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ID:34606702

大小:4.27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08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4页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2010级硕士学位论文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Changesofserumhydrogensulfidecontentanditscorrelationstudyinthechildrenwithfebrileseizures课题来源:自选课题学位申请人导师姓名专业名称培养类型培养层次所在学院周菊花李宏副教授儿科学专业型硕士第二临床医学院2013年3月31日广州硕士学位论文热性惊厥患儿血清硫化氢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硕士研究生:周菊花指导教师:李宏副教授摘要研究背景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

2、es,FS)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其定义目前尚未统一。美国国立卫生院指出发生于3个月一5岁之间,在上感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当体温在38"C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排除颅内感染和其他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疾病,既往无无热惊厥史可诊断为FS。我国多数学者则认为FS是指6个月一5岁间的儿童在急性发热中发生的癫痫样发作性疾病。1985年的国际癫痫及癫痫综合症分类中将FS归为特殊类型的癫痫。该病临床上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幼儿急疹之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发作性急症之一,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遗传易感性。通常好发于生后6个月至6岁之间

3、,在各类小儿惊厥中占30%,男孩稍多于女孩,5岁以下发病率是2%一--5%,7岁以后者少见。中国发病率为3%---5%,美国、西欧发病率为2%---5%,日本为6%'--9%,西太平洋马亚群岛为11.4%,30%~-40%可能复发,首次发作后FS的复发率高达1/3。FS患儿通常预后均良好,对反复惊厥发作者可造成脑损伤,遗留神经一精神异常。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近年来,关于FS的发病机制正处于广泛的研究当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硫化氢(hudrogensulfide,H2S)的研究仅限于它的毒性作用,直至19

4、89年Goodwin等人相继在大鼠、牛和人等脑组织中均发现含有一种相对较高浓度的内源性H:S,且推测该物质可能参与了哺乳动物(含人类)机体摘要内多个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0世纪90年代Abe等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内源性H。S作为一种神经活性物质存在于人体内。之后在过去的10年内,关于H:S的生理和病理学作用,尤其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资料表明内源性H:S与阿尔茨海默病(AD)、FS、缺血再灌注脑损伤(GIRI)及Down’S综合症等疾病存在密切的联系。如HanY等研究发现气体信号分子H2S外源性

5、供体NaHS可明显减轻反复FS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而CBS抑制剂羟胺(HA)则明显加重了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内源性H:S己被视为继一氧化氮(NO)和~氧化碳(CO)之后的另一新型气体信号介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调节突触活动,诱发海马长时程增强等。目前,内源性H:S已然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与脑损伤的关系更是引起医学研究者极大的关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作为一种含二聚体蛋白的神经肽,特异性的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

6、胞浆中,占脑内可溶性蛋白的1.5%,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是,也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反应脑损伤及严重情况的特异性指标之一。脑损伤时,神经细胞受损,导致细胞坏死溶解,胞内NSE进入脑脊液中使脑脊液NSE浓度发生改变,同时,血脑屏障破坏,细胞通透性增加,NSE从细胞释放至血液,血清NSE浓度也增高。根据文献报道智利学者观察到FS发作后1h检测得出的脑脊液NSE浓度,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也有学者报道,FS发作24h内血清和CSF中的血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惊厥发作后可导致神经元功能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1982

7、年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等首次从猪脑提取液中获得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接下来的研究发现BDNF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抵抗有害刺激,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目前大量研究表明BDNF在Fs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关于BDNF在惊厥性疾病中的研究还存在其他意义,如兴奋毒性。Scharfman等提出内源性BDNF具有双重意义,不仅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还可能与人类颞叶癫痫形成有关。有学者向成年大鼠鞘II硕士学位论文内注射BDNF,3h后能在脊髓背角表面观察到早期基因

8、c-fos表达显著增加,而c—fos是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敏感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染色质核蛋白。通常储存于核内,机体感染时能通过固有免疫细胞主动分泌和坏死细胞被动释放至胞外介导炎症反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