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85132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设计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吕晓红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二、教学重点: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三、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活动:成语是我国语言园地里一朵瑰丽的奇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琅琅上口的成语,课代表带领同学们读一读,咱们做一个课前热身。幻灯片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由读、个人读、男女生合作读、拍手读。太史公迁大家风范子承父业家学渊源栉风沐雨名山大川挺身而出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忍辱负重巨制鸿篇无韵离骚藏诸名山史家绝唱不
2、刊之典真美!琅琅的读书声令人陶醉!这些词语都能理解吗?不理解没关系,可有没有同学知道《中华成语千句文》中的这组词语是写谁的?司马迁对,这组词语描述的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2课,走近这位被载入史册的伟人,感受他熠熠生辉的精神魅力!四、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论读课文,纠正错音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两两合作轮读课文,纠正错音,发现需要强调的字音可以写在黑板的左侧。教师检测易错音:飞来横祸记载隶字指定读,齐读。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在遭到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咐
3、,矢志不渝写成《史记》的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自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疑问,或者有没有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问题预设: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3.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二)深入品读,积累内化(过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出示“学法指导”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相关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抓住关键词句或结合插图理解“发愤”,也可以简单地写写批注。特别让你感动的语段要反复朗读,读出人物的心
4、情,读出自己的感受。2.小组内交流补充,相互提高。学生自主互助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四)组织交流,引导点评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1)受环境的熏陶。(结合文中句子“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2)受父亲的影响。(结合文中句子“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3)资料拓展:司马迁自幼深受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二十岁就开始漫游全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风土人情,后
5、又随汉武帝巡守封禅,游历各地。这些经历为司马迁日后撰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师相机评点:你们很会读书,善于从书中得出自己的见解;你们能从课外资料中应证自己的观点,真了不起!(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热爱历史的父亲却在耳濡目染中影响了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必要时范读)(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痕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A、父亲是怎样吩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B、他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朗
6、读时语速比较慢),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C、指导朗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D、让我们一起读。司马迁是要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导)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历史,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史书的编写。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1)犯颜直谏招致横祸正当司马迁谨遵父亲遗命,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他人生的最大的灾难降临了,书上用了一个词叫“飞来横祸”,谁来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学生都能较容易的理解为:意外的
7、灾祸教师引导:这是一场怎样的“横祸”,文中的那位将军是谁?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资料,若学生无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提前准备的一些资料。请大家快速阅读资料一,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让老师也明白这飞来横祸具体指什么?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继续跟匈奴作战,被三万骑兵团团围困,最后李陵终因敌众我寡,战败被俘。李陵投降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召集大臣议定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