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285571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摘要:历史新课程改革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教学目标之一被强调突出。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历史教师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情感态度;历史教学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
2、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仅仅依靠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重视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3 我们要更好地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首先需要老师们在教育理念上有一个大的突破,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的、有独立思想的人,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多给他们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学生终生发展受用无穷的。可能若干年后,具体的史实学生已经忘记了,但是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东西却会一直在对他起着作用。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3、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对教师期望值也非常大。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专业水平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加强对历史专业的学习,才能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更高的层面上找到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实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创设历史情境,丰富情感体检 创设情境,即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让学生在一个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如在
4、上《马关条约》时引出《春愁》这首诗,并配以“阿里山云海”的图片为背景。茫茫云海、美丽富饶的宝岛风光,配上这首《春愁》,一种思恋故土、痛恨侵略、渴望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和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感跃然纸上,从而非常巧妙地将当今热点“台湾问题”镶嵌其中,使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回到历史,进而回顾台湾发展道路的不平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的热情。 三、组织课堂讨论,学生深化认识 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学生情
5、感得到升华。如在讲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20世纪初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如果你是那时候的一个普通商人,你会投资什么行业?”3请三个学生设计投资方案,再由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来讨论这三个方案的可行性。三个学生制定的三个方案分别是:甲同学:投资重工业制造轮船和外国人做一番竞争,证明中国人不差;乙同学:投资面粉厂,解决吃饭问题;丙同学:开个特色餐馆,解决生计。由于贴近学生的认知与生活,不但“缄默知识”被激活了,而且兴趣盎然,同学们纷纷研讨三个方案在当时的可行性,众说纷纭。经过讨论学生选择了方案
6、三,理由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发展处在“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处境,前两个方案普通商人在当时设厂会受到技术、资金和规模的制约,前途渺茫。从研讨中还得出了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很难发展的。 这次讨论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学习兴趣不减退。最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一点: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和条件。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
7、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使学生逐步形成我们所期盼的健康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09. [2]李秀伟.唤醒情感:情境体验教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山西省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