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ID:34837183

大小:1.62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3-12

上传者:U-22107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1页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2页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3页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4页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第二节上海的道教及道教旅游资源由于上海I临江濒海,没有可隐居修炼的名山洞府,故道教至东晋时期才对上海产生一定的影响。史载天师道传入上海是在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孙恩攻打沪渎时,不过孙恩的军事行动没有给上海地区留下什么道教遗迹。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上海西面镇江句容的茅山,形成了道教上清派,上海西南江西的龙虎山形成为天师道派的祖庭,此后上海道教的发展演变都受到来自茅山和龙虎山的影响。唐宋两代王朝均崇奉道教,道教兴盛,上海地区的道教有了发展并初具规模,出现了多名本地著名道士,但上海道教并未出现有全国影响的商道。传说唐代上海地区建造的道教宫观有东岳行宫,即今浦东的钦赐仰殿。据《同治上海县志》卷三十一称:“钦赐仰殿之名,不知创于何代,相传唐时敕建,梁上有信官梁叔宝监造字。”宋代,上海地区道观数量有了增加,南宋一些儒生为显示自己的气节和回避世事纷争,改换道装,做起不离乡土、不离世俗生活的在家道士。宋代兴建的道观,松江府属的共有19座,崇明地区有2座,嘉定地区有3座。”’元代,上海的道教得到广泛传播,兴建的道教宫观共有32所。明代,道教正一派在上海的影响加强。明代新建的宫观有44座,现存的大境关帝庙即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19年)。今豫园商城内的上海城隍庙,是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由知县张守约把金山庙改建而成的。清代,各地道士云集上海,各派道观迅速增加。有清一代,上海创建的宫观有73座,今存的海上白云观始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民国时期,上海道教徒续有增加,道观和道院的数量又有发展。从1912年到1937年,上海市内道院发展到了74座,道观发展到30余座。”’1912年7月15日,全真道派在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道教会,但是以天主教、基督教在华传教主要人物李佳白、李提摩太为首的世界宗教会视江西龙虎山张天师为道教代表人物,邀请张天师来沪,作为道教代表参加世界宗教会的活动。龙虎山的第六十二代、六十三代天师以后一直以上海作为其主要活动基地。30年代以后,全真派在上海的影响才恢复。从1912年到1949年,上海道教界也成立过一系列全国性和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如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本部上海总机关部、上海正一道教公会、中国道教总会、中华道教会、上海市道教会等,在组织化方面作了大量尝试,扩大了社会影响;在文化事业方面,办过道教学校一.宏道义务小学,刊印道教书刊,创办了《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月刊等杂志;近代上海著名的道教人物有张元旭、张维新、陈荣庆、陈樱宁等。可以看出,在清代以前,上海道教没有出现过有历史意义的道教活动或人物,到清末以后随上海城市的崛起,上海道教才形成一些它自己的特点,如派别上不仅包含正一和全真两派,而且包含有各地来的各派道士;组织上做了多次组织化的尝试;修习上自宋代以后形成了在家道士修习正一派教义和仪式、建立道院的传统;同民众的生活信仰、风俗和文化修养保持密切联系;道教徒跟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入世”思想较强,其宗教生活具有兼容性、开放性和可变性的特色。”’上海地区保存至今的著名道观有:4 上海城隍庙是上海滩最著名的道观,也是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它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由当时的知县张守约,将原来供奉汉大将军霍光的金山庙改建而成,庙主除祀奉上海县城隍神秦裕伯之外,依旧祀奉原来的霍光大将军,向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说法。庙内主要有大殿、生肖殿、后殿城隍殿、娘娘殿、关帝殿、文昌殿等,不过有的殿正在修复之中,尚未开放。城隍庙附近的小吃和小商品素有盛名,很吸引人。海上白云观是上海著名道观,是上海重要的宗教胜迹,在广大教徒和信众中有崇高的地位,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和上海道学院所在地。钦赐仰殿位于浦东新区,也是上海著名道观,它前后两重庭院,两重楼阁,殿宇气派,占地7000多平方米,很值得驻足一游。大境关帝庙是上海地区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道教庙宇,因建在上海古城墙上从而保存了上海仅有的一段古城墙而闻名,其妙处在于杰阁琼楼与古城墙合二为一,相互依存,共同融为一个整体,当年“沪城八景”中的“胜影烟霞”即是指此处。可惜原有的关帝殿今己不存,仅留下了“信义千秋”的石刻匾牌让人凭吊。地处浦东新区的崇福道院也有一定影响,为上海现存的最古老的道观之一。崇福道院的三月庙会非常热闹。这些道观建筑及其内部的各种艺术品,还有各种各样的道教活动等,都很吸引人。第三节上海的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教旅游资源伊斯兰教传入上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上海已有若干城镇出现了较繁荣的贸易经济,如青龙镇成为上海地区对外贸易最早的海上港口。北宋政和年间,西域穆斯林商人已经来到了上海,这些商人在经商的同时还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到元代,随蒙古军进攻中国的穆斯林军士有的留居上海,上海地区的穆斯林人数增多。元末松江的穆斯林急剧增加,于至正年间建造了上海地区第一座清真寺一~松江清真寺,这标志者伊斯兰教正式传人了上海地区,松江清真寺也成为元代上海地区伊斯兰教活动中心。明代时伊斯兰教已在上海扎下了根,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已形成回族而居住于松江及周围地区。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个颇为振兴的局面。一方面表现在西北出现了“门宦”这样一种新型宗教制度,以及经堂教育的大力提倡,另一方面表现为江南兴起的汉文译著活动上。后者对上海伊斯兰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清乾隆年间发生的回民反清起义及清文字狱政策造成的伊斯兰教教案,伊斯兰教在江南的传播受到挫折,上海伊斯兰教出现了由城镇向农村发展的迹象。总体而言,伊斯兰教自元代传人上海地区以来,其传播活动历经元、明、清三代长达600年,发展极其缓慢,大体呈维持之状,与国内其他地区发展规模相比,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这种局面到近代才出现根本变化,上海伊斯兰教的发展呈现振兴局面:清真寺明显增多,重5 要的有南门外草鞋湾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沪西药水弄清真寺、浙江路清真寺等;新型的伊斯兰教教育与普通文化教育倡行,先后出现了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及多所面向广大回民子弟的学校,有力推动了伊斯兰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各类宗教性社团组织纷纷成立,出现了一大批上海穆斯林代表人物。前者有上海清真董事会、中国回教学会、上海回教青年研究社、中国回教宣教所、中国回教文化协会等等,后者有达浦生、买俊三、韩礼堂、哈少夫、金子云、马晋卿等;还出现了一批有重要社会影响的宗教职业人员和热心于教门的乡老社首,推动伊斯兰教事业前进;近代上海穆斯林群众比过去更多地参与、投身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去,使伊斯兰教的社会影响更扩大;重视与中外穆斯林的联系与交流,小桃园清真寺成为国内穆斯林到麦加朝觐的中转站。近代伊斯兰教在上海发展的高潮出现在抗战爆发前的民国时期,而到抗战以后,伊斯兰教各项重要事业都停顿下来,以至抗战胜利后伊斯兰教已失去蓬勃兴旺的发展势头,直到解放后才又得到稳定发展。上海地区有清真寺20余处,己正式恢复宗教活动的主要有六处:小桃园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松江清真寺、沪西清真寺、景星路清真寺、浦东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民国六年建造,1925年重建,是一座具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它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大、最有名的清真寺,是上海伊斯兰教对外联系的活动中心。它在1919年一1945年期间是中国穆斯林朝圣者海路赴麦加朝圣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现为上海伊斯兰教协会机关所在地。松江清真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的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其中外结合的建筑风格全国少见。福佑路清真寺始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后来又多次扩建,占地1.76亩,为中国式木结构厅堂,共有三进大殿,是上海伊斯兰教徒活动礼拜的重要场所。沪西清真寺,原建于1926年,1980年因沪西药水弄地区改造被拆除,后又重建,1992年建成,新寺占地2.53亩,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由礼拜殿、大庭院、小庭院以及辅助用房四部分组成,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它是上海市近年来规模较大、设计新颖而又不失传统特征的清真寺建筑。各清真寺内都保存有不少经籍、宗教用品等宗教历史文物。伊斯兰教的重要节目有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节等,节日里总要举行一些有意义的节庆活动;上海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名人如著名大阿訇、大学者、宗教教育家等有哈德成、达浦生、买俊三等,知名人士还有哈少夫、金子云等,他们的活动场所及其生平、思想、贡献、经历过的重大事件等都是可挖掘的伊斯兰教旅游资源。第四节上海的天主教及天主教旅游资源上海是天主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天主教于明末清初传入上海,在官至宰相的6 上海人徐光启的带动和支持下,得到顺利发展,徐是上海第一个天主教徒,1603年在南京受洗信仰天主教,而第一个到上海的天主教传教士是1609年未来沪的郭居静,从此天主教开始在上海传播,但直到1637年以前,上海只有小堂,还没有正式的教堂,没有常驻的传教士。第一个常驻上海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潘国光,他于1637年到上海,其传教活动得到徐光启子孙们的大力帮助。在徐的第四个孙女携助下潘建立起上海第一座正式的天主堂一一敬一堂,上海天主教徒称之为“老天主堂”,它历时300多年至今尚存。到清初时上海天主教已初具规模,清朝从康熙晚年开始采取禁教政策,历雍、乾、嘉、道四朝,在禁止传习天主教的一百多年间,上海天主教仍有秘密地发展。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以武力作后盾,外国传教士重来上海,天主教得到很大发展。传教士在徐家汇建立了上海教区的前身江南传教区的教会领导中心,并从上海开始,把传教范围扩大至江苏、安徽两省。江南传教区经过几次划分,成为上海教区,上海教区在全国天主教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上海市区、郊县陆续建立起许多天主堂,如徐家汇天主堂、董家渡天主堂、洋泾浜天主堂、老天主堂、虹口天主堂、张家楼天主堂等,余山天主堂还发展成为朝圣地。教堂建筑最繁盛的时期是20世纪lO一30年代,先后共建造了大小教堂300余座。“’上海天主教建立了许多教徒团体、教会机构,如上海公教进行会、修会和外方传教会也都来上海谋一席之地,斯高会传教士也来了上海。圣母会、圣体军等,除法国巴黎耶稣会外,其他如遣使会、方济会等,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鲍传教士是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来中国传教的,其传教活动跟帝国主义侵华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侵略性、反动性非常明显。但从客观方面看,由于来到上海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大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的还有科技专长,他们在传教中创办的文化教育及慈善事业取得很大成绩。在创办学校方面,办有小学、中学(徐汇中学、徐汇女中、圣方济学校、启明学校等)、大学(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大学及美国女修会主办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传教士还创办了徐家汇天文台和震旦博物馆:办有多种天主教会报刊,如《益闻录》、《汇报》、《圣心报》等:办有多个教会医院,还有孤儿院、育婴堂等慈善事业。这些事业的创办使天主教在上海的发展减少了障碍。解放后经过中国教徒的斗争,上海天主教脱离了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成立了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从此上海天主教进入了中国教徒自办教会的新时期。上海有多座天主教教堂,主要的有敬一堂、董家渡天主堂、徐家汇天主堂、天主教若瑟堂、余山天主堂、露德圣母堂、张家楼圣心堂。敬一堂是上海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该教堂的外观与传统教堂建筑相异,大门仅有牌坊式门头,礼拜堂也颇似中国式厅堂,唯门窗玻璃及祭台还保持浓厚的西方教堂色彩。所以被称为“中国厅堂建筑式的天主堂”。董家渡天主堂,法文名为“圣方济圣沙勿略堂”,1847年12月奠基动工,1853年3月20日落成并行开光典礼。该教堂是江南教区的主教座堂,建筑整体为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它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座大天主教堂,其规模在当时上海乃至全国的教堂中都首屈一指。至今保存完好,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天主教堂。徐家汇天主堂,正名为“圣依纳爵教堂”。1847年7月建成,占地面积6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690平方米,曾有“中国教堂之巨臂”、“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是上海规模最7 大、最著名的天主教堂,一直是上海天主教中心。天主教若瑟堂即洋泾浜天主堂,建于1861年,因位于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南岸而得名。教堂为仿哥特式建筑,占地面积35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69平方米。自建成至抗日战争时期,一直是旅沪外侨举行天主教仪式的主要场所。余山天主堂,即余山圣母大教堂,位于松江余山上。现有教堂建筑基本采用文艺复兴时代罗马风格,富有神圣庄严感。民国31年9月2日,罗马教廷曾敕封该教堂为“乙等大殿”,意为仅次于罗马教廷大殿的第二等大殿。它是上海天主教的朝圣地。是上海现存最华丽的耶稣会天主教堂。每年5月为天主教圣母月,每到此时,成千上万教徒涌向余山朝圣a露德圣母堂,建于1895⋯1897年,奉来自法国的“露德圣母”为“主保”,故称露德圣母堂。是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天主教堂。张家楼圣心堂位于浦东新区张家楼,张家楼在历史上曾是上海天主教徒最集中的地区,被认为是近代上海天主教的发祥地。张家楼圣心堂也是浦东地区主要的天主教堂。上海天主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徐光启,跟天主教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则有马相伯等,他们在上海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活动场所及其生平、思想、贡献、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是上海天主教一笔宝贵的资源。另外,天主教堂在圣诞节等重要宗教节日里举办的各种各样的礼拜活动、所创办的社会文化事业等都值得挖掘。第五节上海的基督教及基督教旅游资源基督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在上海传播的,也是列强凭借其在侵华战争中攫取的特权强行传入的。最早在上海驻留传教的是英国伦敦会的麦都思和雒魏林二人,稍后又有慕维廉、伟烈亚力和艾约瑟等人。1864年伦敦会建造起第一座该会的教堂,即山东路天安堂。在此之前英国安立甘会(这个宗派1912年后在中国被称为圣公会)于1847年在上海创设了该会的第一个基督教教堂即圣三一堂。美国的圣公会、美国长老会、美国浸礼宗、美国监理会等基督教派别都来上海传教,这四大宗派一直是1949年全国解放之前上海基督教中的主流教派。美国圣公差会是1834年s月正式决定以中国为布道区的,随后派出传教士到中国宣教。中国布道区主教文惠廉于1844年底到上海。美国长老会1837年确定以中国为差派传教士的对象,鸦片战争后该会的娄理华作为长老会第一名来华传教士到了中国,1847年到上海。美国公理会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裨治文于1847年6月到上海。美国浸礼宗传教士到上海是1846年。监理会早期传教士1848年到达上海。除这四大宗派外还有中国内地会(英国)、基督会(美)、宣道会(美)、同善会(德)、基督教青年会、尚贤堂等,上海成为基督教宗派最多的城市。基督教在上海的传播非常重视文字宣教工作。早期的基督教印书馆除印刷传道书外,兼有西方文化科技知识的介绍,旨在以西方文化科技知识吸引中国人对基督教产生兴趣。