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

ID:31639414

大小:67.3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6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_第1页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_第2页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_第3页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_第4页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乱世之隐:文人隐逸矛盾心态探究摘要:中国古代文人在乱世中隐逸自保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儒道两家对于这一行为都有相关的哲学思想,并且从不同方面对文人产生作用,将隐逸的行为举止及情感共鸣诉诸于文学作品。从隐逸文学文本里,后人可以感悟文人在乱世中寻求隐逸的忧思,剖析他们乱世之隐的行为选择,并深刻理解其在儒道思想影响下的矛盾心态以及价值倾向。关键词:隐逸;乱世之隐;文化选择;矛盾心态在古典文学中,“隐”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卦爻。儒道两家隐逸文化渊源于《周易》,又各形成一套隐逸理论。儒家倡导兼济入世,道家主张超脱出世。而

2、时逢乱世时,文人对社会现实普遍感到失落,入世不得时,便产生乱世之隐的忧思。隐逸作为文人生逢乱世的一种行为选择,其或“求其志”,或“图其安”,又或是“全其道”,来表明不愿卷入时局,置身于乱世之外。正如庄子借伯夷、叔齐之口说:"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洁吾行。”儒道两家的乱世隐逸哲学,共同塑造乱世文人的精神内在,但其二者在和谐统一下又锻造了文人隐逸的矛盾心态。、乱世文人的隐逸忧思隐逸作为一种文化选择,自古有之。从上古到近古,一些政治家、文学家常将“隐逸”作为宿命性选择,一方面

3、体现了他们对于自身命运的忧思和无奈,同时也表露出文人的不甘和抗争。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而上山采薇,许由不受君位而洗耳颖水,陶渊明于南山戴月荷锄,林逋以梅妻鹤子终老。因而,隐逸非一时之气使然,必然有其深刻原因。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将隐士的隐逸行为归结为“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清。”对于隐士隐居的原因,范晔的归类无疑具有普遍性。在范晔的概括中,乱世中文人隐逸的深刻忧思更是彰显无遗。或忧不能“求其志”,不能'‘全其道”,又或不能“图其安”,如老

4、子西出函谷关乘青牛而去,陈与义逃亡巴丘不再出仕,张岱国破家亡避居山居。春秋战国在诸朝代中是典型的动荡乱世。儒圣孔子,曾在周游列国的道路上遇楚狂隐士接舆。接舆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以隐士接舆之口,道出乱世中为官者处境的危险。文人于乱世的“无道”下选择隐逸的方式,而隐居这一行为包含了他们对于乱世的失望与忧虑。孔子主张入世,认为治国平天下为“有道”,反之,“无道”。于乱世“无道”下,孔子提出士人应明哲保身,退而隐之,存身成仁,也是出于乱世中保全自身的需要。“危

5、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孔子以乱世“无道”下的隐逸作为“乱邦不居”、“免于刑戮”的一种方式,足可见其对乱世中生命堪忧的思考及宽容的态度。道家代表隐士老庄,似乎不问世事、无所忧患,其实则不然。乱世的离乱、忧虑在老庄的著作中也有所见。老子虽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也揭露了“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等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这种残酷的现实在乱世之中是无法改善的,乱■■■世中德行的凋敝与政治的残

6、暴是隐士忧患的来源。庄子更是直接道出隐士隐逸的忧思:“遇乱世不为苟存”''不如避之以洁吾行”。可见天下衰亡德行衰败,隐士恐污其身的忧患已然蔓延,成为古代大多数隐士隐居的主要原因。可见如孔子、老庄者,亦是对乱世有所期待却落入失望的境地,故而避之以洁行。隐逸者无论儒道,都非逞一时之勇,而是出于乱世的失望及忧虑,选择隐之。二、乱世之隐的行为选择儒家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的观念,道家则尊崇“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经•蛊卦》)等主张,这些信条成为历代隐士尊奉的人生信念与行为规范,正如李

7、生龙先生所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没有一个没受到儒道两家隐逸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的隐士都是以儒道两家的隐逸理论为思想支柱的。”概括而言,文人作品中普遍以'‘求其志”、'‘图其安”、"全其道”共同呈现乱世隐逸的行为选择。1.隐居以求其志在儒道乱世隐逸哲学的影响下,文人以隐逸行为来表露内心的志向,并以此为人生抉择。一方面,隐士一反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人生常态,拒绝入朝为官,选择自我流放与疏离。笔者认为,文人的隐逸行为是追求其志趣的一种选择方式。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争霸,战火连连。儒家虽倡导“达则兼济天下”,但在

8、乱世中却力不足矣。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可见儒家在提倡入世时,也主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魏晋时,陶渊明为追求内心的宁静,宁退隐田园自耕自足,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去来兮辞》一赋,道出陶渊明隐居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由此可见,乱世中文人以隐逸的行为,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