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ID:32606669

大小:2.67 MB

页数:70页

时间:2019-02-13

上传者:U-22107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1页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2页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3页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4页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第一章结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探讨问题与研究意义一、探讨问题上海是一座充满东方魅力,富有生气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旅游业褥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确立了“都市旅游”的发展定位之后,更是依据本身独一无二的经济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掘、整合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和设计出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同时充分发挥城市新景观的作用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争相访问这座越发熠熠生辉的“国际大都市”。可见,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开发途径和方式上也日渐成熟,并逐渐实现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从A模式向B模式的转变。本文力图从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的分析和研究中,寻找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律性特征,进而描摹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从而能更好的指导未来的都市旅游发展,同时也能为国内其他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探讨:第一,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历史进程的梳理以及各阶段特点的总结归纳;第二,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过程的描述,指出原有开发模式的缺陷,并介绍了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B模式。第三,阐述了由于随着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过程的展开,而带来了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上的相应变革。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产品化开发途径和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方向演进,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的角色转变三个方面;第四,对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都市旅游资源开发趋势和方向;同时指出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毕监论文第一章绪论二、研究意义第一,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其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从城市旅游资源的科学发展观出发,把握其发展的新方向,进而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对上海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第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永恒发展过程,不同的旅游资源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开发,而同一个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从不同的欣赏角度和方式寻找到开发的潜力和空间。上海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也在不断变化中,形成了脉络分明的发展路径和别具一格的开发模式。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利于从纵深层次分析和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角度和战略层面上把握整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第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迅速渗透,更使得城市旅游异军突起。而上海作为都市旅游发展的成功典范,其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无疑能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第二节相关研究文献概述一、国外关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概述旅游资源在国外被称作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从国际上看,1980年代初期,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整个城市。白1990年代以后,其研究对象开始细分为城市内具体的事物,如城市的博物馆,地标性的建筑物、大型事件等。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的内部系统配合、空间布局和原则方面,如迈罩亚·杰安森·维贝尔(MydamJansen·verbeke)(1986)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广州:毕南理I=大学出版社,2005年:42 毕监论文第一章绪论认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具备独特的空间和环境特性、完善的休闲娱乐功能和相关配套设施以吸引旅游者①。道格拉斯·伯尔斯(DouglasGPearce)(1999)特别研究了巴黎市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如巴黎的地标性建筑物,以了解旅游者对不同空间状况的不同需求。以求最终使巴黎的城市旅游空间利用达到最大化回。凯文·米特安(KevinMeethanz)(1996)指出在对城市中历史遗产资源进行开发时,要注重保护,并妥善处理好和零售业,商业之间的关系@。二、国内关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概述(一)关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国内对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理念,方法以及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第一,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理念。马雪萍(1999)在开发理念的阐述上强调市场和突出产品特色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持续使用上既需要散发性思维——即对事物的功用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和描述,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亦需要收敛式思维——对已有经验总结,升华,择优筛选④。徐惠蓉(2002)贝JJ详细指出了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城市旅游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注重保护,开发,利用三者相辅相成的开发原则o。程敬云(2003)则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历史地段保护的重要性角度,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原则@。楼嘉军(2003)就曾指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该贯彻“人本化”的发展原则o。第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方法。由中国期刊网和维普中文期刊网上检索到的有关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论文来看,大部分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和奇风异俗等传统资源方面,对专门研究如何开发城市旅游资源文章较少。主要的切入点也是从景点,景区开发和城市景观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也有学者从资源整合,旅游资源产品化的角度来探讨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方法,卢晓(2000)以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指出旅游资源产品化只能。MyriamJInnerCityrTourism:Resources.TouristsandPmmotc玛fJl知akofTonrismResearch,1986.13(1):79—100.2Dou酣勰GTourisminParis:StudiesattheMicroscale[.I].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1):77.97.9Kevin.M:Consuming(in)theCivilizedotytJI.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2):322·340’马“等萍.旅游资源观念的发展演蹙及对f海古If市旅游町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科学,1999年第1期。5徐惠蓉,城『fi旅游资源开发’J城市现代化建改,学海,2002年4月。程敬‘,城市旅游资源开发‘JJ』J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图资源综合利用,2003年6月’楼嘉军,对卜j每都市旅游发艘战略的思考.棒林旅游岛等等科学校学撤.2003年2月第14卷第1期3 毕监论文第一章绪论依靠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黄涛等(2005)就是从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开发、管理城市旅游资源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o。覃海宁(2005)则指出城市旅游资源的构造与整合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核心内容,资源构造是基础,资源整合是在构造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层次的资源构造。城市的旅游开发过多地依赖于个别景点,景区的开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应当将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去@。第三,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相互关系。不少学者在对城市旅游开发的研究中注意到了旅游资源开发中城市规划建设的作用,如尚文生,欧阳艳红的《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彭华的《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初步探讨》等,都对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的问题计关心了深入的探讨。徐惠蓉(2002)指出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城市现代化建设优化旅游环境;要突出地方特色,放大旅游城市品牌效应;要注重城市非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的开发;要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固。杨志祥(2004)则指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王燕(2005)以汉阳市为例,指出对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必须站在城市总体发展的层面上,对都市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体化规整,建立理想的空间布局关系,并勾勒了汉阳市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但是专门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把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则不多。(二)关于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上海开始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目标,都市旅游随之应运而生,都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自此凡关于大都市方方面面潜在的、未被认识的旅游资源都被一一发掘,上海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和格调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国内对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海都市旅游资源产品化问题。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理论上来说,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是潜在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开发归根到底是将旅游资源推向市场,也就是产品化的问题。马雪萍(1999)指出将旅游资源转变为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关键的一环是要对旅游资源的价值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综合的旅游资源观将成为发展上海都市旅游的新机遇o。刘德艳(2000)在分析了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特点、优势及开发的制约因素后,提出上海旅游资源产。卢晓,I。海旅游资源产品化的一般模式研究,旅游科学.2000年第1期。黄涛.徐勤匕,王学峰。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枣庠学院学报.2005年lO月。第22卷第5期。覃海宁,城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构造,中国优秀博硕卜学位论文仝文数据库。徐患蓉,城I仃旅游资源开发‘J城市现代化建设,学海。2002年4月9杨忐祥,城,仃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辽宁财专学撒,2004第1期第6卷,总第34期”f燕.都市旅游的理论’,实践研究,顿I.博卜论文库.束fu载。马学萍,旅游资源观念的发燧演变及对I.海都市旅游13J持续发展的思考,旅游科学1999年第1期。4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品化的战略方针,即“瞄准市场,整合联动,三驾齐驱,持续发展”o。刘耿大(2004)则通过对上海十大品牌旅游景点的模块设计研究,描述了上海旅游资源整合、引进吸收和开发创造的产品化过程o。贾铁飞,张振国(2004)指出要深入研究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组合与配置规律,为开发适应上海都市旅游产品提供科学依据圆。田逢军(2005)刚认为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要采取“都市风光,都市商业,都市文化”三位一体的模式,将都市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回。第二,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与都市旅游发展的互动影响方面。王大悟(1998)认为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整个都市社会环境的支持雷。王逢祥等(1999)认为丰富的人文资源赋予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特有的品位和内涵曰。白竹岚(2003)指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吸引体系的建立,是发展大都市旅游的首要基础。上海要利用现有的人文资源和经济中心城市资源的优势展现都市魅力o。楼嘉军(2003)以城市化为依托,结合城市的形态建设,探索大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的新模式。张文建(2004)认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核心资源是中西杂糅的都市文化,因此要发展上海都市旅游必须要充分挖掘高附加值文化内核和。软资源”。。第三,针对上海各项具体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的研究。邱扶东,王书会(2002)对上海都市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6种开发模式@。史萍(2002)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指出上海博物馆在改造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从而形成了新的博物馆资源开发模式。潘文焰,范能船(2003)将大型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吸引物加以研究,指出了上海活动性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陈万蓉,严华(2001)o,高峻等(2006)lip对上海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陈艳萍等(2006)通过对上海城郊农业旅游资源的分析,总结了其经历的发展阶段,空间分布状况,并指出今后开发的方向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三)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模式”是一个战略层面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简言之就是对特定时期内,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方式的描述。它全面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刘德艳,卜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韧探.旅游学刊,2000年第4期。刘耿大,构筑一I-海都市旅游品牌景点的设计,上海经济,2004年。贾铁飞。张振国,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善卡问题,旅游科学。2004年12月第18卷第4期oBI逢军.从。都市旅游”的内涵看卜海.茜If市旅游的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9月oE大悟.刘耿大,提高社会环境质量.发燧卜海都市旅游,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oF逢样等,l:海都市旅游’J町持续发展纵横谈,旅游科学,1999年第1髑。白竹岚,关f卜海发展都市旅游的思考,江两财经大学学撤.2003年第4炳。张文建,f晦都市旅游的跨史化体验0蟛响.上海师范人学学报,2004年1月33卷第1期”邱扶东.1书会,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毛u探,社会科学。2002年第6明。陈万蓉.严乍,卜海下业旅游发展战略’o对策,上海城市规划,2001年”岛峻等,I:1母T业旅蝣资源特点及其开发讲究,都市旅游圆勋.会议论文集.2006年:4635 毕业论文第一章结论想和基本特征,勾画了某一时期的开发方向和重点。随着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步入了关键的转型期。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着从模式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且在很多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和中肯的对策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宏观层面对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战略思考,指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的重要实践意义。比如:王兴中(1997)从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关系的角度,指出国内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理念与方法论模式,导致不同的区域旅游开发效果国。汤梓军(2002)提出资源和资本的组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魏小安(2000)则从知识化竞争的角度,指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开创国际化发展模式,建设举国竞争体制@。第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微观层面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特定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比如:张立明等(2001)以长江三峡为例提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在遵循非均衡空间开发格局的同时实施“点—.牟辔一网”战略开发模式西。张慧霞(2002)对山西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二是对某类特别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如周武生,邓梅(2005)对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付修勇等(2002)从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红色旅游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色旅游开发的模式@。杨艳等(2006)以南京为例描述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o。三、相关研究评述从上述国内外学者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第一,对城市旅游资源系统性开发的关注和研究远远不够。一方面表现在国外几乎没有直接针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表现在国内涉及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较为有限。第二,纵观国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上海都市旅游的研究,我们不难发。乇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科学.1997年8月第17卷第3期。汤梓军.资源+资本:四川旅游产业化运作模』£初探,两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舨),2002年5月总23卷。魏小安。中国旅游业发展目标弓知识化竞争,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5卷第1期。4-14o张立明,胡道华.长江l峡库区旅游资源町持续利用研究,人文地理。2001年8月第16卷第4期鹰周武生,邓梅,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湘潭天学学报(哲学符会科学版)。2005年5月。付修勇,李连璞,岛岩.兰L色旅游资源开旋模式选择研究,聊城大学学撤(自然科学版】,2006年6月第19卷第2期。扬艳,黄震方,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横式研究,I苎域经济.2006年2月总第458期6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现,大部分学者的研究视角都界定在“都市旅游”这一范畴,而不是“都市旅游资源”。这样一来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视野过于宏观,侧重于对于整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关注,所以关于都市旅游的含义,都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体系,都市的整体形象定位,区域的联合互动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相形之下,对于本应该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却属于微观层面的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关注便略显薄弱。二是研究的“热点趋向”,即对时下发展态势良好的热点产品,会展、节庆、邮轮、特色街区等都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专项研究颇多建树,但是对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历史性研究却不多见。第三,在对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方面。无论是在理论的系统性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存在很大的拓展和改进空间。一方面表现在概念泛化,“模式”一词在相当多的场合下仅仅是“范式”“样本”的代名词,它可以是某项政策,也可以是某种具体措施,它代表一种“做法”,但却很少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被描述和介绍。另一方面从研究角度来说,多为微观细致的分析,而以宏观眼界整体性描摹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文章并不多见。且对“模式”的探讨多停留在对策性建议的层次,而较少涉及到“模式选择”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和影响。换言之,“模式”一词很少作为前进的动力或阻力被提及。为此,本文以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数十年的历程为依据,通过对其阶段性特点的梳理和总结,寻找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律性特征,进而描摹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如何实现从A模式到B模式的转型,以求能对未来的都市旅游发展有所助益。第三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基于本文的研究动机,以及对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了解和资料的准备,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从模式的角度,以一个宏观的眼界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进行审视和探讨。通过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进程的梳理和总结归纳,寻找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律性特征,指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在进行着~场从A模式向B模式转型的变革。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为全文提供了理论上和研究思路上的铺挚。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回顾与现状分析。本章主要对上海旅游资源7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开发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和阶段划分,并总结归纳各个阶段的特点,描述了当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本章首先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分析,指出原有开发模式的缺陷,并介绍了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B模式。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与开发主体。本章阐述了由于随着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过程的展开,而带来了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上的相应变革。具体表现在旅游资源产品化开发途径和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方向演进,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政府的角色转变三个方面。第五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存在问题。本章对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都市旅游资源开发趋势和方向;同时指出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建议与展望。