化特征。-1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从空间界面的角度研究李珊(2004)以上海新天地和宁波天一广场为例探讨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界面营[39][40]造。王志民,姜虹(2007)对步行街三维界面的景观要素进行了探讨。李英姿[41](2007)对步行街空间界面营如何营造商业氛围进行了解析。邱召恒(2010)研[42]究了步行街空间界面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章迟(2012)对新余市步行街界[43]面的空间环境进行了研究。(5)从对比分析的角度研究对于商业步行街以实际案例做对比分析研究的,搜索中国知网检索并整理出相关学术论文共有8篇,甘萌雨(2006)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对广州的商业步行街作了[44]比较研究。盛洁(2008)借用了城市形态学的理论对深圳市的三个中心商业区的[45]空间形态进行了比较。李淼、宋钰红(2008)比较了昆明市南屏街和东寺街的街[46]道尺度、建筑立面和空间节构。赵洁(2010)选取了烟袋斜街、模式口大街、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等多条商业步行街作为案例,比较自发形成的和经过设[47]计的步行街空间形态异同。李娜(2010)针对上海城隍庙和南京夫子庙的游憩空[48]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冯珊(2010)以上海新天地和首尔仁寺洞为研究对象,对中[49]韩两地的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开发作了比较研究。尹静雅(2011)从城市设计的[50]角度选取成都和北京的典型步行街进行了比较研究。姚圣(2013)比较了中国广[51]州和英国伯明翰历史街区的形态。2.3研究评价关于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演变过程,国内和国外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外商业步行街区的发展受到了工业革命——郊区化——城市复兴——以人为本等时代背景变更的影响,在区位上经历了城市——郊区——回归城市的过程,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开放——封闭——多元综合发展的过程,发展越来越成熟。国内商业步行街区发展则受到历史环境和政策条件的影响有明显的断层特征,目前的商业步行街主要有两-1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种类型:保留历史的传统商业步行街和借鉴西方的现代商业步行街,建设侧重于空间形式特征。关于商业步行街空间的理论研究进展,国外起步较早,而且无论是实践还是规划设计,都积累了较多的案例与经验。我国商业步行街区建设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理论与案例,随着研究的深入,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规划设计理念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再到与人的生活需求和感受相结合,商业步行街的研究领域已经开始关注到空间与人的层面上来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的研究多是对街道中某一片段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且多为旅游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等专业进行,具有指导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欠缺。比如对商业步行街的使用状况和街道细节研究略有不足,对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要素论述不全面,缺乏定量研究等。本文拟从风景园林专业的角度,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对所选择的两个商业步行街区的物理环境、商业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及使用者对空间的认知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为商业步行街的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支撑。-2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章城市游憩商业区步行街空间形态的特征分析3.1商业步行街空间的性质与特征随着现代社会中高楼大厦的增多,城市越来越拥挤,导致了城市生活质量的下降,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释放和消遣,而商业步行街正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因此,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商业步行街,最首要的特征是具有空间亲和力和凝聚力。步行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面对面接触的交流场所,人在街道中占主体地位,适宜的空间尺度和新奇特色的景观形象都能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空间有着明显的边缘和领域性。商业步行街是以街道步行化为基础,与车行交通分离,因此不论何种步行街形式,都会有明显的空间领域界限。比如在街道的入口或者结尾处树立牌坊、门楼、标志物,改变铺装,设置交通路障等(图3-1,3-2),强化街道的内向性。正因为有这样的特征,才能将商业步行街与普通的以车辆通行为主的城市道路区分开来。图3-1步行街入口的牌坊图3-2步行街入口的标志物(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图片来源:作者自摄)第三是街道空间隐含有场所属性。商业步行街的街道被赋予了人文气息,常常是城市文化的缩影,节点和标志物都容易让游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其街道与建筑底层空间相互渗透,能够满足各类活动和体验,不仅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和引导性,更具有“场所”效应,是人们理想的休闲空间。