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576963
大小:64.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8
《《知其不可而为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知其不可而为之》思考题:一、阅读材料14.21(第一章),然后回答。问:对陈成子弑君一事,孔子在报告时为什么要“沐浴而朝”?报告无效后为什么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报”?反映了孔子怎样的心情?一问答:陈成子弑君是违背“礼”的严重事件,是对孔子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的沉重打击,“沐浴而朝”表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二问答:说明孔子忠于职守,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同时也说明孔子对这件事没有抱有多大希望。三问答: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何的心情。二、阅读材料18.5(第二章)部分,然后回答。1、接舆歌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答:孔子啊,为什么
2、你身处乱世却不知退隐,而非要去周游求仕呢,真是德行衰微啊!2、从“孔子下,欲与之言”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内心?答:一方面是孔子卫道的坚定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体会到其不被世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三、阅读材料18.6(第三章),然后回答。1、材料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答:反映了孔子对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2、长沮、桀溺这些隐士有什么特点?答:他们都是社会精英,都忧国忧民,但是他们知道无法改变社会,所以选择避世,他们理解孔子,同情孔子,对孔子的遭遇表示遗憾和惋惜。3、请说说“辟人之士”与“辟世之士”的区别。辟人之士:逃避坏人的人,他们不与
3、坏人合作,想与有德者一起整顿天下,如孔子。辟世之士:逃避社会的隐者,对社会彻底绝望,隐居起来与世隔绝,如长沮、桀溺。4、“怃然”一词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复杂感情?答:①表现了孔子周游求仕而未果的失意。②表现了孔子因自己的举动不被人理解的无奈与悲凉。③表现了孔子积极入世改革社会的坚定决心。5、材料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信念(政治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信念?信念或政治态度:知其不可而为之。赞成:①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②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认为乱世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③假
4、如乱世之中,人人都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反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来改变社会。。②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实际上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四、阅读材料18.7(第四章),然后回答。1、“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一问答:因为荷蓧丈人不屑于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周游求仕,所以语含不满和讽刺。二问答:丈人看到子路态度很恭敬,就热情款待子路,丈人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及全家团聚的温馨场景,想以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2
5、、“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一句,有人认为这话是说丈人自己,也有人说是批评孔子,你是怎么看的?答:这句话讽刺孔子一味周游求仕,不事生产的,批评他不务实。3、孔子师徒重访“丈人”后,发了一番感慨,这些感慨包含着哪几方面的内容?答:①孔子批评丈人顾小礼、失大义;②孔子表白自己行大义,尽了自己的责任;③孔子觉得丈人等社会精英都不理解和支持自己,可以预见自己的理想难以推行了。4、“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答:“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5、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
6、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答:“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政,恢复周礼等。“道之不行”的原因是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6、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孔子对文中丈人持什么态度?一问答:因为“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虽然保持了自身的纯洁,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伦常关系。二问答:孔子肯定丈人重视“长幼之节”的做法,但对他那种逃避现实“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厉的批评。五、阅读①18.7(子路从而后……植其杖而芸)、②14.39(第六章),然后回答。1、请写
7、出一个文中所包含的成语。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答:知其不可而为之。3、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答: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4、“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答:“深则厉,浅则揭”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荷蒉者”是在说孔子是一个不管水深水浅都一样做的人,讽刺孔子不知变通。5、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答:孔子认为“荷蒉者”的话干脆利落,很难辩驳。六、孔子为何坚持“知其不可而为之
8、”的信念?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种行为?答: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自己生前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