本章就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并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二、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全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理论贯穿始终,从时间,空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视角着手,以上海历年来的旅游资源开发资料为基础,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紧紧围绕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分析,站在模式选择这一宏观角度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审视。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见图I-I):8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l绪论I探讨问题与研究意义l相关研究文献概述1.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l幕lI’Iof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划分与瑰状分析I开发条件和类堑特点开发阶段划分与各阶段特点l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l第lII旅游资源开发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Il1HI。&上海旅游爨渡开发模式转型。II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内涵I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分析I∞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旅游瓷源开发A模式的缺陷I从A模式到B模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Il£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与开发主体l资源产品化途径上海旅游资源政府角色的lI开发主体多元化转型第内涵及其作用机制IlRh伊分析lIl以外滩开发为例分析资源产品化的摹本路径IIl。FtI}影螭因素研究及存翎题分析Il第l影响因素{I存在问题l”建议与展望l第对策与建议ll研究币足与展望IJ9 毕迎论文第一章结论三、相关材料处理本研究的材料主要来源于文献收集。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检索中外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为基本的研究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大量收集关于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文献和专著,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其中重点查询了历年的‘上海旅游统计年鉴》,补齐了上海旅游资源开发自1990年以来的相关资料。此外,在笔者写作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城市旅游资源发展历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城市文化和形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广泛关注,为研究的深入和升华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准备。四、相关概念界定(一)城市旅游的界定由于城市牵涉的内容广泛而复杂,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使得界定“城市旅游”比较困难。Pearce(1982,1993)从旅游主体的角度,认为定义“城市旅游”要以人们为什么选择城市作为旅游地为出发点,需要分析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心理,特别是旅游者的动机①;有学者则从旅游客体的角度,认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商务,观光,会议等各种旅游活动圆;还有学者解释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可以认为,城市旅游就是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观光游憩体验活动的总称,它包括城市建成区的旅游活动,也包括了城市郊区的旅游活动。(二)都市旅游的界定从学术上讲,都市是指在现代经济高度发达和广泛联系的基础上,具有世界或全国中心地位的现代化城市固。都市不等同于城市,除了国际公认的人口规模超过500万之外,还应具备如下条件:(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甚至是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对本国、某区域甚至世界经济起控制作用;(2)具备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有高度发达的第三产业:(3)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4)科学文化交流频繁,有广泛开展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的设施和能力;(5)除了城市人口规。古诗趵.僳绻削.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15—20o.牟蕾蕾,城市旅游彤象152汁摊讨,广东旅游.1997年第11明。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9-72“赵庆伟,甄水红,中瑚埘断.性人都市的功能定位,经济论,2004年第14期lO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模达到一定规模之外,还应有一定比率的境外和外籍居民;(6)有现代化的城市环境,拥有高质量的工作、生活和环境条件,能够反映当前世界的时尚、潮流和趋势国。由此可见,依托予大都市地区而展开的都市旅游显然有别于一般的城市旅游,早在1999年,古诗韵、保继刚就明确指出:“城市既包括了历史文化小城,也包括了工业化、商业化的大城市,因此都市旅游并不等同于城市旅游”o。林洪岱先生(2002)更是认为,在中国真正具有都市旅游意义的都市只有5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学术界对都市旅游的界定众说纷纭,陈传康(1996)年提出,都市观光地的成立要具备三个条件“存在资源”“演出环境”和“观光效果”。存在资源是都市观光的构成因素如风土条件,历史文化背景等,演出环境包括娱乐可能度(行为环境)和市场演出度(设施投放)和交通条件,繁华街道的改善,观光效果表现为知名度(崇拜)和欲求满足度(印象)o。王燕认为,都市旅游是在空间上依托大城市为载体,并结合都市综合水平,开展一系列诸如都市观光,都市文化科技,都市风俗风情,都市购物娱乐等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同时也是满足旅游需求,实现都市旅游资源价值的有效途径和过程@。吴志强,吴承照(2005)则指出都市旅游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水准阶段的产物,依赖城市基础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完善,依赖各种服务行业的繁华和精细化,是城市经济的追随现象@。因此都市旅游总是产生于对外开放程度高、国际交往最密切的大城市中间。本文以上海为例将都市旅游的内涵定义为:依靠多元化的海派文化样式,多形态的城市建筑风格,多业态的商业购物氛围,以及大都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从而开展以都市文化,都市风光,都市商业三大基本内容为主要内涵的的旅游活动的一种体验旅游方式。(三)城市旅游资源的界定1.旅游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学者就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李天元,王连义(1993)认为,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o。苏文才、孙文昌认为,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高峻等。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年玎月。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林洪岱,中嗣都市旅游发腱的新超势,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58-363”陈传康,是承照,都市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上海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综述。地理学tj国七研究,1996年2门第12卷第1期一卜燕,都市旅游的理论‘,央践研究,硕卜,博}论文库,束刊载“吴志强,是承照,城市撮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T业iH版社,2005年:6.77李天几,}连义,旅游学慨论。北京:岛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毕业论文第一章缝论对旅游产生吸引力、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事与物(因素)的总和。张伟强等(2005)则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能够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而形成旅游产品,并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活动,皆为旅游资源o。不难发现,上述对旅游资源的界定都有一个共同认知,那就是旅游资源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旅游吸引力。因此,旅游资源可以总结为: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激发旅游者旅游冲动进而实施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同时还必须指出的是旅游资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旅游吸引物(touristattractions)是一个与旅游资源相近的概念。王晓云(2004)就指出旅游吸引物是一个比旅游资源内涵更为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能刺激旅游者产生旅游冬季的各种要素,又包括决定旅游者旅游行为能否实现的一系列中介条件。所以,旅游吸引物涵盖的内涵应比旅游资源更为广泛和深刻o。张伟强也指出,旅游吸引物的范围广泛,除了包括狭义的旅游资源,还包括旅游设施,其他设施,以及自然、人文的环境o。在国外旅游资源就可以被称为旅游吸引物。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在文中的叙述中,将二者模糊地认为含义相同。2.城市旅游资源在国家质监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厂r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据此,我们可以将城市旅游资源界定为:城市中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促使其到城市中旅游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由此可见,城市旅游资源的类型十分丰富,从自然到人文,从物质到精神,从物体与事件到现象与活动,大凡城市中可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城市旅游资源。并且,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城市旅游资源类型也正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四)都市旅游资源的界定虽然城市和都市是两个不同的载体,但是“都市”说到底是“城市”的一种。所以根据上述对城市旅游资源的界定,都市旅游资源可以定义为:都市中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促使其到都市中旅游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市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人文资源,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大都市,它的现代化程度、经济科技实力、大型的节事活动、现代都市风光、都市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历史形成的知名度和整个城市的感知形象都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刘德艳(2000)以上海为例,认为都市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独具特色的“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广州:华南理_[大学出版社,2005年:5oI晓云,张帆编善.旅游学导论,L海:寸信会计出版社.2004年:125。张伟强.旅瓣资源开发与管理,广州:华南理I:大学出版什.2005年:512 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现代都市风情;兴旺发达的工商业;类型多样的历史遗迹;丰富多彩的海派文化;体现现代高科技和现代休闲娱乐业方式的新产品@。(五)资源禀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第一,旅游资源与城市旅游业的关系就是物质资源与产业的关系。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原料,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规划,旅游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有效管理。可以说,旅游资源是整个城市旅游系统的灵魂,城市旅游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旅游资源展开的。良好的资源禀赋是城市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没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城市旅游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城市固有的资源禀赋,既可能推动城市旅游的发展,也可能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如果固守原有的历史古迹,人文遗产或湖光山色,满足于对传统旅游资源的小修小补,而不思创新突破,是不可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城市旅游发展的灵魂是“变化”,是“创新”,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去粗取精,进而多方面多纬度地展现一个城市的活力和魅力。综上所述,城市作为特殊的时空载体,其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复合性和再生性的特点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资源禀赋似乎变得不再重要。只要是能够凸现出整个城市独一无二的魅力与人文气质的事件和因素都可以加以利用和开发,因为城市本身就是旅游资源,对于城市旅游业来说,过去如何并不重要,未来却是有着无限可能。所以一座城市可以没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没有雄伟的历史人文遗迹,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与品位。o刘德艳,L海旅游资源产品化初探.旅前学刊,2000第4期13 毕泣论文第二章i海旅游资穗开发输段锄分s现状分拆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划分与现状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经过资源调查和评价,区位分析,市场预测,确立规划方案进而动工实施,最终形成向游客开放的旅游产品的技术经济过程。而城市旅游资源的庞杂性、多样性特点,及其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其功能定位上的多元性,利用深度上的渐进性以及影响辐射的广延性。上海旅游资源这数十年来的开发历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旅游资源开发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诉求。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性特征,对今后整个上海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和类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位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是一个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定位的城市,她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充满活力的国际化都市,也是一座洋溢海派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四射,熠熠生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06年,上海接待国内旅游者为9683.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419.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5%和8.5%:入境旅游者为605.67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9.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6%和9.8%回。上海旅游业的巨大进步和发展,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城市或者旅游地其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是否具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条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区域背景。第一,资源襄赋。上海兴旺发达的工商业、丰富多样的近代历史遗迹、独树。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箍2006 毕谴论文#/---孝上海旅游资源开发赜段翅分s现状分柝一帜的海派文化和体现现代休闲娱乐方式的时尚旅游设施,共同构成了上海的旅游资源禀赋。首先,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从自身的特色出发,重点培育和形成了一批新的都市旅游吸引物,如东方明珠,金贸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科技馆,黄浦江越江大桥等,这些风格独特的现代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现代风貌。其次,在文化资源方面,~方面,上海是我国近代历史的缩影,常言道:看两千年中国历史,去西安;看一千年中国历史,去北京;而要看近百年历史,则必须到上海。上海作为我国最到得近代风气之先的城市,东西方文化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存,如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外滩,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等纪念馆,以及毛泽东、孙中山、宋庆龄、张闻天、徐光启、鲁迅、蔡元培等近代名人故居。另一方面,上海积极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大型运动会,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大师杯网球赛,F1赛车等,它们作为现代都市文化的结晶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大大提高了上海的知名度。最后,上海历来被称为“购物天堂”,市内商业街纵横交错,每天接待数以百计的各地游客。而作为我国的金融贸易中心,国际上众多的著名金融机构、国际跨国公司先后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上海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商贸会展和专业会议的东道主。综上所述,上海是一个有着丰富而多样优质旅游资源的城市,这一禀赋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区位条件。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奠定了其无可动摇地交通枢纽地位,同时也让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别样景观。曾经有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比喻:有人将中国比喻成一张弓,弓背是中国的东部沿海,弓箭是长江流域,箭头是上海。中国经济要通过上海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中极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在这里扎根,五湖四海的游客从上海体验中国的发展,从上海市民的生活体验中国的社会进步。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如虎添翼。第三,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的规模、消费水平和结构,以及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远近、交通便利程度等极大的影响了该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上海的客源市场可以细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三部分。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每年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排名前十的客源国中,除了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欧美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等也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欧美市场来沪旅游的人数近年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使得上海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朝着更为均衡合理的方向发展。据统计,上海进入21世纪以来,接待来沪入境旅游者数量一直保持上升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攮游资源开发阶段勘分s现状分析趋势,年增长率为25.8%。2005年,上海接待来沪入境旅游者571.35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旅游者444.54万人次。其次,从国内游客来看,以中国最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依托,上海的旅游资源开发拥有极为明显的国内客源市场优势。上海2005年来沪国内旅游者为9011.94万人次,其中华东地区所占比重为66.8%P。最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生活观念的迎入,外出旅游,特别是在节假日举家短途度假休闲旅游己成为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能力强、规模日渐扩大的上海本地客源也构成上海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稳定的客源市场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客源保障。第四,区域背景。该项指标主要是指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雄厚的经济基础毫无疑问为整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首先,就经济发展总量而言,上海的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GDP已经达到近6000美元雪。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实力,不仅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障,使得大量具有较高品质和水准的城市新景观的营造和建设,大规模的老建筑和历史风貌的修复性保护,得以一一实现;同时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完备的支撑系统,2004年,上海用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就达到了347.46亿人民币,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是无法完成的。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进入了经济转型期,随着产业经济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在不断加快,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丽使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进入持续而有序发展的新阶段。再次,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伴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涌现了大批国内一流、代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建筑景观如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构成了上海现代都市旅游资源的标志性景点。城市化使得上海都市旅游资源总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不断提升,开发方式也发生了由粗放无序向集约合理的根本性转变。最后,上海2010年世博会申办成功,为上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预计世博会举办期闯将有7000万人次入园,这就要求上海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游市场和入境游市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接待规模和水平,上海市政府将为世博会投资30亿美元建设世博园区及其场馆,投资150.300亿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浦东机场二期工程,三环十射交通网络,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以办博、备博为契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综上所述,上海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和区域背景上有着极为o}:海旅游年鉴2004/2005。唐学杰,鼓足十勘.开拓创新,为实现上海旅游业的新跨越由努力,上海旅游年装2004/2005.卜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6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期分s现状分析显著的优势。如今的上海旅游业如日中天,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单--N综合,从以资源为导向的简单开发,到将现代城市建设成果进行旅游功能叠加,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化和综合性开发,一步步迈向成熟的过程。二、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一)分类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主持的国家七五重点课题(co国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最近出版的《新编旅游经济学》中对旅游资源的划分方法,将城市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自然类资源。历史性资源,社会性资源(指社会和时代造就的,可游览观赏的场所,这些资源产生的本因并非是供作旅游,如外滩,本是一系列银行和金融机构所在地,但其建筑特色却构成了一道旅游风景线),现代人工吸引物。但这是就资源本身的性质进行的划分。如果按照资源开发后最终的利用方式,又可以划分为:观光类,娱乐类,游憩类和度假休闲类。本文根据上海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上述两类划分方法,将之划分为6类:自然观光类:包括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人文历史观光类: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建园林等;都市观光类:包括都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反映都市特色的商业圈等;人文游憩类:包括各种博物馆,展览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特色街区等;人工娱乐类:包括游乐场、主题公园等;休闲度假类:包括度假村、运动场馆,休闲街、游艇等。(--)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特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处在城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体系中,城市旅游资源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覃海宁(2005)认为城市旅游资源具有整体性,广泛性,参与性,共享性,积累性和历史演变性的特点回。上海都市旅游资源除了具备城市旅游资源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入文旅游资源优于自然旅游资源。上海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上海社会资源独具特色,而自然旅游资源在规模和数量上都相对要小得多。简单说来,上海缺乏一流的名山胜水和高品位的文物吉迹,但人文资源相对比较集中,且方方面面都渗透着都市旅游的魅力,从而形。肇海宁。城市旅游资源的整合’j构造,中国优秀博硕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束刊载17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硷段翎分与现状分析成了上海自己独特的旅游吸引力。第二,国际化程度高。