-2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2商业步行街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其空间布局从早期的遵循建筑学和古典美学原则,感性多于理性,到注重功能和效率的技术价值系统,再到如今的强调整体性和生态优先观念,越来越注重与环境与人的融合。一个良好的空间形态能够为商业步行街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因此,其空间布局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1)平面形态图底关系明确,格局清晰,道路顺畅,边缘划分明显,入口、节点等空间清楚明了。(2)空间形象具有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能够与城市文脉融合,运用光线、色彩、地形等构建街道空间的个性。(3)空间尺度人性化,能够充分考虑人的行为需求和活动规律,提供场地与设施,促发行为活动,引导游客认知,塑造街道空间的亲切感、认同感,形成街道的场所精神。(4)注重空间视觉景观的美学质量,与周边建筑设施协调统一。3.3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的基本类型商业步行街空间布局的实质就是在错综复杂的功能关系中搭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空间组织架构,使其符合多方面的需求。总体来看,步行街基本空间形态分为线状式、面状式、立体式及混合式四种类型。3.3.1线状式步行街线状式是最常见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类型。不管是原有商业街改造还是新建商业步行街,布置成线状有利于商业设施沿道路展开,获得较均等的人流接近的机会,交通组织也十分灵活,这是商业步行街满足人的购物需求,组织人流动线最基本的布局模式。本文讨论的光谷步行街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块-2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特征和使用要求,往往也会以带状为基础衍生出其他类型比如L型,十字型,丁字型的商业步行街。它们比单一线状步行街有着更复杂的结构,可能以某个大型标志物为圆心,道路沿多个方向放射状延伸(图3-3)。交叉口能够汇聚更多的人流,附近道路的商铺则能获得更大被购物的机会。较为典型例子是重庆的解放碑商业步行街。图3-3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还有一种特殊的线状商业步行街被称为单面街。单面街的各类设施都只沿道路的一侧布置,流线单一,将人的活动范围与城市交通流动区域隔离开来,有利于交通布置,空间也具有良好的舒适度,但发展规模容易受到限制,不适用于大型商业步行街,因此较为少见。3.3.2面状式步行街面状式步行街是由机动车道围合形成的街坊式布局的步行街区,本文讨论的西门徒步区就是属于此类。与线状式步行街商铺布置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商铺虽然也临街,但都是功能相对独立的内部街道,这种围合式布局能够将机动车道和商业游憩活动空间隔离开来,形成安全惬意的步行空间。在国外,面状式步行街也有许多以广场为中心,商业店铺和服务设施沿外围布置的形式。3.3.3立体式步行街-2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随着城市中心区的过度建设和地价的上涨,平面上的土地开发越来越难以应对大量商业游憩活动的需求,于是产生了立体式的商业步行街。立体式步行街是以垂直交通的模式来引导游憩活动,它的形态特征表现为人、车、货三条流线在三维空间上互不干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且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中步行系统。这种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心区,但也存在造价高,维护成本高,技术复杂的缺点。3.3.4混合式步行街通常在某些交通复杂,商业繁荣,人流量大的步行街区内,其布局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线状、面状或立体式,而显现出多空间形态混合的特质,组合形式有二维平面上的组合也有三维空间上的组合。比如线状式步行街和面状式步行街的混合,使商业步行街区既有流畅清晰的街道,又有相对独立的公共活动空间能够满足各项商业活动的需求;三维空间的组合能够综合三种形式步行街各自的优势,既能够在立体层面上布置不同种类的商业设施而又不冲突,又能在每层空间中进行二维层面的组合,形成大体量、大规模的步行商业综合体。3.4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构成的内涵芦原义信认为:“空间是由一个物体与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52]。可见,空间可划分为两个层面:物理空间和功能空间。物理空间是由实体界面围合形成,并有物质边界作为界定的实际存在的空间,有着具体的物质要素;功能空间是以物理空间为基础,由人的行为、活动和需求所构成的不可见的场所和领域,包含了历史、文化、人的意向和感受。罗杰·特兰西克也持同样的观点,在《寻找失落空间》(FindingLostSpace)中,他将城市空间划分为“硬质空间”(HardSpace)[53]与“柔质空间”(SoftSpace)两种基本型态。硬质空间是指主要由人工界面围合,通常是集聚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比如商业步行街中的街道与广场,是城市空间中最典型的硬质空间。柔质空间则指城市内外以自然环境为主导的场所,在城[54]市内则表现为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环境的公园,花园庭院或绿色廊道。由此可见,-2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空间形态的内涵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人的活动与各种外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和历史过程,是人们通[55]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意象的总体。