后来出现的圣经公会、广学会和浸会书局、青年协会书局等机构所从事的翻译、出版书籍、刨8 办报刊等文字事业,则是旨在充实中国信徒的宗教知识和培养信徒的宗教生活,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除文字事业外,上海基督教创办了多所医院、学校,教会医院主要有仁济医院、同仁医院、广仁医院等,教会学校主要有圣约翰大学、中西书院、沪江大学、东吴大学法学院、中西女中等。进入20世纪后,基督教差会在上海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但由于受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冲击和推动,中国基督教徒要求成为中国教会主人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上海基督教经历了自立运动、本色化运动、合一运动,基督教内部逐步发生分化,孕育着独立自办的反帝爱国要求,出现了爱国进步的倾向,这一变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思想基础和历史渊源。上海基督教堂主要有圣三一堂、沐恩堂、国际礼拜堂、怀恩堂、沪西礼拜堂、景灵堂等。圣三一堂,又叫“大礼拜堂”、“红礼拜堂”等,为英国基督教圣公会上海教区的坐堂。1947年初建,1866⋯1869年重建,为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曾为上海基督教领袖,级别较高。它是目前上海最老的基督教堂。今为黄浦区人民政府礼堂。沐恩堂,原慕尔堂,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教堂,初建于1859年,1931年重建新堂。属简化的垂直式哥特建筑。教堂礼堂有座位一千余只,最多时可容纳两干五百人同时礼拜,是上海著名教堂之~。今址为西藏中路316号。国际礼拜堂,建于1925年,主体建筑为仿哥特式建筑,具有英国民间乡村建筑风格。早期为外国人专用教堂,建国后才完全成为中国基督徒自办的礼拜堂。主体建筑面积664平方米,辅助用房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为上海基督教堂规模之冠,堂内有1400个座位,目前该堂仍保持着优美圣乐的传统,每逢圣诞节和复活节都有盛大的音乐崇拜活动。景林堂,原为美国基督教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牧师创办的中西书院内教堂,初称“中西书院教堂”,1907年林乐知去世,为纪念他,该堂改名“景林堂”。1923年在原教堂斜对面建成可容纳千余人的新教堂。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教堂。“文革”时停止活动,1980年恢复,次年改名为“景灵堂”,今址为昆山路135号。由于近代上海是基督教宗派最多的城市,各种教会团体、办事处、合作团体、文字机关、福利事业机关、各派领袖人物绝大部分都在上海,许多具有全国影响的事件都发生在上海,上海成为全国基督教中心。与此密切相关的遗址、遗物等各种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因素都可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第六节上海的东正教及东正教旅游资源中国境内的东正教是从俄罗斯传入的。1715年4月30日,第一届“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到达北京。1727年清、俄之间达成《中俄恰克图条约》,使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正式成为一个常设机构,每隔十年换一届。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共有十八届传道团到北京。1924年,“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正式改称为“中国东正教会”,在北京设立总会,下辖北京、上海、哈尔滨、新疆和天津等教区。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沙俄政府以途经上海的俄国商人、俄国海员日益增多为由,想在9 上海建立东正教堂,但其提议遭清政府的拒绝。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同意了俄国政府提出的要在上海设立东正教堂的要求。1902年沙俄即在上海的闸北建立了一座俄罗斯东正教堂,供在沪的俄国商人和来沪的俄国海员过宗教生活。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大批沙俄贵族、官吏、军官、资产阶级、神职人员流亡到我国,一部分人员逐渐在上海定居。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上海的俄国侨民已有相当数量,据1930年统计,总数已达五万左右。1924年,“中国东正教会”决定在上海设立主教区,由西蒙担任主教。1931年,西蒙担任了“中国东正教会”的大主教,上海教区主教一职由维克托尔担任。1931年“九.-)k”事变后,不少俄国侨民从东北迁到上海,使上海俄侨人数又有增加。仅一座教堂已远远不能满足在上海的俄籍东正教徒的宗教生活需要。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闸北的东正教堂毁于战火。于是上海的俄国侨民在拉都路(今襄阳北路)和亨利路(今新乐路)口建立了一座大教堂,为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这就是今天仍矗立在新乐路上的“圣母大堂”的来历。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于同年8月13日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不久就占领了上海。当时上海教区的伊望主教等人持亲日、反苏、反共的政治态度。日军投降后,哈尔滨教区的大主教和中国东正教会大主教相继同设在慕尼黑的“俄罗斯正教国外临时主教公会议”断绝了关系,接受莫斯科牧首区的管辖。上海的伊望主教则坚持反苏反共的立场,1948年离华他去。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教区自然地割断了同“俄罗斯正教国外J|缶时主教公会议”的关系,归莫斯科牧首区管辖。此时,上海教区所辖的机构有:新乐路55号的“圣母大堂”、皋兰路教堂、惠民路教堂、绍兴路东正教修道院、以及设在衡山路的俄国学校和常熟路俄国学校附属部门的两所祈祷所等。”’1950年夏,“中国东正教会”大主教维克托尔陪同原在天津教会担任教职的杜润臣前往莫斯科,接受全俄罗斯莫斯科牧首区牧首阿列克赛晋升杜润臣为主教的“圣事”。这是东正教在中国的传播史上第一位中国籍神职人员被晋升为主教。1951年5月,杜润臣率领几个随从人员来到上海,担任上海教区的主教。当时上海教区只开放“圣母大堂”和惠民路教堂,其他如两所祈祷所、绍兴路修道院以及东正教在闸北的一处房产和一所俄国医院,都已停止活动。”’1952年,上海教区成立了一所“东正教道学院”,专门培养东正教神职人员,1954年还出版了一个内部刊物《正光》(双周刊,出版到1958年),同时与上海的一些基督教会加强了联系。1956年根据苏联侨民政策,绝大部分俄籍神职人员和教职人员纷纷离开我国,“中国东正教会”从莫斯科牧首区取得自主地位。该年上海教区关闭了惠民路教堂。随俄国侨民数量的减少,上海教区的宗教活动也相应地衰落了。在1956至1965年这段时间里,上海的“圣母大堂”里除了举行例行的宗教仪式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外事接待活动,信徒人数已屈指可数。1964年统计时,在上海的中国籍信徒一共只有45人。“”1965年杜润臣主教去世,不久,上海“圣母大堂”举行了上海东正教会最后一次宗教仪式,随后进行了善后结束工作。(11)上海东正教旅游资源主要是指现存较好的“圣母大堂”和皋兰路圣母大堂分堂。位于今新乐路55号的“圣母大堂”是东正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是一座具有典型的10 俄罗斯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属于拜占庭建筑艺术形式,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该教堂建于1932年,由协隆洋行设计,占地3亩,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平面轮廓近似方形,内部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布置,墙身较厚,墙面开半圆拱小窗,室内四壁布满俄罗斯教堂常用的油彩画装饰,雕刻较少。屋顶上有五个俄罗斯葱头式穹隆立在鼓形座上,中间一个较高大,四角四个较矮小。穹顶外包铜皮,项上立十字架,为孔雀蓝色,顶尖与十字架为金色。教堂墙面用黄沙水泥粉刷,嵌入蓝绿相拼的窗扇,使整个建筑色彩和谐,具有浓厚的俄罗斯建筑风格。1965年举行最后一次宗教仪式后停止宗教活动,后该教堂由上海电真空器件研究所基建科使用,现保存十分完好。圣母大堂分堂,地址皋兰路16号。设计体量较小,也采用葱头式穹隆建筑,还以帐篷顶、层叠的券山墙等俄罗斯建筑相配,外观小而精致。教堂J临皋兰路的南立面为次入口,西面的山墙面为主入口,圣坛位于东端,为半球形穹隆。应该指出的是,由于上海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一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近代上海的宗教也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在近代上海,除了存在上述五大类宗教和俄侨社区的东正教外,随着国外来沪移民的增多,还出现过其他一些“外国移民宗教”,如犹太人的犹太教、日本侨民的佛教以及与印度籍侨民俱来的印度教、锡克教、袄教等,其中犹太教影响甚大。“”这些移民宗教尽管在沪上有过不同程度的短暂兴盛的历史,但作为移民宗教,由于语言不通和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上的迥然不同,更加上存在着民族、社区沟通方面的隔阻,当年活动于沪地的各种侨民教会大都随着各自相对应的侨民社区解体而消解得无踪无迹。“”人们只能从它们留存下来的有限的几处宗教旧址中体味一些当年它们在上海传播时的悠远信息。上海曾出现的“移民宗教”也都建立起多处教堂作为信徒过宗教生活的固定场所。现存的相关宗教建筑有犹太教的西摩会堂、摩西会堂,锡克教的锡克教堂等,这些都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必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准确分析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正确衡量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质量与价值的重要依据,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都市特点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这种全国独一无二的城市地位从文化地理环境上内在地规定或影响着上海宗教及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面貌。上海宗教本身是一种都市宗教,其传播环境、传播对象、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迥然不同于乡村宗教,它在适应上海都市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组织化程度高、文化教育慈善事业发达、密切介入社会生活、适应性强等。上海宗教的这种特征使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相应地具有都市特点。上海宗教信徒、宗教管理人员、宗教场所管理者文化素质较高,观念灵活,思想趋新性强,宗教活动、宗教场所及设旌的组织管理水平较高。比如“文革”期间上海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宗教场所遭到严重破坏,但在“文革”结束后不久,上海很多宗教设施、活动场所得到迅速修复,很快就重新开放,并且不少地方由于措施得力、保护有方,宗教文物、宝物损失甚少,如玉佛寺的真禅法师等人当时曾将寺内很多经籍、文物、宝物整理成箱安置在妥善地方,避免了厄运。上海寺观教堂等宗教建筑及其内部的宗教雕塑、绘画、器物等,技艺水平较高,有较高的档次,这跟其身处都市有高水平的人才及技术力量的保障密切相关。上海各宗教的宗教活动文化艺术含量较高,开放性强,社会参与性强。这一点在天主教、基督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他们为扩大影响,积极介入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办学、出书、发行刊物、举办慈善事业、开展文体活动等走近城市大众。还随着时代的发展紧跟城市生活变化的步伐,组织各种艺术比赛、举办展览、举办音乐会等活动。上海宗教的这些适合都市社会生活的文化、艺术活动,尤其在各宗教节日里举行的活动已经成为上海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为上海的社会文化生活增色不少。上海宗教界在宗教学术研究、宗教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宗教教育方面同样因身处大都市而走在全国前列。上述这些方面足以表明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都市特点。第二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知名度高上海在经济文化诸领域交流频繁,不仅范围广,而且渠道多、层次高,加上其自身传播12 手段发达,所以上海对外辐射能力特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这方面表现也很明显,尤其体现在上海宗教界的国际交流活动方面。从国际交流的范围和层次来看,1979--1986年上海宗教界共接待来自海外的宗教代表团282批,共3532人,另外每年还有二三十万的名界外宾来访。1986年后,宗教界每年的海外来宾通常占全市总接待数的一半以上,近十多年来,共接待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万人次的来访和观光。“4’其中著名的宗教人士有:英国坎特博雷大主教伦西博士、198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圣公会大主教图图,菲律宾红衣主教海梅·辛,世界基督教协进会总干事卡斯特罗,日本世界宗教者和平大会名誉主席庭野日敬,美国著名福音布道家葛培里博士,等等。此外,还有大批来自国外的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等来访,其中有加拿大总督让那·索维、柬埔寨国家主席西哈努克、比例时国王博杜安一世、美前总统卡特夫妇、里根夫人、肯尼亚总统莫伊、巴西宗统若泽·萨尔内夫人、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夫人、陈香梅女士等等。上海宗教界出访活动也很多,宗教组织宗教场所几乎每年都有十几批甚至几十批上百人次前往各国访问,或参观,或布道或参加大型宗教活动,出访范围达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998年内上海宗教界共有33批142人次出访美国、奥地利、西班牙、挪威、澳大利亚、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港台等地区进行讲学、访问和法务活动“”,佛教界的真禅、明呖法师、天主教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上海伊期兰教协会马人斌主任、上海道教协会的陈莲笙等外出活动尤其较多。上海宗教界、宗教场所的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在数量、范围、层次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它使上海宗教场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声名远为传播。同时,由于上海城市本身在国内的特殊地位,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国内也有很高的知名度。第三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近代性”内涵突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于其近代性,这一特点是全国其他地方同类宗教资源无法比拟的。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上海宗教建筑的特色上,尤以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等建筑最为突出。上海的宗教建筑除了中国传统的佛寺道观、佛塔外,还有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各具风格的教堂建筑,甚至还存在一些国内其它地方少见的异域宗教建筑,如犹太教堂、锡克教堂、东正教堂等等。各式各样的教堂建筑是上海宗教建筑的特色所在。这些教堂建筑都是各异域宗教在近代上海社会中发展时建造起来的,其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如中国庙宇式的敬一堂、罗马式的徐家汇天主堂、早期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董家渡天主教堂、哥特式的圣三一堂、英国式的国际礼拜堂、美国式的沐恩堂、古俄罗斯式的新乐路东正教堂等。其中余山圣母大教堂曾被罗马教廷敕封为“乙等大殿”,意为仅次于罗马教廷大殿的二等大殿。建筑基本采用文艺复兴时代罗马风格。徐家汇天主堂曾有“中国教堂之巨擘”、“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另外还有,长阳路62号的当年作为上海犹太难民祈祷场所的摩西会堂旧址,陕西北路500号的当年上海最大的犹太教会堂西摩堂(建于1920年),东宝兴路326号的目前上海最大的和保存最好的锡克教堂等。上述教堂建筑集中表现着上海宗教建筑突出的“近代”特色。13 这些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是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a如此多的数量,如此丰富的建筑风格,是其他地方的宗教建筑很难比拟的,上海宗教建筑的近代特色毫无疑问成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近代性”特点的突出表现。二是体现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所特有的“近代”历史文化内涵上。上文在分析各宗教在近代上海的发展时提到,古代上海的宗教在全国没什么地位,只是进入近代后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宗教在近代上海迅速发展的过程、历史构成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近代”历史文化内涵与底蕴。