上海不仅拥有一批代表上海鲜明文化特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资源,而且伴随着整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其都市旅游资源无论是在先期的策划,具体的实施建造,还是后期的评估标准上都力图与国际接轨,以体现国际化都市的风貌。比如外滩源项目的建设,就有国际著名的洛克菲勒集团参与,并积极听取了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际著名企业财团的50余位首脑人士的意见。第三,资源再生功能强。这主要是由于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整个都市的吸引力密切相关,都市旅游资源的价值核心在于都市本身;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整合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而不断增值,资源的市场吸引力不断强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城市旅游资源竞争力的灵魂是创新回。第四,复合型高品质。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复合性主要表现功能上的叠加性,不仅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而且也吸引着本地市民。比如新天地、衡山路,既是来沪游客意在必到的景点,也是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上海旅游资源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开发也形成了独特的模式。而依据这样的旅游资源所加工而出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游客需求,而且常常能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第二节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各阶段特点与现状分析一、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划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经历了由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阶段划分,目前尚无统一和权威的说法。本文试图以对上海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作为划分的依据。上海旅游业发展至今,有三个可以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不能不提。第一是改革开放。自1978年起,风起云涌的改革开发的大潮使得上海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也拉牙了上海现代旅游业从无到有发展的序幕。第二是浦东开发,1990年,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并提出以浦4楼磊军,对I.晦者If市旅游发腱战略的思考,杵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第14卷第1期18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铴分s现状分析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上海利用浦东开发这一千年难遇的历史机遇,形成了推动上海旅游第二轮发展的动力机制。第三是世博会,2002年12月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上海旅游业以备博、办博为契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通常而言,重大事件往往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转折性的影响,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就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大的进展,从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增强上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这可以从近20年来的上海接待旅游者的数量波动曲线上得到验证。见图2-1.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1997-200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上图显示,游客接待数量的增长曲线恰好与上面提到的几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周期相吻合。因此,本文以上述提到的几大事件为分界点,大体上将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划分为如下三个时间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一1989年。第二阶段,1990年—2001年。第三阶段,2002年一至今。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特点(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一1989年此时上海旅游业尚处于懵懂的起步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依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来进行,有什么样的资源就丌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这是一种以初级生产要素作为竞争基础的开发模式,即资源导向型的开发模式。该模式缘起于资源比19 毕监论文第二章上海援激资潦开发酚段越分s现状分析较优势理论,认为资源的优势与其所获得的市场地位是相对应的。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大部分地区都予以采用,上海也不例外,而事实上该模式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确实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忽视市场需求.导致竞争力低下等等。在这样的模式指导下,本阶段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开发理念传统,资源类型单一,主要是一些古文化遗址,纪念地和名人故居的修复性保护型开发,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自然风景的开发。首先,是对已有的文化类遗产类资源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保护,为今后旅游资源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点从全市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的公布时闻上就可见一斑。见图}_2。图争_2上海市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一览605040赫<--3020100琶””骢一。1’艮9710ll;矗.酉,目。三.未.。上,曩.三,k|。。3。。晶.最.。3。LII≯梦萝梦萝梦箩梦梦梦扩梦箩≯移年份资料来源:根据‘上海旅游年鉴2004/200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第405-411页整理制作回如上图所示,20世纪90年代之前公布的国家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就有107处,占到总数的80%以上。其中著名的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等纪念馆及毛泽东、孙中山、宋庆龄、张闻天、徐光启、鲁迅、蔡元培等名人故居,都是这一时期列入名册,挂牌保护起来的。其次,进行了一些自然风景的开发,比如1982年初,作为市府扩大公共绿地面积的重点实事工程,由共青苗圃北块改建而成的“共青森林公园”;以及1989年6月建成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但是由于城市本身客观用地条件的制约,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成绩平平,寥寥无几。1备注: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17处):1961年4处.1982年2处,1988年3处.1996年5处,2001年3处。20 毕监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瓷潺开发阶段戴分s现状分拆二是开发规模小,投资金额少,资源的利用方式极为保守。无论是历史文化类,还是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小修小补,所谓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性开发,也就仅限于保护而已,以枯燥平板的说教式展览参观为主要形式,教育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经济意义,没有妙趣横生的参与性项目,也没有结合文化特质进一步深度发掘其价值,更谈不上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了。因而,这一时期,保守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得散布在城市各地的旅游资源,无法形成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有利格局,资源的利用率低下,资源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二)第二阶段:1990--2001年20世纪90年代,上海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业也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1990--2001年各旅游资源经开发后以旅游产品形式进入市场的时间看,说明旅游资源进入了一个高强度的开发时期。见表2-1国。表2-119吣--2001年代表性景点一览类别名称类型进入市场时间l龙华烈士陵园人文历史观光1991芷2外潍灯光工程都市观光1991年3南浦大桥都市观光1991年12月4锦江乐园水上世界人工娱乐1992篮5老城厢人文历史观光1992正6余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观光1993缶7徐家汇商圈都市观光20世纪90年代初8淮海中路商业街都市观光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3年区政府结合旧城区9南京西路商业中心都市观光改造,对南京西路进行成片整街坊的综合开发10人民广场都市观光1993色ll上海太阳岛旅游度假区休闲度假1993年12杨浦犬桥都市观光1993年lO月13东方明珠部市观光1994年10月14人民广场地下工程都市观光1995年15浦江游览都市观光1995年16游艇(淀山湖)休闲度假1995年17孙桥现代农业尉区人文游憩(农业旅游)1995矩18华复文化旅游区人文历史观光1995年9月19南上海水上乐园人【娱乐1996年20环球乐园人【:娱乐1996年2l上海博物馆都市观光1996年。备注:本义仪选取代表性景点。以表明小H时期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特点。21 毕监论文第二章上海搬游瓷灞开发硷段戋|i分s现状分析22中荷玫瑰园人文游憩(农业旅游)1996盆23滨江大道都市观光1997年24庆云寺人文历史观光1997年12月25上海大剧院都市观光1998正26前卫村农家乐入文游憩(农业旅游)1998正27上海影视乐园人工娱乐1998年10月28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休闲度假1998年底29衡山路休闲度假20世纪90年代后期30交大农科新桥花卉同区人文游憩(农业旅游)1999焦3l上海青青旅游世界人文游憩(农业旅游)1999薤32外滩3号人文游憩1999在33长风海洋世界人工娱乐1999年10月34三甲港海滨乐园人工娱乐1999年8月35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都市观光1999年8月36南京路步行街人文游憩1999年9月37浦东机场都市观光1999年9月38申隆生态园人文游憩(农业旅游)1999年lO月39康南园艺场人文游憩(农业旅游)2000正40世纪公园人工娱乐2000年4月41新桥花卉苗木交易中心人文游憩(农业旅游)2001薤42苏州弼景观河道休闲度假2001年43新天地人文游憩2001矩44外滩观光隧道都市观光2001年1月45t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人文游憩2001年5月46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人文游憩2001年lO月47上海科技馆人文游憩2001年11月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1997-2002,以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http://www.shtong.gov.en这一时期可说是上海旅游业的发展阶段,由上表我们不难发现,本时期以1997年为分水岭,在资源开发类别以及特征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转变。这主要是由于1997年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旅游事业管理工作委员会和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采取“两级政府,两极管理”的新体制。并且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从而将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首先,1990年一1996年。旅游资源的开发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的增长,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旅游景观,如今上海地标性的建筑东方明珠,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陆家嘴高楼群以及城市中央游憩区人民广场,都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瓷源开发阶段翅分s现状分析是在这一时期建成。总的来说,本阶段特点如下。其一,政府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没有政府在发展思路上的进步,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进步;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就不可能有上海旅游业的今天。而政府在旅游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又是不同的,本阶段上海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不仅是项目建设主要的资金投入者,而且在后期的宣传、形象的塑造上也是不遗余力,甚至可说全揽全包。比如百万市民游上海活动的发起,以及紧接着推出的评选上海市十大最佳旅游景点活动,均是在政府的大力促进下,调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最终使得整个上海市的城市新景观深入人心。其二,开发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化了但是仍然以传统的观光类为主。由表一列出的22个代表性景点中,就有15个属于观光类,特别是都市观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整个上海市都市景观的雏形奠定于此时。此外,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的成功示范作用,全国掀起了主题公园建设热潮,因此本阶段也是上海主题公园建设的高峰期,除了表中所列出的锦江乐园,南上海水上乐园,环球乐园,还有欧罗巴乐园等数十家主题公园,不过普遍效益不佳,横沙岛上的夏威夷水上乐园早已变成了天使度假村,沪上最早的水上乐园之一锦江水上世界已经出租给浴场经营,余山的水上漂流世界也已闭门谢客,曾经轰动一时的环球乐园如今杂草丛生⋯⋯这固然可能因为经营不善,不过政府和投资者对主题公园这种高风险高投资的旅游产品缺乏足够理性的认知,以及急于求成的浮躁态度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其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不再拘泥于就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而是将旅游资源的开发自然而然的融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中去。在1995年由上海市旅游局、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而评出了十大最佳旅游景点。中,东方明珠是广播电视塔,上海地铁、内环线和南北商架、南浦和杨浦大桥均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都不是专为旅游而建。比如南浦大桥,其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浦东浦西的联系,改善浦东的投资环境,满足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在大桥建成后,大桥两端被安装上了两部观光电梯,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增加过大的投入,反而吸引了众多游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南浦大桥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成功实践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扬浦大桥、东方明珠均效法于此。o这十大景点是: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豫园景区、南浦和杨浦大桥、新外滩景区、卜海地铁、南京路购物街、人民广场景区,内蚪线和南北岛架,卜海大观同以及余山风景区。资料来源:I:海市地方志办公室http://www.shtong.gov.cn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蒎游资潦开发瞬段翘分s现状分析总之,在1990--1996这个时段,主要特点就是政府主导,在旅游资源的开发类型和利用方式上,也有极大的突破。在实践上,为后来“都市旅游”的提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1996年一2001年。这一时期可说是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成熟期。开发理念上的前瞻性和整体性特征比较明显,资源的开发类型上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观光游览,而是逐步偏向各类人文游憩资源的整合与创新利用,特别突出休闲功能。具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特点如下。其一,在投资主体上,不再是政府为主而是兼容并包。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企业的参与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不一样的理念,比如1999年由伟盟集团投资开发的上海青青旅游世界。,在开发时就注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开业后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说,投资主体上的这一变化意义深远。其二,在资源开发方式上,对旧有资源的创新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都市旅游资源更是如此,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不可能有太多的空间去建立新的景观景点,此时,合理科学的利用旧有资源,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深度开发便不失为明智之举。外滩三号的出现便是一例,就建筑本身来说,外滩三号是1916年落成的上海第一座钢结构大楼,楼高七层。若不是1996年,喜欢高档生活品质的美籍华人李景汉与朋友购买了外滩三号的使用权,经过三年多的修葺经营成就了如今的铃滩三号,它仍不过是万国建筑群里寂寂无名的一栋古老建筑,而绝不会成为汇集时装、艺术、音乐、餐饮及文化的奢华地标。由于旧有资源所携有的浓郁的城市文化底蕴以及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常常位于市中心),若能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不容小觑,因此不可避免成为今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方向。其三,在资源开发类型上,偏重于游憩休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内大量文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比如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大自然野生昆虫馆,上海科技馆等,不仅深化7上海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更迅速成为新的都市旅游热点,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二是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提供了好去处。这一时期也是上海农业旅游的巩固与丰富阶段o,原有的农业旅游景点继续巩固,做大做强,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品牌,比如崇明的“农家乐”。其四,会展旅游发展迅速。这一时期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会展旅游在软硬件上的重点建设,为后来上海申博成功奠定了现实基础。上海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500强财富论坛”、“上海六国首脑会议”和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大大提高了国际知名度。而在硬件上,全市主要的八个场馆,有4个是建设于此时期,o孙爱删,}:海观光农业的现状和开发措旌研究,.卜海师范丈学硕}。论定,2003o陈匏薄.何雨。上玲,卜海市城郊农业旅游发展初探,都市旅游陶断.全议论文集,200624 毕旺论文第二章/-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翅分s现状分析从而为上海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见表2.2。表2-2上海主要会展场馆一览表序号名称时间展馆面积(平方米)l上海展览中心建于1954年200002上海国际展览中心1992矩120003上海世贸商城.1999定200004上海光大会展中心1999年350005上海国际会议中心1999芷30006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001生810007东亚展览馆2002正45001950年(原名农业展览馆,8上海国际农展中心76∞2005年改建)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1997-2005年(三)第三阶段:2002一至今从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除了延续和进一步深化了上一阶段在开发主体和资源类型、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的特征外,还呈现一些新的趋向。见表2-3。表2-32002一至今代表性景点一览名称进入市场时间类型l春明艺术产业园2002每人文游憩2松江番茄农庄2002焦人文游憩3邮轮2002焦休闲度假4上海海洋水族馆2002年2月人工娱乐5古城公园2002年6月人文游憩6东滩候鸟保护区2002年9月自然观光6磁悬浮列车2003年1月都市现光7瀛东村农家乐2003包人文游憩(农业旅游)8绿花村农家乐2003生人文游憩(农业旅游)9上海大众工业旅游2003年9月人文游憩(工业旅游)10“8号桥”上海时尚创意中心2003年12月人文游憩ll上海汽车展示厅2004年6月人文游憩(工业旅游)12中国烟草博物馆2004年7月人文游憩(工业旅游)13上海铁路博物馆2004年8月人文游憩(工业旅游)14江南造船博物馆2004年12月人文游憩(工业旅游)15上海通用汽车公司r业旅游2004生人文游憩(T业旅游)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蒎潺资源开发彰}段勘分与现状分析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2002-2005,以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h[[p:h钢vw.shIong.gov.ca首先,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果显著。依据国家颁布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标准,调查确定上海现有工业旅游资源单体100处,其中已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单体88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工业企业、现代工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行业博物馆@。在表三中,我们以《上海旅游年鉴2004,2005》推荐景点为主,列举这一时期开发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旅游资源若干,不难发现,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行业博物馆这两类,已经成为标志性的工业旅游产品类型,代表了今后一段时期工业旅游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此外,本阶段还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第七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2005年10月开展的“上海老人看发展——百年工业回眸”活动共吸引老年游客5万人次,为上海的都市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可见,上海工业旅游正逐步走向精品化、个性化,在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次,城郊的农业旅游进入整合与规范化阶段。同上一阶段(1997.2001)相比,本阶段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明显进入了休整时期,着重于解决之前发展过快过急,市场不规范,各区县缺乏协调配合等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以确立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的农业旅游体系。比如表中所列出的瀛东村渔家乐和绿华村农家乐,就是在崇明前卫村农家乐的基础上推出的系列产品,很好的巩固了崇明“农家乐”的品牌。再次,绘制水上旅游新蓝图。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必然有一流的滨水景观岸线。发展水上旅游,不仅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极大的改善都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完善了都市的综合功能,扩大上海都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增强上海都市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提升上海城市形象,展现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上海良好的地理位置、理想的经济区位条件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游船观光和游艇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标志着上海水上旅游的发展初现端倪。面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则真正掀起了上海的水上旅游发展的新高潮。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程成为上海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与亮点。2005年4月,上海港口管理局公布了“上海水上旅游客运发展总体规划”,根据规划上海将形成“三带、一区、一网、多点”的格局,即3个公共游船观光游览活动带、一块“函峻.鲍炳新.吴固清等,上海r业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研究,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46326 毕业论文第=章上海旅游瓷源歼发阶段裁分s现状分析综合水上旅游活动区、一张游艇活动水路网,多个水上游艇活动点。另外,上海还将新建市内公共游船码头、跨省市游船码头、国际邮轮码头等30多个泊位,可接纳游艇7000多艘。同时大力加强滨水景观的建设,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结合“滨水”特点,建设一流的滨水旅游休闲空间。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上海将全面发展以游船、游艇、邮轮为主要内容的水上旅游。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也逐渐由陆地转向水域。总之,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见表2_4。表2.4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比较\第一阶段(20世纪第二阶段第三阶段90年代之前)(1990-2001)(2002.至今)开发主体政府主导政府主导。同第二阶段注重市场导向,企业参与资源类型古文化遗址、纪念1991.1996:都市观光、主题公园工业旅游、农业旅地、名人故居19盯2001;休闲游憩、农业旅游、游、水上旅游会展旅游利用方式保守,以保护性开旅游资源开发注重与城市建设有以资源的整合利发为主机结合。为旧有资源注入时尚元用、系统性配置为素,进行创新利用主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曰渐成熟,开发主体趋于多元化,资源类型愈发丰富多样,f,一作更为市场化、规范化、系统化。经过了最初的摸索探求,上海如今已经走出了一条符合其本身大都市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道路。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上海已初步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并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都市旅游目的地。