研究商业步行街的物理空间形态,借用罗杰·特兰西克的观点,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1)三维立体构架:三维立体构架限定了空间的边缘、围合程度及空间壁面的性质。(2)二维平面模式:指平面的处理及连接方式,空间的组合与节点布置等。(3)空间中的实体:诸如景观小品、植物、街道家具等,提供气氛或引导视线聚焦。因此,构成物理空间形态的要素有:由地面铺装形成的底界面和两条沿街建筑群体的外立面形成的侧界面组成的三维立体构架作为街道空间的边缘,界定出空间领域;界面围合产生的线性游移路径串联各类空间组合,形成二维平面模式构成各种行为的场所,是街道活动的载体;街道绿化植栽、配套服务设施、景观小品作为空间实体为街道提供生机与活力。研究商业步行街的功能空间形态,则需要考虑该空间的供给和需求因素。街道在最初形成商业空间时,只存在简单的供求关系,商品交换与买卖是最基本的方式,商业功能是其主要的功能。随着经济发展,商业活动越来越丰富,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点和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单一的有目的性的购买转变为为了休闲而购物,再到商业与休闲并进,最终发展成把购物当成娱乐休闲性的游憩活动,形成了多功能综合的游憩商业区,商业步行街成为了其中一种类型。商业空间能够满足旅游者住宿、餐饮、交通、信息获取、娱乐、观赏、体验等多种需求,也可以满足本地居民电影院、溜冰场、精品商店、风味小吃等娱乐需要,是步行街中最基[56]本的空间。除此之外,公共服务空间作为供给配套设施的空间也占有重要地位,能够保证功能的完善。交通流动空间能够提供人群引导,交通集散空间能够提供活动场地和人流集聚。从需求层面上来说,人作为空间感知的主体,是空间中最活跃[57]的因素,人的游憩活动形成的行为环境空间也影响着商业步行街的功能空间形态。游憩者的活动需求、满意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和收获需求在街道中的体现表[58]现为对各类场所和活动的偏好。只有空间的供给和需求统一,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4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5商业步行街空间形态构成的要素3.5.1物理空间形态要素3.5.1.1三维界面街道无论何时都具有两种属性,它既有道路功能又有场所功能,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街道与沿街建筑所围合成的空间。(1)街道横断面人在空间中的感受与空间的尺度有关,适宜的尺度是步行街空间环境的基础。对尺度的把握依靠的是街道宽度和临街建筑立面高度的比值。如果把街道的宽度表示为D,沿街两旁大多数建筑物的高度表示为H,D:H的比值即街道的横断面比。当人在街道中行走时,站在街道的一侧观看街道对面的建筑,建筑物高度和街道宽度所形成的比例关系能够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适宜的街道横断面除了能给人安全感和舒适的行走空间,同时还能引导人的前行方向,毫不费力地观察两边建筑的细部和全貌。-2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街道底界面底界面是街道中各类活动的直接承载面,主要包括车行路面,人行路面,路面绿化等,与人的视线接触最多,对空间的划分、景观效果的营造和组织行为活动有着明显的作用。底界面的色彩,高差,材质或者形状的变化都能够打破视线的连续性,对空间进行限定,并且变化差异越大,限定感越强。在商业步行街中,对街道的底界面的感知通常通过最接近也最容易被观赏到的地面铺装图案或者形式来获得。(3)建筑前进的节奏商业步行街侧界面的分割程度体现了建筑的节奏感,侧界面由街道两侧建筑外立面的集合构成,临街商店面宽W和街道宽度D的比值能够影响人们前进的节奏。如果W/D的比值不大于1时,即W/D≤1,人行走于空间中以同样的速率可以看到更多的门窗,就可以不断产生新鲜感,从而获得缩短街道距离的视觉效果,如果某个比值反复出现,街道就会有明显的韵律。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了“外部模数理论”,应用于街道中体现在若街道中每隔20至25米有材质或高差的变化,即使空间较大也能打破单调。这些灵活的处理手法使空间变得丰富有趣。(4)沿街建筑轮廓线沿街建筑轮廓线的凹凸变化也会影响到街道空间感觉。建筑外观和形式的变化会形成不同的氛围,轮廓线过于平直规整会显得沉闷没有新鲜感;太过复杂则又显得凌乱失去控制。即便建筑本身是固定的,但是光线在其表面游走产生的光影变化也会使建筑变得生动活泼,或明亮、或昏暗、或若隐若现,可营造出不同的街道氛围,从而丰富了行人眼中的环境。这只是建筑的“第一轮廓线”。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把建筑外墙的突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了建筑的“第[59]二轮廓线”。常见的有广告牌,商店招牌等。对附加物的大小、范围和数量的控制能够有效改变街道的气氛。3.5.1.2二维平面街道二维平面的量化能够制约和影响三维空间的尺度,因此街道的二维平面是形成空间形态的初源。-2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街道的长度与宽度商业步行街的长度和宽度是影响游客环境体验的重要因素,不仅受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道路环境和某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也与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道路过短时不能称为“街”,无法集聚人气,不能为商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过长时则使周围道路的交通压力过大,也容易引起使用者的疲劳和厌倦感,失去对前方探索的兴趣。如果道路过宽时,人会觉得没有方向,无所适从;过窄时来往的人流互相摩擦会使人不悦和没有安全感。因此,现代商业步行街在规划时会考虑人的购物游憩心理和生理上的承受能力。(2)街道交叉口凯文·林奇(KevinLynch)认为,街道应该是被一系列节点所激活的路径,这些节[60]点就是它与其他道路的交叉口。街道交叉口可以把街道分成若干段落,又可把其它段落连接成系统。在单位面积内,道路上的交叉口越多,人们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在街道上所接触的内容也越多。