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557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探寻中思索在思索中成长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改革创新;深入教材;营造氛围;自主学习;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16―0073―01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有改革创
2、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以人为本,教师尤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二、深入教材,用心解读文本 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开放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极其活跃,他们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断加强,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教师如果准备不充分,对教材的认识不到位,知识的积淀不够深厚,那么,出现低效课堂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教材,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
4、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4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学习,少有快乐而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呢?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学习语文,
5、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到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
6、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比如,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早已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接着乘势上课。在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4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
7、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编辑:郭裕嘉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