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

ID:32596307

大小:62.2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2-13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_第1页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_第2页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_第3页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_第4页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级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1・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是艺术: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又是科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模式。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它们都包含一套技术程序,具有规律性,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吋候,耍考虑对彖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们需要天赋、需耍创造性的反复实践,它又是一种艺术。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耍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2•两种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皮亚杰、维果斯基)一、皮亚杰

2、:建构主义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屮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皮亚杰提岀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对教育的启示(意义)第一、教育口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第二、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第三、教学活动要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平衡状态第四、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维果

3、斯基:理论核心内容1•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2.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3.认知发展和言语发展休戚相关4.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启示:1•教学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3.“搭建支架”是一种冇效的教学方法;3、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重点为科尔伯格的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科尔伯格,当代美国最著名的道德发展心理学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科尔伯格的理论特色1•主张每个人的道徳都是随年龄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2.将习俗一词引人其理论屮。(二)关于品徳的基本假设1.随着年龄

4、的增长,个休的道徳将由他律道徳向自律道徳发展。1.个休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道徳判断的自律发展有直接影响。2.道徳发展的阶段水平或类型与道徳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三)一种经典的研究儿童品德发展的方法: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四)科尔伯格关于个体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对教育的启示:1・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不应将道徳原则直接交给儿童。2.不能用权威的影响向儿童灌输道德。3・理解和关心儿童道德思维的成氏。教师应鼓丿別和发展学生的不仅是道德的而口是明智的思维。3.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两难问题,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推理。4.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教师评价自己的道德发展水平更

5、有利于教师对他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感知。5.教师应该知道对任何一种道德发展理论都是不能全盘接的。4、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问题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个别差异的表现(1)智力的并异:(2)认知差异:(3)性格差异;(4)兴趣差异;(5)性别差异-:对教育的启示:对教学的启示(一)承认差异一容纳;尊重差异一欣赏;善待差界一发展。对教学的启示(二)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按能力分组。对教学的启示(三)个别化教学、分层次教学。个别化教学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1)优点: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训练独立学习、独立钻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2)缺点:教学方法单一;不适合口觉性

6、差的学生;代价昂贵;学生的人际关系。小组合作练习:选择某一教学内容,设计一堂关于这一学习内容的教学单元,尽量将加徳纳的七种智力训练包含进来。5、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与职业倦怠。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五度:高度、深度、广度、精度、新度(二)教师的能力结构:知识价值判断能力、信息选择加工能力、组织沟通能力、教学综合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三)教师的人格结构:责任心、自信心、宽容心、合群心。(四)教师职业角色: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考、班集体的领导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二、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也译

7、为“职业枯竭”或“工作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社会因素(二)组织因素(三)个人因素缓解:个人方面:提高口己的耐压能力增强口己工作的内部动力,了解门我,悦纳门我,乐观,积极向上,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行门我调适并借助于他人力量。学校管理方面:学校领导耍改变领导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