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04005
大小:56.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创新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机制“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坚强自信,让青年学生的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两个
2、层面的文化自信对文化自信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宏观层面来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等对自身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坚强信念;从微观层面来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个体成员在其成长过程中,经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所形成的对自己所在国家、民族、政党等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并且在实践中表现为对自己所认同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创新。1.宏观层面的文化自信。宏观层面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基于理性认识之上的精神成熟度
3、表现,是一种文化上知己知彼的高度自觉②,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醒和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超越,③它表现为“民族理想性文化的保留或再生”,通过“反本开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之核心的理想性价值或文化理想因其能够适应现实牛活的变化而得到保留。①2.微观层面的文化自信。从微观层面来说,文化自信最终是要落到每一个个体身上,是由每一个个体表现出来的对自己所处国家、民族文化的价值及生命力的坚强信念,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
4、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②这种文化自信是个体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基础上形成的,并表现为对自己国家、民族、政党等文化的认知、传承、交流、创新等一系列过程,是文化主体在对自身文化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有深刻认同和坚定信心,并在对文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做出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发扬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二、学生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任。从观念层面来说,学主文化自信应该是一种与文化自卑、文化自负等不同的,建立在文化自
5、觉以及对自身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基础上的一种正确对待自身的文化传统的态度。③从实践层面来讲,学生文化自信应该是一个通过文化认知,达成对文化的认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活动。一是文化冷漠。文化冷漠是指行为主体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对文化发展、文化活动主观上不关心、不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去。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文化冷漠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他们的文化意识日益淡薄,甚至有些人根本就没有文化意识。当今学生由于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对文化不重视,认为文化没什么实际用途,文化对自己未来的生活
6、没什么帮助,尤其是理科学生普遍认为文化对他们的学习没什么意义,对丁政治、历史等课程则认为这些课程都是副科,高考又不考,学了也没什么用,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不关心文化的发展,对一些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文化自卑。文化自卑是一种在对待自身文化价值上的轻视、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和心理。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不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了对中国实行军事、政治、经济侵略,同时也开始了对我国的文化侵略。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失利,使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制度上的腐败和科技方面的落后,也加重了我们对于自己传统文化
7、的失望与否定,产生了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自卑心理。而且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延续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学生,具体表现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两个方面。三、创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机制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国家未来文化建设的堪当大任者,应该协调外部支持系统和内部观念行为系统,创新学牛文化自信的培育机制。1.形成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外部支持系统。首先,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最基本社会单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通过言传身
8、教,通过与孩子一起读经诵典,培养孩子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使孩子长大后能够自觉传承中华文化。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当孩子面对一些文化热点问题产生疑惑时,父母能够与孩子积极交流沟通,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其次,学校教育应该淡化文理分科和考试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积极引导学生做“有文化”的人。学生长期受考试文化和功利主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