上海近代宗教积极发展的辉煌画卷是同时期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或者所不及的,正是由于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所蕴含的这种近代历史文化内涵在近代中国占有独特地位,所以它成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里的“物”的因素、“人”的因素、“事”的因素都具有显著的“近代”特色。第四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综合价值较高上海的宗教旅游资源在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宗教建筑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三处;松江唐陀罗尼经幢、兴圣教寺塔和真如寺大殿。松江唐陀罗尼经幢是国内现存最古的石经幢,也是上海保留在地面上的最古老的建筑。全幢高大美观,雕刻细腻,既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得艺术珍品;兴圣教寺塔,即方塔,是江南古塔中保留有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其斗拱部分保留宋代原物达总数的62%,它造型优美,有“江南造型最美的塔”之誉;真如寺,是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全木结构寺庙,其主体结构和大部分构件均为元代之物,寺庙正殿是上海地区遗留至今最早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古代江南建筑的实物例证。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十九处:龙华塔(上海地区最古老最宏大的宝塔);泖塔(唐代建筑风格);南翔寺塔(塔姿俊美,有“双塔晴霞”的景名);松江清真寺(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圆应塔(上海地区最高的古塔,1993年地宫内出土了500多件珍贵的文物);青龙塔、护珠塔(塔身倾斜度达30度,有“上海比萨塔”之称);东林寺大殿;大境道观(因建在上海仅存的一段古城墙上而闻名);砖刻照壁;沉香阁;徐家汇天主堂;余山天主教堂;国际礼拜堂;董家渡天主堂;圣三~堂;慕尔堂;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西侨青年会大楼。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中优秀近代建筑名录的有六处:余山天主教堂;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董家渡天主堂;圣三一堂;慕尔堂。列入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中优秀近代建筑名录的有十=处:宗教局(清心堂);天主教若瑟堂;怀恩堂;景灵堂;虹口区工人文化宫(原基督教堂);小桃园清真寺;玉佛寺;慈修庵;上海电真空器件研究所(原东正教圣母大堂);上海洗衣机总厂(东正教堂);徐家汇圣母院:西郊公园(安息堂)。上海佛寺中列入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有五座: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圆明讲堂;沉香阁。14 。、-具体情况见下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唐陀罗尼经幢兴圣教寺塔真如寺大殿全国重点佛教寺院(5座)龙华寺静女守土佛守玑否罔圆明研呈龙华塔泖塔南翔寺塔松江清真寺圆应塔吉云禅寺塔(青龙塔)护珠塔东林寺大殿大境道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处)观砖刻照壁沉香阁徐家汇天主堂余山天主教堂国际礼拜堂董家渡天主堂圣三一基督教堂慕尔堂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西侨青年会大楼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优秀近佘山天主教堂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董家渡代建筑(6处)天丰堂墨=一墓督毅凿慕尔凿宗教局(清心堂)天主教若瑟堂怀恩堂景灵堂上海市建筑保护单位的优秀近(基督教)虹口区工人文化宫(中国式基督教堂)小桃园清真寺玉佛寺慈修庵上海电真空器件研代建筑(12处)究所(东正教圣母大堂)上海洗衣机总厂(皋兰路16号东正教堂)徐家汇圣母院西郊公园(安息堂)+此表根据《上海建筑施工志》相关的内容整理而成。除宗教建筑外,上海宗教史上的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等对于研究上海地方史、中国近代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关的文献、实物资料非常珍贵。第五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区域分布集中、合理总体而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分布范围较广,在各区、县基本都有所分布(具体情况见文后附录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一览表”),但又呈现出明显的相对集中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市区。黄浦区(原黄浦区和南市区合并而成)拥有数量最多,并且宗教种类齐全,质量较高。该区有14处:小桃园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慈修庵、沉香阁、护国禅寺、上海城隍庙、上海白云观、大境关帝庙、清心堂、圣三一堂、慕尔堂、董家渡天主堂、天主教若瑟堂、敬一堂(详见附录二)。静安区拥有7处,品质较高,极有特色(详见附录三),它们是静安寺、圆明讲堂、上海佛教居士林、怀恩堂、新恩堂、小德肋撒堂、西摩会堂(犹太教)。徐汇区拥有5处,它们品质高,影响大,富有特色:龙华寺塔、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堂、东正教圣母大堂(详见文后附录四)。普陀区虽仅有3处⋯一玉佛寺、真如寺、沪西清真寺,但它们皆有各自突出的特色,质量高,影响大(详见文后附录五)。浦东新区拥有IO处,数量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钦赐仰殿、崇福道院、露德圣母堂等;松江区拥有数量较多,达ll处,质量高,影响很达,其中以松江清真寺、松江唐经幢、方塔、西林塔、余山圣母大教堂、护珠塔为最(见附录六)。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绝大部分都集中分布在上述几个区中。其他各区、县的分布如下:虹口区7处,嘉定区5处,金山区6处,青浦区5处,崇明县5处,卢湾区2处,杨浦区3处,15 宝山区2处,奉贤县3处,长宁区2处,闸北区1处,南汇县4处。第六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上海宗教旅游资源中不仅有中国本土的道教旅游资源,有全国其他地方大量存在的佛教旅游资源,更集中存在着全国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洋教”旅游资源⋯⋯天主教旅游资源和基督教旅游资源。尤为难得的是,由于上海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此地居然还保留下来一些“外国移民宗教”旅游资源,如东正教圣母大堂(新乐路55号)、东正教圣母大堂分堂(皋兰路16号)、犹太教西摩会堂(陕西北路500号)、犹太教摩西会堂旧址(长阳路62号)、印度锡克教教堂(东宝兴路326号)、日本佛寺西本愿寺(乍浦路455号),等等。这些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差异性很强的宗教旅游资源,不论是其外部的建筑造型,还是其内部的装饰艺术,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第七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海宗教名人形成的吸引力。上海宗教界在近现代出现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宗教名人,他们大都不仅在教内享有盛名,而且由于在社会活动方面的杰出表现而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的影响。他们的驻地、重要活动场所及其自身的生平事迹等自然地具有较强地吸引力。如圆明讲堂规模虽然不大,但由于它是现代高僧圆瑛法师的道场,圆瑛法师常住讲堂讲经说法、著书立说,因此它在海内外佛教界有很大影响,设在讲堂内的“圆瑛法师纪念堂”成为吸引力的重要源泉;静安寺的“持松法师纪念堂”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二是宗教信仰上的宗派承袭关系形成的吸引力。如静安寺与日本佛教界的关系。唐朝时日本僧人空海来唐学习佛法,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宗,称东密。日僧最澄、园仁等也来唐学习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回国后创立了台密。他们使密宗在日本得到发展,但中国本土的密宗却逐渐失传了。到近代以后上海佛教界有僧人和学者去日本学习密法,持松是其中的代表,他多次到日本学习真言宗和台密仪轨,后来担任了静安寺住持,在静安寺设立真言宗坛场,复兴了在我国失传已久的唐代密教。“”该真言宗坛场是目前我国唯一仅存的密宗坛场。建成后不久就有日本佛教界代表团前来参拜。三是由上海宗教在全国宗教发展中的传统的领导地位所形成的吸引力。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基本是从上海开始的,并以上海为活动中心,时至今日两教仍有一些全国性的领导机构设在上海。这一点使上海天主教、基督教旅游瓷源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四是因上海宗教教育事业的发达而形成的吸引力。上海宗教界在宗教学术研究、宗教教育、宗教人才培养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就目前状况而言,佛教方面有设在玉佛寺内的上海佛学院,道教方面有设在上海白云观内的上海道学院,天主教方面有余山修道院,基督教方面有华东神学院,伊斯兰教方面有上海伊斯兰教经学班等。宗教教育的发达使上海对其16 他地方的宗教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影响。五是由于其本身在上海市民游乐活动中一直发挥有重要作用而具有较强吸引力。如上海城隍庙因早已成为市民游乐中心和旅游胜地而声名远播;龙华庙会也因上海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三月三赏桃花逛庙会”的游乐习俗而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上述七个方面只是从总体层面上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特点作了分析,若从更细处着眼应该还可以归纳出若干方面。这样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开发价值,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如何开发等具体问题。17 第三章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在上海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曾受到过有关部门和人士的注意,他们在实践中也做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这主要体现在宗教古迹修复和宗教节庆活动开发方面,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由于人们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上海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因而以往的开发工作及开发现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问题。要真正使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上海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首先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把握其开发历史及现状的前提下,正确认识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第一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概述总体而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是跟70年代末开始的、对“文革”中被破坏的宗教场所的修复、重建等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有关部门在宗教景观维护、设施配套、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尝试。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起步较早的是方塔园的建设。1978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革委会为发展旅游事业,向市计委提出把松江零散的文物迁移集中到方塔周围,建成一个以文物为主体、面积8.8公顷的方塔园的计划书。1980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编制了方塔园规划,提出以宋代方塔为中心保留其周围的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古树等文物古迹,妥善安排从别处迁来的天妃宫大殿,建文物陈列室,安置移来的五老峰、美女峰等太湖名石,建竹林、枫林、草坪、长廊小榭、峭壁山洞等,1982年10月方塔园竣工开放‘18)o后来又从别处迁移来一座明朝楠木大厅,这样一来,方塔园集中了许多松江本地和市内拆迁来的古建筑文物,逐渐成为松江区的著名旅游景观。方塔园的建设,是在满足集中保护零散文物的要求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游乐去处。其开发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横向移动”,而不是“纵深挖掘”,相对比较简单一些。1986年上海旅游界召开了“上海旅游文化研讨会”和“上海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人士对上海旅游景观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提到应因地制宜开发上海的史迹文化资源,如豫园老城旅游区,龙华、漕河泾风景游览区,修复龙华“三古”(古镇、古寺、古塔),整修徐家汇天主堂;提出以余山、方塔园为支撑点把松江的旅游景观建设好。“”这里把一些宗教建筑景观作为上海史迹文化资源的一类提了出来,其开发主要是指宗教建筑的修复。1988年上海旅游业涉及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工作较多。在宗教景点、景观建设方面:市规划院与南市区政府编制了《豫园旅游区整治规划》:要把豫园地区建成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旅游区,把区内文物古迹和历史、艺术价值颇高的建筑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内有城隍庙、沉香阁、云居庵、敬~堂等名胜点)。在宣传促销方面:1988年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共拍摄了6部介绍旅游线路、景点、设施的电视录像片,其中有《春满龙华》、《余山风情》、《沐恩堂》三部直接跟宗教景观有关。在宗教节庆、活动组织方面:龙华庙会于1988年开始重lg 新开放;玉佛寺素斋部于88年3月1日在寺内举行元宵特色素点展评,推出200余种富有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的素点。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与有关方面合作于1989年除夕之夜向海外首次推出在龙华古寺昕钟声迎新年活动,有400名外国游客参加。另外,在1988年3月30—31日举行的“上海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讨会”上,代表们建议开拓具有“海派”特色的旅游项目,宗教旅游是其中一项;建议推出龙华寺新年撞钟活动,恢复城隍庙,开发佛教紊斋素食系列品种,恢复玉佛寺的佛教书店,开办佛教艺术工厂,筹建上海佛教博物馆等C20)o1990年徐汇区政府、市旅游局等首次联合主办90龙华庙会,共有中外游客500万人次参加“”。‘90黄埔旅游节期间则推出了“钦赐仰殿道教文化游”这一新颖旅游节目,把钦赐仰殿引入游客的视野,使游客对上海道教文化有所认识。1991年9月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与南市区规划土地局联合编制了《上海旧城厢地段保护规划》,提出东北角建成以豫园、城隍庙、沉香阁、敬一堂为主的园林商市小区。在《豫园旅游商城规划图》中把沉香阁、清真寺、敬一堂规划为古迹保护区。。2’1991年普陀、静安、徐汇、松江、南市、青浦、宝山等区县都制定了风景游览区的开发规划,涉及到真如寺、玉佛寺、龙华、余山等重点景观的开发;上海市旅游部门列出了“八五”期间上海旅游建设的20个主要实施项目,涉及宗教的有3个——余山旅游区,玉佛寺安远路商业街建设,龙华等旅游商业区的规划和建设。C23)1994年上海旅游事业管理局拟就了《面向2l世纪的上海旅游业规划》,提出了开发穆斯林专项旅游的问题。在规划的内容和重点中还涉及到“龙华古城”、“玉佛城”的建设。“4’1994年在挖掘传统景点方面有突破一一资助虹口区改建犹太人避难集会场所摩西会堂;投资修复了青浦古镇朱家角放生池、亭等。1996年修复的宗教景观较多⋯.天主教伯多禄堂重建开放,泖塔全面修复,松江李塔修复工程启动等。到1997年时,上海旅游业明确了发展都市旅游的定位,并编制完成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大纲》(1997--2010),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旅游专门问题进行了安排,其中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也有涉及。””1998年内开通了通往松江、南汇、浦东、嘉定、青浦、崇明以及市内主要文化旅游景点的10条旅游线,这也使宗教旅游景点的可达性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正在进行的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有关的较大的项目是龙华寺、塔周围正进行“龙华旅游城”建设,该项目是国家旅游局年度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拟建成一个以龙华塔广场为中心、龙华古镇为依托、融水、寺、塔小商品街为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城,计划于2005年全部建成。