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962553
大小:57.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8
《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VB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双盲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治疗组(血栓通+前列地尔)和对照组(前列地尔),各53例,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及TCD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岁16例。参照《实用神经学》诊断标准:(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2)旋颈征阳性;(3)X线片有异常所见;(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5)应除外眼源性、颈源性眩晕
2、;(6)除外VI、V3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7)确诊、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o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3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用血栓通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n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1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前列地尔10P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1周为一疗程,有合并症状者给予对症
3、处理,治疗期间不给予其他抗眩晕药物及血管扩张剂。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还有被检测者取坐位经枕窗探测基底动脉(bas订arartery,BA)、双侧椎动脉(leftvertebralartery,LVA;rightvertebralartery,RVA)血流频谱情况。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制定的椎动脉型眩晕诊疗标准进行评定。痊愈:眩晕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大部分症状和体征消失,残留症状较以前有明显减轻,基本能够进行日常活动;有效:少数症状得到改
4、善,日常劳动和工作仍受到一定影响;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恶化,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总有效二痊愈+显效+有效。1.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治愈率为45.3%;对照组总有效率77.4%,治愈率为26.4%o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各组TCD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各血流参
5、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o详见表2。1.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3讨论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的脊柱病变,其病变多是由于颈部,外伤或慢性劳损使椎体软组织(包括韧带、筋膜、关节囊和肌肉)失去应有的稳定性,并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轻微的闪挫、落枕、过度的疲劳、感受风寒、姿势不良等)而发生的椎关节错位,如前后滑脱、左右旋转、侧弯侧摆、倾位、仰位或混合性错位,使颈椎的血管通道(横突孔)发生变形、变窄,达到失代偿的程度时发生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6、。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中老年人好发,是由于患者的颈椎肥大,增生骨质会突入椎动脉孔压迫椎动脉,引起其反射性收缩,致使供血减少从而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2],典型临床表现为转头时突发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甚至无力,常出现猝倒,但患者意识一直保持清醒。血栓通的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武,具有调节血管收缩功能,减少缺血血管的进一步损伤,另外三七总皂戒能直接或间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ADP、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黏附到胶原、细胞质和血管内皮层;使血小板释放5-HT的量减少
7、,血小板的cAMP增加,刺激内皮细胞分泌t-PA,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增强自身纤溶能力,从而起到调整血脂、降低全血黏度、血球压积以及抗血栓、溶栓的作用,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3]。前列腺素El(PGE1)具有明显的改善血管张力、扩张血管、抑制活性氧、保护细胞等药理作用,但PGE1在体内代谢很快,很容易失活。前列地尔是用纳米技术将前列腺素E1包裹在直径2um的脂微球内,以达到降低其在肺部的失活率,有明显扩血管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4],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改善微循环,防止动
8、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改善神经损害等作用。前列地尔治疗后循环缺血的机制有以下几方面:前列地尔注射液是一种脂微球载体靶向制剂,可以选择性地在病变部位聚集,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障碍,靶向扩张颅内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增加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局部血流量,从而防止“盗血”现象;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