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看图片病例学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看图片病例学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资深眼科医生整理共享】2014-10-16 中国眼科医生概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临床上较中央静脉阻塞为多见。发病因素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相似。其中视网膜动静脉的解剖关系尤为突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多发生在颞侧(90.3%),尤其是颞上象限(54.9%).而且在阻塞处均发现有静脉后位交叉压迫征(100%),故静脉后位交叉可能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正常或不同程度减退。视网膜分支
2、静脉阻塞对视功能的影响,因阻塞支的大小与所在部位而异。鼻侧支阻塞一般不影响视力,而黄斑一小分支阻塞,也严重影响视力。如果发生黄斑水肿或玻璃体积血视力将会明显下降。 【眼底表现】 常于动静脉交叉处发生阻塞。眼底病变(静脉扩张、充血、纡曲,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只限于阻塞静脉引流区域,呈三角形分布,三角形的尖端指向阻塞所在处(一般指向视盘).阻塞可发生在不同的分支,使视网膜受累范围不等。愈近视神经的大分支,视网膜病变愈广,但影响到黄斑引流的分支,即使很小分支,视力亦严重受害.随着病程进展,出血、水肿吸收,视
3、网膜静脉不再纡曲扩张,可有白鞘形成。还可见不规则的扭曲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有的已形成侧支循环。彩图一:颞上分支阻塞,阻塞点以后静脉扩张,分布区域内散在片状出血及棉绒斑,黄斑区局部水肿。彩图二:上半侧阻塞,尤其颞上方明显,浓厚火焰状出血,遮盖视网膜血管,黄斑区广泛水肿。彩图三:颞上分支阻塞,出血较浓厚,黄斑区水肿伴硬性渗出。彩图四:颞下分支阻塞,视盘边界欠清,浓厚出血,黄斑水肿伴硬渗。彩图五:颞下分支阻塞,深浅层出血均有,不太浓厚,阻塞的静脉扩张,病变区呈三角形分布,尖端指向视盘。彩图六:黄斑小分支阻塞,火焰状出
4、血伴棉绒斑,虽然范围不大但黄斑水肿明显。彩图七:病变中晚期,出血大部分吸收,残留小片出血,静脉扩张不明显,仍有软、硬性渗出,病变区及黄斑水肿存在。彩图八:病变晚期,出血已吸收,动静脉比例正常,病变区及黄斑无明显水肿,阻塞血管呈白鞘(或白线)状,有侧枝循环形成。【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早期,由于视网膜出血掩盖,不能观察阻塞区内的循环障碍及结构变化,但可见该处视网膜水肿及未被遮盖的纡曲扩张的静脉。静脉充盈时间延长。阻塞远端静脉渗漏荧光素,管壁及周围组织着染荧光素。阻塞严重者渗漏显著并在造
5、影早期即可出现。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受累区域往往在水平分界的上或下半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十分醒目。受累的一侧因组织着染呈现一界线分明的强荧光区。2.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晚期,由于深层毛细血管受损,可呈现毛细血管闭塞的无荧光区。有时毛细血管前小动脉也表现闭塞。在毛细血管闭塞区内,还可见微血管瘤、新生血管与侧支循环形成。FFA图一:颞上方血管被浓厚出血遮盖,不能观察阻塞区内的循环障碍及结构变化。FFA图二:病变区出血少,可见阻塞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其分布区域内有大片无灌注区。FFA图三:在造影晚期可以看到病变血管因
6、内皮受损,有管壁着染。FFA图四:有些病例虽然无灌注区很广泛,但形成很多侧枝循环,可没有新生血管出现。···FFA图五:很多病例如果未经过光凝或随诊,会出现严重的新生血管。相关疾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症】黄斑水肿及新生血管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两个主要并发症.新生血管在主干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约为28.8~30.94%.眼底新生血管最早于阻塞后1-3月出现。可发生在视网膜与视盘上。分支阻塞新生血管在视网膜上为20.6%,视盘上为3.7%.常发生在阻塞区视网膜无灌注区的边缘上。视网膜新生血管多从阻塞支小静脉或
7、毛细血管长出,也有从非阻塞支小静脉萌芽者;开始呈芽胞状,以后成丝网状,花圈状或海扇状。新生血管可破裂,导致玻璃体反复出血,其发生率为14.2-20%。伴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者,由于对视网膜与视盘上新生血管的牵拉而易致出血。三、治疗与预后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力预后较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好。最后视力为0.5以上者,在分支静脉阻塞为53%~60%. (一)全身病的诊治由于本病的发病大多与全身情况有关,因此,为预防阻塞进一步发展或另眼发病,需作仔细的全身检查及适当处理;全身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血液
8、情况和感染病灶等。由于50%~70%的患者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经过综合治疗对防止并发症与对侧眼的发病有助。(二)药物:1.纤溶与抗凝 早期谨慎地用纤溶制剂减少血凝,促使纤维蛋白溶解,有一定疗效。理论上抗凝剂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临床上并无肯定疗效,还可能引起脑出血等重要并发症,现已很少采用。2.降低血液粘稠度 较多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减少血液粘稠度、改进微循环的作用。阿斯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