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不孕不育症诊治的误区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孕不育症诊治的误区分析吴慧琳张慧君(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466700)【中图分类号】R71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7-0198-01【关键词】不孕不育误区分析不孕症是指2年正常性牛活,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未能受孕。不育症是能受孕而不能怀孕至足月分娩(如习惯性流产等)⑴。国内上海市计划生育科研所报道1976年〜1985年我国初婚育龄妇女总不孕率为6.89%,西部山区贫穷地区的不孕率高于东部经济发达省市。近有上升趋势[2]。据统计有8%〜12%的夫妇患有不孕不育症。在就诊过程中
2、存在许多误区,如:就诊时机偏早、治疗不系统、病史采集受限、男性不接受治疗等。为改变现状,应普及性知识,改变个人饮食习惯,预防盆腔感染性疾病,长期开展不孕不育门诊,鼓励夫妇同诊同治,以实现患者的牛育愿望。1不孕不育症发病原因1.1正常受孕需具备的条件成熟的卵细胞;足量的活动的健康精子;阴道及宫颈必须有利于精子的穿透;各个通道(宫颈、输卵管等)必须通畅;子宫内膜的发育适宜受精卵的着床。在这些因素中,其中一个环节障碍就可能造成不孕。相关资料显示:不孕夫妇中,女方因素占47%,男方因素占24%,双方共同因素占7%,不明原因的
3、占22%[3]01.2女性不孕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占40%,排卵因素占40%,不明原因占10%,另外10%为不常见因素,包括子宫因素、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等[2]。1.3男性因素中精子牛成与运输障碍,精子异常等不能引起卵子受精。1.4免疫因素:精子、精浆、透明带喝卵巢这些牛殖系统抗原均可产牛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阻碍精卵结合导致不孕[4]。1.5男女双方因素:夫妻双方性牛活障碍,对性知识缺乏及精神高度紧张也可导致不孕[4]。1.6其他1.6.1知识的缺乏;不规范的妇产科手术操作和不洁性生活史而致输卵管阻塞、
4、子宫内膜异位、宫腔粘连等疾病。1.6.2饮食、环境因素:喜欢油炸食品,房屋装修,长期暴露于手机或电脑辐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等也可导致不孕不育症。长期生活在神、汞、铅等微量元素含量高的环境;另外,杀虫剂类药物也可引起不孕不育症。1.6.3社会文化因素:如近亲结婚、遗传性疾病患者的结合、性生活方式错误及失调(非排卵期的性生活)等。1.6.4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严重的心肺功能受损、贫血、高龄等。2就医过程中的误区2.1就诊时机掌握不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尤其是农村的患者,大多数人认为结婚后2〜3个月,最多6个月就应该怀孕,
5、否则就认为是不孕症。据相关资料显示:婚后1个月内受孕的占25%,5个月内受孕的占40%,8个月内受孕的占75%,1年左右受孕的>90%o2.2治疗不系统由于医疗费用昂贵、交通不便、药品匮乏、相应的医疗服务项目不足等因素,导致多数患者治疗不及吋,不能连续系统地做各项诊治,其至个别患者不愿意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造成误诊或生殖器官的损伤。如输卵管积水,反复进行通液术,导致积水增大,病变加重,造成输卵管功能破坏甚至丧失。2.3滥用中医中医药对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但并不是所有的不孕不育症患者均适
6、合。中医药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症调整不同的方剂,不宜长时间滥用,对于治疗时间>l年而又无明显效果者,应重新调整治疗方案或改用西医治疗。2.4病史采集受限完整的不孕不育症病史,应包括女性所有的经、孕、带、产史及有关妇科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病史;配偶的健康状况、职业、工作环境、嗜好、生活习惯等;夫妇双方的婚史、节育、避孕情况,其至家庭情况等均应有详细的了解并记录。但部分患者隐瞒病史,致使病史采集受限,而延误正确的诊治。2.5男性拒绝就诊有报道,45%的男性拒绝就医检查。3就诊过程中不良状况的纠正措施3.1性知识的普及
7、新婚夫妇可在婚前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男性应配合医师的工作,做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完整的健康教育可减轻夫妇的心理负担,对于神经性内分泌紊乱可起到间接的调节作用。3.2个人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的改变应主动地戒烟酒,远离辐射、浓茶、咖啡、可乐及色素重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酸性,含钙、镁的食物,如奶制品、鸡蛋;含K、Na偏碱性的食物,如花生、核桃、杏仁、栗子、红薯等食物;食用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蔬菜和水果;减少油炸食品及海鲜食品的摄入次数。3.3积极预防感染性妇科疾病要有安全的性生活及避孕措施,避免非意愿性妊娠,杜绝不正规的
8、妇产科操作,预防术后感染及盆腔感染性疾病;开展性传播疾病筛查和治疗,提供有效地服务项目,同时鼓励夫妇同治,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3.4完善管理体系利用现有的医疗设施,发展有效地不孕不育诊治服务,可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及优惠政策,既降低了患者就医的费用,又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治疗。这样对于改善农村人群的就医水平,提高人口质量发挥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