随着上海城市转型、产业升级、市场转轨、功能重塑等历史性变革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旅游业规模的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结构的也不断调整,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1998年,上海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据统计,目前全市的旅游景区(点)共438处,其中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点)12处,历史人文景观类旅游景区(点)143处和社会景观类旅游景区(点)283处。其中被国家评为4A级旅游景区(点)15家,3A级旅游景区(点)1家①。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骄人的成粜。4}:海旅游年譬编辑壹员会,j:海旅游年鉴2004/2005,上海:I:海辞书:H版扯,2005年:140” 毕业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翅分s现状分析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一、提升上海都市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作为都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其开发必然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谓竞争力,是经济主体的一种能力,该能力与经济主体自身的素质有关,不仅表现为占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同时还表现为通过生产要素的占用进而创造更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和环境。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都市旅游的竞争力体系由三个部分所构成:旅游吸引力,经济和设施支撑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力。而旅游吸引力显然处于核心和基础的位置。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都市旅游目的地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了现有的竞争力水平。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卓有成效,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内都市旅游发展的成功典范。不但在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标上成绩斐然,丽且在全国的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20.11%上升到20.87%:接待入境游客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83%上升到9.5%;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9.94%上升到12.32%。上海如今无疑是一个具有较高竞争力水平的旅游目的地。二是提升了发展竞争力水平。竞争力的另一层含义便是运用城市的“能力”不断创造更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的过程,以向市场提供具有高效用满意度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的收益。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开发模式,进入了一个可以不断“自强化”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径,从而保证了都市旅游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的持续竞争优势,提升了都市旅游的发展竞争力水平。二、优化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配置结构旅游资源的配置是指旅游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需要,通过各种合 毕谴论文第二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阶段奶分s现状分辑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在用时、用地与用途上实现一种合理搭配,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旅游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从时间上来看,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表现出了比较合理的时序搭配,始终保持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同步性,既不盲目急躁也不消极放任,而是显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发节奏。资源开发定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以观光为主到如今的多元化综合性功能指向,不仅体现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上海经济发展与旅游市场日渐成熟完善的最好证明。从空间上来看,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呈现出从市区逐渐向周边郊县的拓展的趋势,旅游的各项基础系统的建设也随之完成了相关的配套。空间布局上日趋合理。旅游资源在时空上的合理配置,与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正是由于上海旅游资源在开发理念上、产品化路径上的创新突破,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效益性,才实现了上海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推动都市旅游产品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促使上海都市旅游业的增长方式体现出集约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提高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注重文化内涵的开发和市场价值的深度发掘,大大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含金量,增强了产品的市场辐射力和凝聚力。其次,加快了都市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速率,优化了都市旅游产品的结构。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主要包括都市观光、购物娱乐、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等,目前上海的实际现状是都市观光类旅游产品一类独大,而代表都市旅游发展方向和档次的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产品比重还过小。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产业经济现代化为契机,调整开发定位,使之高级化,为上海旅游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优化都市旅游产品的结构。最后,注重对城市形象的推广,实施旅游品牌经营战略。Fl,大师杯网球赛,以及如上海电影节,上海旅游节等各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的举办大大提升上海城市形象,从而使上海进入国际性旅游城市之列。而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推动上海旅游业的国际化水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将随着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深入人心,而上海的“都市”理念也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同。总之,上海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凸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位;资源开发中的市场导向,加快了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得上海的旅游产品始终能够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要,甚争创造需求,引导需求:而上海旅 毕妊论文第二章上海蒎游资源开发阶段勘分s现状分析游资源开发中的品牌战略则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从而推动了都市旅游产晶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四、优化都市旅游的综合环境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游憩活动的发展,并且大大优化了都市旅游的生态系统,从而优化了都市旅游的综合环境。首先是都市旅游交通系统的优化。近年来,上海旅游交通网络运营日趋完善,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开辟140条旅游线路,拥有5个旅游集散站,营运车辆170辆。同时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础上,连续开设10条旅游专线,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在上海进行观光游览活动的需要。其次是城市游憩系统的优化。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大促进了都市游憩业的发展,上海现有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电影院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5017家,基本上形成了层次多样、形式繁多的城市游憩活动体系。最后,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化了都市旅游生态系统。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以及满足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在“九五”期间,上海共投入资金约174亿元,新增绿地面积3000公顷,已经建成沿虹桥路、新华路和淮海路一线的绿色景观道路,以及浦东陆家嘴中心绿地、世纪公园等一批都市旅游绿色生态景观。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伴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都市旅游也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上海旅游资源在开发中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比如,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都市旅游资源对体闲度假型的高端客人缺乏吸引力;粗放的开发方式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越来越无法满足日渐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数量猛增的观光客无论从上海社会承载力的角度讲,还是从持续发展的趋势上看,都给上海有限的城市空间和各项运转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等。当然,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还证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不管是在内部的综合条件,抑或是在外部的整体环境上,都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的综合因素驱动下。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第一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模式转型的意义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内涵第一,关于模式。“模式”一词最早常见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模型”一词常可互换。它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作为术语时,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涵义。⋯⋯在社会学中,是研究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舯。可见,自从模式一词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发展的规律描述和现象分析后,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拓展。模式在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闯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圆简单来说,所谓模式就是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论的集中体现。o辞海,}:海:E海辞书jH版杜,2000:3748。垒何粱,什么是模式论.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2期,89.9231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潦开发模式转型第二,关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方式。一般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具有概括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和特指性四个特征@。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实践中,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企业,应该采取何种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能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开发形式与开发方法,沿着怎样的开发路径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和配置,从而达到既定的旅游发展目标.二、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必要性首先,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是旅游业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样遵循着这样一条辩证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不断进行超越,从而满足不同时代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基本要求。诚然,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和发展必然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和内在规律。根据“路径依赖”原理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如同一般的科学技术演进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一旦出现并确立,便形成了一条发展的“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自强化,从而使旅游管理部门或旅游经营企业对旅游业的发展“路径”产生依赖,并得以延续下去。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言;“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o”沿着这一思路对旅游业的资源开发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探寻,就会清楚发现,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早期因为开发经验缺乏或发展理念上的急躁冒进而造成的一系列发展上的问题,如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旅游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开发与保护关系的失衡,以及政府管理部门调控、保障与监督机制的缺失等,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路径方面的依赖性的存在,无论现在采取何种手段或怎棒纠正,其消极的影响却很难根除,从而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新的瓶颈因素。因此,对旅游业而言,一旦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甚至有可能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进而很难脱身。显然,由于低效的开发模式和错误的发展“路径”,对旅游业现实或未来发展的消极作用可能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此时,往往需。张鲜。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境、制度与模式研究lMl,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30--132o路{争依赖问题首丸由保罗·大I!在'985年提出,尔后w·马兰·阿瑟在此基础卜进一步发展,形成r技术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的系统思想.后束.道格拉斯·诺斯将前人青f关返方面的思想扣腱到{}会制度变迁领域,从向建廿起制度蹙辽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引自严清牛t路径依赖、管理哲理与第二种1周节方式研究》,武汉丈学出版社2005o严祷毕.路径依赖.管理哲理与第二神调节方式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牡,2∞5年:1}1532 毕业论文第三章.2-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外生变量才能实现对原有方向的扭转,促使旅游业的发展回归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另一方面,采用了正确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了好的旅游发展路径,则会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正反馈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回。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采取和发展路径的选择,对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能否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具有何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遏制本就稀缺的旅游资源因不当配置所造成的浪费,而且能合理引导整个旅游产业的系统性运作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是上海旅游业实现新的腾飞的必然选择。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旅游管理和经营运作体系日渐成熟,旅游产品结构趋于多元,市场环境也更加公平公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诸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旅游资源低效无序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集中精力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的都市旅游景观,但是旅游收入却并不理想。此外,每年来沪进行旅游观光活动的将近1亿人次的巨大的游客流,让城市的各项系统不堪重负。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模式选择的问题。在旧有模式指导下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使得整个系统陷入了低效运作的“路径”,管理部门仅在战术层面进行的多次调整,已经无法很好地解决愈发尖锐的种种冲突。因此,立足国际视野,从旅游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角度出发,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亟需从宏观的战略层面进行重新审视,以便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高度,实现上海旅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对上海旅游业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进行新的转型。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意义上海原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初期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形成的,在今天看来。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也许显得相对滞后,然而,在当时旅游业管理和运作机制并不完善,以及旅游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也是一个客观的选择,坦率地讲,这些年上海旅游业之所以。飞轮效应(FlywheelEffect).是指为r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侄根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但足每‘蚓的努力都小会亡J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晕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部分。此时七须冉费更大的力气,弋轮依¨l会快速转动,这孰是“飞轮效盹”。IjI自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tom33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该游瓷潦开发模式转型不断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与那一时期形成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不无关系。但是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毕竟已跨过20多个年头了,旅游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唯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够正确把握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需要转型的基本立足点,因而也就明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为何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调整的原因所在。第一,有助于缓解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承载的压力。都市旅游容量和承载力问题是事关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谐旅游环境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命题。与一般旅游景区旅游容量不同的是,都市旅游容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都市旅游交通、住宿、给排水、能源、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所能承载的容量。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这些基础设施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处理不善,必将制约上海城市旅游的健康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城市都市化跨入新的转型阶段。一方面,尽管由于受到都市功能扩张“离心力”作用的影响,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由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区逐渐向城市外围地区扩散。但是作为代表上海的标志性经典景点,如外滩、南京路、豫园等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内。另一方面,由于2010年世博会举办日期日益临近,以世博会为核心的城市旧区改造和传统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以致在近年来,上海又一次呈现出以世博会场馆建设为主导的旅游生产力要素向中心城市区集聚的发展态势,使得上海中心城区如今面临着空前的人口活动压力。在上海,中心城区面积只占全市面积的10%左右,却居住着60%左右的人口,本就是上海人口高密度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万人。再加上大量的国内外旅游者来沪从事旅游观光活动,无意中又增加了城市新的承载压力。根据相关的统计材料表明,1998年,2005年期问,来沪旅游的国内外游客累计达到5.5亿人次,年均流量突破6800万人次,日均18万人次。而2006年上海接待的国内外旅游总人次已逼近一亿人次。可是按照上海市旅游管理部门制定的每年递增的有关发展目标,这一旅游者接待数字被突破也就在眼前。而在外来旅游者人数不断攀升的同时,上海中心城区交通阻塞、管线老化,社会经济呈现出高密度、紧运行的特征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面对外来的成千上万的旅游者与当地的户籍人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时,上海城市所受到的巨大的发展压力也就可想而知。显然,巨大的旅游人口流,叠加上高密度的常住居民人口,对上海这样具有高密度、大流量人群的特大型都市来说,环境承载力处于比较负重的阶段,并且表现出日渐趋于上限的态势。所以,在这种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实施传统的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对于缓解上海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承载压力将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第二,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经济化的进一步深入。改革开放以后,从计划经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蒎游瓷撩开发模式转型济体制下解脱出来的上海,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工商业城市,演进到以“一个龙头、四个中心”为战略目标的国际大都市发展阶段,由此拉开了上海产业经济现代化改革的序幕。产业经济现代化直接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随着整个上海产业经济现代化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上海都市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也被重新定位,都市旅游在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序列中的位置得到前移,都市旅游由此成为上海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上海产业经济化的进一步深入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对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通过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和开发模式的调整,全面推进旅游业产业结构进行新的整合,从而使上海旅游业步入一个与上海经济现代化和城市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时期。第三,有利于促进城市休闲化时代的发展。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一5000美元将是城市休闲化全面来临的临界点。而上海早在1997年便跨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这标志着上海已开始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行列。进入2004年,上海人均GDP更是突破了5000美元大关。在这一时期,对市民而言,足够多的可用于休闲的时间和收入,意味着上海全面进入了向城市休闲化转交这一城市发展转型过程,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城市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脱物化趋势,即由注重实物消费转向注重精神消费,在具体的旅游活动中,则表现为更加在意旅游产品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城市休闲化所带来的居民体闲消费新趋势,意味着旅游资源开发要素上的重组和功能定位上的转型,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从原来仅仅是为了满足更多的外来游客的观光需求这一层面,逐步朝着既能满足外来游客需要,又要满足本地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的方向发展,要完成这~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型,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调整是不可或缺的。第四,有利于构建和谐旅游城市的战略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后,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上海政府开始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旅游业的发展也变得更加关注公平公正,关怀弱势群体,倡导参与方的共赢,以及呼吁旅游企业的诚信服务。