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59662
大小:55.9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4-0077-0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冃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
2、成长提供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它的高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小?M合作探究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参与情况。就目前情况来看,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学生则可能成为“看客”;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探究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因此,应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让学牛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选择角色的意识
3、和能力,乂能服从合作的需要变换角色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合作探究效率的关键。二、人员的搭配要合理1.人员的数量要适当。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四人小组合作较为合理。四人组成的工作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使用的优势。这样人数的小组既足够小,使得四个人可以围成一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也不特别需要小组中形成一个领导或对小组的组织结构过多费心。同时,这样的小组乂足够大,能较为充分地保证小组内产生各种有利于讨论的观点,提出解决富有挑战问题的方法。2.个性的差异要考虑。教师应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
4、习水准、交往技能,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并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己,又赏识別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三、活动的操作要规范1.小组活动有秩序。小组合作并非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小组讨论组织得好,每个学生都能从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分享和协作。只有小组活动组织有序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时,每一个小组轮流推荐一名组织者,开始一般由能力较强的担任,其职责是组织小组内部发言的顺序,记录发言的主耍内容,综合四人的不同或相
5、同的意见,作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参与全班的讨论。这样做是为了在合作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而那种乱哄哄的“放羊式”的讨论,是没有任何效果而言的。1.具体合作有要求。科学分组后,教师必须要向学生讲明合作的要求。①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语文学习无关的话题;②先想后说,先想好后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③小组发言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④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耍点,对他人的学习作出评价;⑤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⑥每位成员必须学习如何主持小组发言,学会简单的组织用语
6、,作总结性的发言。只有要求明确的合作才能产生较大的合作效应。2.组际之间有竞争。组内交流是有效合作的基本保障。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团队竞争能成为小组有效合作探究和全组争优达标的强大动力,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效性。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语文合作探究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牛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探究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探究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7、比如,认读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而应该帮助组内其他成员。淬一点的学生呢,来口集体的荣誉感就会使他们觉得不能拖了小组的后腿,应该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就易产生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就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探究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编辑:郭裕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