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8389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语文课堂的提问要把握好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的提问要把握好度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的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的提问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好的提问,应该是难易适中,能以一当十,既可以评价学生,检查教学,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而且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需要精心安排,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几个“度”。 [关键词]课堂提问;教学艺术 首先,在课堂提问时要有一定的“
2、广度”,不能只局限于个别学生,或只是几个优秀的学生。毋庸置疑,优秀学生的回答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出类拔萃的,如果课堂上对他们关注过少,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致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下降,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来,而不只是部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大教育家张伯苓曾说过:“要教出活孩子而不是死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所发展,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现出他们应该有的激情与活力。
3、4 第二,课堂提问要有“梯度”,要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琦君的《春酒》,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将她对春酒的喜爱之情表现的淋漓极致,浓浓的春酒里荡漾着绵绵的亲情,流淌着质朴的人情,散发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所以在讲这篇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初识春酒,提出问题: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有着怎样的情感?然后赏读,品味春酒,提出问题:文中哪些句子能体现出“我”最喜欢喝春酒?结合具体语句作批注,说说喜欢的原因及精彩之处,从而让学生感受“我”对春酒的喜爱之情;接着精读,升华春酒,提出问题:光阴荏苒,创作此文时的琦君还能品尝到这地道的家乡味吗?从而感受作者对
4、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最后,延读,感受乡愁,在这个过程中,一步一个台阶把问题引向深入,让学生由表象(春酒),走进内在(对童年乐趣的怀念和对故乡、母亲的思念),既能走进文本世界,同时又跳出文本的束缚,站在文化和国家的高度去考察文本。 第三,课堂提问要有“柔韧度”。语文学科不像数学,一加一必须等于二,语文重在学生的理解与品悟,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提出问题时,要能够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
5、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我认为这就是发散思维的培养,要让学生的回答张弛有度。所以我在执教《人生寓言》中《白兔与月亮》时,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4后我在屏幕上出示了教参对《白兔与月亮》寓意的解读:“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你认为这样的解读是否正确,请你结合文章的语言说明你的观点。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点燃,纷纷发言,有同意正确的,因为作者在寓言结尾让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赏赐月亮的慷慨决定,意在表明白兔已经摆脱了名利枷锁,回归到闲适安逸自由的心境。有认为不正确的,并且结合文本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大致
6、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要让贪婪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2、有些时候不要太在意有些事物,尤其是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3、有时候,放弃才是最好的解脱。学生们灵动精彩的回答让我惊喜,学生们大胆创新的思考,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独创性。 第四,课堂提问要有“温度”,教师要有尊严的教,同时学生也要有尊严的学。记得在一部著作里读过这样一个课堂实例:一位教师在分析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学生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教师逼视学生:“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向吗?”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没有。”教师:“是的,我们谁也没
7、有他这样伟大的志向!可是周恩来从小就有,多么了不起啊!”在这里,我觉得教师的提问不经意间拉大了学生与文本人物的距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动脑、动手、还会动心,动情,用贬抑孩子自我形象的方法来抬高伟人,让孩子在伟人的面前自叹不如,的确不是明智之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注重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4不管学生学习好与坏,智力高与低,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 高质量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