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

ID:31389066

大小:10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_第1页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_第2页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_第3页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_第4页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物评价定性化的谬误及其发生语境  摘要:人们习惯上将刘兰芝、焦仲卿归为正面人物,而焦母、刘兄则被归为反面人物,这种对人物评价定性化的倾向存在谬误。谬误的发生语境既有徐陵序文的情感暗示,又有文学接受中的片面选择,还有特定时期文学史教材的引导。我们应该知道,刘焦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于诗歌的表层逻辑无视内在逻辑的存在,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张力,使人愈发无奈、无助,并非某些恶人当道所致。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人物评价定性化发生语境  所谓“人物评价定性化”是指人们在评价某一作品人物时,会习惯地将人物进行简单化分类,或好、或坏、或美、或

2、丑。这种分类方式有其历史的延续性和部分的合理性,但缺乏全面性、准确性。检索有关《孔雀东南飞》的评论文章,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诗歌人物评价的大致统一的结论:刘兰芝、焦仲卿是爱情的捍卫者,他们以自己的死来对抗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以死来表明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最大牺牲者,也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启蒙者,是彻底的受害者。既然他们是受害者,那施暴者是谁呢?除了封建家长制之外,最受人诟病的就是焦母和刘兄了。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连续多年预设了相同的问题,即“《孔雀东南飞》中是否有坏人?谁是坏人?”8多年来,每年至少有一半的学生认为

3、有坏人,且坏人是焦母和刘兄。这种对人物定性化的评价来自于他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经验,这种结论显然存在谬误。这一问题的错误率如此之高,使我们不由得要追问导致《孔雀东南飞》中人物评价定性谬误化的发生语境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拟论之。  一、徐陵编撰的序文带有明显的情感暗示  《孔雀东南飞》的创作年代虽然被界定在汉末,而文学版本最早见于梁陈时期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徐陵所配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1

4、]序文,又名序言、引言、前言。是放在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用以说明作品的创作背景、写作意图、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徐陵的序文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将刘焦之死直接归因于焦母的驱遣和刘家人的逼迫,并借时人之“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这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序文描写,直接引导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跟随他的思路,把人物定性化的惯性思维延续了下来。当然,徐陵的序文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徐陵的个人影响。徐陵是南朝梁陈时期的文化名人,他的才华在梁朝是被公认的。作为南朝宫体诗人的代表,他的诗歌多被定性为“艳歌”

5、,作品多为时人传唱。所以,当他为此诗作序后,虽然为梁陈本身存在的时间短暂,且梁陈流行华美浮艳的文风所限,此诗流传并不广泛。但唐宋文人为了批评南朝浮艳的文风,对徐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相当一批文人研究过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当序文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时,就很难有人对其内容是否完全准确提出质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历代文人对作品人物定性化评价的谬误。8  其次,作品选材的敏感性。徐陵的序文暗示了这首诗是一首家庭题材的诗歌,家庭题材的作品历来是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的核心。早在《诗经》时代,反映弃妇的诗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只是,当时的弃妇大

6、多是被丈夫无情休弃,大家虽对被抛弃的女性无比同情,却也能广泛接受。《诗经》中《氓》对亲兄弟不仅不同情,反而嘲讽自己有些抱怨――“兄弟不知,?A其笑矣”,但仍未将“婆婆”引入家庭斗争的漩涡之中。  再次,婆媳矛盾极易引起大众共鸣。根据现有的资料推算,《孔雀东南飞》应该是最早反映婆媳矛盾的诗歌。婆媳矛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伴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社会中一触即发的焦点问题,处理起来敏感又极为棘手。作为两汉乐府的经典之作,诗歌本身具备“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实录精神,这既是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也是其明显优势,因

7、为读者很容易在自己周围找到相似的“恶婆婆”。比如,宋代大文豪陆游的爱情,也是葬送于婆婆之手,而使有情人被迫分手后又生死两隔,只在文坛留下了一组《钗头凤》的佳话。这种俯拾皆是的反面教材,似乎验证了徐陵序文的正确性。正是在徐陵序文的引导下,再加上历代读者的经验验证,“焦母”和“刘兄”被深深打上了“坏人”的印记。  二、文学接受中的片面选择导致人物评价谬误的定性化倾向  《孔雀东南飞》高妙的艺术表现力和悲剧化情节使得它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极具活力,随着时代的需要,它的传播要旨也在不停变化。8  唐代对于《孔雀东南飞》的接受侧重在语词的继承

8、和借鉴,批判内容未变。唐初以韩??为代表的文人,看重的是《孔雀东南飞》语词的华美。盛唐时期的文人对于此诗的接受和继承则体现为或化用其语言,如顾况《弃妇诗》;或化用其意象,如白居易《筝》中对“削葱根”的化用;或对题材进行引申发挥,如乔知之在《定情篇》一诗中云:“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