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35060
大小:5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以文本为载体沟通师生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文本为载体沟通师生对话——问答式教学的真谛【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问答式教学的真谛。文本提供师生对话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载体。本文:首先,提出教学对话的起点是师本的对话,即解读作者、编者的意图进行教师的内化和设计学习的行程;其次,阐明教学对话的重点是生本的对话,要“进得去”、“深入思”又“出得来”,读出自己的真感受。再次,分析以文本为载体师生对话的沟通与升华,继而在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实现学生有话可说、敢说、能说,走进问答式教学的真谛。【关键词】师本生本师
2、生对话新课程在关于学习语文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索性学习”,在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据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误区:首先,教师以自己的水平或理解,教学过程满堂灌,师生对话实质上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如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灌输给学生;其次,语文公开(观摩)课中,教师只把文本当作一个引子,随意抛弃文本,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向文本以外延伸,刻意使教学过程闪出“亮点”,以博得听课者赞赏;再次,语文教学中,教师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上误区
3、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必须走出这些误区。要想走出这些误区,笔者认为:文本是教与学的凭借,是师生对话沟通的桥梁。教学对话的起点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学对话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对话的归宿是师生对话的沟通与升华。只有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取、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信息唤起记忆、储存的语文素养并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时候,语文教学才会展现出它的本来魅力。一、师本对话的解读教学对话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这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教师以读者、教者、学者、导师的不同角色,查找、了解文本产生的背景资料
4、,解读好文本,才真正具有引导学生的资格,才能根据学生和文本的实际组织对话教学。1.作者的意图作者意图指的是作者在创作时试图通过作品达到目的。作为一名读者,一个阅读的主体,解读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要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作者的编写意图。如,课文《孔乙己》中,“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作者是怎样的意图?要弄清作者描绘孔乙己最怕别人揭自己的短,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时,他立刻表现出颓唐不安模样。又文章中“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
5、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6-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抓住“等了许久”和“很恳切”来体会了词语运用的妙处,触摸作者的意图----教小伙计识字,耐心等待,表现他心地善良。2.编者的意图编者意图指的是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的指导思想,它包括以下内容:教材的份量,各册教材的知识分布,各单元的重点确定,知识点在各篇的具体落实等。作为教者,通过备课,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怎样领会编者的意图呢?本人认为课后习题和语文教学参考书是重要的凭借,不仅
6、要读,而且要读明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课后习题这样设计的,然后我们自己再来回答,经过这样一番思考的过程,清晰地显现或包容着编者的意图,使编者的意图了然于胸。另外,要阅读参考,因教参是由编者或能较好地把握编者意图的名师或专家编写修订的。当然,教师在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允许和提倡教师发展编者的意图,这样,我们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3.教师的内化内化指的是把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其溶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自己吸收外界知识的过程。“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语言文学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内化,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内化。教师以普通读者、学
7、生去研读文本,要对学生的“个性”阅读有充分而准确的估计,预设学生的情态,以便课堂上达到真正的因学定教、因势利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此时作为学者的身份(自己的学生)想一想:“我”学习这篇课文会是什么样的情态呢?可以读懂、可能不懂、感兴趣、疑惑分别会是怎样的呢?如《孔乙己》中,抓住孔乙己来咸亨酒店的“排出九文大钱”的“大”字进行分析。学生肯定分析不一,这简短的六个字,折射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此处“钱”字前为何用一个“大”字来形容?是不是孔乙己的铜钱比一般人的都大,货币价值比一般人的更高呢?教师以学者的身份,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