阿兰·雅各布斯(AllanJacobs)在《伟大的街道》中提出:一条伟大的街道能够带来许多丰富的内容,人们只有获取了更多的内容,[61]才能感受到这条街道与其他街道所蕴含的不同的魅力。交叉口为人们提供了停留、选择、交谈、娱乐和休息的地方,其行为活动强度大于其他区域,常常也作为节点空间来处理。(3)节点空间节点空间一般位于道路的交汇处,或者建筑的阴角,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片开阔的场地或者街头绿地。通常与标志物或者重要建筑组合形成,形成街道的焦点,大多以广场的形式存在,提供交通疏散和停留,也常常是提供休憩、交流、演出以及展览、聚会等公共活动的场所。节点空间影响着人们对整条街道的认知,相较于街道的其他部分更加地独特与难忘,它的大小、形状均不是关键,主要在人的行进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节点空间的内容越丰富,人们对街道的印象就越深刻。3.5.1.3空间实体在商业步行街中,空间实体是与人互动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要素。景观植栽、街道家具等设施无不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假设步行街的形象代表了那座城市的名片,-2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那么街道中景观与家具的样式就是步行街的名片。它们能够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情调氛围,使商业步行街具有可识别性。优良的景观与街道家具不仅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在保证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还能满足游客视觉和心理上的需求。在商业步行街中,除了景观植栽和行道树外,街道家具还包括艺术小品,服务设施,照明及管理设施三大类。3.5.2功能空间形态要素3.5.2.1商业空间游憩商业区步行街中,零售商店、餐饮、住宿等一系列设施是其商业空间的重要形态。探讨空间的商业功能即探讨商业活动与构成活动所需的相关设施与土地,及随着时间变化产生的互动关系。店铺是步行街商业空间的最小构成单元,能够满足人们休闲购物和娱乐的需要,对店铺业态进行分析,能够对商业空间有直观的了解。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商业业态进行了研究,DouglasG.Pearce(1998)对巴黎三个[62]旅游区内的街道商铺进行了整体调研。保继刚(2005)对苏州周庄古镇和云南丽[63]江古城的沿街商铺业态进行了调查。宋长海、楼嘉军(2007)对上海的城市休闲[64]街商业网点的业态结构进行了梳理。李娜(2010)对上海城隍庙和南京夫子庙的[65]商业空间进行了比较。这些研究表明,丰富的业态结构,合理的店铺选址,惬意的环境氛围,是形成休闲购物活动的基础,能够激发游憩者的购物欲望,否则人们只会单纯地游憩,商业功能将难以实现。3.5.2.2公共服务空间公共服务空间是人们除了商业活动外进行休闲交流的重要场所,能够更好地推动商业活动的发展。街道和广场是构筑公共服务空间的主体,街道作为交通流动空间,游线是否通畅,衔接是否合理是评判其优劣的标准;广场作为商业步行街中少有的开阔场地,其使用强度如何以及能为人们提供哪些活动场所,是判断广场生机与活力,是否展现步行街文化魅力的重要方式。3.5.2.3游憩行为空间-2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商业步行街中,休闲与游憩才是活动的主要行为,比如在街道中行走,在广场上的玩耍,在标志物前驻足等。游憩活动的本质是在自然或人工环境下人的流动行为,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和偏好性的特点,其活动空间既受到环境的影响,又随人的主观行为而发生变化。游憩行为空间是一种无形但客观存在的形式,是游憩者凭借一些游憩设施或者在其他条件的辅助下通过游憩活动在商业步行街空间所留下[66]的投影。人在能够到达的所有空间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特征都可以纳入游憩行为空间的范畴。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游憩需求特征,空间感知与满意度等。-3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形成与发展比较4.1区位比较通常一个城市建设商业步行街是受到了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该区域原本就是旧的城市中心区,规划部门希望通过商业步行街的设立促进该区域的二次发展,保护传统街区的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并使之延续,与新的城市中心区相抗衡;二是该区域是规划部门希望其成为中心的区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该区域已有足够的消费者和消费能力,设计商业步行街可以招商引资,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活力,以点带面发展。由此可见,商业步行街大多位于城市的中心区域,在带来城[67]市活力的同时也需要周边区域给予其一定的物质保障。图4-1西门商圈在台北的位置图4-2光谷商圈在武汉的位置(图片来源:根据资料整理绘制)在本研究所选取的两个案例中,西门徒步区是属于前者。西门商圈位于台北市西南侧的万华区,万华区原称艋舺,是台北最早发展的区域,有许多老旧社区及古①迹。北万华着重行政、文化、商业休闲及金融活动,南万华则以居住、休憩活动为②主。在清领时期及日治时期时,对于台北市的开发,还仅限于艋舺,大稻埕和台北府城区域,府城以东的地方都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农地。1960年代后,随着忠孝东路①资料来源于http://zh.wikipedia.org/wiki/②资料来源于台北市政府交通局-3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及捷运的陆续兴辟,才带动了东区商圈的发展,形成了台北市的新兴商业中心,西门町商圈、台北车站商圈等作为传统旧商圈与东区商圈形成了既互补又竞争的趋势,它们由捷运板南线相连,捷运西门站位于西门町商圈的东南角。而光谷步行街是属于后者。历史上,武汉的商业集中于沿江一带,比如江汉路商圈,汉正街商圈,司门口商圈,这是由武汉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水路运输的便利条件所决定的。后来又陆续发展了中南商圈,街道口商圈等,有沿着珞瑜路向东移的趋势。