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ID:34460120

大小:564.31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3-06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1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2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3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4页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控制工程基础第第章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同济大学赵治国副教授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1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目的用于对现存控制系统的研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代表了对系统特性的认识,在对系统知道的更多时还可以修改和扩展模型。在实际系统尚不存在时,可以借助模型来预测设计思想和不同控制策略的效果:从而避免建造试验系统所带来的费用浪费,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险。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控制系统的研究(分析)与设计(综合)具有重要意义。2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一般

2、步骤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方块图及其变换系统信号流图3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1)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都是由若干元件组成的。每个元件在系统中都有各自的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共同实现对某个物理量(被控制量)的控制,而满足所要求的特定规律。如果把控制系统中各物理量(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出来,就得到了此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的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称为静态模型。各变量在动态过程中的数学方程,称为动态模型。在自动控制

3、系统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动态模型。4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2)在自然界里,许多物理系统,无论是机械的、电气的、液压的,还是气动的、热力的,都可以通过微分方程来加以描述。在微分方程中,各变量的导数表示了它们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如位移一阶导数表示速度,二阶导数表示加速度等。因此微分方程完全可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微分方程是物理系统数学模型中最基本的一种。5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3)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实验法和分析法建立。试验法:对实际系统加入一定形式的输入信号,求取系统

4、的输出响应,然后对这些输入-输出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法:根据系统内部的变化机理,从元件或系统所依据的物理或化学规律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并经实验验证。机械系统的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学系统的基尔霍夫定律等,都是建立系统数学模型所依据的基础。对系统的微分方程求解,就可以获得系统在外部控制作用下的动态响应。6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4)同一个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对连续系统,除了微分方程外,还有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各种数学模型之间可以互相转换,采用那种数学模型取决于建立数学模型的目

5、的和控制方法。对于一个具体的系统,其内部结构、元件参数、特性以及外部干扰等,总是错综复杂的,为了在分析系统中,既不包罗万象,把系统数学模型搞得很复杂,又不忽略主要因素,而失去系统的准确性,必须对系统有全面透彻的了解。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应当既能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动态特性,又具有较简单的形式。7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物理系统的动态描述-数学模型(5)为了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常都进行一定的简化和线性化。应当特别重视在建立数学模型过程中所作的假设。实际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非线性和分布参数特性,如果这些因素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不大时,可将其忽略不计。例如:–在低

6、频工作时,可不计弹簧质量、导线的分布电容等;但在高频工作时就不能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当工作点在磁化曲线或放大器特性的线性段时,可将它们看做线性的;但当工作点在大范围内变动超出线性段时,采用线性化的模型就会带来较大误差。必须注意建立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和适用范围,否则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8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实例电系统-R,,,L,C串联电路机械系统-机械平移系统机电系统-恒定磁场他励直流电动机9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R-L-C串联电路示意图由电阻R、电感L、电容C组成的R-L-C电路,输入量为u(t),r输

7、出量为u(t),求该电路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c10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R-L-C串联电路的数学模型di(t)根据基尔霍夫定律:LRi(t)u(t)u(t)Crdt1u(t)i(t)dtCC2消去中间变量:du(t)du(t)CCLCRCu(t)u(t)2Crdtdt此即R-L-C电路的数学模型(输入-输出模型),它描述了输入u(t)和输出u(t)之间的动态关系。rC112012-9-16第二讲控制系统的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