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

ID:33816789

大小:8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1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_第1页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_第2页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_第3页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_第4页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愤教学设计 - 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讲授课题书愤课型新授教案序号6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陆游及其本诗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学法指导教师教法诵读法分析法学生学法探究法诵读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程(信息化资源运用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五分钟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名人故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

2、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 1、介绍作者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

3、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1、介绍写作背景讲故事学生作答练口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 “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1、介绍陆游爱国诗歌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

4、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洋溢着热烈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三)从幻想

5、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听范读、诵读诗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学生讨论作答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4、具体鉴赏诗歌:1)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

6、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提问:1“世事艰”指什么?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提问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2)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

7、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提问1: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拓展学习能力拓展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 “气如山”一个表现。提问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

8、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