随着国家级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各产业园,软件园的蓬勃发展,其他配套设施也进行了统筹的规划,该区域人口也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包括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南部地区的大光谷板块,鲁巷也成为了区域级的城市副中心区。光谷商圈位于鲁巷中心,正是其打造的新兴商圈,以期带动大光谷地区的商业发展,甚至辐射到了街道口商圈。同样,这几个商圈均位于地铁2号线沿线,光谷广场站位于光谷商圈的西南角。4.2形成与发展概况比较4.2.1光谷商圈的形成与变迁在1861年汉口开埠以前,武昌的居民商业活动基本集中在武昌城内(今司门口一带),鲁巷在那时还是片丘陵地区。1923年修筑了武昌至豹子澥的公路并开始形①成汽车运输,鲁巷地区有了第一条汽车路并与武昌城产生了联系。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城市扩张,武昌城墙在1927年至1928年被拆除,武昌城市中心区范围扩大,鲁巷地区也有了人气。鲁巷到关山口,旁边是华工(现华中科技大学)、中医院,关山口到关山是连片的房子。那时关山、豹澥、葛店的居民去“进城”去武昌均要在鲁巷坐车,鲁巷逐渐成为了洪山市区辐射城乡的交通枢纽,商业也是从那时开始发展,沿街出现了私人经营的小商店并形成了小型的集贸市场。①资料来源于武汉地方志-3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正值我国“大跃进”时期,公社体制盛行限制了商业的活动,且受全国政治活动的影响,商业发展进入了萎缩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使得商业又逐渐繁荣。受到市场经济的刺激,许多个体商户纷纷临街设店,鲁巷地区也逐渐形成了以转盘为圆心的城市商业带。图4-3解放前鲁巷地区现状图4-4五六十年代鲁巷地区现状图4-5八九十年代鲁巷地区现状(图片来源:根据历史资料整理绘制)1988年,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立为鲁巷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鲁巷地区也被划定为区域级的城市副中心。2002年,以“世界城”为标签的光谷步行街开建,并于2007年开街,逐渐形成了武汉市的重要商圈之一—光谷商圈。随着近10年的开发,光谷商圈在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下配套设施也不断升级,形成了综合性的城市游憩商业区。光谷步行街是该商圈的一大亮点,它是由四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群组成的特色街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加上良好的地理区位、新奇的建筑风格、舒适的空间感受、成熟的商业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武汉居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4.2.2西门商圈的形成与变迁西门商圈是台北市最早发展的商圈之一,从1885年(光绪11年)刘铭传来台就开始建设,至1895年台北府衙落成(今台北重庆南路一段)。该片区被规划为最佳商业区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商业活动萧条,商贩随意搭建铁皮屋,形成了居住的场所(王思迅,2004)。日本人来台后,这里才逐步变得繁华起来,当时日本居民大多居住于台北城内,西门外的这片区域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休闲娱乐场所。1896年,这里的第一家戏院“东京亭”开张,1902年荣座(现为新万国商场)开业,1908-3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台湾第一座官方市场——八角堂(今西门红楼)营业,1920年台北立市,1922年,该区域正式被称为“西门町”。西门町早期以娱乐业活动为主,比如电影院等,仅新世界馆(现为诚品116、真善美戏院)旁的街道有一些日本料理店,称为“片仓①通”。随着1949年国民政府来台,大量资金涌入此处,百货业和其他行业相继出现,加上1961年中华商场的落成启用使得这里盛极一时,成为全台的商业娱乐中心。②90年代后,台北的商业娱乐活动逐渐转移至东区,中华商场的拆除与修建捷运使得西门町进入到没落阶段。图4-6清时期西门地区现状图4-7日治时期西门地区现状图4-8民国时期西门地区现状(图片来源:根据台北市历史地图改绘)2000年后,随着捷运板南线通车,中华路也在台北市政府的规划下修建了林荫大道,再加上台北政府对西门町商圈推行的一系列活化政策,使得西门商圈进入另一阶段的复苏。台北市政府在征求商家及周边居民的意见下,重新将西门町规划为行人徒步区。悠久的历史底蕴加上密集的文艺或运动、音乐表演等活动吸引了以青少年为主的各类人群,该商圈与附近地区的活动关系也更为密切,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小型签售会、演唱会、各种电影宣传等。①资料来源于http://zh.wikipedia.org/wiki②泛指复兴南路以东、内湖南港以西的区域-3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道路交通及停车情况比较光谷步行街入口处有6条城市干道交汇形成光谷大转盘,周边建筑密度高,人口集中,加上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存在着交通拥堵、人车混行和停车乱等问题,这一交通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光谷步行街的可达性。西门徒步区则是因为开发较早,随着时间演进,虽然保留了街道的肌理,但是早期所规划的街道路幅已过于狭窄,且缺乏节点空间,已不太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政府目前对该区域实行的是交通管制和规划为单行道等方式,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交通混乱现象。下面,从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及停车分布情况对光谷步行街和西门徒步区的交通现状作一定的说明。4.3.1道路系统图4-9西门徒步区道路系统图4-10光谷步行街道路系统(图片来源:根据资料绘制)西门徒步区附近的主要道路包括东西向的成都路,峨眉街,武昌街二段,汉口街二段,南北向的包括康定路,昆明街,西宁南路,汉中街,中华路一段。