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ID:33238592

大小:72.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_第1页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梁正中吴济芬张子恒李曼慈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人民医院功能科彩超室,广东茂名525437[摘要]目的探讨应用B超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采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B超确诊为急性肠套叠患儿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在患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结果经临床验证,B超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达到100%的准确率,而水压灌肠复位成功率也达93%,无一例肠穿孔等并发

2、症。结论早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复位率成功率高,取材方便,操作简易,并可在动态观察下避免X线对人体照射的影响,其疗效确切无创伤,而且治疗费用较低,所以比较适宜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超声监视;水压灌肠复位[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5(c)-0169-02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以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以4~10个月婴儿)多见[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多,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婴幼儿肠系膜较长,回肓部活动大,回结肠的肠腔差异较大

3、,饮食规律改变、肠道感染、水、电解质紊乱、神经因素和外伤等[2];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血便和腹部触及“蜡肠样”包块;B超诊断简便、准确,腹部探及“同心圆征”及“套筒征”即可诊断,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疗效显著[3]。该研究采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经B超确诊为急性肠套叠患儿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监视下行水压灌肠复位在患儿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复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集该院经B超确诊为急性肠套叠患儿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年龄最小的1个月,最大4岁,男19岁,

4、女1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48h的4例;腹胀13例,精神较差的1例,无发热病1例;腹部体征检查:触及腹部肿块位于右下腹者25例,位于右上腹者2例,位于脐上者1例;另有2例未触及明显肿块。临床表现方面:呈现果酱样血便25例,腹胀17例,呕吐拒食26例,阵发性哭闹者30例,发热18例,腹部触及包块者30例;以上的30例急性肠套叠的病例诊断明确,病程均在48h以内,患儿一般情况尚好,无重度脱水、无严重腹胀及腹膜炎等表现,均可施行水压灌肠复位,符合小儿急性肠套叠并在其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的适应证。1.2方法1.2.1器材简易器材:B超仪(超声检查使用东芝SSA

5、-325AB超诊断仪,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根据需要调节仪器增益、扫描深度等,获得良好清晰的图像)、Foley氏管(26号带气囊的肛管)、普通血压计、Y型管、注射器(及生理盐水)、镇静剂(鲁米那钠8mg/kg)。1.2.2具体复位治疗方法①准备:让哭闹不安的患儿平静下来(可使用(或不用)镇静剂(鲁米那钠8mg/kg·次)后检查。患儿取平卧位,由家属配合固定体位,将Foley氏管插入肛门4~6cm并同时将气囊进行充气达到约20mL左右,为了防范肛管的脱落,取Y型管的一端接上Foley氏管,另一端管则连接至血压计并严密监视注水的压力,还有另一端

6、作为注水口,让一个人固定在患儿的上身上,另一人则用双手夹紧患儿的臀部;②在超声监视下复位:先用注射器将约37~38℃的等渗盐水均速地推进待复位的肠管内,其注水压力固定在6.6~12.0kPa(50~90mmHg)左右,其注水量则约为300~500mL;在进行一次复位不成功时,则可在放水后再次行注水复位,如若仍然不成功,需在放水后于腹部按肠管走行轻轻按摩肿块,最后再次注水,这样如是操作这后,大多可复位成功。1.2.3随访在复位成功之后,拔出Foley氏管时排出带有臭味的粘液血便或黄色稀便;患儿无哭闹及呕吐等现象,并安静入睡;行腹部检查时未触及包块;在抗感染

7、的同时及时纠正电解质的平衡。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3例复发,在再次灌肠后复位。1.2.3禁忌症①病程在48h以上并且复位中压力最高10.6kPa(80mmHg)者;②肿块在脾曲以下;③患儿一般状况较差;④3个月以下患儿。1.3统计方法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2结果2.1复位成功指征标准B超下可见肠管随着注水量增加和压力的增高其横断面上的套叠鞘部与套入部之间的无回声环状液区逐渐增大,其套入部的肿块声像图也由大变小,套叠的肿块呈“半岛征”。在复位过程中,“半岛征”由大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呈“蟹样”运动。复位成功后盲肠和

8、末端回肠肠壁的影像十分清晰,末端回肠水肿明显,其纵断面呈“沟壑样”改变,横断面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