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871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对当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的认识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当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自2001年我国初中物理进入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探究式教学”、“实验探究”似乎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代名词.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课堂教学虽然挂上了“探究教学”的名字,但课堂本质仍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探究活动的无序性、学生探究学习的被动性,使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的形式上,不理解探究教学的实质,结果出现了很多“假探究”和“探究要素的实验步骤化”等特点的课堂教学.本文谈谈笔者对当前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1“假
2、探究”现象比较普遍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像科学家研究科学问题那样,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主要体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的自主性.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这样的课堂设计一环紧扣一环,而在这些环节中,就是由老师指挥着学生表演,学生只需按老师的指令进行,就一定能顺利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师生皆大欢喜.下面是笔者观摩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老师先让学生复习回忆上节学过的生活中的透镜,然后板书出下列问题,并让学生猜想.5 提出问题:(1
3、)当u>2f时,成什么样的像?(2)当2f>u>f时,成什么样的像?(3)当u4、环节之后.最后,老师对照着上面的成像规律归纳概括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并板书在“评估与交流”之后. 虽然这位老师注意到了“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两个要素,但没有创设一个学生能体验观察的情景,他们怎样猜呢?他们会疑惑: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距离有关的问题?很显然这两个探究要素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且学生后面的动手实验也是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进行的,丝毫没有探究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几种情况下的成像特点.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来看,本实验侧重于发展学生“进行实验与5、收集证据”和“分析论证”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其分析和比较,最后据此总结出科学规律.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看上去近乎完美的探究,是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呢?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老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怕由于探究耽误太多的讲课时间,他们总是事先将授课的方式设计成看似探究的形式,但是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真正地探究.所以形式上好像是探究,但学生根本就没有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究,只是在老师指挥下表演了一6、遍探究流程.这样的探究还不如老师好好地讲授,不进行探究也罢,因为形式上的探究既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没有使学生很好地学到相应的知识. 2把《课程标准》中的“探究”要素看作了实验的步骤 从平时的下乡听课过程发现,很多教师在上实验探究课时,在黑板上逐条板书出来七个探究要素的名称,而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究过程,好像板书出来这七个探究要素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了,很显然把探究要素当成实验步骤来看了.甚至有的实验根本就不是探究型实验,老师在上课时依然把这七个探究要素一一板书出来.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案例中的板书7、: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实验过程:①提出问题; ②设计实验;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④分析实验、评估交流.5 很显然,老师把这些探究要素当成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步骤了,老师只是板书出来这些要素的名称而已.众所周知,这节内容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通过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路程上其大小不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在学生实验前老师8、应该做好必要的示范和指导,结果老师放羊式的学生实验,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实验,乱操作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出实验数据. 科学探究涉及的情况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所有的探究都要按照这七个步骤来完成,如果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的步骤,这就给学生以完成第一个环节,再进行第二个环节直到最后、缺一不可的错觉.而探究要素是不分先后次序的,没有缺一
4、环节之后.最后,老师对照着上面的成像规律归纳概括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并板书在“评估与交流”之后. 虽然这位老师注意到了“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两个要素,但没有创设一个学生能体验观察的情景,他们怎样猜呢?他们会疑惑:老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距离有关的问题?很显然这两个探究要素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且学生后面的动手实验也是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进行的,丝毫没有探究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几种情况下的成像特点.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来看,本实验侧重于发展学生“进行实验与
5、收集证据”和“分析论证”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收集实验数据,并对其分析和比较,最后据此总结出科学规律.笔者不禁要问:这样看上去近乎完美的探究,是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学生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的科学探究方法呢?5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方面是老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老师怕由于探究耽误太多的讲课时间,他们总是事先将授课的方式设计成看似探究的形式,但是又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真正地探究.所以形式上好像是探究,但学生根本就没有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究,只是在老师指挥下表演了一
6、遍探究流程.这样的探究还不如老师好好地讲授,不进行探究也罢,因为形式上的探究既没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没有使学生很好地学到相应的知识. 2把《课程标准》中的“探究”要素看作了实验的步骤 从平时的下乡听课过程发现,很多教师在上实验探究课时,在黑板上逐条板书出来七个探究要素的名称,而并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经历相应的探究过程,好像板书出来这七个探究要素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了,很显然把探究要素当成实验步骤来看了.甚至有的实验根本就不是探究型实验,老师在上课时依然把这七个探究要素一一板书出来.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案例中的板书
7、: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实验过程:①提出问题; ②设计实验;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④分析实验、评估交流.5 很显然,老师把这些探究要素当成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步骤了,老师只是板书出来这些要素的名称而已.众所周知,这节内容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通过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时间内或不同路程上其大小不同,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在学生实验前老师
8、应该做好必要的示范和指导,结果老师放羊式的学生实验,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样进行实验,乱操作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出实验数据. 科学探究涉及的情况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不可能所有的探究都要按照这七个步骤来完成,如果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成一个个的步骤,这就给学生以完成第一个环节,再进行第二个环节直到最后、缺一不可的错觉.而探究要素是不分先后次序的,没有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