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746972
大小:38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2-15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东山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月考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A.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B.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C.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D.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答案】A【解析】【详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孙武主张军事手段谋国,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统治
2、者需要,后者符合统治者争霸的内在需求,故A项正确;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片面理解材料,故B项错误;材料“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不等于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游说某官是主要的做官途径,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需要的是能够对国家增强实力的学说,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德理论,故不能体现用人的无理性,故D项错误。2.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不在意弟子的出身,因此体现出的是一种有
3、教无类的教育主张;A.因材施教的原则和D.循循善诱的说教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这一说法错误,故选B项-18-考点:孔子的教育思想点评: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较有代表性的有:①教育原则:有教无类;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③学习态度:实事求是;④学习方法:反复温习;学思结合;坚持真理;等等3.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流派纷呈的时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的思想,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产生着积极影响的是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兼相爱,交相利”④人贵贱有“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答案】C【解析】和谐社会需要“仁
4、义”,更需要平等,因此备选项中“绝仁弃义”和贵贱有序不符合要求,要排除。4.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而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答案】D【解析】-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意在强调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的,体现的是法家的“法治”思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变化反映了外儒内法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淡化而非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选项A不
5、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未反映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通过法律强化了而非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法家思想5.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诗经》和《楚辞》所反映
6、出的社会状况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根本上是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北方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人们会去考虑一些爱情、婚姻或者徭役、风俗方面的事情;南方经济较落后,人们生活也较为原始,所以会有更多的巫术、自然崇拜。故D项正确。根据题干,《诗经》和《楚辞》表现的社会内容十分多样,并未集中于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表现北方社会政治情况,动荡之说无从得到。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经济重心完成转移之前,总体上来讲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南方的更高。故C项错误。6.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北宋理学家程伊川说:“
7、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据此可知,“中庸”的含义是A.坚守正道B.不偏不倚C.以和为贵D.偏听偏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者,天下之正道”可知,中庸是指坚守正道,故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符合,故排除CD两项。-18-7.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