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

ID:31503928

大小:1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_第1页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_第2页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_第3页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_第4页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甘肃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与消除贫困的思考  摘要: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态环境恶劣、思想观念陈旧、人口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因此,文章提出立足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观念、促进就业、提高技能、优化产业以及保护生态的措施有效消除贫困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甘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消除贫困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20-04  甘肃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成为走向小康社会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是观念陈旧、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专业技能人

2、才缺乏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相互影响而致。因此,如何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变观念、促进就业、提高素质、优化产业、保护生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并最终消除贫困,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与其他区域相比,甘肃民族地区刚跨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其经济发展仍然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10。根据2015年《甘肃蓝皮书》中的县域蓝皮书,甘肃民族地区除河西三县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之外,藏族聚居区和回族聚居区的发展仍然处

3、于落后位置。  (一)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  “十二五”期间,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同国内及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经济总量较小。2014年生产总值完成465亿元,GDP总量占全省的6.8%;人均生产总值13964元,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6.1%。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只有29.12亿,只是全省的5.44%,财政自给率仅为9.45%,财政严重不足,主要依靠补贴。  (二)人均收入低,贫困人口多  2014年,甘肃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7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9.16%,全国平均水平的57.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4500元,仅为全省平均

4、水平的78.45%,全国平均水平的45.49%。按照2011年中央决定的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甘肃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是87.8万人,占全民族地区农村总人口的31.2%,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9%。其中,回族聚居区贫困人口68.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36.59%;藏族聚居区贫困人口19.3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26.39%。在民族地区内的21个县(市)中,18个是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占全省集中连片特困县的31%。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10  2013年,甘肃民族地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17.0:39.5:43.5,甘肃省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

5、为13.3:43.4:43.3,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为10.0:43.9:46.1。甘肃民族地区第一产业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7个百分点,比重较高,发展缓慢;从第二产业来看,甘肃民族地区工业化水平低,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竞争力弱,工业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开发,其比重低于全国和甘肃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有一定发展,以旅游为主,但市场发育不健全,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其比重与甘肃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而言,甘肃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与全国以及省内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阶段。  (四)城镇化发展不均,地区差异较大  城镇化率反映一

6、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志。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甘肃省城镇化率是40.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甘肃民族地区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地区差异较大,藏族聚居区和回族聚居区城镇化水平低,基本都在30%以下,最低的临夏县不足8%;河西三县的城镇化水平较高,最高的阿克塞城镇化率达95%。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发展速度慢质量低,严重影响甘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二、甘肃民族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自《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甘肃民族地区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贫困人口

7、明显减少。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贫困问题仍然是民族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消除贫困的任务很艰巨。为了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必须首先要对贫困原因进行分析。  (一)自然环境恶劣是甘肃民族地区贫困的先天因素10  甘肃民族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错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农牧区,干燥寒冷、水资源缺乏、植被破坏严重、荒漠化问题突出、自然灾害频繁。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