目前,上海都市旅游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都市旅游影响力已经从城市内部产业分类向提升城市功能与形象,体现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方向转变;从追求比较单纯的经济功能,向发挥经济、社会、文化多重功能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原有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合构建和谐的旅游城市这一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第二节从A模式到B模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如前文所述,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外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有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发展,在内外动力的驱使之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一、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及其缺失(一)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在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过程中,原本并无所谓A模式和B模式之分。这里只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理念和价值指导下形成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而冠之于A与B。因此,所谓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是指传统的以粗放式管理为特征,以损害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效益获取为绝对中心的一种的强物质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o。根据上海以往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之总结为A模式。(二)旅游资源开发A模式的缺失。实践证明,上海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旅游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旅游产品结构失衡和旅游景区(点)人满为患,以及游客满意度下降等,可以说都是由于旅游资源开发A模式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缺失所造成的。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旅游发展无“上限”的制约性。这里的“上限”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上海,应该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地游客接待的承载力指标,从而使旅游客源市场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达到最优化的市场效益。,二是指上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体现一种“合理的度”,包括产业发展的速度、产品结构的厚度、资源开发的深度、资源资产化的进度,以及为了维持这种“度”所必须建立起来的强有力的保障制度等。一方面对于上海的旅游资源开发而言,由于必须满足于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因而滋生了跨越式发展的赶超心态,落实在具体的发展进程中,上海旅游业的发展“上限”一直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概念,似乎一天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发展水准,一切要求。所谓。A模式”,足采用荚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的说法。足一种高资源消耗、扁环境污染的强物质化模式,表现为经济增K和环境胜力相Inj步的发展,在GDP做人的I叫时环境胜力也变得史人r36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于}发模式转型放慢旅游业超常规发展脚步的因素都可以视而不见或充耳不闻。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旅游资源类型的限制以及受到旅游发展水平的制约,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表现为以外部投资作为主要的拉动力,同时,对旅游市场发展的估计又总是乐观有余,严谨不足。因此面对多变的旅游市场发展需求,无“上限”制约的旅游开发模式很容易陷入盲目且冒进的发展误区。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形式,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一度走红,以致上海嘉定区曾经一度开工建设歌士摩、环球乐园和美国梦幻乐园等3个各自独立的主题公园,除了歌士摩仅仅进行了第一期的基础设旖施工外,环球乐园和梦幻乐园也都维持了l至2年惨淡经营的局面后,最后也不得不关门歇业。对旅游业或旅游市场发展上限的轻视,造成了旅游开发中“时间上的急功近利主义”,即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数量上的最大化,不顾社会和环境的现实承载力,从而引发了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由此可见,要转变旅游资源模式,首先要确立对旅游投资起到制约和指导作用的评估体制和合理的承载力评价指标,规定明确的旅游业发展“上限”,并在发展上限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第二,价值体系的失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作为其灵魂,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价值体系应该是由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方面的标准共同组成。三足鼎立,形成一个完成的逻辑框架,缺一不可。然而,现实却是,在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往往表现为对经济效益的过分倚重,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两者。而实际上,在一定的程度上讲,另外两个指标更能体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标准。显而易见,在以往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由于价值体系的失衡造成了相互间应有的制约关系的名存实亡,因而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社会效应目标和生态价值目标对具体和现实的资源开发行动的制约性就十分微弱,对旅游管理部门实际决策的指导性和市场的宏观调控性也就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在一个由失衡的价值体系指导下形成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必然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而且无法依靠系统本身的力量有力地制止短视盲目的开发行为。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性。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构成旅游产品的基本元素。但是旅游资源是一种“共享性”的消费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其供给边际成本几乎为o。所以,如果缺乏有效的成本约束,这就容易导致对旅游资源的消费过度现象的发生。从上海的发展实践看,在旅游资源配置上的低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资源开发过程中功利主义盛行。只重“开源”,忽视“节流”,即只注重对旅游资源的增量开发,热衷于新项目的上马,大手笔的投入:而对固有的旅游资源存量的盘活和深度利用上则略显不足。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 毕监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瓷源于}发模式转型发盲目冒进而创意不足,经常会出现若干具有市场卖点的新项目引来群起效尤的跟风现象。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水上旅游资源的开发业风起云涌,上海各种形式的水上乐园如雨后春笋股出现,瞬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在2—3年短短的期间,水上乐园的数量猛增至16家之多,最后又因经营不善,而落得纷纷闭园的结局。如今也就剩下热带风暴一家了。水上乐园的兴起和衰弱转换之快,‘宛如过眼云烟,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教训。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无视市场容量以及生态制约性,环境的承受力,所以就出现了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市场收益为零甚至为负的市场结果。三是监督约束机制缺位。目前,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的,然而,对于手握“资源配置权”的政府是否是按照资源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投资,目前尚无可以对之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机构或法规。换言之,就是没有人对整个旅游系统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负责。结果,旅游资源的利用长期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二、B模式: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方向(一)B模式的界定所谓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是指传统的以旅游资源粗放式管理为特征,以损害环境和牺牲生态为代价,以经济效益获取为绝对中心的一种的强物质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相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A模式而言,B模式是指以旅游资源集约式开发和市场优化配置为特点,以环境友好型和利益相关性为价值标准,以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因此,B模式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lip"balance”、"benefit”和“beharmonious”。BaI绷ce一平衡。新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摒弃粗放的线性增长方式,追求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再是重要的指标,而是更讲求发展的平衡与和谐度。既要追求合理的收益,又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处理好游客,旅游企业以及当地居民的关系,又要保证旅游业同其他相关行业的互动协调。经济,社会,生态,三足鼎立,任何一方的失衡都不利于旅游资源的长远发展。Benefi卜一利益。新的旅游资源模式虽然摒弃了“难利是图”的态度,但是并不代表它“清心寡欲”。利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只不过有了更为全面和长远意义上的界定。Bcharmonious--和谐。新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构建和谐的旅游环境为己任,以人为本,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从而协调好旅游资源丌发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二)B模式的内涵1.Bal锄or—平衡的开发理念所谓“理念”是一种看法、思想和观念。从哲学层面来看,理念有多种含义。柏拉图认为其是。指永恒不变而为现实世界之根源的独立存在的、非物质的实体’;康德称之为‘纯粹理性的概念——指从知性产生而超越经验可能性的概念’;黑格尔认为理念是‘自在而自为的真理——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①。以此推知,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是一种开发思想和观念的展现,是一种资源开发的价值观和精神方面的追求。理念与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任何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支配下建立起来的,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对开发模式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在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处于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便是旅游资源的开发理念;另一方面,开发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又可以丰富完善开发理念的内涵。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理念的“平衡”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都市旅游资源内涵的深层次把握。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缺乏旅游资源,不具备旅游吸引力的城市。没有名山大川,奇峰异谷,也没有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和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相去甚远。但是,的确,由于都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其自然旅游资源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相对较少较小。然而1997年都市旅游概念的提出,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的狭隘认识,拓展了上海发展旅游业的视野,释放了都市旅游蕴藏的巨大魅力。人们蓦然发现,“呈多方位向外开放”的大上海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景观(沈东武,陈永发)o。尽管在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将可开发的旅游资源范畴界定在传统的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等方面,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和都市旅游的全面展开,上海对于都市旅游资源内涵的把握也日渐准确深刻:都市旅游归根结底源于人们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只要牢牢抓住“吸引力”这一本质属性,城市中社会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任何可以展现“原生态的城市生活”的元素都可以作为都市旅游资源加以发掘,城市与城市旅游资源的界限日渐模糊,城市本身就是散发着无限魅力的“旅游资源”。由此可见,都市的旅游资源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的概念,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其范畴也在逐渐扩大,因此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并非一蹴而就,也绝不能幻想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随着都市的成长而不断走向成熟,趋于完善。o‘辞海》理念词条之注释,.卜海:l海辞书出版社,1989o序.占民,旅游绎济文化研究,.1:岛以信会计HI版.}I=.2005年:29439 毕业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瓷源开发模式转毽第二,将旅游资源的开发融入到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中去,使得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城市整体环境的优化和建设,从而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利益。依托大都市独有的特色风貌,通过发现、整合、规划城市和社会的公共资源,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所带来的都市风光,铸就了上海都市旅游的独特本质。事实上,构成“时尚上海”的元素,大多是广场、高楼、高架桥等城市建筑,在游客的眼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气势恢宏的连绵高架,精致美丽的花园广场,便如同一个个音符,共同谱写了都市文明的和谐乐章。典型的成功案例便是东方明珠,既是一个电视转播塔,又同时充分发挥了其城市观光功能,观光电梯、餐饮、娱乐设施和观景台等一应俱全,与位于一层的上海历史陈列馆遥相呼应,成为一个深受游客和上海本地市民欢迎的,年利润过亿元的4A级景点。2.Belle6t_——综合的效益评估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也非常注重“效益”,这不过这个“效益”是一个综合尺度的系统性概念,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海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效益为先,即以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眼点,从而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对社会历史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常常能“变废为宝”,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城市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财产,其他的旅游开发商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比如上海工业旅游资源中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多为对旧厂房的时尚改造,旧厂房本身便是一个深具年代感和韵味的独特空间,而其中却驻扎着当代最新潮最前卫的创意产业,新与旧的交错碰撞,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错位,常常给人以非常强烈而新鲜的体验,徜徉其中,既能增长见闻,更重要的是能获得无与伦比的精神体验,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游览,成了沪上旅游的“新宠”。3.Beha皿olIiou譬一可持续性的和谐发展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贯穿于始终的指导思想至关重要,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方向性;二是规范性或制约性。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一直努力做到以“和谐”为灵魂,以“平衡”为准绳,以旅游业的长远利益为目标。这种注重平衡与可持续性的和谐发展观,不仅促进了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指导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向着集约化的方向转变。第一,注重新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变化着的都市而占,适时开发新的项目,给都市旅游发展补充新鲜血液至关重要,但就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来看,对每一个新建项目实施旅游元素融入和后续利用舰40 毕监论文第三章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塑划将更为关键。一方面,在每个新项目破土动工之前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合理的测算,充分考虑事后的发展路径,有效规避由于推倒重来而造成的巨大浪费,比如2010世博会场馆的建设的后续利用就属此例;另一方面,在推进市政工程时不忘糅合休闲旅游元素在内,既使得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果得以展示,又推动了都市旅游的纵深发展,可谓一石二鸟。第二,旧有资源的创新利用。如前所述,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对已有资源的创新利用,如8号桥,田子坊,就是对老厂房、仓库等陈旧建筑的再利用而形成的全新的旅游产品,其有益的尝试和发展思路更是上海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41 毕业论文第四章i海媛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与开发主体随着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过程的展开,同时也带来了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上的相应变革。随着都市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也逐渐从粗放无序向集约有效的方向演进。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政府在提供日渐完备的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相应的角色转换。第一节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一、旅游资源产品化内涵及其作用机制通常说来,推动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其中旅游资源的产品化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目的。一直以来,上海能切实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规划旅游资源,设计旅游产品,开展各类旅游项目,完善旅游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要素的基础性配置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磨合与总结,上海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一)旅游资源产品化的内涵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旅游产品是建立在一定的旅游资源基础上的,没有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也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修饰、包装,并进入旅游市场的流通领域之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一旦被旅游者消费之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才最终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同一种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包装为不同的旅游产品,一种旅游产品可以建立在一种或多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①由此可见,所谓旅游资源的m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晾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牡。2001年42 毕监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佬途径与珏发主体产品化。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开发,它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最大价值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开发行为。其关键点有三:一是坚持市场需求;二要坚持效益原则:三要咯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旅游资源产品化的作用机制在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影响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旅游者因素。旅游者的需求,行为规律对旅游资源能否成功转化为旅游产品至关重要;二是政府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为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旅游企业的因素。在旅游资源的市场化运作中,企业是主力军。因此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竞争实力是旅游资源产品化的有力保证。四是社区居民的因素。在城市旅游资源的产品化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需要关注,首先,城市居民也是城市旅游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其次,城市居民是这个城市气质和底蕴的演绎者,参与了城市旅游体验的创造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居民又构成了整个城市吸引力系统的特殊一环。最后,决定旅游地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承受程度。旅游地居民文明、礼貌和热情友好的态度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条件①。显然,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操作,它不仅涉及到供需双方的互动影响,还受到包括政府、市民在内的社会大环境的制约,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技术系统工程。旅游资源开发的RMP分析分析旅游资源的产品化过程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本文尝试运用RMP的分析方法,对上海旅游资源的产品化过程进行初浅的探索。所谓的RMP(昂谱)分析方法,就是指按照Resource(资源)Market(市场)Product(产品),两极对应,三位一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旅游资源产品化的过程圆。(一)资源(R性)分析——从有界到无界与从有形到无形如前所述,在上海旅游资源的类别中,人文旅游资源优于自然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国际化程度高,资源再生能力强,复合型高品质等特点。随着都市旅游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不断推进,上海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呈现出从有界到无界,从有形到无形的发展趋势。o内容参考:楼矗军、邱扶东,E晓厶著,‘旅游业结构调整与和谐发展》,上海:’h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68.77。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一以河南省洛阳币为例,地理研究,第20卷第l明。2001年2月43 毕业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i体一方面,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将城市旅游的建设重心仅仅放在城市中的“景点”时,上海已率先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并将整个城市作为最具吸引力的要素加以塑造、完善、整合、包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城市旅游资源的狭隘理解和界定的束缚,迎来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新组合与不断创新。从传统的豫园、龙华寺景观,到现代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的建筑景观;从小跨度的外白渡桥景观j到具有国际水平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的现代桥梁建筑景观;从单体的名人故居,到衡山路,新天地,8号桥的整体开发和运营,无不表明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布局之中,扎根于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中,城市资源与城市旅游资源的界限日渐模糊。另一方面,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已经从有形的景点建设,转移到深度发掘高附加值的文化内核和“软资源”上来了,具体表现为对都市文化氛围的营造,对文化景观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上来.首先,旅游本身就是一个跨文化的体验过程。在上海,百年经典外滩与当代精粹陆家嘴隔江相望,弄堂里的吴侬软语和繁华大街上的流畅英文彼此相闻,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城隍庙偶一抬头,不远处的现代化高楼大厦赫然在目。在上海,我们既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积淀,也可以感受到时尚的脉搏;既可以接触到来自于西方的独特文化,又可以感受到诞生于本土的传统文化。