可见的成果仅是一些仿古建筑的建设及I|缶时性活动的举行,在深度内容开发上面临困境。龙华迎新撞钟、龙华庙会现在已有一定影响,但在挖掘活动的文化内涵及扩大参与人数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努力。总体看来,城隍庙、玉佛寺、静安寺、龙华寺等这些传统景点依然发挥着主要作用。从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及现状可以看出,开发工作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开发范围方面,依然只是围绕传统景点打转,如南市老城厢地区城隍庙、松江区、龙华景区、玉佛寺等。而对佛、道教其他旅游资源,对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旅游资源缺乏整体研究,缺乏必要的关注。因而导致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呈现出零散、随机、缺乏整19 体考虑与规划的特征,使人难以领略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总体风格。在开发内容及开发深度方面,大多注意到了一些宗教建筑的修复工作,缺乏对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内涵的挖掘与展示,因袭较多,创新较少,展示手段落后,很难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由于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即使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设想也不能有效落实,更不能坚持下去。这些因素使得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内容显得比较单调、苍白,自然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吸引力。在开发主体方面,旅游管理部门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有不少项目是由旅游企业或宗教场所自身组织实施的,这样的开发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开发效果难以得到切实有力的专业保障。由于开发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统筹安排,缺乏科学规划,因而具体的开发实践往往不能立足于“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这一大的整体去考虑,结果不能让人充分领略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独具的魅力与风采,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和意义一、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指出,””根据2l世纪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为:依托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把上海建成城市环境优美、内外交通便捷、商业贸易繁荣、文化特色浓郁、旅游设施一流、管理方式规范、职工训练有素、服务水准上乘的富有都市特色的太平洋西岸国际化一流旅游大都市。要实现把上海建设成国际化一流旅游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上海旅游业面l|缶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加强旅游景点建设。从一个国际性旅游大都市的角度来看,上海现有的旅游观光点远远不够,并且大多规模较小,全面配套不足。因此,旅游景点建设成为上海旅游业发展中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上海旅游景点建设力度不小,一些巨额投资的旅游项目接连上马,但目前看来,绝大多数景点的总体效益不理想。正如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曾指出的那样,“前几年,上海花了70多亿元建景点,但没有一个令人满意,都是小而全”。。7’既然有新建的必要,那么我们理当首先研究一下本市现有各类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状况,充分利用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上海旅游景点建设的一条捷径。毕竟“挖掘原有旅游资源的潜力所需的资金与建设大型人工胜景相比要小得多,市场应变能力也强得多。”””上海的宗教旅游资源正是一类具有深厚内涵和较大开发潜力的资源,要实现上海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离不开对本地宗教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二、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有助于丰富上海旅游产品种类,完善上海旅游产品体系,增强上海的旅游吸引力和旅游市场竞争力。从上海旅游资源结构的特征来看,上海旅游资源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类: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风情;兴旺发达的工商业;类型多样的历史遗迹;丰富多彩的海派文化;体现现代休闲娱乐业方式的新产品。很明显,上海的人文旅游资源远优于自然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需20 要注意的是,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人文类旅游资源和现代人文类旅游资源两类,上海的人文旅游资源其实绝大部分是现代人文旅游资源:重大市政建设工程如路、桥;当代文化设旌:大剧院、书城、博物馆、城规馆、东方明珠塔等。当代商业文化:淮海路、四川北路、南京路等;当代建筑成就:金茂大厦、陆家嘴楼群等;广场文化:人民广场、徐家汇广场等;当代休闲文化;衡山路、雁荡路、吴江路休闲街等等。上海的历史人文类旅游资源并不多,它们大体分为以下几类:古文化遗址类(崧泽、马桥等);名人故居、墓葬类(非常丰富);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类(中央“一大”会址纪念馆,中戈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等);古典园林类(豫园、曲水园、醉自池、古猗园、汇龙潭、秋霞圃等);宗教类(佛寺道观、教堂、塔);其他古、近代建筑类(会馆、外滩建筑群等)。对于古文化遗址而言,“如上海的崧泽文化遗址,文化地位很高,但它们没有实物形象,没有显而易见的信息载体,所以很难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无怪乎本地人都很难准确找到这个地点,“”因而很难进行旅游开发;名人故居、墓葬类旅游资源只能作为人们参观、瞻仰、纪念的对象,它已失去实用功能;革命遗址、遗迹类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研究考察的价值较高,观赏审美价值并不高;古典园林是典型的观光资源,特有的意境是其魅力所在;宗教建筑外的其它古、近代建筑,由于大多已挪作他用,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只有从外面进行观赏,内部的东西很少展露。上海外滩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中旅游开发成效比较显著的突出例子,但层管如此,它还只是限于整体环境氛围及其“亮点工程”,其内部的精华基本都还未向游人开放。。”宗教旅游资源与上述几类资源相比,无论是在建筑形象上,还是在内部内容上都要丰富得多。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形式一一佛寺道观佛塔、经幢等,又有异域传入宗教风格多样的建筑形式——教堂,这些丰富的建筑形象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不仅如此,寺庙道观教堂这些建筑的内部都存在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艺术——佛像神仙像、壁画、雕刻、楹联、书籍、音乐、舞蹈、各种装饰品、宗教文物珍品等,它们是极其独特的一类艺术,对人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并且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宗教要素比较齐全,大都正常发挥着宗教朝拜、礼拜的实用功能。综上所述,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上海旅游资源总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地位,它属于上海比较稀缺的一类旅游资源,对它进行开发,有利于丰富上海旅游产品的种类。从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旅游者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正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游客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旅游景观组合,提供多样化的游程已成为各旅游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和目标,而基于宗教旅游资源(景观)所开展的宗教旅游是一种专题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是一种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既有助于满足专门性游客的特殊需求,又有助于满足一般性游客对多样化游程的需求,最终有利于增强上海的旅游吸引力和旅游市场竞争力。三、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上海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上海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所在。但如何发挥和体现这种优势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就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21 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一般认为,上海作为一个都市旅游产品,其核心内容有二:一是从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城700多年以来,特别是1843年开埠以来的百余年的历史文化;二是建国以来,特别是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以来的现代文化一这两部分内容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上海都市旅游的特色旅游产品的核心。但在实际的旅游业的发展中,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当代文化成就的展示上,而对上海近现代百年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着力不够。前些年流传甚广的“看百年中国到上海”的说法,在上海事实上缺乏有力地支撑。上海主要是以其无与伦比的近现代文化特征而入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它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上海的宗教文化则是上海近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a上海旅游业要发挥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就必须重视对包括宗教旅游资源在内的近现代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在许多新建的旅游项目运行困难、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更促使我们重视对此类历史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四、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是上海发展都市旅游的内在要求。上海于1997年明确了发展都市旅游的定位,并且编制完成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规划大纲》(1997--2010年),对都市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导思想和目标、客源市场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和总体布局、旅游购品开发思路和策略、信息网络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目前上海的旅游业基本围绕都市旅游发展规划而发展。都市旅游实质即是城市旅游,是把都市(城市)本身当作一种综合性旅游产品吸引旅游者进行的旅游活动,都市特有的魅力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都市就是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都市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产品,都市风貌、都市历史文化与传统等是其基本内涵所在。上海在明确发展都市旅游的定位时,也明确指出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紧密结合是发展都市旅游的根本途径,“但在上海,事实上缺少历史人文类旅游景点,而这恰恰是都市旅游的基本内涵,北京没有这个问题,北京提出都市旅游的概念就比较符合它的景观结构现状。一个发达的旅游城市,必定有丰富的城市人文历史景观”。””这类历史人文类旅游景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化积累积淀的结果,不是现代人说造就能造出来的。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大都市如伦敦、纽约、东京、柏林、香港等都拥有享誉世界的历史人文类旅游景观,著名的教堂、寺庙等宗教类景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仅理解为当代的都市文化,都市旅游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以香港为例,“香港能向外来游客提供一系列与旅游观光有关的服务和各具特色而又高度集中的旅游点。在初来香港的人眼中,香港是座出类拔萃的、完全现代化的20世纪都市,这座全由钢铁、玻璃、水泥构成的城市,毫无古旧的东西。然而香港实际上向它的游客们展示了极其多彩的名胜古迹以及文化和商业设施,诸如寺庙、历史建筑、博物馆、音乐厅、娱乐设旋和其他商业服务设施”。””由此可以看到历史人文类景观在香港都市旅游中的作用。上海宗教旅游景观就是一种颇有特色的都市历史人文类景观,它除了具有建筑审美、文物研究方面的特殊价值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类文物古迹的典型特色一一宗教价值,对于信徒来说,到宗教场所朝拜、观光,可满足其在精神信仰上的需求,同时获得身心愉悦;对于一般旅游者而言,宗教活动本身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精神性的人类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神秘感 和精神性是具有普遍吸引力的。事实上,上海宗教场所中的宗教活动作为~种信仰民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之为上海地区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该地区居民精神生活方式的表现之一,它必然带有上海本地的特色和区域文化特征,而深入挖掘本地区域文化内涵,表现鲜明的上海本地特色是上海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说,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是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开发可充实上海都市旅游的文化内涵,形成上海都市旅游中的特色旅游项目,这些都是上海都市旅游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四章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解其概况、揭示其特征、明确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是解决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是否应该开发”问题,而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所应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则在于“开发什么”、“怎样开发”等问题。本章将在论述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开发内容、开发手段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第一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旅游资源开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它除了要求旅游资源本身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开发利用价值外,还要求有较好的开发条件。相关的开发条件是否优越往往构成开发限制性因素或推动性因素,极大影响着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能否有效地、顺利地实施。