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相矛盾——灯下小札

ID:33193808

大小:51.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1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_第1页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_第2页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_第3页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_第4页
资源描述: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字”相矛盾——灯下小札 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使用汉语的段子。说的是这个外国人要进入一个单位的大院,门卫阻拦道:不管。外国人听后又欲进入,门卫仍说不管。外国人急了:你不是说“不管”吗?为何还不让我进去?国人一听肯定是明白的。门卫说的“不管”是“不行”的意思,外国人理解的“不管”是“不问”而放行的意思。这就是汉字的“歧义”,即由字的原义派生出来而又与原义有所不同的字义,在一定的语境下,让人产生误解。汉字基本上是多义字,很少一个字只表达一个概念。而有较少的一些汉字,就更奇葩了,一个字可以表达出自相矛盾的

2、两种字义,特别是在古文中,就更为明显。去:“去”在古文中通常字义是“离开”。《史记·高祖本记》:“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晋代颜延之《和谢灵运》诗:“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但与“离开”之意相返,又有“前往”之义: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辛弃疾词《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直到现在,“去”字在日常用语中仍然会表达相反的意思。比如:“你去!”可以理解为“你离开”,如果是“我去”,那就是“我前往”。致:“致”的一义是“

3、送达”。《汉书·李广传》“单于素闻李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现代汉语中书信的末尾“此致”,亦是送达的意思。但在古文中,“致”还有“交还、归还”的意思。比如“致仕”,就是因病因老,不能履行职务,要将官职交还给任命者。《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同样一个“致”字,身兼又“送”、又“还”两个完全相悖的意义。息:“息”的意思是停止、休止。但它又有“滋长”、“生长”的含义。《孟子·告子书》:“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此处的“息”即生长繁殖之义

4、。现代汉语中,“息”字仍然具有相反的两义,如:息事宁人,即停息、平息之义。休养生息,即为生长繁育之义。离:“离”的本义即离开、脱离。《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古汉语中此字又通“罹”,遭受、遭遇的意思。屈原的《离骚》,文史学家台静农即解释为:“离”:遭遇,“骚”:忧愁,即遭遇不平而忧愁。《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此处的“离”即遭受之义。离开和遭遇是不搭界的两义。除:原义为去除、清除。

5、杜甫《述古诗三首之二》:“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汉字·高帝纪上》:“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但在古文中,“除”的另一义是“授予”,这又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意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白话文的表达,如果该字与职务联系起来,那一定是“解除”的意思了。逆:“逆”的原义与“顺”反。有忤逆、叛逆、反逆之义。《国语、周语中》:“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命。”此处为忤逆之义。《后汉书·班固传》:

6、“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此处是叛逆之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则是反逆之义。“逆”的另一个南辕北辙的意思又是迎接、接受。《史记·楚世家》:“楚庄王自入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处即迎接之义。《仪礼·聘礼》:“众介皆逆命不辞。”《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此二处之“逆”就是接受的意思。以上所引句例中,有两个“逆命”,但意思却截然相反。“字”相矛盾的文字现象不止以上几例。只是在平常读书中拈出几个,以见汉字的奇妙之处。

7、同一个字,集相反两义于一身,真是亦正亦反的“双面人”。国人读起来都难免要犯迷糊,如果让前述段子中的外国人理解起来,岂不抓耳挠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字”相矛盾——灯下小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字”相矛盾——灯下小札 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使用汉语的段子。说的是这个外国人要进入一个单位的大院,门卫阻拦道:不管。外国人听后又欲进入,门卫仍说不管。外国人急了:你不是说“不管”吗?为何还不让我进去?国人一听肯定是明白的。门卫说的“不管”是“不行”的意思,外国人理解的“不管”是“不问”而放行的意思。这就是汉字的“歧义”,即由字的原义派生出来而又与原义有所不同的字义,在一定的语境下,让人产生误解。汉字基本上是多义字,很少一个字只表达一个概念。而有较少的一些汉字,就更奇葩了,一个字可以表达出自相矛盾的

2、两种字义,特别是在古文中,就更为明显。去:“去”在古文中通常字义是“离开”。《史记·高祖本记》:“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晋代颜延之《和谢灵运》诗:“去国还故里,幽门树蓬藜。”但与“离开”之意相返,又有“前往”之义: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辛弃疾词《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直到现在,“去”字在日常用语中仍然会表达相反的意思。比如:“你去!”可以理解为“你离开”,如果是“我去”,那就是“我前往”。致:“致”的一义是“

3、送达”。《汉书·李广传》“单于素闻李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现代汉语中书信的末尾“此致”,亦是送达的意思。但在古文中,“致”还有“交还、归还”的意思。比如“致仕”,就是因病因老,不能履行职务,要将官职交还给任命者。《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欧阳修《胡先生墓表》:“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同样一个“致”字,身兼又“送”、又“还”两个完全相悖的意义。息:“息”的意思是停止、休止。但它又有“滋长”、“生长”的含义。《孟子·告子书》:“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此处的“息”即生长繁殖之义

4、。现代汉语中,“息”字仍然具有相反的两义,如:息事宁人,即停息、平息之义。休养生息,即为生长繁育之义。离:“离”的本义即离开、脱离。《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古汉语中此字又通“罹”,遭受、遭遇的意思。屈原的《离骚》,文史学家台静农即解释为:“离”:遭遇,“骚”:忧愁,即遭遇不平而忧愁。《楚辞·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此处的“离”即遭受之义。离开和遭遇是不搭界的两义。除:原义为去除、清除。

5、杜甫《述古诗三首之二》:“农人望岁稔,相率除蓬蒿。”《汉字·高帝纪上》:“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但在古文中,“除”的另一义是“授予”,这又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意思。《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正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白话文的表达,如果该字与职务联系起来,那一定是“解除”的意思了。逆:“逆”的原义与“顺”反。有忤逆、叛逆、反逆之义。《国语、周语中》:“君若惠及之,唯官是征,其敢逆命。”此处为忤逆之义。《后汉书·班固传》:

6、“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此处是叛逆之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则是反逆之义。“逆”的另一个南辕北辙的意思又是迎接、接受。《史记·楚世家》:“楚庄王自入皇门,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处即迎接之义。《仪礼·聘礼》:“众介皆逆命不辞。”《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此二处之“逆”就是接受的意思。以上所引句例中,有两个“逆命”,但意思却截然相反。“字”相矛盾的文字现象不止以上几例。只是在平常读书中拈出几个,以见汉字的奇妙之处。

7、同一个字,集相反两义于一身,真是亦正亦反的“双面人”。国人读起来都难免要犯迷糊,如果让前述段子中的外国人理解起来,岂不抓耳挠腮。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