游客在城市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雅俗共赏,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也就是从这一角度,我们有可能认识到,“都市的文化氛围是作为上海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无形磁场⋯⋯是一个城市的景观之魂,是一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城市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回其次,在上海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和构成方面,中西交融,古今相彰的特色也从城市形态的外观,逐渐融入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意识内涵中去。如果说取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东方明珠和外形以中国宝塔为模仿对象的金茂大厦,只是做到了“形”上的中西合璧的话,那么如今的新天地则可谓“形神兼备”,尽管新天地的外表仍然保持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而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来演绎,诠释了当代都市人的一种生活理念和娱乐梦想。最后,充分利用经济中心城市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和影响力等综合资源的优势,积极举办各类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今日上海,不仅“节”多,如上海音乐节,上海电影节,上海旅游节等,而且也成为世界顶级艺术家竞相亮相的演出大舞台,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猫》、《剧院魅影》,“钢琴王子”里查德·克莱德曼巡演、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等的精彩表演接踵而来。从本质上讲,是上海旅游资源的文化特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前来。m张义建,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卜j影响,上海帅范大学学撒,2004年1月第33卷第l期44 毕业论文第西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纯途径s开发i体(二)市场(M性)分析——需求共轭性和消费脱物化倾向上海旅游资源开发至今,其面l临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特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需求共轭性。都市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同时成为旅游需求的产生者o,上海也不例外。上海都市旅游客源市场主要由三部分所构成:来沪入境旅游者,国内来沪旅游者和本地的城市居民。而市场需求特征上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需求共轭性”,即国际国内来沪旅游者与上海当地市民在各自的旅游活动中,既互有区别又相互重叠。这一特性,决定了外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共同享有游憩设施与基础设施,进而导致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功能定位上的统一性:既要满足游客的需要,又要满足本地居民的需要。比如南京路步行街,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上海南京东路上,外来游客与上海市民专程而来的比例分别为80%和61%;认为南京路非常和比较有吸引力的外地游客与上海市民比例为90%和68%;为购物而来的外地游客与上海市民比例为67%和63%圆。这些数据表明,南京路步行街已经成为城市的象征和市民引以为傲的资本,它不仅仅是外地游客观光购物的首选,也是上海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充分体现了其在功能定位上的二元性特征。第二,消费脱物化倾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休闲化的逐步推进,人们的消费行为开始出现精神化和软件化趋势,即开始脱离具体的物品依附,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享受和追求,日本学者将之概括为“消费脱物化”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重视和对休闲需求的满足o。上海旅游消费市场的这一显著变化很快便表现在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功能定位上。以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无论是传统制造业、现代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都一直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工业代表着上海的城市本质,也是上海城市形象、地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工业旅游资源成为上海都市旅游资源中不可分割的和有特色的资源类型,在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上海有100多个工业旅游观光场所,具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工业企业、现代工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行业博物馆9。见表4-1。。朱承强,七海都市旅游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部市旅游围勋,会议论文集,2006年。毕燕,城市旅游中步行街的地位和作用,广西帅范学院学报,2003年8月第20卷。楼嘉军,休闲新论。r海:口f矗会计出版丰十。2005年:279.281o岛峻,鲍炳新,是瑚清等,卜海T=业旅游资源特点发其开发研究,都市旅游国断.会议论文集200645 毕监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表4-1上海工业旅游资源类型统计表类型代表景点及向游客开放时间(部分)T¨秘牡上海宝钢集团(1997年)。上海大众汽车厂(200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印钞厂现代工业张江高科科技园、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紫竹科学院,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园区开发区创意产业田子坊(1998年)、创意仓库(1999年)、M50C2002年)、八号桥(2003年)、集聚区时尚产业园(2004年)行业博物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2002年)、上海烟草博物馆(2004年)、江南造船博物馆馆C2004年)、上海铁路博物馆(2004年)资料来源:根据上海工业旅游网http://www.itripsh.gov.cn/index.asp一刊登的有关资料整理制作。从上海工业旅游资源开发的代表性成果及其开发上的时间序列我们可以看出,以知识性、参与性见长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从1997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与上海城市的休闲化进程不谋而合。而随着旅游者休闲需求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业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也随之做出调整。从表4.1中我们还能发现,在工业旅游资源的展示中更加偏重于休闲和求知两类功能,其中尤以创意产业集聚区和行业博物馆为代表,而这些工业旅游项目的建设或开放,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2002年以后。可见整个工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伴随着旅游者的休闲需求的产生而兴起的,伴随着休闲需求的成熟而成熟,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导向。C---")产品(P性)分析——整合联动与三驾齐驱整合联动主要是指内部的优化组合和外部的联动。在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以都市旅游为主题,逐渐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都市核、郊区为都市层、长江三角洲为腹地的三圈组合的“大上海都市旅游圈”。在中心城区以人民广场和黄浦江两岸为中心的都市观光、商务、购物旅游产品;同时整合开发以公共活动中心和社区为主的环城都市文化旅游;加快发展以山、湖、港、岛(即余山、淀山湖、深水港、崇明岛等)为重点的远郊休闲度假旅游,从而形成点、线、面的旅游产品分布格局。在外部联动方面,主要是以上海为龙头,推动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形成区域旅游和旅游产品的联动发展。比如上海“一大”会址、马当路的开发与嘉兴的金九避难处和南湖的联合开发,在客源市场开拓和旅游线路编制上共同努力,共同受益①。。IH逢军.从“杏I【市旅游”的内涵看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9月第19卷第9期46 毕业论文第西章上海蒎漩瓷源产品纯途径s于}发主体三驾齐驱主要是指要形成合理的都市旅游产品结构,优化观光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产品,使之三驾齐驱。观光产品是上海都市旅游产品的基础,其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有所改变。因此,除了对传统的观光型产品进行改造修葺和更新优化之外,还应尽快从主体上组建上海都市旅游的新型观光特色产品。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以及市民收入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会展旅游和休闲旅游产品,则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三、旅游资源产品化的基本路径——以外滩开发为例通过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RMP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旅游资源、市场和产品各自的特点和转型趋势。简单说来,旅游资源产品化意味着要根据需求特征充分发掘资源的市场价值。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组合运用各项吸引力要素创造旅游产品以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可见,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而言,游客的消费需求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目标客源的特征、消费能力、现在甚至于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的消费偏好等等,都是旅游开发者们需要加以密切关注的。其次,就是要对旅游资源的进行持续深度开发。具体来说,就是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对原有资源在功能上进行拓展,在构成要素上进行重组,在利用方式上进行创新,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下面我们将以外滩地区的开发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已形成的外滩金融一条街建筑风貌,容纳了英国式、哥特式、法国式、俄国式、美国芝加哥学派式等国家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成为近代上海和谐完美的标志性建筑群带,充分体现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时代特征。外滩的建筑群又被誉为“万国博览会”,l临江而立,与对岸的陆家嘴现代金融贸易中心遥遥相对,成为上海无可争议的“旅游顶级”。,中外游客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景观,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潍地区的开发实践具有上海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开发途径和方式的典型特征。(一)开发历史回顾建国以来,外滩的开发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维持和被动保护阶段。城市是人类活动特殊的时空载体,无论经历怎样的变迁,都会留下历史见证的印记,或为建筑庭院,或为遗址旧居,这便是城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初始形态。‘顶级理论(ClimaxTheory).从生物学卜的浈替顶级理论演化Ifil来。旅游顶级指在一定的旅游窄间范围或话动的全过程中.肯一个脱赏游乐价值最岛,总杠必到,被认为级别最岛义aJ到达的地点或选位点.47 毕监论交第蹬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他途径s开发主体而外潍建筑群的完整性和高级别,使得政府的开发不得不谨慎小心。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开发举动,处于维持阶段。第二阶段:以观光功能为主的开发。20世纪80年代,随着上海城市旅游活动逐渐发展,外滩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特性开始得到体现。1986年,有关部门对外滩地区的建筑外墙进行修复和清洗。1989年,黄浦区政府决定用灯光来辉映外滩建筑群优美绝伦的风姿,美化外滩夜景,从而成为上海城市美化运动的经典个案@。整个灯光工程从1989年4月到1991年8月,分3期进行。自此,流光溢彩的外滩成为上海一颗耀眼的“夜明珠”.1996年,上海外滩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第三阶段:以休闲为主的特色开发。2l世纪初,随着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外滩地区进入了新一轮的历史调整期。2002年1月,作为“外滩延续”与“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外滩风貌延伸段整治首先启动o;2004年5月,外滩源开发启动;同年,外滩3号,18号的横空出世,更是揭开了外滩成为奢侈汇聚地的城市新坐标的开发序幕,展现了新上海时尚优雅的国际化风貌,让世人惊叹“上海外滩正在变成美国的第五大街”。(二)开发方式的演进分析首先,从功能定位上来说,外潍建筑群的开发经历了一个从历史资源,到观光胜地,进而到如今的时尚休闲之所的过程。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特别是结合时代特征对外滩资源本身的价值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使得这一经典景观始终伴随着都市的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熠熠生辉,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其次,深刻发掘文化内涵。在外滩的开发中,文化品位的保持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外滩作为上海百年发展与繁华的象征,浓缩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迁,外滩的故事就是上海的故事,每一栋建筑都包含着一段历史。外滩的开发一直注重文化品位的深度发掘,凸现“经典性”。这种经典性不仅表现在建筑外观上的古典坚持,在开发改造中审慎与严肃地对待历史建筑的任何一个元素,做到“整旧如旧”,力图完美保持和呈现上海百年发展历史地缩影;还表现在开发中遵循一流设施、一流文化、一流服务的准则,实现珍贵建筑文化遗产、优美滨水景观、顶级区位地段、城市文化精神的完美结合。无论是最初的灯光工程,还是如今的外潍源、外滩3号、8号等,都注重提炼外滩的潜在文化。起源于是国的一种城市规划和设计思潮.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倡导者建议借世博会举办之机.来荚化,改善城市环境,后来便将这项活动称之勾“城市美化”。城市荚化运动的产物主要足景规大道,城市广场,城市河道荧化和华黄灯饰。o资料来源PI: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嘲站http://www.shtong,gov.cno卜海市黄浦江畴岸开发T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外潍风貌延伸段环境整治胤划[R1,2004。延安东路一新开河路外潍风貌延伸段伞K约450111,由北向I钶依次肯仟寝商筹偻、外潍含延人楼,市档案展示培(原法邮大楼)、光Ⅲj人厦、东方饭店,新外滩商厦、1业摹金会大楼等七幢建筑.48 毕业论文第珏章上海援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价值并加以发挥,可见,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文化永远是外滩生命力发展的根本。最后,可持续性。外滩开发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发与保护并举,以开发促进保护。外滩的建筑改造开发基本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整体更新,即整体开发新建,旧建筑拆除按原样重建,并重新赋予新的功能。比如外滩15号和外滩源项目;二是局部改造,即在基本保持历史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翻新,包括外观和内部结构,使其适用于新的功能,比如外滩3号、9号、18号等项目;三是整体保护,即以保护为主,基本不加改动。由此可见,外滩的开发已经摸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互利的新模式。以尊重历史为前提的保护,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界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积极创新开拓,从而赋予历史资源以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形象定位上的一脉相承。纵观近20年外滩的开发,我们不难发现其在形象定位上的一脉相承,表现出了开发阶段的持续性。20世纪30年代,外滩地区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是“奢华”的代名词。如今的外滩开发秉承了一贯的高端定位,外滩3号,18号的出现,表明代表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的“奢侈主义”o在这里找到了最为适宜生长的土壤。外滩地区的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出现了一个“奢侈化”的过程,并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对于外滩历史建筑的过度使用。可以说,外滩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上海旅游资源持续深度开发的过程。根据市场需求审视资源的内在价值,发掘其文化底蕴,赋予其新的功能定位,通过对已有资源持续贯注新生力量,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从而有效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综上所述,上海这一以市场导向,以持续深度开发为路径的独特的资源开发路径和方式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意义深远,有利于促进上海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都市旅游内涵的丰富完善,从而促进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进入一个高效高质的良性发展轨道。第二节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主体多元化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和综合效益为终极目标的B模式,显然需要开发主体的多元构成。这是由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所决定的。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业与一般产业最根本的区别所在。它具有5个经。【德1沃大冈·拉茨勒,智侈带来富足,北京:中信jI{敏社·2∞349 毕业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济学特征:价值不确定性、增值性、外部经济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旅游资源在经济属性上的规定性决定了对其开发主体的规定性。由于其价值构成的复杂性,既包括市场价值,又包括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其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开发主体既要有敏锐地市场感知,又要有统观全局的系统眼界。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构成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主要是由政府和企业构成,由于大部分旅游资源的“公共品”属性,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采取多种合作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通常说来,不同的开发主体对资源价值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政府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其行为往往是多目标取向的,有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有些时候为了政治的需要可能放弃经济的目标。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政府能够从宏观的战略角度,兼顾各方利益平衡,争取整个社会的最大福利。但是,由于政府在市场信息的获取上略显滞后,在资金来源上也颇多制约,一般不宜作为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主体。相比之下,企业作为独立利益主体,自主投资决策,其决策前的市场调查,项目筛选、评估、实施方案制定和论证都围绕降低成本、缩短周期、取得最高回报,延长盈利时间来进行。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往往能充分挖掘资源的市场价值,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则显然不够。由此可见,旅游资源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将扩大旅游资源投资的市场范围,减弱外在性的影响,调动激发旅游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率和连带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与此同时,企业在微观领域最佳配置资源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宏观上资源配置的优化节约、减少重复、提高效率。反过来,结构优化、经济运行流畅又会给企业提供一个优良的市场环境,因此只有将政府调控和企业经营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佳配置。o张瑞梅.骑善茂,旅游资源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50 毕业论文第西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lO年前,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多为政府的独角戏,无论是先期的规划还是后期的宣传营销,都由政府一手包办,在当时开发资金短缺、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伴随着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型,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主体逐渐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2000年8月,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推进旅游景点建设,上海成立了旅游景点分会,作为上海旅游协会的二级协会。有资料显示,本市有48家主要旅游景点企业参加了上海旅游景点分会,约占总数的70%。这48家景点企业中:国有企业34家、中外合资企业1家。其他13家。这充分表明了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构成。.与此同时,政府与企业双方都在积极进行合作模式的创新探索,寻求共赢,以求实现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和综合效益。或者政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采用BOT的融资方式国。这种方式灵活的综合了政府和企业的优势,特别适用于历史性资源的创造性改造开发。以新天地为例。新天地位于卢湾区太平桥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交通环境良好。1996年5月,香港瑞安集团经过与卢湾区政府多次磋商,签署了<沪港合作改造上海市卢湾区太平桥地区意向书》。1999年初上海新天地开工建设,2001年第一期建成投入使用@。瑞安集团提出了一个石库门建筑改造的新理念: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价值,把百年的石库门旧里弄改造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新天地。或者由政府牵线搭桥,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开发,比如2004年5月7日,美国洛克菲勒集团作为唯一一家外资与黄埔区政府下的上海新黄埔集团签约,共同担任上海外滩源综合改造开发项目的总体开发商。此前,黄埔区政府已经为此项目召开数个研讨会,并组织一批外资开发企业参与投标。显然,旅游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构成,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资源的开发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o卜海旅游年鉴2004.2005,上海:卜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140-141o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译为“建设.经营.转让”.BOg项目融资的基本思路尾:项目所在困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垃,绎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授f签约方的社会投资者(项目公司)来承担项目的投资、融资、建设、纤营弓维护,存悱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一d拥有该项目的纤营枞.并通过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特许期满,将项目的所宵权和纤竹权转交给东道固政府。o吴忐馐、吴承照.城I订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朴,2005年:9951 毕业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开发主体第三节政府角色的转型对于旅游业而言,“政府主导”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旅游业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旅游资源的“公共品”性质,以及在城市旅游形象塑造和宣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这一切都要求政府的参与和引导;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也就意味着对政府政策的高质量要求,正确的政策会高效,有力地推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不当的政策或者存在方向性偏差的指导思想,对旅游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却是更加深远,破坏性也更大。同时在所有政府主导的系统中还存在着“补偿性反馈”(compensatingfeedback)的问题,即“善意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反应反过来抵消干预所创造的利益”o。因此,政府及其政策、行为,构成了整个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的支撑和保障系统。一、政府管理体制转型应该说,在旅游管理体制如何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探索实践中,上海走在全国的前头,迈出了十分关键的一步,在构建科学合理的都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体制上做出了大胆的探索。I.创新的管理机构旅游业是一个行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而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和要素的系统性工程。一个办事高效,结构合理的管理机构,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往往能从大局出发,权衡利弊,选择最为有效的资源产品化路径。上海在旅游管理体制上的创新探索首先便表现在管理机构的改革上。1997年3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旅游事业管理工作委员会和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市的旅游工作管理机构。在此基础上,2000年,按照市、区(县)“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原则,在全市20个县区相继成立或健全了各自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至此,覆盖全市的旅游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这一创新的管理机构,一方面为发展上海“大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初步形成市区联手、条块分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大旅游”格局,进一步促进上海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改变了本来各类资源只能在本地区或本部门使用的限制,为从全市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能避免旅游项。【荚J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I:海:上海二二联书店,1998年:6552 毕监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纯途径与开发i体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不当利用所造成的浪费。