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91963
大小:11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8
《论儿童文学教学的“诵、讲、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儿童文学教学的“诵、讲、演”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学 “诵、讲、演”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A- 0013-03 成功的儿童文学教学,实际上是为高师学生日后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和文学熏陶做好必要的准备。儿童文学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在教学时既要重视学生的创作训练,也要提倡儿童文学作品朗诵、讲儿童故事、儿童剧表演(简称“诵、讲、演”)等实践形式。 一
2、、提倡“诵、讲、演”的理论依据 (一)立体文学论 “立体文学”是综合了各种平面文学的一种新型文学理论,是多平面的统一集合体,它是李矗1987年4月在《当代文坛报》上发表的创新专论中提出的一种新文艺理论主张。其中的“立体欣赏论”主张把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方面联系起来,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去欣赏作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立体文学”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借鉴。就儿童文学来说,有学者强调要树立“儿童文学的‘10立体文本观’”,认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一样,具有语音层次,语义层次,由事态、句子的意向性反映的客体层次,以及这
3、些客体借以呈现于作品中的图式化外观这四个层次。而且,依据孩子的阅读经验,在立体的文本构造体系上,儿童文学作品的物质基础――“外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诵、讲、演”正是“立体文学论”的体现。通过儿童文学的“诵、讲、演”,能把纸质平面的文学文本,通过各种手段,使其中的各个层级都立体、客观地呈现于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是时间感、空间感、运动感等各种感官就会被触动和激发起来。而且通过这样的立体呈现,能让师范生清醒地认识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也应是立体而非平面的,从而树立“立体文学论”的思想,并培养起在中小学语文教学
4、中开展“立体”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 (二)素质教育理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素质教育被引入教育领域,全国掀起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浪潮。高师儿童文学的“诵”“讲”结合音乐,甚至舞蹈、绘画、影像来营造情境氛围,“演”更是听觉和视觉艺术的高度综合,集音乐、舞蹈、绘画、化妆、舞美灯光于一身。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培养了文学语言艺术、有声语言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表演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也许,他们在实践中的艺术表现尚显粗糙和稚嫩,但这些素质确实应成为高师学生素质的一部分,不应只是表演专业、传媒专业学生的专利。所以说,“诵、讲、演”正切合了素质教育
5、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特点。 (三)职业能力教育理念10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强调“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儿童文学的“诵、讲、演”实际是对作品选择、分析、处理及呈现的过程,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人物形象、思想情感、情调趣味的分析,角色安排、辅助手段的应用,表演、音效、服装道具、舞美灯光等情境氛围的营造,以及组织排练上,都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
6、立创造、积极探索的品质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实践中,有教师的计划、指导,有学生的积极响应、全情投入,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生在表演后收获喜悦与成就感,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儿童文学教学方面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提高,促进其儿童文学执教专业素养的积淀,并提升其适应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高师教育不仅强调职业技能教育或岗位教育,更强调学生个体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儿童文学“诵、讲、演”的实践能实现多学科渗透、情理交融、身心统一的教育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作品的理解、
7、感受、体验、再创作,将会提高其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过临场表演的尝试,将会培养适应各种公开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对诵、讲、演艺术技巧的把握和文学、艺术素质的提高,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个人思想、能力的形成,提升个人魅力,这将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10 二、“诵、讲、演”对高师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 1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快乐的文学、纯真的文学,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食粮。学习儿童文学,首要的是深入认识和把握其独有的审美特征。学生只有结
8、合具体作品,对其作深入的解读,才能真正把握儿童文学的特征,否则只能获得粗浅的、表象的、只停留在空洞概念上的认知。“诵、讲、演”的实践准备,要求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理解、剖析,在充分把握其特征的基础上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