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5667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从城市到乡下用喜欢的方式“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城市到乡下用喜欢的方式“回归” 一晃,下乡几年,他们如是说:“日日清晨,鸟叫得最欢乐的时候,打扫院子,吃早餐,逛菜园子,掏鸡窝里的蛋。午后的暖阳照进院子,看菜园子里什么菜熟了便摘回来,生起火,不一会儿厨房间便香飘四溢。等月亮爬到头顶,像个大大的圆盘挂在夜幕。在院子里,悠悠地、慢慢地走着,悟空和小黄跟着后边一起散步。一圈、两圈、三圈……走完,各自回到工作台继续干活。” 这是甜甜和老黄在北京郊外乡下一天的日常。屋内陈设都是从各地淘回来的宝贝夏布拙朴工舍小院木门 甜甜,大学读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并没有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当一名主持人。从小生活在乡村的老黄,原来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曾经去
2、景德镇的时候被放在犄角旮旯、上面盖着厚厚灰土的柴烧作品所吸引。从那时起,搬到乡下做个手艺人的念头就在心里种了下来,随着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这念头越来越强烈。 在城市的广告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之后,老黄与甜甜决定选择一种更简单的乡居生活,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为此,他们多次辗转于景德镇学习陶艺,还在北京郊区寻找适合做陶的院子。 2012年,两个人在北京顺义发现了一块面积大概有2000平方米的院子。当时的院子十分破旧,杂草丛生,两个人每天都在打扫和整理院子,搭建房屋。5 院子租期只有10年,租期一到什么也带不走,但甜甜和老黄依然不惜卖了北京的餐厅,结束了广告公
3、司的业务,按照自己内心的坚持和要求,用心改造这个北京郊区的小院子。 大部分工程都是自己一块石头一块砖地垒起来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夫妻俩亲自把控,这样的改建工作做了一年多,没有收入,只靠积蓄维持,生活过得简单而艰苦。甜甜笑说,“我们觉得哪怕在一个地方只生活一天,也尽量把它收拾得美一些,住得舒服些。对环境用心,反过来也会被环境滋养,况且10年不算短了,我们的预期是能住上五六年就很满足了。" 有一个理想的小院子过自己想要的幸福日子 推开从乡下淘来的老木门,沿着砖块铺的小路一直往里走,便是甜甜和老黄的“拙朴工舍”。小院子里被俩人种满了花花草草,夏夜躺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数着星星。明媚的午后,
4、阳光和植物赋予了小院树影婆娑的美感。屋内的陈设也是两人多年以来在全世界淘来的各种好物。甜甜说,“那段时间,朋友和家人老问我俩,有没有想过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可是现在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至少这样生活过,没有辜负自己。” 老黄曾经的愿望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柴窑,这种古老的烧窑技术难度高,即使是景德镇,还在使用柴烧柴窑的人也很少了。最终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自然结果。柴烧需要连续烧制72小时以上,期间要有人一直不间断轮班添柴火。柴窑作品不会使用任何釉料,瓷器表面的色彩,来自于烧制过程中的天然落灰与火痕。5 2014年2月,老黄和甜甜开始烧拙朴的第八窑,这一窑原计划从2月2
5、日晚烧到5日晚上8时,俩人为了准备这一窑,一个多月的时间做陶,准备木柴,清理窑炉和棚板,捏支钉、粘支钉、满窑,甚至年三十、初一也在做着这些工作,放弃了带着父母旅行的计划,但5日清晨6时左右发现窑内发生坍塌。当时他们通过小小的观察孔看见窑内的棚板和器皿扭曲缠绕在一起,近90%的器皿严重毁坏,连续工作的疲惫顿时消失,剩下疑惑,还有满心的失落与沮丧。 甜甜和老黄慢慢整理破碎残局,却在其中意外发现了心中想要的釉色,一时又喜不自禁,感慨上天总是眷顾手艺人的。陶艺作品在老黄和甜甜看来,就像是作家的文字、画家的绘画、音乐人的曲子一样,都是自己内心的写照和流露,当拿到一件手作的物品时,希望能从中看到
6、手艺人的精神内心、感情和想法。一件称得上美物的东西,能从中看到创作者的内心。金工工作室的思瑶女主人甜甜 从两个人到一群人全因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与执着 因为对传统手艺的热爱,除了陶艺,老黄和甜甜在院子里开辟了新的工作室。目前有陶瓷、织染、金工三个手工工作室,制作手工器物,教授手工课程。用这些手艺通过双手制作出更多质朴而美好的手工器物,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让手艺回归生活。 很多热爱手艺的人因为认同这个理念,因缘聚合,来到这里,大多是90后的年轻人,而且他们并没有一位是学手艺科班出身,有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IT公司的程序员、留澳的财务管理硕士……他们都属于告别以前的生活方式,来到这里重
7、新过一种新的人生。生活方式并没有哪个更好,随心本身就是一种答案。如今这个小家庭已经有10个人了。5 在织染工坊里的每一块布,都是一针一线通过传统的纺织工具织出来的,可以清晰地看到手工纺织的过程,甚至古老的蓝染工艺也能在这里找到。织染工作室的谭师傅,已经年近50,十四五岁开始学习织布。爷爷、父母都织了一辈子夏布。起初身边的兄弟姐妹都织布,可织夏布很辛苦,赚得少,不够养活一家人,慢慢地织夏布的人越来越少,只有谭师傅坚持下来,和妻子每天凌晨五时多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