2.明确的管理职能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政府主导”的尺度常常难以把握,要么直接干预过多,演变为“政府主宰”;要么便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漏洞多等问题,究其原因便是政府对其所应该承担的管理职能认识不清。而上海市,自从1997年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政府管理职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指导和宏观调控上,包括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编制和实施;关注旅游新型业态的发展,策划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利用行政手段保护旅游资源等。二是对城市整体形象上的推广上,三是为都市旅游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对本市旅游行业的立法和监督,强化对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等方面。二、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o,都市旅游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了维持都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整个都市旅游产业为直接对象,制定的对整个都市旅游产业的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的政策。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程度和关联程度都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因素的影响.。随着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进入转型期,上海市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首先表现在城市战略目标发展制定上的逐步趋于成熟(见表4--2)。从往日空泛的“文化旅游城市”,从高调的“太平洋西岸具有特色的都市型旅游中心城市”、“太平洋西岸国际化一流旅游大都市”,到如今较为实际和现实的“初步建成国际化旅游都市”的演化中,可以看出上海旅游城市目标定位的实事求是态度和逐步走向成熟、准确的调整过程。明确的整体形象定位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至少产生了如下影响。一方面,从资源开发类型来看,在多元化的格局中逐渐显出明确的指向性特征:即将开发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商务会展和休闲娱乐这两大类,以凸现上海的“国际化”气质和“都市”风情。另一方面,从整个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进程来看,改变了原来片面追求速度、规模,从而略显急躁冒进的开发方略,而是更加重视。苏东水,产业纤济学。北京:高等教育H{版社,2000(2):329-33553 毕渡论文第匹I章上海蒎游资源产品化途径s于}发主体质量和效益,呈现出“稳中求质”的特点。表4_-2上海都市旅游发展奋斗目标。时间文件内容1997矩徐匡迪市长上海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不仅要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讲话贸易中心,而且要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1997焦姚明宝:处在2000年把上海建成与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国际商务、国内世纪之交的购物和国内外会议展览、文化体育、都市风貌等观光休闲专项旅游上海都市旅聚集地;旅游设施国内一流、内外交通方便、都市文化特色显著、游旅游商品丰富、环境舒适卫生、管理方式规范,服务水准上乘的太平西岸具有特色的都市型旅游中心城市2000芷周慕尧:上海依托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耳标,把上海建成市旅游工作城市环境优美、内外交通便捷、商业贸易繁荣、文化特色浓郁、旅会议上的讲游设施一流、管理方式规范、职工训练有素、服务水准上乘的富有话都市特色的太平洋西岸国际化一流旅游大都市2015年上海旅游工作奋斗目标:培育世界级旅游著名品牌。发展都市型城市旅游产业.建设国际化旅游都市2003芷周慕尧:上海201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会展购物、现代都市观光、郊区市旅游工作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和文化体育、工农业、科技教育等专项旅游目会议上的讲的地,初步建成国际化旅游都市话上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推进旅游区域化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全面提升国际化旅游都市素质资料来源:上海旅游年鉴(1997--2003)其次,上海自从确立的“都市旅游”的建设理念和口号之后,产业政策的制定上呈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即要把上海建设与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国际商务、会展、购物和休闲度假等专项旅游聚集地。2000年,市旅委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上海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2001年市政府颁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此外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积极履行入世承诺,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整个都市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o转引自卜海市旅蝣事业委员管理会研究谍题‘深化卜海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研,亢》,接嘉军,}晓‘54 毕业论文第四章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途径与开发i体三、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旅游资源的产品化离不开市场运作,健全完善的旅游法规政策不仅有利于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优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开发条件;而且为一些稀缺珍贵的旅游资源提供了保护的法律依据,从而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高效运营与合理利用。因此上海市政府在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自1997年以来上海旅游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9年的上海旅游法制建设“十五”规划,确立了以‘上海市旅游条例》为核心,以<上海市旅行社管理办法》、‘上海市导游人员管理办法》、11海市星级饭店管理办法》、《上海市旅游线路和集散站管理办法》、‘上海旅游景区(点)管理办法》5个政府规章为支撑的,以<上海市市级旅游度假区标准》、<上海市农家乐旅游服务等级划分与评定》、《上海市特色旅游街区标准》、《上海游船服务标准》、《旅游车辆服务标准》5个地方旅游行业标准为配套的上海地方性旅游法制体系框架。综上所述,在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市旅委对管理体制的创新突破和对法规政策的健全完善,为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战略指导、技术支持、法律保障和良好的宏观运营环境。上海政府这种独特的运营机制构成了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和保障系统。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囡素分析及存在词遥第五章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及存在问题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此同时,上海城市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动力要素系统,促进了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第一节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进入新世纪之后,上海城市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产业经济现代化进一步深入,城市化循序推进,国际化快速发展,数字化日臻完善,休闲社会全面来I临,这一切都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形成了推动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动力要素系统。一、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首先,产业经济现代化提升上海都市旅游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产业经济现代化直接拉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上海将把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首要任务,实现上海产业的发展由序列推进向层次提升的跨越,大力发展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产业,构筑上海新型的产业构架,迎接“入世”带来的全球挑战。。在这一产业结构的战略大调整中,上海都市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被重新定位,都市旅游在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序列中的位置得到前移,都市旅游由此成为上海跨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期。o中共I海市委关十制订上海市国民绎济和社会发展第f。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解放Fl报.2000年10_F】21日第l版.56 毕监论文Jgh-爹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囡素分辑及存在硒遂其次,产业经济现代化带动上海都市旅游产业内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以产业经济现代化为契机,调整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定位,使之高级化,为上海旅游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主要包括都市观光、购物娱乐、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等,目前上海的实际现状是都市观光类旅游产品一类独大,而代表都市旅游发展方向和档次的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产品比重还过小,因此上海都市旅游产品结构档次亟待提升。按照产业经济现代化“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内涵的要求,都市观光比例应该下降,商务会展及奖励旅游的地位应该提高,这就推动了上海都市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式和增长模式。最后,产业经济现代化改变上海都市旅游的客源市场。产业的转型依托产品的转型,产品的转型导致客源的转型。产业经济现代化在提升上海都市旅游业地位的同时,不断优化其产业内部的产品结构,使其向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产品转移。随着上海构建全国经济、金融、贸易中心步伐的加快,商务、贸易等客人数量将大幅增加,这就必然使得上海都市旅游的现实客源和潜在客源结构得到改变,从而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功能定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城市化过程加速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城市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放是一种灾难。,因为“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拓宽道路、建造住宅等在创造人为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甚至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但是对于上海,城市化却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破坏,但更多的却是动力。从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城市化进程飞速加快,对上海都市旅游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以城市化为依托,结合城市的形态建设,探索大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的新模式。具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城市化推动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处于动态发展状态。城市化使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总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通过运用现代旅游产品和市场理念对上海固有的旅游资源存量进行了盘活,典型代表如对外滩百年建筑的重新包装、南京路的改造等。另一方面是伴随市政建设而不断形成和充实的现代都市新景观,上海自90年代以来,在市政项目建设上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国内一流、代表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城市建筑景观,构成上海现代。黄震方.发返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旅游资源卦境保护问题搛析——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人文地理,2001年第5期57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及存在鞫强都市旅游资源的标志性景点: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博物馆新馆、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科技馆⋯⋯随着上海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其都市旅游资源也将经历一个不断丰富和整合的动态过程,一个旅游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资源价值不断递增、资源的市场吸引力不断强化的动态发展过程。这种由城市化所推动的资源总量的动态发展,是推动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最基本的原动力。第二,城市化促进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初期,都市旅游资源的开放方式总体特征是粗放式和无序式的,资源开放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布局上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城市化的推进使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开始向集约式市场配置型的开发模式转型,上海陆家嘴滨江景区和人民广场景区的成功开发,就是旅游资源集约开发和优化配置的经典之作。第三,城市化提高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观赏品位。城市化使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观赏功能,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多元,同时,更加强调景观形态第五立面的视觉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上海城市旅游资源的观赏品位。三、城市国际化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上海的国际化是以成为太平洋西岸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为目标,同时以建设国际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为配套的。这种以全球为舞台的外向型经济结构,营造的是一种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接轨的开放型经济环境,最终实现与国际市场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同步循环的国际大都市发展格局。,也必将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国际化将大尺度配置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国际大都市格局的形成,使上海在全球范围内凸现优势,从而实现上海都市旅游资源的大尺度配鼍,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差异定位、优势互补,真正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多赢。其次,国际化将快速提升上海国际性都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形象的有效提升得益于形象自身的塑造和外界的传播。上海城市化的循序渐进正在打造着太平洋西岸最富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加之上海融入国际旅游经济大循环步伐的加快,使得上海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知名度由国内覆盖到国外,有力地提升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鲜明形象。一楼嘉军.对l:海都市旅游发腱战略的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第14巷第l期58 毕业论文第五章彰畴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分析及存在问题最后,国际化将大力开拓上海国际性都市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上海城市国际化步伐的加速,使上海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声名鹊起。上海又是我国最重要的国际商务客人的集散地,全年海外人境旅游者已突破200万人次大关。与此同时,每年来我国访问的部长级以上的外国政要代表团95%以上几乎都要到上海进行参观访问。国际化为上海成为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奠定了扎实的市场基础。四、服务数字化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影响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计算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上海作为我国最国际化的城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旅游信息服务网络,游信息服务网络包括建立全市性的旅游信息服务咨询平台,在各区(县)设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在主要商业大街设立触摸式旅游信息咨询点,形成完整的旅游信息三级咨询和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方便游客随时获取上海各主要景点的有关资料,以及景点与出发地之间的最短交通距离和所乘坐交通工具的选择等信息。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数字化购物系统和高级配套服务系统的配备,上海数字化的日臻完善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首先,发达的信息系统,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获得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保持对旅游市场的敏锐感知,从而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实践。其次,流畅的信息传递,能使旅游产品的形象不受地域的限制,得到最大程度的宣传和促销,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得以顺利实现。最后,都市旅游的精华所在就是对都市生活和都市文明的体验和感知,日臻完善的数字化系统显然在创造“体验”的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五、生活休闲化的全面来临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包括上海现在的法定假日是114天,再加上带薪休假、奖励旅游、寒暑假等等因素,实际上上海城市生活的1/3都处于休闲状态。如前所述,上海已经全面进入了城市休闲化时代,城市的休闲化呼唤着对城市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一方面,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休闲化的物质载体。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休闲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蒎游资海开发的羁素分折及存在两题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城市休闲气质的深度描摹,它营造了城市休闲的物质文化空问,为城市休闲化提供物质保障。从人文旅游资源本身的类型和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利用方式上的休闲化倾向。入文旅游资源固有的年代感和韵味,为城市休闲生活营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空间。无论是徜徉于名人故居感慨缅怀,还是流连在旧城老街追忆往昔;无论是对古迹遗存发思古之幽情,还是对现代建筑的惊叹赞美,都不过是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相同的休闲生活。此外,老民居可以改建成最前位的酒吧PUB,老厂房也可以成为时尚创意中心。新与旧的交错碰撞,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错位,常常给人以非常强烈而新鲜的体验。可以说,入文旅游资源一直为城市的休闲化提供着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城市休闲化促进了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城市产业休闲化对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功能、构成要素以及利用方式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在功能上,表现为双重定位,即既要满足游客需求,又要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上海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所开发的城市新景观中,如世纪公园,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馆,衡山路等等,其市场的着眼点都不仅仅局限于游客的消费观光需求,而是更多的是放在本地居民的文化休闲需求上。在构成要素上,城市人文旅游资源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积极寻找与现代时尚商业元素的契合点,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姿的风格意态。比如。亦旧亦新,亦中亦西,亦古典亦时尚o”的新天地。在利用方式上,则更加注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运用BOT等融资方式,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从而使得资源的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休闲化促进了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第二节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冲突都市旅游资源是都市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构成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旅游资源在其产品化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不当的开发行为会导致资源丧失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上海是一个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的城市,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不当的开发“吴忐强。吴承照,城市旅前规划原理,北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05年:10260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蒎游资源开发的囡素分析及莓在闯题行为下,面临着威胁,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见凸显。以南京路为例。南京东路、西藏中路路口曾经是。十里洋场”的心脏部位,如今那里的商业消费圈建设一日千里,一百老店,一百东楼、华联商厦和新世界城在此坐镇,在此基础上扩建的一百销品茂和新世界综合消费商圈,加上来福士广场和泛太平洋广场,使得这里成为无可争议的市中心购物中心群落。然而,就在这个大型购物中心群崛起之时,“首批优秀历史建筑”的大上海电影院连同毗邻的申花足球总会(原宁波同乡会)同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打算建成商场和办公设施的建筑,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建筑成为烂尾楼,并在这片繁华的路段矗立多年。在上海,类似大上海电影院这种年代久远、韵味隽永的老房子分散于大街小巷,它们不仅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更是象征着旧上海风情的文化符号,是这个城市的灵魂所在,构成了旅游资源体系中无可取代的重要部分。但是对这类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淡漠使得很多人把保护和开发对立起来,认为“保护”会牵制甚至阻碍发展,或者认为,即便要保护,也应该在“可以争取更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进行,从而忽视文化价值的传承。同济大学教授阮三仪痛惜地说:“1990年代以来,由于上海城市开发建设以及对遗产保护的忽视,以及管理办法中并没有对拆除历史建筑明确提出惩罚措施,因而⋯⋯破坏遗产的事件屡有发生。”o尽管近两年,上海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了很多工作,保护力度走在全国前列,在对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方面也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是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上海的保护力度依然有待加大,保护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如何取得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收益,这些都是在实践中需要加以协调权衡的关键问题。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失衡如前所述,都市旅游的本质是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从广义上来说,上海这个大都市本身就是散发着无尽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然而,上海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市旅游的胜地,更加是一个发达繁荣的经济中心城市。旅游并不是唯一的城市功能,所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在某些方面便略显失衡,主要表现在:(一)现代化建设导致城市本身特色文化的消失。商业资奉爆发力毫尤约束,东方早撒,2004.11.14B961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囟素分析及存在问题都市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是从旅游资源的开发角度而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都是构建度是旅游产品的元素,两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在政绩导向下,上海同不少城市一样,倾力追求“现代化”、“国际化”,不加辨识地推倒大片颇有特色的弄堂老街,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高楼大厦、盘旋起伏的高架道路、耀目刺眼的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城市的面貌千篇一律。正如学者王大悟所言:“大量西洋式的现代景象涌入我们的城市,强暴着传统,又遗弃了传统,刺激出五光十色的混杂和新颖,但也划出了一种模式化了的都市空间结构⋯⋯它使城市失去了文化灵魂,成为只是用现代工业材料堆砌起来的一堵堵森严壁垒。”现代化的建设导致城市本身特色文化的消失,而以牺牲文化为代价的浮躁建设,使都市旅游变得苍白乏味,变得单薄而缺乏支撑,都市旅游的吸引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二)与市政建设结合力度不够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特色就是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将旅游功能融入到市政工程中去,让市政建设也成为都市旅游的吸引力系统的构成要素。