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

ID:32018475

大小:2.75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1-30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_第1页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_第2页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_第3页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_第4页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思维方式的分析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锹如8年岁月777日摘要相对于西方文论而言,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有着鲜明的民族个性,其中对“比类"型思维特征的研究以及自身的“比类”型思维方式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思维方式主要

2、表现在四个层面上:一是譬喻形容;二是连类比较:三是两极观念下的辩证思考;四是心物交融、虚实相生、由举-N反三的思维方式。它有着适合描述事物内在的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性质特征和适合对文学现象和批评对象的宏观把握等诸多优点。当然,它也有着若干不足:缺乏对概念定义的精确描述,不利于建构严密的理论体系,容易导致文本上的牵强附会,等等。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中西方思维之长,以达到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进行创新之目的。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比类思维方式:譬喻形容;连类比较AbstractCompareQtoocciden

3、talliterarycriticism,Chineseclassicliterarvcriftcismpossessesitsspecificcharacter,inwhichtheanalysisanduseofthemethodof“comparative”thinkingisveryimportant.Fourformsmainlyreflectthjsmethod:1mages,daSs谲catjonandcomparison,dialecticalthinkingintheconceptof‘‘vin,,and

4、“yang”,aIlddrawinferenceaboutothercasesfromoneinstance.Thismethodcanbeadoptedfordescribingtheinternalnaturesofsomethingthatisdifficulttoexplaininwords锄dformacroscopicallygraspingtheliteraturephenomcnonandthecriticismobjects·0fcourse,italsohassomedeficiency:lackofe

5、xactdescriptionoftheconcepldefjnjcion,goingagainsttoconstructrigoroustheoreticalsystem,easytocauseelsegeslsinthetextandSOon.Therefore,weshouldadopttheadvantagesofchlneseandoccidentalthinkingmode,SOastomakesomeinnovationsjnthemethodologyofChineseclassicliterarycrit

6、icjsm.Keywords:Chineseclassicalliterarycriticism;themethodofcomparativethinking;images;classificationandcompafisonII目录目录引言⋯⋯⋯⋯⋯⋯⋯⋯⋯⋯⋯⋯⋯⋯⋯⋯⋯..1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对“比类"型思维方式的研究⋯⋯⋯⋯3第一节“比类”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3第二节隋唐时期文论对“类”、“属对”分类思维方式的总结⋯⋯⋯.8第二章“比类”型思维方式对文论本身的影响⋯⋯⋯⋯⋯17第一节批评文体的文

7、学化⋯⋯⋯⋯⋯⋯⋯⋯⋯⋯⋯⋯⋯17第二节“比类”型思维方式对文论的具体影响⋯⋯⋯⋯⋯⋯⋯18(1)譬喻形容⋯⋯⋯⋯⋯⋯⋯⋯⋯⋯⋯⋯⋯⋯⋯⋯⋯⋯18(2)连类比较⋯⋯⋯⋯⋯⋯⋯⋯⋯⋯⋯⋯⋯⋯⋯⋯⋯⋯22(3)两极观念下的辩证思考⋯⋯⋯.⋯⋯⋯⋯⋯⋯⋯⋯⋯.⋯.26(4)物交融、虚实相生:由举一到反三的思维方式⋯⋯⋯⋯⋯⋯⋯.29第三章“比类”型思维特征产生的渊源⋯⋯⋯⋯⋯⋯⋯36第一节语言文字的渊源⋯⋯⋯⋯⋯⋯⋯⋯⋯⋯⋯⋯⋯..36第二节文学创作中风骚比兴的传统⋯⋯⋯⋯⋯⋯⋯⋯⋯⋯.37第三节名辩学的渊源⋯⋯⋯⋯⋯⋯⋯⋯⋯⋯

8、⋯⋯⋯⋯.39第四节人物品评风气的影响⋯⋯⋯⋯⋯⋯⋯⋯⋯⋯⋯⋯.4l第五节玄学与禅道思想的影响⋯⋯⋯⋯⋯⋯⋯⋯⋯⋯⋯..42第六节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44第四章“比类”型思维的长处与不足⋯⋯⋯⋯⋯⋯⋯..46第一节适合文学创作的意境描述⋯⋯⋯⋯⋯⋯⋯⋯⋯⋯⋯46第二节适合对文学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