交通管制时徒步区范围如图所示(图4-9)。光谷步行街附近的主要道路包括东西向的珞瑜路,利嘉中路,常青藤东路,加州阳光美食街,光谷街,南北向的包括利嘉西路,珞雄路,常青藤路,关山大道。步行系统为独立步行系统,采取的是内街步行,外街可通行机动车模式(图4-10)。对两步行街的道路系统进行比较,测定步行街及周边道路宽度如下表所示(表4-1,4-2),并依据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表4-3)。-3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4-1西门徒步区街道宽度表单位米街道名称宽度峨眉街、武昌街二段、汉中街、昆明街、汉口街二段12成都路、西宁南路、康定路16中华路一段40(表格来源: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整理)表4-2光谷步行街街道宽度表单位米街道名称宽度常青藤路12加州阳光美食街、光谷街、常青藤东路、利嘉中路、利嘉西路、梳子桥路14珞雄路22珞瑜路,关山大道44(表格来源: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整理)表4-3道路系统分类表功能分类西门徒步区道路光谷步行街道路交通特色主要干道中华路一段珞瑜路、关山大道有足够的路幅供车辆通行,作为城市主要道路,连接市区区域间的交通系统,并与郊区主要公路连结集散道路成都路、康定路、珞雄路、利嘉西路、加供区域性的活动使用及作为主昆明街、西宁南州阳光美食街、光谷街干道旁的集散道路,分流主干道路上的车辆,缓解交通压力地区道路武昌街二段、汉常青藤路、常青藤东供区域内局部交通使用,一般较口街二段、峨眉路、利嘉中路、梳子桥窄,或由街道巷弄组成,也起到街、汉中街路连系主次干道的效用(表格来源: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整理)-3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上表可以看出,两步行街所在的道路路幅相似,并且道路分级明显,在功能上面也有其特色,互不干扰。作为与其他区域相连的主干道宽度多为40米以上,该宽度直接影响了游憩者到达该步行街的便捷度,公交站点一般也设置于主干道上。集散道路很好地分流了车辆,但还是存在着街道狭窄的问题。在人流量较大时,人车混行,十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比如在西门町的昆明街和西宁南路,在光谷的光谷街和利嘉西路上,如若遇到车辆违停或者有重大活动人流量较大时,很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其他的地区道路则大多以步行功能为主,承载着客流聚集、休闲、景观等功能。4.3.2公共交通系统两地区的公共交通系统均由地铁(捷运)系统和公交车系统组成。在西门徒步区的公共交通系统中,捷运西门站是到达该徒步区最主要的车站,位于西门町商圈的东南角,即徒步区的主入口处,游客到达该地区后能有较高的辨识度,人员迅速分流。靠近捷运西门站的中华路一段是台北市公交车路线极为密集的道路,分担着市内南北向旅客的运输,停靠该路段上的中华路北站和西门站的公交车也承载了部分的客流,另外还有部分公交车站位于成都路、康定路和汉口街等徒步区外围,穿过徒步区的公交站有昆明街上的公交车站,增强了徒步区的可达性(图4-11,表4-4)。光谷步行街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地铁光谷广场站同样也是进入光谷商圈最主要的车站,但是和该步行街有两个路口相隔,需要通过地下通道和上下人行天桥等,常常造成拥堵,影响了步行街的可达性。公交站基本是环绕在光谷转盘附近的道路上,和地铁出入口一样,也是相隔一条或多条马路。唯一穿过步行街区的珞雄路,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利用率极低。而珞瑜路上集中了大部分公交线路,辐射武汉三镇及近郊,虽然可达性较好,但由于公交站台过小且该路段平时就人流聚集,遇到高峰时期,人车争抢,行车非常缓慢,游客离开或者到达该商圈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图4-12,表4-5)。-3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11西门徒步区公交站点分布图图4-12光谷步行街公交站点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调研数据整理绘制)表4-4西门徒步区公交车路线汇总表车站名称周边道路公交路线西门国小成都路221,232正,235,257,513,621,635,635副,637,640,663,783,797,799,800,835,1503,蓝2西门市场成都路18,221,232正,235,257,513,621,635,635副,637,640,663,783,797,799,800,835,1503,蓝2西门站中华路一段12,202,202区,205,206,212,212夜间公车,212直,218,218直,223,231,232正,234,242,243,245,246,249,250,252,253,1820,1821,1825中华路北站中华路一段12,202,202区,205,206,212,212夜间公车,212直,-38-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18,218直,221,223,231,232正,234,243,246,249,250,252,253,260,262,1820,1821,1825峨眉街口康定路231,234,242,624,658,701,705汉口中华路口汉口街242,624,938,蓝29汉口昆明路口汉口街302汉口街汉口街231,234,242,624,658,701,705市立中医院昆明街302,797,799,800,蓝29昆明街昆明街302,797,799,蓝29(表格来源: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整理)表4-5光谷步行街公交车路线汇总表车站名称周边道路公交路线珞瑜路光谷广场珞瑜路18路,25路,340路,510路,513路,518路,518路通宵车,518区,521路,536路,591路,613路,702路,703路,718路,733路,738路,755路,756路,785路,786路,789路,903路,912路珞瑜路鲁巷珞瑜路59路,72路,401路,521路,538路,583路,593路,613路,703路通宵线,709-3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路,810路,905路珞瑜路省中医院珞瑜路:18路,25路,340路,510路,513路,518路,518路通