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783741
大小:147.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10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实验中学政治组倪亚明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节课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内容,本框题由两个目构成:一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二是运动是有规律的。其主要内容是分析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强调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可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知识构成上看,本框既是第四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2、的逻辑发展,也是引出第五课教学内容的“中介”。从地位上看,本框对于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运动观有积极意义。(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特拟定本案。(1)知识与技能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培养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2)过程与方法利用预习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通过分析哲学家的重要思想、言论,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对生活现象的解析中,加深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7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
4、,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本框教学中心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理解这个中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和下一课的逻辑起点,一方面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教学难点其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其二,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第一个难点在于学生初学哲学,对哲
5、学上的物质概念把握不深。第二个难点在于学生缺乏辩证思维能力,难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层次教学法、读书指导法以及演示法。4、课时安排1课时(三)学生分析1、学情分析:一方面,我校高中学生多来自农村,其学习成长环境不尽人意,导致许多学生基础薄弱,知识面较狭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的高中生,其求知欲和上进心呈逐渐上升趋势,学习哲学知识的兴趣较浓,可塑性非常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增加,其抽象思维逐步占据了思维的优势地位,具备了运用观察、实践、讨论、阅读等方法进行分析、概括、总结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2、学法指导:点拨式指导法、渗透式指导法和迁移式指导法。(四)设计思想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启发式教学原则,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采用“讲授、提问、点拨、讨论、演示”等多种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典型现象入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通过“创设情景激学导思——设疑探究引议释疑——迁移拓展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主动地探究、讨论问题,使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1、在教学理念上,本课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导向,以学生“成功意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依托,立足“共享式”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7使课堂成为师生
7、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平台。2、在教学风格上,遵循本人一贯的追求,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取向,以愉悦为保证”,让学生在“愉悦”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悦”,真正体会到“学”的快乐,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3、在教学手段上,结合预习导读提纲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心欲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于“无疑处”有疑,于“无话处”有话,于“习以为常处”发现不寻常的事物,可以提升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传递功能,充分利用其素材资源和操作资源,吸
8、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降低教学难度,达到助学促学的目的。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