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577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师生“互动探究”环节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生“互动探究”环节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思考 【摘要】实行高效探究式学习是教学课堂改革的核心教育,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和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是指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理财力的投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师生互动;高效课堂;高中化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活动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逐渐转变为主动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进行创新与改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
2、高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才能提升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一、高中化学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4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旧的课程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化学课除了学习基本的教材知识外,还要适当的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找到原理。只有让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原有的教学体制并不完善,老师只是一味的传授课本知识,强调理论作用,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公式和定理的根本作用。对于化学这一学科来说,动手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很多学校的实验设施并不完善,
3、要想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增加实验设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固定的学习课本的理论性知识。当然在注重实验操作时,老师一定要避免学生处理不当,因为某些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老师要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实验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二、加强师生互动 在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老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是双向的,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要立足
4、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巧妙的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思维特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其他辅助功能,对固有的书本知识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把握住学到的知识的精髓所在。 三、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1.老师有效的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 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存在的化学事物。比如我们生活中每天离不开的化学品――4食盐。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但是其实它的作用并不仅仅是
5、增加事物味道,它对人体的生化活动和功能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的用盐水漱口买不进能防止牙龈肿痛也能对口腔起到预防作用,例如醋,醋的化学名称叫乙酸,其实醋也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在生活中也有很大用处,在对新鲜的鱼类进行烹饪时,加醋不仅能够接触腥味,也可以杀灭细菌,可以预防多种疾病。患有低酸性胃病的人,经常用少量的醋类调味品,既可以增进食欲,也会使疾病得到治疗。用熟练的化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自己的化学知识,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机化学问题是复习有机化学的好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知识
6、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价值的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在加强师生互动环节上,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老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是双向的,教学的组织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为
7、学生的全面进步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巧妙的设置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思维特征,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在课堂上要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借助其他辅助功能,对固有的书本知识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把握住学到的知识的精髓所在。4 互动性探究模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多渠道的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东西,产生学习欲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发挥
8、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星.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 [2]刘兼.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J].人民教育,2012(11)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