就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而言,它不仅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在外部的开发条件方面也具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条件将对其实际开发工作起着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较好的开发基础、优越的经济技术文化条件、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有利的政策条件等。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开发基础较好。早在全国其他地方的宗教场所很少接待外宾的时候,玉佛寺仅1960年一年就接待了来自54个国家的外宾559批,共3207人。1963年1月8日玉佛寺还接待了周总理陪同的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64位法师为其亡夫举行了超度纪念法会””。“文革”期间上海绝大多数寺观教堂遭到严重破坏——或废弃,或拆毁或遭侵占,到1975年时,玉佛寺和小桃园清真寺是当时上海仅存的两座宗教场所,供接待外宾之用,真禅法师在玉佛寺接待了来访的日本天台宗代表团。””“文革”后上海宗教场所恢复、开放的也较快:天主教自1979年起,相继恢复了徐家汇、余山、虹口、张家楼等教堂,自1980年起还恢复了传统的五月余山朝圣;基督教自1979年9月恢复开放第一个教堂沐恩堂,怀恩堂、国际礼拜堂等先后恢复:佛教在1981年仅开放玉佛寺一所,此后静安、龙华修毕开放;道教在1983、1984相继收回钦赐仰殿和白云观;伊斯兰教自1979年起以小桃园、福佑路清真寺为中心恢复宗教活动。””由于起步较早,上海宗教场所在旅游接待设施和接待经验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这使进一步开发具有较好的基础。二、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技术文化条件。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最大的文化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文化事业非常发达,地方经济能力很强,接待水平高,环境质量好,并且是集聚了各类专业人才的摇篮,在资金保障、融资能力、技术力量、管理水平上有着别处很难相比的优越性,就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而言,上海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如在古建筑修复、修缮、建造等方面,技术力量很强,如同济大学的古建专业人才:在宗教艺术方面,如上海交大思源艺术研究所曾为浙江绍兴柯岩风景区建造过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壁画群,得到各方称赞。另外,从文物事业角度来 看,由于许多宗教旅游资源是文物保护单位,其开发要得到文物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上海文物保护工作不管是资金投入还是管理开发都处于全国前列,并且上海文物管理部门的观念比较先进,灵活务实,上海普通市民的文物意识也比较强,这些都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至少是减少了许多障碍。三、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具有较好的客源市场条件。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其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业的收入历年来都处于全国的前列。就广义的宗教旅游⋯以宗教景观为游览对象的一般观光活动而言,大量的国际入境游客,上海本市1500万常住人口,几百万流动人口,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等都是上海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巨大客源优势。就侠义的宗教旅游⋯宗教信徒的朝拜活动而言,至1998年底上海天主教徒约有14万人,其督教徒约有15万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近6万,佛道两教信徒香客更多,1998年春节时进佛寺烧香的人达45.5万人次,进道观的有II万人次。”7’1986年后上海宗教界每年的海外来宾通常占全市总接待数的一半以上,每年都有几十万外宾来访。近10多年来,上海宗教界共接待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万人次的来访和旅游观光。上海各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场所本来就有国际交流活动较多且范围广泛的传统,这很有利于拓展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国际客源市场。据统计,从1994—1997年,我国境外游客中传统的观光度假和商务型游客稳中有降,而探亲访友、参加会议、宗教朝拜的游客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8’这一趋势也是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利好条件。从来沪的国际旅游客源结构的角度看,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也有很大的客源潜力。在历年来沪的国际旅游者人数中,来自日本的游客和港澳台同胞及华侨的人数总是要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而在来沪的外国人人数中,日本客历年排名第一,数量占外国人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见下表)。由于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上的渊源关系,这部分游客来沪时大都愿意到宗教景点朝拜、游览。总体而言,上海宗教旅游市场巨大,其游客量之多全国其他地方实难相比,这是开发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条件,应引起充分的重视。1996--1999来沪国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塞国际旅外国外国人港厶口游者总人人新加意大加拿美澳大澳湾垡人数数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同侨坡利大国利亚胞1996143.19115.56.24.124.113.422.661.401.569.81.6312.lO.3.49738988931997165.35129.59.95.305.333.913.281.951.9312.2.9016.13.5.997413478241998152.71117.50.84.745.684.003.742.512.0413.3.4916.13.5.559057633071999165.68128.49.85.006.464.383.311.911.9812.3.1317.15.4.73946211064,此表根据1998、1999、2000年《上海统计年鉴》中“主要年份来沪旅游者人数表”整理而成。四、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多有利的政策条件。 旅游业方面:上海旅游业在全国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市委市政府比较重视,各相关部门也比较支持和配合,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较好。目前上海旅游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发展目标已经确立,不少景区、景点正在酝酿新一轮的深度开发问题,旨在通过挖掘潜力来提升品位。在这面向新世纪的新一轮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形势下,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理应得到关注。同时应提到的是,新~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12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包括234座完整的历史街坊和440处历史建筑群,规划确定的历史建筑总面积为1019.382万平方米。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据此要求“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应抓住这一新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挥历史文脉,按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名城特色,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宗教旅游资源是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其开发问题面临新的机遇。宗教方面: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性较强,比较完善的宗教政策与法规是保证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健康进行的重要条件,上海宗教管理部门在宗教政策的制订、实施方面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除了国家颁布的4个全国性宗教法规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上海市颁布了3项法规:《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1996.3.1实施),《上海市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定》(1995.5.19)和《上海市宗教印制品管理办法》(1997.12.31发布)“”。这些宗教政策与法规有利于保证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健康进行。在现代旅游资源开发中,“资源导向”模式早己被“资源一一市场综合导向”模式所取代,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旅游资源所处的区域环境、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等开发限制性因素日益受到重视,它们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大。正如有的论者所指,“有些地区旅游资源本身的吸引价值并不高,但它却处于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民消费水平高的地区,那它的开发条件大为有利,利用价值显著提高,上海即为一例。“4”其实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自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又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越的开发条件,因而其开发利用价值大大提高。第二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是一项头绪繁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经济技术活动。跟山林乡邑型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相比,作为都市宗教旅游资源的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更复杂一些:一方面是因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跟都市社会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世俗化程度较高,社会影响程度深:另一方面是因为上海在全国的地位决定了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影响面大,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开发成败也往往具有某种效应。因此,为保证开发工作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以下开发原则。一、效益原则旅游业是一项产业,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经济活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自然也不例外,开发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经济效益原则。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必须遵循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般经济程序,开发前要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进行严肃的投资效益、投资风险评估与分析,决不能想当然地盲目上马开发项目。即使实施经过论证的开发项目,整个开发实践活动也必须遵循项目管理的科学要求。2.社会效益原则。这一原则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尤为重要。毕竟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其中既有许多哲理成分,同时又有不少神秘超验的唯心成分与因素,在开发时主要是展示上海宗教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成分,正面的积极的因素,而要避免任何消极的成分。要在满足宗教信徒信仰要求、引导其从事健康的宗教活动的同时,满足一般游客了解宗教文化、体验宗教情感的需求。3.环境效益原则。各种宗教尤其是中国佛教、道教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传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决不能损害生态环境,上海宗教场所一般面积不大,更要珍惜环境,在开发时不能破坏整体环境与氛围,应坚持不懈地美化环境。二、市场原则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整个开发过程都要贯穿着明确的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这是开发工作能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在开发项目立项前,应对全国和上海宗教旅游市场情况、消费趋势进行调查与分析,把握宗教旅游者的旅游观念和审美趣味,应对拟定客源市场旅游者需求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比较准确的客源市场。根据上海本地宗教旅游资源数量、质量状况和特征,结合区位、区域条件明确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全国及华东地区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与劣势,并准备好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三、科学原则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上海地区历史上、现实中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和事件能正确评价、辩别;整个开发工作都要遵照科学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论证、建设,使各项开发工作都有科学依据;严格遵守国家和上海市的有关宗教政策和宗教法规,既尊重、保护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场所的合法权益,又要对宗教活动依法进行科学管理,不能让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之名渗透进来。四、历史原则上海宗教旅游资源中有许多是文物保护单位,它们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与智慧,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文化财产损失,这要求我们进行开发时要遵循历史性原则:在宗教建筑的开发中,不论是对其进行修复还是在原来遗址上重建都应尽可能忠于历史原貌,在建筑形态、结构、色彩、材料、风格等各方面都要有历史依据,决不能搞得不伦不类;要注意宗教场所内各宗教景观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协调关系,不能破坏这种关系:在开发前进行资源评价时,要正确分析它在历史上宗教信仰地位的高低和宗教影响的大小:在开发内容方面要重视对上海宗教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展示。五、规划原则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区域也比较广泛,由于在知名度、地理位置、宗教影响、景观特色、旅游功能基础设施、综合吸引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其旅游开发价值不尽27 相同,并不是所有的宗教旅游资源都值得开发。应根据其品位高低、旅游价值大小、发展旅游的基础和潜力等因素,结合区域分布特征,对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从总体上进行科学规划,对开发重点、开发顺序等有正确的认识。总体而言,处于市中心区、宗教要素齐全、特色鲜明、影响较大并且已有一定旅游接待能力的寺观教堂等,应作为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点和先头项目。集中有限的钱物进行重点开发,稳定客源。而对于那些规模不大、影响较小、缺乏特色、旅游开发价值不高的宗教资源,其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周围居民过宗教生活的需要,不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即使那些值得开发的宗教旅游资源其开发重点、市场定位等也需要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这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六、合理结合原则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受商业习俗气氛影响的痕迹。