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ID:33067553

大小:12.01 MB

页数:95页

时间:2019-02-19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_第1页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_第2页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_第3页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_第4页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 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桃流胶病原菌BOTRYOSPHAERIA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姓名:王璠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果树学指导教师:李国怀201206桃流胶病菌Botryosphaeriaspp.鉴定、分布、遗传多样性及PCR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摘要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真菌是许多单子叶、双子叶和裸子植物上常见的病原菌、内生菌和腐生菌。能引起许多多年生木本植物产生溃疡、枯萎、坏死和流胶等症状。桃(PrunuspersicaL.)流胶病过去多认为是逆境和管理粗放等引起的生理性病害,而葡萄座腔菌属真菌在我国作为桃流胶病病原菌并没有进

2、行系统的研究。桃流胶病主要为害枝干,造成主干、主枝等部位树皮产生胶状溢出物,树胶初期无色透明,随时间推移逐渐变成红褐色至深褐色。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桃产区,流胶病发生严重,本研究从湖北省桃流胶病病原学入手,在分生孢子形态学、培养特性、分子系统学和致病性研究的基础上,对桃流胶病菌进行鉴定。同时,设计PCR特异性引物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对不同桃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等。主要结果如下:1.我国湖北省桃流胶病菌为FusicoccumaesculiCorda,DiplodiaseriataDeNot.和Lasiodiplodiatheobromae(Pat.)Griff&Maubl.。Botry

3、osphaeriaspp.作为桃流胶病菌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Georgia州报道的。到目前为止,我国报道的引起桃流胶病的该属真菌只有Botryosphaeriadothidea(Moug.)Ces.&DeNot.。湖北省是我国桃生产的重要产区,流胶病发生普遍。为了解该省桃流胶病的发生情况,在咸宁市、武汉市、孝感市、随州市、远安县(宜昌市)等地调查了14个果园的1914棵桃树,总发病株率99.2%。从武汉市、咸宁市、孝感市、远安县(宜昌市)、随州市、老河口市(襄阳市)、沙洋县(荆门市)、公安县(荆州市)、枣阳市共采集桃流胶病枝条170份,获得116个Botryosphaeri

4、aspp.分离株。结合菌落培养特性、分生孢子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ITSl.5.8S.ITS2)、D微管蛋白(B.mbulin)和o【延伸因子(EFl.0【)的分子系统学将湖北省桃流胶病菌鉴定为:Eaesculi(有性阶段最dothidea)、D.seriata(有性阶段丑obtusa(Schwein.)Shoemaker)和Ltheobromae(有性阶段B.rhodina(Cooke)Arx),其中Eaesculi分离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泛:L.theobromae仅在沙洋县发现;D.seriata在公安县有分布。人工菌丝块接种当年生新梢和多年

5、生枝条结果表明,这三种真菌对桃树都有致病力,能产生褐色病斑;L.theobromae致病力最强,且能引起多年生枝条产生大量胶液;D.seriata致病力最弱。华中农业大学2012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通过分生孢子形态学、致病力测定、分子系统学和微卫星分析证明了我国桃流胶病菌Eaesculi的遗传多样性。形态学研究表明,我国桃流胶病菌Eaesculi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一种是典型的纺锤形至椭圆形、无色透明的无隔Fusicoccum属分生孢子;另一种是纺锤形的一分隔分生孢子,并不是很常见。致病力试验中,18个Eaesculi分离株接种曙光油桃新梢5d时,病斑长度差异显著,最长达

6、40.1turn(菌株XNHG-241),最短仅5.8nHn(XNHG.62)。ITS、p-tubulin和EFl·Q3个基因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进一步证明了Eaesculi是我国最常见的桃流胶病菌,分布范围最广,存在种内分化现象。利用微卫星引物M13,T3B和(CTC)4RC获得了DNA指纹图谱,0.1矩阵在SAS8.1软件中Cluster(聚类)和建树(Tree)分析表明我国桃流胶病菌Eaesculi可以分为7类。第一类包括FH.11,MYA.6,HB.14,XG-52,WX.12,XX.25,SHYJ.1,CDA.20,CD.13,HB.11,YLA.6,WX.10,XX-1,W

7、Xll-12,SH.15,XX.23,Fy-24,FYl7,XX.44,JZ.7,GA.323,TA.44,JM.5,WH一1252等24个菌株;第二类包括CH.11,FYY.1,ZJG-42,FH.10,WX.3,JMA.1112等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菌株WH.1822;第四类包括菌株TA.1;第五类包括菌株JM.20;第六类包括菌株CSJ.10;第七类包括菌株SH.5。3.设计了桃流胶病EaescuH的特异性引物。在fl-tubulin基因序列区域设计了一个正向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