宵车,518区,521路,536路,591路,613路,702路,703路,718路,733路,738路,755路,756路,786路,789路,903路,912路珞雄路光谷步行街珞雄路785鲁磨路光谷广场鲁磨路59路,72路,340路,401路,536路,625路,643路,709路,733路,739路,756路,759路,786路,788路,789路民族大道光谷广场民族大道25路,362路,405路,538路,572路,583路,590路,625路,728路,732路,738路,739路,757路,758路,759路,785路,788路,810路,902路,913路,915路虎泉街地铁光谷广场站虎泉街538路,572路,625路,903路关山大道关山街关山大道510路,521路,718路,723路,733路,755路,756路,789路,903路,912路关山大道汽发社区关山大道510路,521路,718路,733路,755路,756路,786路,789路(表格来源:根据调研所得数据整理)-4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3.3停车分布停车设施方面,西门徒步区设有洛阳立体停车场、万华运动中心停车场、狮子林停车场、诚品西门店停车场、峨眉立体停车场五个主要停车场,其中有两处为立体停车场,而光谷步行街的停车场主要是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和意大利风情街的地下停车场,另外在光谷资本大厦、湖北省中医院内和湖北省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的小区内有部分停车位。由于停车位数量较多,两地均无停车难现象,但均存在着停车乱的问题。西门徒步区的洛阳立体停车场和万华运动中心停车场据徒步区中心地段较远,许多人不愿意停车后仍然要步行较远距离到达步行街;峨眉立体停车场的标志不明显,游客难以找到从而干脆停放于路边。光谷步行街也有少量乱停车现象,部分游客为了图方便随意停车在利嘉西路和珞雄路上。图4-13西门徒步区停车场分布图图4-14光谷步行街停车场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调研数据整理绘制)4.4土地利用变化的比较土地利用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经济活动贯穿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是自然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人地关系的特征、[68]属性和作用机制。从武汉市历届总体规划可以看出,光谷商圈的土地利用经历了-4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未开发到居住用地到商业金融用地的改变(图4-15)。鲁巷原为丘陵地带,通往武昌城的公路修建后逐渐发展为连系近郊和武昌市区的枢纽,周边形成了以关山村为主的居住片区。随着武汉的文化中心偏移至武昌,大学城逐渐形成,武昌常住人口迅速增加,作为交通枢纽的鲁巷在转盘周围逐渐形成了商业带,以转盘为圆心的周边地带由居住用地变为了商业用地。随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立,鲁巷地区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一跃而成区域级的城市副中心,加上经济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商业用地不能满足需要,转盘东南片区的居住用地变更为商业金融用地,形成了如今的光谷商圈。西门町原为沼泽地带,刘铭传来台时欲将此地建设为商业区,却一直未有良好发展,使该地自发形成了商住混合用地,以居住功能为主。随着日本人来台对西门地区的建设,该地变为了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区,仍为商住混合用地但以①商业功能为主。民国时期针对该地块的现状条件,对该地块规划为第四种商业区而一直保留至今,即允许使用组别几乎包含所有住宅及商业区的规定,也保留了传统的商住混合形态。图4-15鲁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整理绘制)4.5文化与主题风格比较光谷步行街由于地处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周边又有东湖旅游风景区和众多高教园,是高科技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汇聚点,步行街的文化和主题的打造需要考虑多方位,多层次群体的需求,其整体主题构思来源于“延续城市①来自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中华民国九十七年一月二十四日修正)-4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脉,将世界文化引入城市生活"这一理念。分五期开发,分别为一期的现代风情街,二期的西班牙风情街,三期的意大利风情街,四期的德国风情街,五期的法国风情街。每一期都是由不同风格的建筑群落组成,并且在商业业态方面也会把不同的小商户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主题区域,比如流行旋风购物广场,婚庆一条街,酒吧一条街等(图4-16)。西门町自日据时代起就是台北市的重要娱乐商圈,虽然中间有过没落时期,但是却不能否认其一直存在的历史地位,这里一直是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人们永远可以在此看到最前卫的服装打扮和新奇玩物。加上受日本文化的影响较大,西门町一度被称为台湾版的“原宿”,各类日本的书籍、杂志、唱片和服饰,都和日本同步流行,是所谓“哈日族”的天堂。由于青少年的聚集,这里也逐渐形成了纹身街、涂鸦街等(图4-17),在老字号的万年商业大楼、狮子林广场内,还有各类溜冰场、KTV、游戏机室、特色玩具城等场所。并且,自1930年代开始,这里大大小小的电影院、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电影文化和戏院文化盛极一时,至今仍有20家以上的电影院,如今武昌街二段就成为了著名的电影街。图4-16光谷步行街的婚庆街图4-17西门徒步区的涂鸦街(图片来源:作者自摄)4.6本章小结光谷步行街所在的光谷商圈和西门徒步区所在的西门商圈在形成和发展上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两商圈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虽然受到各类因素-4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影响,但是都经历了繁荣——衰败——恢复的过程演变,如今都成为了区域级城市副中心的商业区。