这一方面体现在作为宗教旅游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活动所的建造、修缮或重建等过程中,另一方面体现在宗教场所从事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活动的历史比较悠久,经济事业基础较好。作为前者的表现,上海城隍庙、小桃园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在修建过程中都得到地方士绅、大商人的赞助,有的甚至是在这些人的大力倡议下才完成的。作为后者的表现——各宗教场所涉入经济事业较多,也比较早,如在饮食产业方面著名的有玉佛寺的素斋部、静安寺的素斋部、圆明讲堂的素斋部、龙华寺的染香楼(素斋部)等;在宗教法物流通、佛像雕刻、宗教书籍刊印、宗教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各宗教场所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入;在接待住宿业方面,龙华宾馆比较突出,它是国内第一座具有佛教特色的宾馆,1991年9月3日正式迎客,它由龙华寺方丈明呖和尚担任理事长指导管理工作。另外,玉佛寺在其客堂内设立了“咨询挂单旅行社”以满足教内僧人、信徒在朝拜、食宿方面的需求。从上述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由于上海都市化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商业经济发达的过程,故上海的信仰习俗和宗教景观的发展变化,都多少混合有一些商业习俗气氛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宗教旅游资源的具体开发运作和宗教旅游场所的经营管理都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借鉴,今天的开发工作应该继续发扬这种较好的传统。并且要进一步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宗教旅游业跟商业等经济事业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要使二者的结合在不违背宗教教义、教规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宗教旅游资源的成功开发意义重大。七、个性原则上海有多类宗教旅游资源,在同类宗教旅游资源中往往存在相似情况,如何从同类资源中显示出自己独特内涵和鲜明特色是开发工作面f临的艰巨任务。这一点做不好的话会产生两种消极后果,要么是因宗教景观的类同、单调,使游客有重复之感,游兴降低;要么就是相对小的不太知名的景点处于大的知名的宗教景点的“阴影”之中,不能吸引游客前去参观、朝拜。这两点对上海宗教旅游活动的发展都很不利,在开发时必须要坚持个性原则,通过深入挖掘宗教场所、宗教文物、宗教人物等因素中蕴含的宗教、历史文化内涵,找出同类资源中不同个体的特殊之处,并且强化这种特殊之处,尽可能使每处都有自己某种鲜明的特色,这对其旅游吸引力的充分发挥至关重要。 第三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内涵深厚,特色鲜明,可进行旅游开发的资源内容非常丰富,清理、挖掘各方面内容,使人们认识其旅游开发价值与功能,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一、宗教圣地宗教圣地一般是指因圣人的活动、印迹或神奇物体而形成的在宗教信徒心目中十分神圣的地方,是教徒朝圣的主要对象,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对信徒有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充分利用宗教圣地的影响吸引教徒去朝圣,成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内容。就上海地区而言,在各宗教中只有天主教朝圣她有较大的影响,它们主要是松江区的佘山和浦东地区的唐墓桥。(一)余山天主堂。余山天主堂是上海天主教内最早形成的、也是最主要的朝圣地。它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法国耶稣会会长鄂尔壁于1863年在余山(西山)南坡买了一块土地,并在山腰佛寺的废墟上造了5间平房,作为传教士的疗养所,为了过宗教生活,他们在疗养所辟出一自用的小堂,在山上设置了供有圣母像的一小亭。1870年北方发生教案时,主持江南传教教务的是耶稣会会长谷振声,他跪在小亭中的圣母像前乞求“保佑”,并“许愿”如能平安无事在山上建一大堂。后来北方教案未波及上海,于是传教士向教徒宣称是“圣母保佑了江南传教区”,并于187l——1873年在山顶造了一大堂,教堂内前面正中供奉“圣母进教之佑像”,故称“圣母进教之佑堂”。山顶造大堂后,1894年在山腰又造了一个教堂称中堂,之后又在中堂前面造了耶稣圣心事、圣母亭、若瑟亭3个圣亭和14处苦修亭等。这些宗教设施为余山天主堂发展成为上海及其附近教徒的朝圣地打下了基础。1899年在山顶教堂东首建造了天文台。1925年4月在拆除原有教堂基础上开始建造新的更大的教堂,10年之后才峻工,1935年11月16日新堂祝圣。余山天主堂原是松江总本堂区下面的一个本堂区,山顶第二次造了新大堂后,从本堂区上升为总本堂区,影响更大。抗战期间,余山朝圣活动几乎停止,抗战胜利后,余山天主堂又迅速成为上海市区和郊县以及无锡、苏州等地更多教徒成群结队前往朝圣的场所,邻近上海的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的教徒都来余山过朝圣的宗教生活。1942年9月12日,罗马教皇庇护十二“敕封”余山为“圣殿”,此后余山圣母进教之佑堂成为上海乃至中国所有天主堂中级别最高的天主堂,为突出这一点,主教惠济良等人于1947年5月18日主持了教堂内“圣母抱小耶稣像”的加冠典礼,仪式非常隆重,与礼教徒在万人以上,在余山山朝圣史上是空前的,影响极大。开始时余山朝圣活动较集中于每年5月24日,这一天在天主教内是“圣母进教之佑瞻礼日”,故是余山天主堂的“主保瞻礼”。以后每年5月这一个月内的星期天,特别是5月的第一天,也常有数千朝圣教徒。教徒之所以在5月到余山朝圣,是因为天主教把这个月称为“圣母月”,在这个月内教徒要更多地“恭敬圣母”。余山天主堂的这种传统的宗教地位和影响,使其在上海及附近地区甚至全国许多地方的天主教徒心日中占有很高的位置,目前每年5月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教徒涌向余山朝圣。在这种状况下,完善宗教设施、提升宗教影响、丰富朝圣者的宗教体验、提高服务接待水平等成 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工作。(二)唐墓桥天主堂。在1846年清廷尚未解除自康熙以来的禁教令之前,进入上海的外国天主教传教士只能在浦东等稍微偏远并有天主教基础的地区开展活动。到19世纪90年代,浦东唐墓桥方圆3公里有小堂30多所,教徒3000多人,每逢周日在小堂举行弥撒时,很多教徒只能站外面参加,为了使教徒都能在教堂内望弥撒,一个叫鄂劳的耶稣会传教士把从自己家里得到的经济资助,用于在唐墓桥建造一座教堂,1895年4月开工,二年后建成,于1898年11月2日举行了非常隆重的祝圣礼。新堂结构尽依西式,规模宏大,可容数千人之多,该堂奉“露德圣母”为“主保”,所以也称“露德圣母堂”。教堂内正祭台上的那尊“露德圣母像”来自法国,天主教称“圣母”曾在法国露德“显身18次”,并称“露德圣母”可使病者获愈等等。因此唐墓桥有了露德圣母堂之后,不仅唐墓桥,而且浦东其它地区和上海的教徒也到这个天主堂来朝拜露德圣母,唐墓桥成了上海天主教内继余山之后的第二个朝圣地,朝圣日期也在每年5月。唐墓桥天主堂是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和建筑最雄伟的天主堂,是浦东地区天主教徒的宗教活动中心。就作为朝圣地而言,唐墓桥天主堂无论是在宗教影响范围上还是在朝圣教徒的层次上都不能与余山比拟,尽管如此,但由于它在浦东地区历史上的影响,它仍然是今天开展朝圣旅游活动难得的可资开发的旅游资源。除天主教朝圣地外,上海宗教旅游资源中跟朝圣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伊斯兰教方面的小桃园清真寺也值得注意,它尽管不是伊斯兰教圣地,但它跟中国穆斯林赴麦加圣地的朝觐活动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从1917年到1937年,该寺曾接待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及全国各地汇集上海赴麦加圣地朝觐的穆斯林,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及协助办理出国护照,兑换外币,购买外轮船票等,为中国穆斯林出海朝觐的集散地”。‘⋯其实至到1945年,该寺都是中国穆斯林朝圣者海路赴麦加朝觐的集散地。小桃园清真寺因此而成为近代中国传播伊斯兰文化、进行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海内外穆斯林到沪必访的清真寺,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宗教影响,使得我们在开发上海宗教圣地时有必要对该寺的旅游开发给予充分的关注。二、宗教建筑上海的宗教建筑可以说是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个性突出,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它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主要的开发内容之一。(一)佛教建筑:上海的佛教建筑主要有寺庙、尼庵、宝塔、经幢等几类。佛教寺庙是进行佛教活动的公开性建筑宅院,是佛教文化背景影响下的物质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凝结了佛教文化的精髓。它是佛教僧侣修行生活之处,是佛教信徒朝拜进香之地,也是一般游人了解佛教文化的最佳去处。它的造型、风格、布局、材质、装饰等对游人具有很大吸引力。上海地区有几十所佛寺,其中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沉香阁和圆明讲堂这五座寺庙是其中的代表,这几座寺庙都分布于上海市区,价值高,影响较大,是上海开发佛教旅游活动的基础,其宗教意义、建筑特色、特殊历史价值、旅游地位等都是进行开发时的着力点。上海地区有十几所尼姑庵,也是开发佛教建筑的一部分内容。佛塔既有其独特的宗教上的意义,又有其独具的景观上的价值。它既可以成为观赏审美30 的对象,也可以成为观赏其它景物的立足点。上海有十几座佛塔,它们优美的身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都使其成为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经幢是佛教纪念性建筑物,刻有佛号或经咒的圆形和多边形的石柱子,形式有单层、有多层,有的还以须弥座与莲蓬承托幢身。上海佛教经幢主要有松江唐经幢和嘉定南翔寺经幢,松江唐经幢是唐代遗物,是上海最古的经幢。它们在宗教上、艺术上、历史上具有多方面价值。(二)道教建筑——宫观(道观)道教宫观是道教祀神、修道和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处所。它是道教文化的物化表现,是道教文化整合的主要场所,是道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当代道教文化创造与更新的能源。上海的城隍庙、白云观、钦赐仰殿等几座宫观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三)伊斯兰教清真寺清真寺既是穆斯林过宗教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与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连的社会活动中心。上海的小桃园清真寺,福佑路清真寺等几座清真寺既有西亚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又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还有中国本土建筑风格等,它们是开发伊斯兰教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四)天主教、基督教教堂与上述几类宗教建筑相比,应该说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是最有特色的一类,因为它们首先是“洋教”建筑。上海的教堂建筑数量较多,保存较好,风格多样,是上海“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建筑外,上海还保存有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教堂、印度的锡克教教堂以及犹太教教堂建筑等。所有这些教堂建筑构成申城一类独特的文化景观,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宗教艺术、文物各种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为了争取信徒,扩大社会影响,总是把深奥、抽象的教义、教理用各种看的见的、通俗易懂的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可能就是宗教雕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舞蹈、宗教文学等宗教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另外,备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总是要跟各阶层的人打交道,而在与统治阶级、文人士大夫等交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文物珍品也是宗教旅游资源中的重要内容。上海佛教寺庙内的佛、菩萨、罗汉等塑像、精美的佛教壁画、清幽雅典的佛教梵乐、丰富的宗教宝物、宗教用品,道观内的各种神像、仙人像、八仙图等壁画、道教音乐,清真寺礼拜堂的装饰,各教堂内的祭台、圣母像、圣乐赞美诗、装饰壁画,等等,这些宗教艺术对信徒和一般游客都有着强烈吸引力,应该得到充分挖掘与开发。除宗教艺术之外,各宗教场所珍藏的文物品也是一笔丰富的资源。既有宗教文物品,也有一般文物品。玉佛寺内藏有《朝隆版大藏经》,极为珍贵,还收藏有北魏、唐、宋、明各代青铜器、石雕佛像,唐人写经及历代名人字画;龙华寺有著名的“龙华三宝”——明朝皇帝敕赐给该寺的藏经、范金毗卢佛和金印;静安寺内收藏佛教文物数百件,包括重建静安寺碑、明洪武大钟、各种佛像、法器和铜器、瓷器,以及历代名人字画如苏轼的《心经》书卷,明书法家祝枝山的行书,画家文征明的“独乐园图跋”,黄慎、吴昌硕等的作品;白云观内的九尊道教铜神像是明代文物,为全国其他道观所未有;清真寺、教堂等宗教场所内大都也 收藏有一些文物艺术品,开发这部分内容是增加宗教旅游景点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突出其个性的有效途径。四、宗教仪式佛教有度僧、受戒、传法、布萨、朝山、参、打七、上堂等多种多样的仪式,道教有斋醮科仪,伊斯兰教的礼拜仪式,基督教天主教的弥撒、崇拜仪式,等等。宗教仪式最能体现宗教教义,也最能烘托宗教氛围,它能从多个方面刺激人的感官,使人强烈地体验到某种宗教情感。正如文化学者格尔兹所言,“宗教仪式本身引导人们承认支持着仪式所体现的宗教观的权威,通过借助于单独一套象征符号,引发一套情绪和动机(一种精神气质),确定一个宇宙秩序的图像(一种世界观)。”“5’宗教仪式的旅游开发价值在于,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演”,“我们也许可称这些仪式为‘文化表演’,并且强调,它们所表现的,不光是对信仰者来说,宗教生活的习性与观念等晤方面的汇聚点,而且是局外观察者最易于考察到的二者间的互动点”。“6’这种“文化表演”因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因而其旅游开发价值大大提高,仪式所用的一切“象征符号”、仪式的活动内容等都可成为旅游开发的内容。上海宗教界创新意识较强,在宗教仪式的改革、创新方面更有优势,通过~定的开发,宗教仪式可以成为一大景观,吸引更多的人参观、参与。五、宗教节庆各宗教都有不少自己重要的宗教节日,在这些重要日子里总是要举办内容丰富、声势浩大、庄严隆重的纪念、庆祝活动,这种宗教节庆活动由于影响大、活动内容多样、参与性强而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佛教方面主要有佛诞日(亦称佛诞节,浴佛节)、佛成道日、佛涅磐日、盂兰盆节、其他佛、菩萨纪念日等;道教方面主要有各种神仙的纪念日;伊斯兰教方面重要节日有开斋节、宰牲节、古尔邦节等;基督教、天主教方面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等。上海宗教界在开展宗教节庆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不少好的传统。上海地区目前最有名的宗教节庆活动应是龙华庙会和静安寺的浴佛节,它们都已有很久的历史,这两个活动己成为上海地区民俗活动的一种。除了要继续开发好这两个品牌节庆活动外,上海其他宗教场所在自己重要节日里举办的纪念、庆祝、礼拜活动应给予充分重视,这些活动往往集中展示宗教文化的多方面的魅力,在活动内容项目安排,时间安排,组织方式等方面应深入研究,尽可能充分发挥其旅游效应。六、宗教人物上海近现代史上出现过很多闻名海内外的宗教名人和跟上海宗教有密切关系的名人,他们凭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在教内享有盛名,而且往往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不少宗教场所由于跟这些名人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而更加闻名。上海佛教界近现代涌现的名僧、名人很多,名僧如月霞、谛闭、持松、应慈、印光、弘一、圆瑛、冶开等等,跟佛教关系密切的名入有名居士王一亭、黄涵之、施省之、关迥之等等;上海道教方面有张维新、陈荣庆、陈樱宁等;上海伊斯兰教方面有哈德威、达浦生、买俊三、哈少夫、金子云等教内名人;上海天主教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徐光启,跟天主教相关的名人有马相伯等:上海基督教方面有吴耀宗等。这些宗教名人或跟宗教有密切关系的名人在上海活动的遗迹、遗物等实体性资源有的已被开发,如圆明讲堂内的“圆瑛法师纪念堂”,静安寺的“持松法师纪念堂” 等。应注意的是,这些名人的故居、墓地、主要活动场所等所有相关资源应有机地串连起来,综合开发。除此之外,这些名人的思想、生平事迹、对宗教和社会的贡献等以往仅作为宗教、历史学术研究对象的东西也是可进行旅游开发的内容。七、宗教文化事业上海宗教作为一种都市宗教的明显特征之一是宗教文化事业非常发达,这一点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充分表现,在上海近现代宗教史上,各宗教在文字、印刷出版事业、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传统延续至今,随时代的发展也有许多创新。目前上海宗教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有上海佛学院、上海道学院、余山修道院(天主教)、华东神学院(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学班等;各宗教大都办有自己的专业期刊杂志,如上海佛协有《上海佛教》杂志,上海道协有《上海道教》杂志,上海伊斯兰教协会有《上海穆斯林通讯》,上海天主教方面有《天主教资料汇编》、《信使》等定期刊物,上海基督教有《天风》杂志。