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3818561
大小:63.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1
《公开课水调歌头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教案课前:(幻灯片)欣赏美仑美奂的月亮图“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一.导语设计: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影子。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开个刀饼店不成问题。(幻灯片)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儿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牛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牛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月亮有如此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诗人
2、?诗人乂在写月亮时寄托了哪些情感,让这个平凡的星球变得如此富有诗意?(幻灯片)在中国众多文人中,苏轼是比较喜欢写月亮的,而且也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名篇。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笔下的月亮,学习他的《水调歌头》。(幻灯片)出示课题。二.认识作者:(幻灯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文方面:“唐宋八大家”之一。词方面:豪放派代表。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三.了解文体:本文是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
3、头”是这首词的一一词牌名。这首词有没有题目?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要有词牌名。(幻灯片)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据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或称词牌)。定词调主要是定音乐。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是音乐唱完一遍之后的意思。大家看这首词有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小序、上阙、下阙。四.走进文本:卜•面大家分读这首词,想想苏轼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师:苏轼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月亮?生:屮秋。师:从哪里
4、看出来。生:小序屮有“丙辰屮秋”。师:苏轼写的是中秋的月亮,屮秋是屮国人团圆的节口。大家能注意到小序,不错,师:(幻灯片)词的小序往往是作者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这个小序里面,作者交代了什么写作目的?生:小序中提到了“兼怀子由”,可见是怀念子由。师:原來苏轼在月圆的屮秋写这首词是怀念他弟弟苏辙,希望能和他团聚。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苏轼在这个时候会怀念他弟弟吗?师: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幻灯片),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
5、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幻灯片)足以说明他们兄弟感情的深厚。我们再从他们诗文的往来中岀,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苏轼和他弟弟已经七年没有见过面了。难怪在月圆的中秋,苏轼渴望能和久别的弟弟团聚。才会饮酒消愁,而且大醉。师:通过对小序的分析和材料的介绍,我们明口了苏轼写这首词的目的,但是关键还要看在词屮有没有体现。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出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生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照无眠”可以看出苏轼想念兄弟,怀念到难以入睡。师:好,
6、这个同学能抓住关键字回答问题。生2:“何事长向别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苏轼恨月亮为什么在人们分别的时候特别圆。因为月圆人团圆,圆圆的月亮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怀念。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都没有办法长圆,人其实也是这样的,悲欢离合都是人Z常情,必须承认离别、不能相聚的现实。人生很难十全十美,总有不可填补的缺憾。从这句话中也可以感到他和弟弟的分离。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作者发出美好的祝愿,祝愿所有的人都能团聚。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岀苏轼和他弟弟没有团聚。师:在月圆之夜,会挂念弟弟,还会思
7、念谁?(幻灯片)展示失去其他家人。师:苏轼写这首词的冃的是怀念子由和家人,(幻灯片)难道苏轼写这首词仅仅是睹物思人吗?从小序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生:“兼怀子由”中的“兼”字。师:这个“兼”字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苏轼写这首词除了怀念家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序中也没有介绍,怎么办?下面老师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知人论世。(幻灯片)师:(幻灯片)知人论世是屮国古代文学评论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而对他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同样,我们要了解苏轼写这首词
8、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必须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苏轼在这个时期的遭遇。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苏东坡,在政治上却屡屡失意。在苏轼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一些反对苏轼的人在他的诗文里断章取义地摘取一些句子对其设计陷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作诗讽刺新法,请皇上下令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幻灯片)苏轼被定为“讥讽政事”Z罪。因为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就没杀他,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