不同的是,一个作为新兴的商业区,正在不断抢夺城市中心区传统商圈的资源;而另一个作为城市传统商圈,却由于城市中心的偏移而降为了城市副中心,希望能够通过商圈的建设拉回原来的人气。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是商圈兴旺的基础,两商圈均位于地铁沿线,与其他商圈也能形成密切联系。商圈的一侧紧邻城市干道,基本能够辐射全市及近郊居民,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商圈主入口处均有一个大型交通圆环,交通状况均十分复杂。在不同的政策和背景条件下两地形成了不同的街道格局,不同的文化和主题也带来了不同的街道体验。-4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5章光谷步行街与西门徒步区的物理空间形态分析5.1整体空间结构比较对于城市来说,其内部形状各异的空间可以说是由建筑围合形成的,也可以说是各类空间围合形成了建筑。步行街空间也是如此,其多样的空间形态特征除了因物质要素和功能性质的需求之外,更多的是各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的表现。光谷步行街的整体空间结构为轴线控制形(图5-1),建筑错落布置于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节点,空间的引导性强,方向感明确,围绕中心轴线进行起承转合,带给人较明确的目的感。整个步行街能够很好地进行节奏的控制,有标志性建筑和停留的广场等作为空间的结束和高潮。西门徒步区的整体空间结构为网格形(图5-2),基本延续了旧的空间形制,街道交叉点多,交通关系清晰。在用地性质的分配和使用上更为容易,没有明确的中心控制点,建筑与景观能够较为均质分配,既有开敞的活动空间,也有密集的建筑组群,空间层次分明。靠道路划分功能区块,体现出使用上的便捷性和整体的联系性。图5-1光谷步行街总平面布局图5-2西门徒步区总平面布局(图片来源:根据资料整理绘制)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演绎着空间的结构关系,并由其内在的关联影响着空间发展的趋势。因而空间结构特征必定受到形成过程内力和外力的影响。一般而言,空-45-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间形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自下而上形成和自上而下设计。光谷步行街是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而西门徒步区是自下而上自发形成的。光谷步行街作为商业性质的步行街更多的是考虑其社会、经济效益和与周边设施的契合程度,由政府主导下规划形成,往往较多地运用各类理论和模式,空间布局注重整体性、规划性和象征性,并且打造了一些商业卖点,需要空间有引导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就形成了轴线控制形的空间结构模式,有较强的秩序感,建筑、景观均沿轴线展开,有一个或多个节点作为系列高潮。西门徒步区则是由于自然力和客观力的作用,没有经过特定的规划,以功能为第一需求,遵循商业空间的特质发展而形成的网格形结构,这种布局的土地利用率高,空间层次更明显丰富。5.2三维界面比较5.2.1街道断面比D:H人们在街道中看到的最明显的风景就是建筑,建筑物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内部活动场所,同时与街道一起构筑了外部活动空间。不同的道路断面比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在商业步行街中,通过改变D与H的比值,可以营造不同氛围的活动空间。其比值与人的心理感受变化如表所示。表5-1不同的街道断面比给人的感受D与H之比人的心理感受D:H<1高度包围感、庇护感和压迫感D:H=1内聚安定又不至于压抑D:H=2仍有内聚的向心力但不至排斥、离散D:H≥3两实体排斥,空间离散D:H继续增大空旷,迷失,失去围合感(表格来源:根据《外部空间设计》整理)-4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D:H<1的范围,空间具有高度的包围感和庇护感,因此,意大利风情街的前半段选择了这种比例来营造教堂神圣、肃穆的感觉(图5-3),在德国风情街的后半段也是如此,体现了建筑恢宏的气势(图5-4)。在这段步行街中,断面比大约为0.25左右,不能完全看到建筑的整个立面,但是建筑细部完整清晰,也非常有利于沿街橱窗里的精品展示,但这种空间延伸过长,略微让人产生了压抑和幽闭的感觉。不过在经历了空间收缩后,连接了一个较为开阔的半圆形广场弥补了这一不足,人们从紧张变为放松,达到欲扬先抑的效果。在台北西门徒步区内,一些小街巷中,D与H的比例约为0.5~0.6,进入后确实给人压抑但又特别静谧的感觉(图5-5)。但是在其中漫步时也并没有明显的不适,这是由动态的感觉综合效应导致的,在街巷中我们并不是孤立的,会有来往的人群形成轻微摩擦,建筑的阴角空间也经常让人发生惊喜,整个空间因为有了明暗、宽窄和抑扬顿挫的变化,使得狭窄的空间变得十分有趣。图5-3意大利风情街街道高宽图5-4德国风情街街道高宽比图5-5西门徒步区小巷高宽比(图片来源:均为作者自摄)当D:H约为1时,临街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趋近相同,是较为理想的街道断面比,人有一种既内聚、稳定又不会压抑的感觉。在西班牙步行街前段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沿街观看或购物,人流行进比较缓慢,街道空间具有内向的亲切感与匀称感。两侧的建筑以两层为主,高度大约为7~8米不等,街道宽约6~7米,此时,人站在街道一侧,其45°仰角可以看清对面建筑从顶部至底部的全部立面,即建筑全-4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貌,对建筑天际线也有良好的观感,此时街道空间既有围合又有开放的感觉,街道和建筑间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图5-6)。西门町大多数主步行街的比例也保持在1:1左右,这也是传统商圈街道比例。沿街为骑楼式建筑,商铺较为整齐,内部活动向街道敞开,建筑与街道相互渗透,诱发人的购买活动,静态空间与动态的空间能够完美融合(图5-7)。图5-6西班牙风情街街道高宽比图5-7西门徒步区武昌街东段高宽比(图片来源:均为作者自摄)以D:H=1为界限,D:H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