有的宗教还拥有专门的研究、出版、流通机构,如天主教的光启社,基督教的圣诗委员会、圣经出版委员会,佛教方面的上海佛学书局等等。除此之外,上海基督教、天主教教堂还开设过中小学生英文补习班、缝纫班、烹饪班、医疗咨询服务队等,有的则举办剪纸、书法、绘画、圣乐、摄影等艺术比赛和展览。上海宗教界这种发达的宗教文化事业可资进行旅游开发的内容甚多,这也是上海开发宗教旅游资源的一个优势a第四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手段上海宗教旅游资源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怎样进行开发才能充分发挥其旅游效应?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开发工作的成败,本节内容将从比较具体的层面上探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手段问题。一、宗教建筑的修复与新建宗教建筑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中重要的一类内容,对宗教建筑进行修复或重建,是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常用的基础性手段。宗教建筑就其宗教功能的发挥而言,需要有比较完备的形制与功能,否则无法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就其旅游功能的发挥而言,更要求建筑形象与文化信息的尽可能丰富与完整。许多宗教建筑因其年代的久远而成为文物建筑,可能在历史、建筑等方面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专业人员的评价甚高,但由于文物学与旅游学对文物建筑的内容与形象完整性问题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对那些专业人员评价甚高的宗教文物建筑,大众旅游者未必买帐。比如,从文物角度来看,宗教建筑的完整性是以物质构成的真实性为前提,只要有遗存,哪怕是残缺不全的,也不影响其作为文物存在的价值,但在文化内容上可能是相对不完整的。一个塔是文物,如上海的泖塔、李塔、南翔寺塔等,它们有其自身形象与历史文化内容,但它未必有完整的佛教活动方面的信息;一个寺院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历史原构可能仅仅是一个塔,没有大殿、配殿等完整的建筑设施,它是一个不完整的寺院建筑,一个不完整的佛教文化载体,它的旅游价值就很小。如上海的“真如寺”,原本仅有一个大殿,这个建筑是上海地区遗留至今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 很高的文物价值,但它没有佛像、配殿,所以没有游客香火,只是孤独的一个文物。自从开辟为佛寺后,添加了观音殿、天王殿、讲堂、斋堂等建筑,使其形制与功能比较完备,旅游价值得以发挥(47)0为进一步增加吸引力,寺内近年又新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宝塔,塔高53米,共ll层,外有回廊木栏,可供游人登高眺望,成为上海西大门一道风景线。“”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宗教建筑的文物价值不等于旅游价值,对那些在宗教、历史或其他方面有特殊价值的宗教建筑,在旅游开发中有通过修复、重建或美化等手段进行开发的必要。如南翔寺双塔,由于南翔寺早己不存,双塔本身的旅游价值自然降低,要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最好是能复建南翔寺与之配套。类似的例子还有上海城隍庙头门对面曾经有过照壁、旗杆及鼓亭等物,它们原与城隍庙构成一个完整的明清老建筑群,但现已不存,欲增添城隍庙的明清风貌,重建这些原存的配套建筑是最有效的途径。对那些确实比较孤立、难以恢复完整的宗教建筑,则可以通过园林化、博物馆化等手段使之成为人们休闲、游览的场所,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旅游价值和功能。二、宗教功能设施的完善可发挥旅游景点功能的各类宗教场所中超验空间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这也是其成为宗教场所的根本所在。超验空间主要由塑像、壁画、宗教装饰品、宗教用品、朝拜、礼拜设施等宗教功能设施所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比上面论述的具体的建筑空间的营造更为重要,它跟宗教的教义、教理等核心内容关系更加密切,它直接影响到信徒、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上海佛寺、道观、清真寺、各类教堂内这部分内容的开发空间和潜力还很大,既要重视对新设施的创建,又要重视对原有功能设施的维护与修复,在教义、质量、工艺水平等方面必须严格控制。三、宗教艺术的挖掘整理与发扬上海宗教在雕刻、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宗教艺术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和长久的积累,挖掘、接理这部分成果对于提高上海宗教旅游景点的文化品位意义重大。在开发这部分内容时要有新思路,不能固守传统的做法,以往这类工作都只在宗教场所内进行,参与者以宗教内人士为主,所以难以取得大的社会影响,欲充分发挥其旅游效应,必须要在“变”上下功夫。如上海佛教音乐、道教音乐的整理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若只局限于寺庙内,肯定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全可以组成佛、道教音乐团到社会上公开演出,举办音乐会,把其对象人群扩大,从而扩大影响,上海佛教界己做了尝试,佛协和上海音乐家协会已联合举办了两届“中国梵乐音乐会”(1987、1995)效果相当不错。“”进~步而言,上海佛道教音乐、基督教、天主教的圣乐等都可择其精华部分制作成录音带、VCD光盘等公开向信徒、游客发行,是很好的宗教旅游纪念品。上海有的宗教场所在制作宗教用品、印制典籍等方面有传统工艺,如天主教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上海佛学书局等。历史上土山湾孤儿院设立有制作宗教用品和印刷宗教经书的工场和印刷所,它实际上是供应上海和各地天主教会各种宗教用品和经书的~个营业所,在天主教史上有相当影响;上海佛学书局则在印刷、出版、流通佛学书籍方面有特长,这些有传统影响的宗教工艺力量在今天的旅游开发中依然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四、宗教文物的整理、宣传与展示 上海不少宗教场所内珍藏有很多宗教、历史文物,它们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在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笔宝贵的宗教旅游资源。分门别类整理这些宗教文物珍品,改善展示手段和传播手段,使它们成为游客容易感知、乐于了解的东西,这对于其旅游效应的发挥至关重要。一方面可在寺庙内专门开办永久性的宗教文物展览馆,另一方面也可与其他宗教场所联合,变换地点举办临时性的宗教文物联展,使其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同时还可以以这些文物为题材制作各种各样的旅游纪念品。这对于提高宗教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表现宗教场所的独具个性等都有重要意义a五、提高宗教仪式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在遵守宗教教义、教理的基础上,可通过改革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的内容、变换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等手段提高宗教仪式、宗教活动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如宗教场所可根据游客人数变化规律,在每天游客人数达到高峰时举行一些可临时举行的宗教仪式;可深化宗教仪式的内容主题,与上海本地民俗文化相结合提高文化内涵与可亲性。上海城隍庙在这一点上做了尝试,在1999年除夕之夜2000年大年初一“烧头香”活动中,城隍庙组织了以“金龙腾跃迎龙年“为中心的科仪和民俗活动,通过舞龙表演、祝愿科仪、摸福袋、串福门等将道教科仪与上海地区民俗相结合,受到信徒与游客的称赞‘50)。佛教寺院内可设立主要面向香客、游人的固定讲坛(堂),定期不定期地延请佛教高僧、名人登坛讲经说法,在讲坛布置、讲授内容、讲授形式、仪轨等方面精心安排,定能吸引广大信徒、游客积极参与;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可通过举办主题性礼拜活动、发挥唱诗班的表演功能、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比赛展览活动等途径,吸引教内外人士的积极参与,扩大影响。六、宗教节庆活动的组织与开发宗教节庆活动以其丰富的内容、热烈庄严的气氛、较强的参与性与娱乐性而备受信众和游客的青睐,上海地区最有名的宗教节庆活动是龙华庙会和静安寺浴佛节香会,二者在上海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影响很大。龙华庙会自1990年重新举办,每年举行,吸引了很多游客。它在活动内容、形式、项目的开发上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由于是年年举行,这就要求在深度开发、创新开发方面下大功夫研究,也只有在紧紧把握深化其宗教朝拜功能、强调参与性与娱乐性、保持文化艺术方面的内涵与品位的基础上全面审视,才能增强其旅游吸引力。静安寺浴佛节在组织开发方面,应该说问题不少。在信息传播、活动内容安排、游客行为管理、现场秩序维持等许多方面还不如人意,在这些方面下功夫方能给游客留下较好印象。值得一提的还有龙华寺“撞钟迎新”活动,由于“撞钟”在宗教上有其独特含义,并且选择了辞旧迎新这一特殊时刻,因而这一活动有其市场,不过目前存在活动内容单调、参与范围较小等问题。需注意的是,严格来说,龙华庙会、龙华迎新撞钟不能算是宗教节庆活动。龙华庙会早己成为上海地区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龙华迎新撞钟则是近年来旅游部门把具有宗教意义的撞钟活动,跟传统民俗节日巧妙结合起来的一个创造。这里涉及到宗教节日与民俗节日关系的问题a各宗教都有自己教内固定的节日,在固定节日里都要举行一些庆祝、纪念活动。近年来出现一种新趋向⋯-有的宗教节日已成为社会大众也过的民俗节日,如圣诞节。而在一些传统民俗节日里,如元旦、春节等,宗教组织、宗教场所也大都举办相关主题活动。这种 趋向事实上为宗教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发拓宽了思路⋯⋯在重要的宗教节日、民俗节日里都可精心组织一些有针对性主题的活动,吸引过节的信徒、游人。近几年来,基督教、天主教教堂在圣诞节、元旦节等节日里曾尝试举办主题礼拜如“音乐礼拜”、“烛光礼拜”等活动,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其实各种宗教包括道教、伊斯兰教都有举办节庆活动的传统,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旅游效应,值得认真研究。七、宗教学术研究活动、宗教名人纪念活动等的组织与开发上海宗教界在这方面有丰富的资源,也有较好的基础。通过举办此类活动,可深入挖掘上海宗教历史文化内涵,扩大上海宗教场所的知名度。同时,参加活动的研究专家的行为本身也可发挥旅游景观的作用,吸引中外信徒和游客前来参加。在举办这类活动时最好能同时举办有关活动主题的展览、展示活动,有助于形成综合吸引力。八、宗教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设计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上海是闻名的旅游购物大都市,宗教旅游景点内的购物问题也应注意。宗教旅游者参加宗教活动时往往需要一些宗教用品,如纸、香、像、小册子、祭神礼品等,这些宗教旅游用品的消耗量很大,由景点进行开发既能保证质量规格,又易于管理。宗教旅游纪念品则是大多数到宗教景点旅游者都想购买的,上海各宗教场所都有开发纪念品的题材资源——独特的建筑形象、神像雕塑、壁画故事、宗教器具等,它们和不同的制作材质相结合就能开发出不同的纪念品,如明信片、宣传册、录音带、VCD光碟、各种雕刻品、宗教法器复制品等等,上海佛道教音乐,基督教赞美诗,佛道教的宗教仪式,各宗教的节庆活动等都可制作成宗教纪念品供信徒、游客购买。这样既可满足信徒、游客的购物留念的心理需求,又可宣传宗教景点形象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增加旅游经济效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注意的是,这类物品的开发必须严格遵守宗教教义、教规之要求,要突出其宗教象征意义。九、宗教饮食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上海佛教素斋和伊斯兰教清真食品的开发。上海佛教素斋素有盛名,闻名海内外,其独特的烹调技艺、鲜嫩的滋味、丰富的营养及食疗作用使其对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除了接待宾客、信徒满足其饮食需求外,上海佛教素食应通过其他途径进一步扩大旅游效应,如举办素菜竞赛、素点心汇展活动,扩大影响;编制出版上海佛教素斋品尝指南、上海佛教素斋研究等一类的小册子;引进品牌运作,开发宗教旅游食品,创出上海佛教素斋的名牌,等等。伊斯兰教清真食品由于严格注意卫生、注意保健和营养、突出“善”的理念等颇受人们的喜欢a上海伊斯兰教清真食品也很丰富,不过清真寺直接生产的不多。可以通过有组织地研究、有效的品牌运作等手段开发清真食品,深入挖掘清真食品的文化内涵,创上海清真名牌,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般而言,在实际开发工作中,总是同时使用多种开发手段,形成综合的旅游吸引力。 第五节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在对上海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无论是在开发内容还是在开发手段上都要注意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这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工作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开发活动在广度、深度、规模各方面都不能超出宗教旅游资源自身的承载能力,不能为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破坏性开发,那是得不偿失。要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可以开发的进行科学开发,条件不成熟的要认真保护,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开发。另外,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大多是历史文物,在开发活动中始终要注意保护,尽可能避免因开发而造成的破坏。二、注意宗教旅游景点环境的整治。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往往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之机而兴起,这在全国各地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中几乎都出现过,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也应注意这一问题。上海玉佛寺周围曾经一度被算命的、看相的、测字的“先生”所占据,经过集中治理后情况有明显好转,但仍不彻底。龙华寺门前往西50米内曾站有十几个算命、看相“先生”,见到人从跟前过就招呼算命、看相;静安寺在举行浴佛节时,曾有假气功师到寺内发功治病骗取钱财,也有一些非法宗教组织趁人多时散发小册子,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宗教景点的形象,给游客带来许多不愉快的经历,应该依法进行严格管理与整治,消除这种不和谐局面。三、注意宗教场所内安全保卫工作。开发宗教旅游资源时,要时时注意宗教场所内各种宗教文化资源的安全,这些文化财产不能因开发中的疏于管理或开发手段不当而遭破坏。安全、保卫工作的重点在于防火、防盗、防破坏,也要防止因开发不当而造成的损坏。涉及这些物品的旅游开发活动,必须事先拟定好周密的保护方案,考虑到任何一种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把防范工作做到前面。四、注意保持宗教场所的清静环境和宗教气氛。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切忌以营利性、娱乐性活动内容破坏宗教场所的清静环境和宗教气氛,这既有对开发内容进行恰当选择的因素,也有对游客行为加以管理的因素。前者是指在开发宗教旅游资源时(尤其是那些事件型的旅游资源),不要选择跟宗教氛围相冲突的内容,一切都要符合宗教教义和教理;后者主要指对游客在宗教场所内的一些不文明言行进行管理。这两个方面都要注意。五、重视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在科技条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要敢于采用一些合适的现代科技手段去开发景观,如龙华古塔外面安装彩灯后,当彩灯全亮时它展现出另外的魅力,使其原有形象得到改变,给人一种新鲜感和另外一种美感。上海圆明讲堂念佛堂东壁新建的五百罗汉山比较奇特,它是全国第一家采用现代科学手段,集声光效果于一体的佛教艺术群塑,在表现传统题材的方法、手段上做了创新尝试。要加快宗教旅游景点上网步伐,通过互联网传播上海宗教旅游景点形象。苏州的玄妙观网站推出“网上听仙乐”节日,以全新方式演绎道教传统文化,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有力地宣传了其形象,值得借鉴。抓住上海建设旅游咨询服务网的机会,以全新形象、全新内容参与进去。只要不破坏宗教景观,不损害其质 量和美感,还是应采取一些科技手段做创新尝试的,它有可能会大大增加原景观的吸引力。六、配置必要的引导性标志物和说明文字。宗教旅游场所的景观由于其具有的“宗教性”和“历史性”,若没有专业导游的讲解或详细的说明材料,一般游客对于其宗教意义及历史文化内涵很难充分理解,这势必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不利于宗教景观吸引力的发挥。应在宗教场所内重要的、独特的宗教景观旁,通过合适的媒体对该景观的宗教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作比较详细、正确的说明,以使游客认识到景观的价值。或设立信息咨询台,或现场解说,或设置声讯影视设备,或在易见之处设置游览图和各种引导性标志来让游客了解,等等,这样才能满足日渐增多的已占游客主体的散客旅游者的需求。七、注意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涉及到旅游管理部门、宗教管理部门、宗教活动场所、文物管理部门、房地局、园林局等相关单位的合作与协调。由于宗教问题本身比较复杂,并且上海又处于全国改革开放前沿,是中西文化交汇的前沿,所以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应该慎重,相关方面要密切合作,拿出有效措施。