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ID:32012324

大小:1.5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1-3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1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2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3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漳州市医院 血液科定义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严重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特殊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激活人体凝血系统,导致微循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综合征,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严重疾病病理过程的重要中间环节。发病机制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1)组织因子(FⅢ)或组织因子类似物(肿瘤细胞、红细胞、白细胞)通过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微血栓形成2)一些外源性物质也具有组织因子样作用,如:某些蛇毒、羊水、胎儿等发病机制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因子Ⅻ激活致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激活因素有:1)血管内皮损伤,如感染、

2、缺血、缺氧、酸中毒2)某些细菌、内毒素、病毒、某些药物等直接激活因子Ⅻ凝血系统激活循环中继发性纤溶消耗性、降解性血小板凝血因子减少相关器官血栓栓塞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止血功能障碍微血管栓塞症状多发出血倾向中枢:谵妄、昏迷皮肤:灶性缺血,表面坏疽胃肠道:急性溃疡急性心肝肾功能衰竭中枢:颅内出血、意识障碍皮肤粘膜出血胃肠道出血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DIC的诊断 一、必需具有产生DIC的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占31%~43%细菌G-细菌感染是DIC最常见病因。恶性肿瘤占24%~34%病理产科占4%~12%手术外伤占1%~

3、5%全身各系统疾病约占15%DIC的诊断 二、至少需备2种临床表现①多发出血倾向②原发病不能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和体征④抗凝治疗有效临床表现--出血倾向出血倾向:是DIC最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84%~95.4%特征:多为自发性、持续性渗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黏膜、牙龈、伤口及穿刺部位。其次为内脏较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咳血、呕血、血尿、黑便和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出血倾向临床特点:1)出血多突然发生而原发病不能解释2)出血部位广泛、多发3)出血伴有其他DIC表现4)常规止血治疗

4、无效临床表现休克或微循环障碍:临床特点:1)突然发生2)与DIC其他表现并存3)休克早期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肾、肺、大脑皮质)4)休克多属难治性临床表现--微血管栓塞微血管栓塞:临床特点:DIC的栓塞为微血管栓塞:分布广泛、弥散,较少出现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局部定位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微血管栓塞DIC的栓塞较多为体表浅层栓塞:皮肤、粘膜发绀,进而发展为广泛性血管栓塞性坏死皮肤可见瘀点、瘀斑,病灶中心有高出皮面的暗红色小血栓,其周围包绕大小不等的片状颜色较淡的出血灶病情进展时血栓周围皮肤可因缺血发生坏死脱落临床表

5、现--微血管栓塞深部脏器栓塞:表现为有关脏器的功能衰竭,发生率最高为肾脏(54%),其次肺(44.6%),再次为大脑皮质(24%)临床表现—抗凝治疗有效经肝素等抗凝治疗后症状改善,表现为脏器功能衰竭改善,出血好转临床表现--微血管病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见于约25%患者。发生溶血的原因:1)毛细血管管腔高度狭窄致机械性红细胞破坏,是主要原因2)毛细血管内纤维蛋白血栓的牵拉、挤压作用对红细胞的机械性损伤3)患者红细胞因缺氧、缺血、代谢毒性产物作用使机械脆性增加临床表现--微血管病性溶血临床表现:1)多数缺乏典型血

6、管内溶血的症状和体征2)不明原因进行性贫血3)血片中见大量红细胞碎片和破碎红细胞DIC诊断 三、至少具备3项实验室阳性检查实验室指标:同时具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肝病或白血病<50×109/L)②血浆纤维蛋白原<1.5g/L或进行下降或>4.0g/L(白血病或肿瘤<1.8g/L,肝病<1.0g/L)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60mg/L)或D-二聚体阳性DIC诊断 三、至少具备3项实验室阳性检查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动态变化(肝病延长5秒以上)

7、或APTT缩短5秒或延长10秒以上或T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⑤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降低⑥AT-Ⅲ含量及活性降低(肝病不适用)⑦血浆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须)DIC诊断 实验室阳性检查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减少:若血小板超过150×109/L可排除DIC,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达90%,且多为重度减少;动态变化更重要。2)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3)血小板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g):减低的发生率约70%,DIC早期可增高。正常值2.0~4.0g/L,目前国内以低于1.5g/L或高于4.0g/L为减低

8、或升高的标准动态变化更重要(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发生率为85%~100%。以正常值(12~13秒)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为异常。外源性途径的指标,是口服华法林的监测指标。实验室检查--凝血因子凝血酶时间(TT):阳性率可达62%~85%。一般比正常对照值(17~22秒)延长或缩短3秒以上为异常:FDP升高、肝素(样物质)增多、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FIB>0.75时,TT延长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