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

ID:32612085

大小:2.32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13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1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2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3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4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5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6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7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8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9页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新亭: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22大克鼎的“逸于上下”及其意義(首發)新亭大克鼎鑄有290字的長篇銘文(其中含重文7、合文2),是西周青銅器中的“重器”之一。自1890年出土以來,經過學者遞相闡發,鼎銘大體已能讀通,不過仍有剩義可說。這篇銘文以頌揚“文祖師華父”的德行和輔政功績作爲開篇:克曰:“穆=(穆穆)朕文且(祖)師(華)父,悤(聰)(襄)氒(厥)心,(訏)靜于猷,(淑)(慎)氒

2、(厥)德。肄(肆)克龏(恭)保氒(厥)辟龏(恭)王,誎(敕)辪(乂)王家,叀(惠)于萬民,(柔)遠能(邇),肄(肆)克(猒)于皇天,(逸)于(上下),(得)屯(純)亡(無)敃(閔),易(賜)(賫)無彊(疆),永念于氒(厥)孫辟天=子=。(天子)明(哲),孝于申,巠(經)念氒(厥)聖,保(褒)且(祖)師(華)父,(擢)克王服,出內(納)王令,多易(賜)寶休。不(丕)顯天=子=,(天子)(其)萬年無彊(疆),保辪(乂)周邦,(畯)尹亖(四)方。”【《殷周金文集成》5.2836】(新亭案:收稿日期:2

3、013年1月10日發佈日期:2013年1月10日頁碼:1/3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22取自上海博物館編印的《盂鼎克鼎》拓本,《集成》拓本作1。)《禮記·祭統》說:“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大克鼎銘文的前半部分正具有上述特點,就整體而言

4、,從“聰襄厥心”到“永念于厥孫辟天子”,講述的對象都是師華父。此前,學者大都是按照這一思路進行訓讀的,白川靜對此作過概括:“以上是克敍述其文祖師華父之遺德的話語,主格一直是師華父。”2繹味此銘,感到其中還有另一個特點,往往被忽略。“惠于萬民,柔遠能邇”的大意是:廣施恩惠于民眾,善待遠方外族,安撫封邦諸侯,如果把這些“政績”全都歸功於師華父,則與他的大臣身份不太相稱;按照常理推斷,這些行爲的主體應該是君臨天下的恭王。“猒于皇天,于上下”緊接其後,同樣應照此理解,否則與“皇天”、“上下”發生交接的行

5、爲主體將無處着落。從語法角度看,從“厥辟恭王”到“于上下”實際上是主句中包含的一個賓語從句,主句的主語沒有問題是“師華父”,謂語爲“恭保”,而在賓語從句中,主語變成了“恭王”。同類型的、在從句中轉換主語的文例也見於其他西周文字,盤:曰:“不(丕)顯朕皇高且(祖)單公=(桓桓),克明(慎)氒(厥)德,夾(紹)文王、武王達(撻)殷,(膺)受天魯令(命),匍(敷)有(佑)亖(四)方,竝(並)宅氒(厥)堇(勤)彊(疆)土,用配(上帝)。”【《新收殷周青銅收稿日期:2013年1月10日發佈日期:2013年

6、1月10日頁碼:2/3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22器銘文暨器影彙編》1.757】3《尙書·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頮水,相被冕服,憑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禦事,王曰:“……爾尙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于艱難,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毛公鼎:王曰:“父,……女(汝)毋敢妄(荒)寍(寧),虔(夙)夕,叀(惠)我一

7、人,(擁)我邦小大猷。毋折(緘),告余先王若德。用印(仰)邵(紹)皇天,(申)(恪)大命,康能亖(四)或(國),俗(欲)我弗乍(作)先王憂。”【《集成》5.2841】“撻殷,膺受天魯命,敷佑四方”、“宅厥勤疆土,用配上帝”、“柔遠能邇,安勸小大庶邦”、“仰紹皇天,申恪大命,康能四國”、“弗作先王憂”等都是就王這個層面而言的,所以主語不會是“單公”、“太保奭”等大臣或“父”,只能是從句中的“文王、武王”、即將繼王位的“元子釗”或“余”——“王”的自稱。對文理稍作董理後,接着討論“于上下”的文字和訓

8、讀。,劉心源釋瑣,訓爲信4;此說後來被較多引用5,有的論著把“瑣于上下”解釋成“上下收稿日期:2013年1月10日發佈日期:2013年1月10日頁碼:3/3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022取信,言君臣相得”6。吳大澂、孫詒讓釋爲7;柯昌濟釋爲,訓爲厚,說此字“从玉,以德喻玉也。”8陳夢家讀爲敬9,似乎是將字的右半部分識作苟;後來又改釋爲10。張亞初把這個字隸寫爲11,沒有詳加解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