由旅游管理部门牵头进行的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只要遵守国家和上海市的宗教政策、文物政策,只要能尊重教职人员和信徒的宗教感情和宗教权益,基本上就可得到相关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当然实际做起来时不会这么简单,但只要朝着这个大的方向发展,合作总是能够实现的。相关部门间的合作是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开发能够顺利、有效进行的组织保障。38 结束语: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上海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和上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言,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和意义。不论是跟全国同类资源相比,还是跟上海地区其它类旅游资源相比,上海宗教旅游资源都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和多方面的开发优势,它有着非常丰富的可资开发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够全面认识上海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坚持正确的开发原则,采取科学的开发手段,对它进行综合开发,那么,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在丰富上海旅游活动项目、充实上海都市旅游文化内涵、促进上海旅游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定能切实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注释:(1)葛壮·略论近代上海佛教文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2)葛壮·略论近代上海佛教文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上海‘九五’社会发展问题思考”课题组·上海跨世纪社会发展问题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459页。(4)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60、367、368页。(5)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13页。(6)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37页。(7)上海勘察设计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245页。(8)张绥.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287页.(9)张绥.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288页。(10)张绥.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295页。(11)张绥.东正教和东正教在中国.学林出版社,1986.29l一292页。(12)葛壮·宗教和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309页。(13)葛壮·宗教和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309页。(14)陈同,末钻友,马军·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74页(15)上海年鉴1999·上海年鉴社出版,1999·440页(16)上海建筑施工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46页(17)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249页。(18)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416页(19)1987上海文化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380一38l页(20)1989上海文化年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41页(21)1991上海文化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杜,1991·206页(22)上海城市规划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409—4lO页(23)1992上海文化年鉴·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出版,1992·251页(24)1995上海文化年鉴·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出版,1995·255—256页(25)上海经济年鉴·1998·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经济年鉴”社出版,1998·395页(26)周慕尧·实现上海旅游业的跨世纪腾飞-上海国资,2000.6(27)龚学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上海旅游业·上海国资,2000.6(28)张帆·浅论上海旅游产品开发的认识障碍·旅游科学,1996.3(29)蔡达峰·上海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合作对策研究·上海“九五”社科规划课题年度项目,12页(30)肖星·论中国现存西洋近代建筑的旅游开发·经济地理,2000·1(31)上海经济年鉴·1998·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经济年鉴”社出版,1998·395页(32)蔡达峰·上海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合作对策研究·上海“九五”规划课题年度项目,6—7页(33)屈海林,邱汉琴·香港一一东南亚都市旅游的成功典型·见:梅均主编·都市旅游研究·复旦 大学出版社,1996(34)陈同,宋钻友,马军·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53页(35)陈同,来钻友,马军·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61页(36)陈同,宋钻友,马军·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361~362页。(37)上海年鉴1999·上海年鉴社出版,1999·438页(38,马耀峰·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科学出版社,1999(39)周慕尧·实现上海旅游业的跨世纪腾飞·上海国资,2000·612页。(40)上海市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外·《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知识问答。上海道教,2000‘2(41)杨桂华.旅游资源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179页-(42)徐华龙·黄浦江畔的民俗与旅游·旅游教育出版社,[996·196页。(43)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662--666页。(44)阮仁泽,高振农·上海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467页。(45)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35页。(46)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29页。(47)蔡达峰·上海文物建筑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合作对策研究·上海“九五”社科规划课题年度项目,(48)真如宝塔——申城一道风景线·文汇报,2000·4·12a(49)1996上海文化年鉴·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出版社,1996·201页.(50)上海城隍庙春节进香有新意·上海道教,2000·1。附录一:上海宗教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一览表名称宗教类别所处位置所属区、县小桃园清真寺伊斯兰教复兴东路小桃园街52号福佑路清真寺伊斯兰教福佑路378号慈修庵佛教榛岭街15号沉香阁佛教沉香阁路29号护国禅寺佛教江阴路101号黄浦区(原黄浦、南市上海城隍庙道教方浜中路247号二区)14处上海白云观道教西林后路100弄8号大境关帝庙道教小北门大境路269号清心堂基督教大昌街30号圣三一堂基督教江西中路九江路口慕尔堂(沐恩堂)基督教西藏中316号董家渡天主堂天主教董家渡路185号天主教若瑟堂天主教四川南路36号敬一堂天主教梧桐路137号静安寺佛教南京西路1686号静安区7处圆明讲堂佛教延安西路434号41 上海居士林佛教常德路418号怀恩堂基督教陕西北路375号新恩堂基督教乌鲁木齐北路25号小德肋撒堂天主教大田路370号西摩会堂犹太教陕西北路500号玉佛寺佛教安远路170号真如寺佛教真如镇后山门街5号普陀区3处沪西清真寺伊斯兰教常德路1328弄3号龙华寺、塔佛教龙华路2853号徐家汇天主堂天主教蒲西路158号国际礼拜堂基督教衡山路53号徐汇区5处东正教圣母大堂东正教新乐路5S号犹太教堂犹太教虎丘路景灵堂基督教昆山路135号恩德堂基督教武进路锡克教锡克教堂东宝兴路326号(印度)虹口区7处下海庙佛教昆明路73号虹口圣心堂天主教堂南浔路西本愿寺(日本庙)佛教乍浦路455号摩西会堂旧址犹太教长阳路62号东正教圣母大堂分堂东正教皋兰路16号卢湾区2处法藏讲寺佛教吉安路171号法善庵佛教政本路338号上海市基督教沪东堂基督教国和路350号杨浦区3处景星路清真寺伊斯兰教景星路闸北堂基督教宝通路340号闸北区1处福缘禅院佛教镇宁路465弄3l号甲沪西礼拜堂基督教长宁路1465号长宁区2处法华塔佛教嘉定镇州桥老街南翔寺双塔佛教南翔镇香花桥北堍南翔寺经幢佛教南翔古猗园内嘉定区5处太德念佛堂佛教南翔镇和平待16弄4号吴兴寺佛教外冈镇北西林寺、塔佛教松江镇中山中路654弄松江区11处松江清真寺伊斯兰教松江城西缸甏巷2l号李塔佛教松江李塔镇松江唐经幢佛教松江镇中山中路小学内兴圣教寺塔(方塔)佛教松江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东禅寺佛教华阳桥镇东明代砖刻照壁道教松江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园内小昆山基督教堂基督教小昆山鹤溪街115号余山天主堂天主教松江城北余山上护珠塔佛教松江天马山中峰 秀道者塔佛教松江北余山上松隐禅寺佛教松隐镇亭枫公路北侧华严塔(松隐塔)佛教在松隐寺内东林寺佛教朱泾镇东林街】60号金山区6处性觉寺佛教枫泾镇北五龙禅院佛教新农乡五龙村万寿寺佛教金山卫镇宝山净寺佛教罗店镇塘西街静修观音寺佛教横沙乡横沙岛民生村宝山区2处颐浩禅寺佛教金泽镇20号报国寺佛教朱家角镇淀峰村青龙寺、塔佛教白鹤镇青龙村青浦区5处泖塔佛教沈巷镇张家圩村法会庵佛教重固镇庆云寺佛教新区合庆镇庆丰村浦东新区10处潮音庵佛教顾路乡李家盘14号长仁禅寺佛教川I沙镇王桥街2号宝莲庵佛教高南乡解放村钦赐仰殿道教源深路张杨路口祟福道院道教杨思南街圣堂露德圣母堂天主教』I『沙县唐镇40号张家楼墨心堂天主教张家楼326号其昌栈天主堂天主教浦东大道666号傅家玫瑰堂天主教浦东大道1115号万佛阁佛教奉城镇北门上真道院道教新寺镇内奉贤县3处南桥天主堂天主教南桥镇西街广福讲寺佛教中兴镇南首寿安讲寺佛教祟明县城东门外观音庵佛教新民乡平南村崇明县5处慎修庵佛教港东乡新行村寒山寺佛教县城东门清凉庵佛教惠南镇立新路南汇县4处定慧庵佛教大团镇永春西二路巽龙庵佛教周浦镇南八灶净心庵佛教泥城镇横巷村+此表根据《上海掌故辞典》(薛理勇主编),‘上海佛教寺院纵横谈》(潘明权著),《上海游乐大观》(沈梅华主编)、《上海旅游手册》(道书明主编)等书籍综合整理而成。 附录二:黄浦区名称特色/意义上海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大、最有名的清真寺,是上海伊斯兰教对外联系的小桃园清真寺活动中心,国内外声誉较高。为上海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福佑路清真寺上海伊斯兰教徒活动、礼拜的重要场所,开办有伊斯兰教经书流通处。上海城隍庙上海最著名的道观,上海地区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上海著名道观,上海重要的宗教胜迹,在广大道教徒和信众中有崇高地位,海上自去观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和上海道学院所在地.具有400多年历史的道教庙宇,因建在上海古城墙上从而保存了上海仅有的大境关帝庙一段古城墙而闻名,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上海最大的尼姑庵,全国最大的比丘尼道场之一上海市沉香阁文物保护单位。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所在幕尔堂(沐恩堂)地。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慈修庵上海有名的尼姑庵,上海优秀近代建筑。敬一堂上海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中国厅堂建筑形式的天主堂。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座大天主堂,至今保存完好,是上海现存最早的天主堂:董家渡天主堂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附录三:静安区名称特色/意义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有1700多年历史,全国重点佛寺:寺内设有全国唯静安寺一仅存的密宗坛场,大雄宝段内供奉一尊高达3.78米、堪称全国之最的玉佛像;浴佛节极有名。怀恩堂上海较有影响的基督教堂,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上海佛教居士林上海市唯一在家佛教徒的修行场所西摩会堂青年上海最大的犹太教会堂,属稀缺资源,具有希腊神殿式的造型。因其创始人圆瑛法师长期担任中国佛教界领袖之故而闻名海内外,是全国重圆明讲堂点佛寺,内设“圆瑛法师纪念堂”,寺内供佛舍利,是上海唯一供佛舍利的寺院.名称特色/意义全国重点佛寺,上海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也是上海建筑最雄伟、规龙华寺、塔模最宏大的佛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历史悠久的游览胜地,龙华塔为上海最古老宝塔.徐家汇天主堂上海最大、最著名的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的中心,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国际礼拜堂上海最大的一所涉外基督教礼拜堂,是上海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雄蒴。东正教圣母大堂上海规模最大,保存十分完好的东正教教堂,具有浓厚的俄罗斯建筑风格,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 附录五:普陀区名称特色/意义全国重点佛寺,因寺内供奉玉佛而得名。是国际上闻名的沪上名刹,上海地玉佛寺区接待外宾最多的佛寺。上海优秀近代建筑,上海佛教协会,上海佛学院皆在该寺。江南保存最完好的元代全木结构寺庙,寺内正殿是上海地区遗留至今最早的真如寺木构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高53米的佛塔为上海最高宝塔。上海重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是上海近年来规模较大、设计新颖而又不失传沪西清真寺统特征的清真寺建筑。附录六;松江区名称特色/意义上海保存较完整的最早的伊斯兰教建筑,中外结合的建筑风格全国少见,松江清真寺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现存最古的石经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保留在地面松江唐经幢上的最古老的建筑。是江南古塔中保留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斗拱部分保留宋代原物达总数的方塔(兴圣教寺塔)62%),有“江南造型最美的塔”之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林塔(圆应塔)上海地区最高的古塔(469米),建有宝塔文物陈列室,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余山圣母大教堂现存最华丽的耶稣会天主教堂,是上海天主教的朝圣地,曾被罗马教廷敕封为“乙等大殿”(仅次于罗马教廷大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砖刻照壁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雕刻艺术高超。因其塔身倾斜度较大而有“上海比萨塔”乏称,成为上海一大奇观,是上护珠塔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记当论文定稿打印出来的时候,我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一年前选定这个题目时,本想通过比较扎实的资料准备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把它做得尽可能好一些,但由于我个人的学术水平有限,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仍留下一些遗憾,有待我进一步努力。在复旦读研究生三年来,我的导师沈祖祥先生在学业和生活上曾给予我许许多多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本论文的写作从选题到思路设计、资料选择、文字润色等都得到他的悉心指导,令我非常感动。在这里,我要向他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同时,我也要向教研室的夏林根老师、陈宗海老师、赵长华老师、后志刚老师、杨正泰老师、吴本老师、马梅老师表示我的感谢,他们都曾在学业上给予我诸多指导。找还要感谢历史系的邹振环老师,我从他所开的“中国文化”课程中受益颇多。李萌2001年5月17曰于复旦南区4-6012室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