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492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教学要巧用幽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要巧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艺术。有幽默感的语文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他们能运用幽默把课堂变为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能使语文课堂教学产生“磁力”效应,给学生带来高层次的心灵欢乐和精神享受。懂得幽默的语文教师能使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如沐春风而不是如坐针毯。 1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最忌照本宣科,板起面孔说教,最佳的做法是亦庄亦谐,适时地来点幽默,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在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风趣幽默、精妙诙谐的话语,会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
2、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 1.2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 1.3幽默能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语文课的教学幽默则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因此会觉得教师既可敬又可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间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求索的和谐气氛,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1.44教师的幽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学幽默作为教师高雅情致的流露,得力于教师豁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宽容的机智。当教师把幽默带进课
3、堂,运用幽默教学艺术实施课堂教学时,学生将受到感染和熏陶,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语文课教学中幽默的操作与示例 2.1避免尴尬,摆脱窘境。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人于突变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松弛神经,而且能摆脱窘境。我记得有一次,崔永元在主持《实话实说》时,一个五六岁的男孩怎么也不开口,虽经崔老师催问,但仍不作答,众目睽睽之下,甚是难堪。这时,崔永元机智地说:“你真是苦大仇深呀!”一句话引得观众大笑且把这个环节对付过去,崔永元能“化险为夷”,功在幽默,这种应急真正显示了幽默的艺术性和机智性。我从崔永元的幽默中受到启发,我们在提问学生时,被提
4、问学生一时语塞,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们也可以幽默一下,使师生双方均能摆脱窘境,何乐而不为呢? 我在教学《项链》一文时,运用有趣的漫画作板书。我在黑板上简笔勾勒了一幅瘦削的女性的上身像,长长的脖子。在头上画了一顶女式的大帽子,学生一看黑板上的画,一下子乐了,情绪高涨。我趁机让同学结合图画给大家讲文中的故事,学生们纷纷踊跃展示自己讲故事的才能,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边讲边往脖子上画项链,在帽沿上写“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字,用帽子突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性格,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很多。 2.24化无为有或替换法。把文中原本没有的硬塞进去,或者根本不可能有的假设其有,也能产生幽默的效果。比
5、如,《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她时,课文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我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我豁出去了!”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质朴。 2.3画蛇添足。本来无需加一个尾巴,却有意识地加上一个尾巴,也能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
6、凤的出场写的很精彩:写头饰,服装裙饰,就是没有写她的脚,作者是不是忘了写她的脚?讲到这,若加一句:如果写脚,把她的脚写成“脚穿尖头高跟鳄鱼靴”,行吗?绘肖像时,写了面部的眼、眉、粉面、丹唇,若加一句:“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糯米牙。”在学生的笑声中引导他们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行为规范要求: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去理解,这样比直接去讲不写脚和齿的原因给学生留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2.4引导质疑,排解难题。笔者在讲“词语句子的确切含义”时,我讲了“我差点被蛇咬了”与“我差点没被蛇咬了”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时,学生们议论纷纷,争论不休,都说第二句是说“我被蛇咬着了”,我怎么讲他们也不接受我的观点
7、,这时,我用夸张的语言讲了一件趣事:有一美国人对同一场体育比赛报道而用词截然相反的新闻感到无所适从:其一“中国队大胜美国队”,其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大摇其头说:“中国文字真是不可思议,不管是‘胜’,还是‘败’,胜利都永远属于中国!”4我接着问:为什么截然相反的词语却能表达实质相同的内容呢?学生带着笑声急于想知道答案,于是我趁机引导他们去理解“相同的词而语境不同则含义也不同;而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也可表述同一内容”,这样就把问题解决了。 2.5形象描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