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ID:34059347

大小:86.6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3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的教材分析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冇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F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口己的长处奚落別人的短处,看问题耍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教学目标(1)会认27个生字,

2、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词语表里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口一个道理。(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单元教材的垂点(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耍内容。(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才、盾”等6个牛字。会写“才、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

3、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和対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岀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心了。②出示住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牛读。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匸错误。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岀不懂的问题。②同座交流交流。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④捉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口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

4、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F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②匝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山的大小冇什么不同。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③学纶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实践活动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5、。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旬话的含义。教学过程: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才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別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牛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

6、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②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③全班交流。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冇关内容。④感惜朗读全文,读示让学生继续质疑、禅疑。联系实际,加深理解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②齐读这段话。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口己的事例或课而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字抄词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②抄写词语表屮的词语。实践活动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

7、词语。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矛进攻h集合防守坦克练习设计:一、辨-•辩。持()炮()般()挂()泡()船()功()腿()伸()攻()退()神()二、说反话自卫一—()紧张——-()安全一—()后退一—(三、这样的词语你还能写几个吗?模仿秀: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哇哇哗哗26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②正确、流利、冇感情地朗读课文。①了解科利亚埋木匝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

8、变化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过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刖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口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