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5427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2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肖明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结题报告凌源市三家子中心小学肖明权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
2、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实际,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三、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
3、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四、研究重点。(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
4、践,创出自己的特色。五、研究原则。1、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2、趣味性原则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3、层次性原则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4、创造性原则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5、可操作性原则课题小组提出
5、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六、研究对象我校3—6年级的学生。七、研究方法1、事例剖析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2、行动研究法《“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3、理论探究法根据研究中出现的新经验、新观点、新问题,及时进行理
6、论分析与升华,用以指导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4、调查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5、成绩测试法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因而要对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进行测试,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研究成效。八、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内容)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主要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朱作仁、叶圣陶教育名家、前辈有关读写结合教学的论说,关于读写结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
7、等。学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个人课题交流活动等。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实施方案: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和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阅读课中读写结合的认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的不足,调查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为分析形成原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加强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调查报告由二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读写习惯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大家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有较大提高,
8、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如实填写,谢谢!一、选择题(每道选择题共设A、B、C、D四个被选答案,请您在备选项中选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然后在上面打√。)《“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材料1、背诵课文()A、主动背诵课文B、教师要求背诵课文就背诵C、不太认真背诵课文D、不愿意背诵课文2、质疑问难()A、能主动质疑B、有时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C、发现问题时主动质疑D、没有质疑3、圈点勾画()A、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