除了众所周知的东方明珠,南浦大桥,杨浦大桥等,上海地铁九号线也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从上海古代的发端松江起步,最终驶入上海市中心。这一路上的一个个车站设计却并没有标准化,而是从古朴、传统的格调逐渐向时尚、现代风貌过渡,命名为“古道时速”。古道,表示历史的悠久;时速,则展现了21世纪的步伐。传统与现代的创意结合,让一条普通的地铁线演化为都市的一条风景线。但是,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都市里,这样的市政工程毕竟是少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市政建设的结合力度仍然有待加强。.(三)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亟需协调·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必须站在城市总体发展的层面上,对都市旅游资源进行空间整体化规整,建立理想的空间布局关系。虽然目前上海城市建设在总体定位方面已经充分考虑了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相衔接的问题,但就这一问题的细致、深入研究尚远远不足,其具体实践成果更是空缺。尤其是上海正在致力于筹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过程中,建设完善的都市旅游系统、谋求区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各层次上都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协调问题。三、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程度较低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已经逐渐摆脱裉放的开发模式,而逐渐走上集约化的丌发路径。但是在现实的开发中资源低效甚至无效利用配置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 毕业论文第五章影响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西素分析及存在秘题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旅游资源的空间要素认识滞后。资源的空间要素反映了相同或不同的资源在不同区域的使用和配置而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回。旅游资源在空问上的不当配置,往往会引发区域内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从而导致资源使用的浪费和市场的冲突。比如上海现有两座动物园,一座叫上海动物园,另一座叫上海野生动物园,许多游客去了一个动物园,便不再到另一个。旅游产品的替代性和游客的分流特征,不经造成了上海观赏性动物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不必要的经营管理成本。第二,缺乏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和专门的旅游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部门.尽管B模式强调综合平衡的开发价值体系,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衡量指标体系尚未形成,使得这两个指标对现实行动的制约性小,对实际决策的指导性也就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投资项目的审查监督部门,使得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前瞻性和综合协调性方面明显不足。比如苏州河两岸的综合开发整治工程,尽管上海市住宅发展局于2000年发布的《上海市主要景观地段加强新建住宅管理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主要景观地段控制范围包括主要景观道路两侧各一个街坊;主要江河景观段两侧各一个街坊。。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外自渡桥到北新泾的市区河段已建和在建的楼盘近40个,其中不少是摩天大楼,有的相距河岸防汛墙仅lO米,即阻挡了苏州河的视觉空间,又隔绝了苏州河与两岸的文脉沟通,这一态势对苏州河今后的水上旅游开发具有较大的约束作用。四、行政区划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的制约在上海“两级政府,两级管理”体制中,市区两级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业务上和联系上的脱节,各区县旅游办之间缺乏沟通,信息流通不畅,致使各区县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各行其是、竞争激烈,背离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以苏州河水上旅游开发为例,长长的一条苏州河穿过了黄浦、静安、虹口、闸北、普陀等区,在苏州河开发的过程过,无论是建筑滨河护栏、亲水平台和河滨绿带,还是规划沿岸的景点景观,都可能涉及到跨区协调,统筹兼顾的问题。行政区划上的人为分割,显然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楼嘉军.试论资源配置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学刊.2001年第4期。资料来源:好法律叫http://www.haolaw,net/falvyuanzlIu/37399.hlml63 毕业论文第六章建议s畏望第六章建议与展望本文的主体部分就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进而分析并总结了上海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渐摆脱了以高环境污染、低效益产出为主要特征的A模式,从而全面转向了新型的以“和谐”为灵魂,以“平衡”为准绳的B模式。然而,在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内外环境俱变、新旧模式交替的同时,旧有的问题与现实的挑战也一一摆在了面前: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有待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亟需理顺;旅游资源配置效率仍然有待提高;同时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与漏洞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第一节对策与建议一、正确处理好上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二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既相互联系又互相矛盾。在上海这样一个以人文和社会旅游资源为主的城市,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正确理解“保护”的内涵。保护(Conservation)概念,实际上是一种蕴含了多种形式的发展模式,它包含了修复、保存、复原、增建、改建等内容o。保护,是从历史资产拥有者和未来改造者的角度对当代的一种理解。因此保护的目标,一方面是要避免具有吸引力而且能够继续使用的场所遭受不适当的破坏;而另一方面,历史性资源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的自我造血和新生力量,因此保护并不是简单地重拾过去的风貌,而是要在现存保留的事物中,找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把历史资源作为新的景观创造的文脉资本。以上海外滩地区的开发为例,上个世纪的开发实践向我们证明,传统的保护性开发极有可能使外滩成为彻底的历史博物馆,对外滩的利用也只是停留在层次比较低的观光游览,既没u范文兵,E海攀卉的保护与生新.t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8-964 毕业论文第六章建议s襞望有充分的发掘外滩的文化内涵,也无法体现与其资源本身的高级别相匹配的高市场价值。而如今的外滩开发,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既有的资源加以积极的创新开拓,从而赋予了古老的外滩以新的生命力。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对今后的都市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它是实现协调的开发与保护关系的关键点之一。其次,要正确把握“开发”的尺度。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的成长,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拓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开发的重点和方向也是不同的。若是在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而冒冒然采取的开发行为,只会带来资源的浪费,甚至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比如上海在上个世纪踟年代由于旧城改造工程而不加辨识地推到大片旧里弄,从而使得这一极富特色的景观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简言之,把握“开发的尺度”,就是指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力度的开发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保持恰当的发展速度,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综上所述,开发与保护是一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而开发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在观念上要辩证的看待二者的关系,更要在实践中兼顾效益与公平,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二、促进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城市旅游的特点决定了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带有厚重城市烙印的开发行为,因此具有较为明显的城市特性。城市旅游资源与城市本身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城市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除了要考虑与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相吻合,还要考虑到本市市民的闲暇游憩需求,进行相关的功能定位。因此,城市的规划必然要体现其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对都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必须站在城市总体发展的层面上,要注重对城市旅游总体形象的地塑造,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从而建立起理想的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关系,主要体现在任何新建的旅游景观都必须与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与城市用地的整体规划相吻合。其次,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旅游要素的融合,一方面,新的建筑和设施在造型和格调上务必与周边的环境和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相吻合。特别是在一些经典的景观地,如外滩.陆家嘴,视线所及的建筑、道路、绿化,甚至是广告牌,都需要有意识的保持美感和协调性。另一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方 毕业论文第六章建议s展望面有意识地添加专项旅游功能,除了继续完善本市的旅游交通集散、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和旅游团队车路泊点,还应当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市政建设的融合。上海需要更多的诸如东方明珠、南浦大桥、地铁九号线这样的市政工程,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中,真正体现出城市的魅力与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来上海,领略别具风情的都市文明。最后,在具体的规划编制上。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有旅游专家及相关业界人士的参与;而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也离不开对城市规划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城市旅游规划要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战略来确定今后一段时问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来制定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二者互为渗透,密不可分。三、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综合开发与整合目前,上海仍然有不少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处于一种初级开发状态。因此注重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次综合开发与整合有利于完善和丰富上海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对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方式和基本方向。首先,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注重文化内涵的发掘,致力于营造高品位的都市文化氛围,建设高水准的都市文化景观,举办高级别的文化活动,从而进一步整合上海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次,进一步整合水陆旅游资源,建设一流的滨水休闲旅游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上海城市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城市滨水地区原有的水运、滨水工业等功能逐渐削弱或迁移,上海政府启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以期塑造城市的新形象,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因此呈现出从陆域向水域发展的趋势。水上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求清澈的水体,而且要求贯穿沿岸的生态绿化景观带以及视野宽阔的滨水散步带。这就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沿江两岸的建筑高度、疏密程度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景观岸线整体上的可观赏性。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对沿岸的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对滨水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重组,水上旅游的发展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最后,以旅游资源开发创新为基础,强化旅游业态整合。即要注重旅游业态的整合拓展和深度开掘,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充分利用都市的经济中心城市资源,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从而丰富都市旅游的产品体系。 毕选论文第六章建议s襞望四、转变政府角色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在资源配置上越来越呈现出市场化的倾向,然而一方面由于客观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低效与时滞性等负面作用仍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克服;另一方面,由于B模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市场经济并不融洽,在现实中,想要依靠市场或企业的力量去实现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变的主导力量。新型的政府角色扮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贯彻“平衡和谐”的新型发展观。从宏观上控制整个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合理节奏与进度;既不急躁冒进,也不保守僵化。而是根据现实的客观条件,采取相应的开发方略。主要表现在:首先对空间布局进行调控,在项目上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其次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总量进行控制。城市的空间范围有限,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考虑到现实的承载力指标。最后,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进行控制,上海一些主题公园的落败已经证明大量同类旅游产品的上马,势必导致恶性的竞争,最终谁也难逃厄运.商业投资行为缺乏有效制约,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对旅游资源开发类型进行宏观控制的责任。第二,建立更为合理的“旅游资源评估体系”并加以贯彻执行。以“可持续”为宗旨,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确立真正能够体现旅游发展“质量”的各项指标,比如人均消费额,游客的逗留天数,大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等。要确实体现旅游发展从“粗放”向“集约”,旅游战略从“硬”向“软”的转变。最终实现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政策无论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还得依靠贯彻和落实,所以该评估标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从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项目投资。第三,在产品开发上对大型旅游投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即在具体的项目规划时,需要谨慎的控制物质和能源的投入,每一个大型的旅游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估,仔细的成本效益计算,明确责权才能动工。可以成立一个专业的评估机构,由市政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其评估结果对该项目能否上马有最终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从而打破行政区划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进一步完善旅游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从而创造健康文明的旅游大环境。与此同时,政府应该严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保持对整个旅游业的客观立场,67 毕业论文第六章建议s展望唯有如此,才能克服“补偿性反馈”,从而实现整个旅游系统的和谐发展。第二节研究不足与展望一、研究不足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宏观课题,具有全方位、综合性、多层次和应用性的特点,想要达到深入研究的目的,非笔者本人微薄的学识所能担当完成的。同时由于资料上的缺乏和实践上的不足,本文的不足之处实属难免:第一,材料方面的限制。一是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由于检索权限和时间安排等或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本文对于国外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介绍还几乎空白,对于拓宽研究视野,对比上海同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之间在旅游资源开发道路上的选择差异而言,可算憾事。二是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资料搜集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关于一些曾经昙花一现,风靡一时,如今却由于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而倒闭的旅游景点的资料的缺乏,使得本文在阐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时缺乏实际案例的支持。第二,自身研究能力的制约。尽管关于上海都市旅游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从模式角度,以一个较为宏观的眼界来对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探讨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算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加上研究涉及诸多学科和领域,笔者本就不算厚实的理论功底便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所以在文中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提法或观点,还须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改进。二、研究展望随着都市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深化,上海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会随之不断成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会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因此,尽管本文已经划上句号,但是对上海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如何才能继续完善和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使之走上不断自我强化和完善的正确路径?上海同国内外其他大都市相比,在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选择上的优劣之处究竟有哪些?上海在旅游资源开发上还存在哪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系统性障碍?这些都是需要在未来的【作和学习中加以关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MyriamJInnerCityTourism:Resources,TouristsandPromoter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86。13(1):79-100.2.DouglasG.TourisminParis:StudiesattheMicroscale[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9,26(1):77-97.3.Kevin.M:Consuming(in)theCivilizedCity[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6,23(2):322~3404.[美]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5.[德]沃夫冈·拉茨勒,奢侈带来富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6.[美]莱斯特·布朗,B模式:拯救地球,延续文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7.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lO.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蝴,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范文兵,上海里弄的保护与更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王晓云,张帆,旅游学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414.张辉,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境、制度与模式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5.楼嘉军,休闲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6.严清华,路径依赖、管理哲理与第三种调节方式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7.楼嘉军,邱扶东,王晓云,旅游业结构调整与和谐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8.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IS],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19.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0.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1.徐惠蓉,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漫,学海,2002年4月22.程敬云,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年6月23.楼嘉军,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的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第14卷第1期24.卢晓,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的一般模式研究,旅游科学,2000年第1期25.黄涛,徐勤E,王学峰,城市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lO爿第22卷第5期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26.覃海宁,城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构造,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7.杨志祥,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与旅游创新,辽宁财专学报,2004第l期第6卷28.王燕,都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0.刘德艳,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初探,旅游学刊,2000年第4期31.刘耿大,构筑上海都市旅游品牌景点的设计,上海经济200432.贾铁飞,张振国,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若干问题,旅游科学,2004年12月第18卷第4期33.田逢军,从“都市旅游”的内涵看上海都市旅游的发展,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9月34.王大悟,刘耿大,提高社会环境质量发展上海都市旅游;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35.王逢祥等,上海都市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纵横谈,旅游科学.1999年第l期36.白竹岚,关于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的思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37.张文建,上海都市旅游的跨文化体验与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1月38.陈万蓉,严华,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战略与对策,上海城市规划,2001年39.邓衡,陶梨,论都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化过程及理论体系,都市旅游国际论文集,2006年11月40.李丰生等,基于生态原则下的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都市旅游国际论文集,2006年11月41.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地理科学,1997年8月第17卷第3期42.汤梓军,资源+资本:四川旅游产业化运作模式初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5月总23卷43.魏小安,中国旅游业发展目标与知识化竞争,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5卷第1期,44.张立明,胡道华,长江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人文地理,2001年8月第16卷第4期45.周武生,邓梅,体验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46.付修勇,李连璞,高岩,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研究,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6月第19卷第2期47.杨艳,黄震方,南京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区域经济.2006年2月总第458期48.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49.李蕾营,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广东旅游,1997年第1l期50.赵庆伟,甄永红.中国国际性人都市的功能定位,经济论,2004(14):69—7251.商峻等,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都市旅游国际会议论文集,2006年11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