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438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重视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视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马克思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扼杀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人类智慧的屠宰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那么,怎样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样解决我们常常听到的“个性”问题?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时代呼唤,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只有当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真正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
2、能力。”过去的教学,大家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总以为老师这样说了,学生就应当这样做好,不能容忍学生出现缺点、错误和问题。片面地认为严师出高徒,把批评、惩罚当作与引导、鼓励同等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导致强制教育方式的盛行,严重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积极发展。因此,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来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性格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索和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独立性,也就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
3、敏感与洞察能力及对理性思考的信仰与依赖。 二、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4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师生在语文教学交往中应该相互尊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张扬个性的基本保证,而创设和谐、宽松、民主、平等氛围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才能创设这样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呢?使学生的个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首先,教师应注意尊重,信任每位学生,宽容和善待那些在答题中有错的学生,使学生不致产生“我说错了怎么
4、办呢?老师会不会说我?”等,使学生感到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 其次,给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使他们体味到通过自己努力所取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我能行”的信心,“我要创造”的热情。如在教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第4课《春雨的色彩》一课的生字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统一认读,而是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认识哪一个就读哪一个。”部分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纷纷起来读自己认识的字。接着我又问学生:“这些生字还没学呢,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孩子们马上自豪地答道:“我自己预习的。”“姐
5、姐教我的。”……孩子充分展示了课外识字的方法、途径,自豪之情洋溢在脸上。 最后,创造一些有效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意见都可以互相辩论,在辩论中求真知。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第28《狐狸和乌鸦》,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答道:“4不学乌鸦上当受骗。”“狐狸太狡猾了。”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得好:“我觉得狐狸太聪明了。”“不对,老师,我有意见!不能说狐狸聪明!”另一个学生生气地说。这时,我适时地问道:“你能说说为什么不能说狐狸聪明
6、?”那个学生自豪地说:“狐狸骗人是坏蛋,不能说它聪明!”我赞赏地说道:“你真聪明,狐狸骗人是耍小聪明,真够狡猾……”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即在听说读写的知识和能力达到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每个学生应按照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努力发挥自己在某个方面的学习特长,以利于独特个性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自个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1、尊重学生写作的个性。 世界之所以美丽,因为它有高山蓝天、江河湖海;人生之所以复杂,因为它有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自然如
7、此美丽,生活如此丰富,学生笔下是不应该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社会因素之外,就是教师陈旧的思想模式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训练学生作“四平八稳、道貌岸然”的八股文章,往往把那些很有个性的作文,如路见不平的良心的呐喊,娓娓道来的心灵的述说,当作“异端”横加指责;幽默风趣的,反被写下“低级趣味”的评语;淡泊素雅的,反被加上“平淡无味”的眉批;热情奔放的,被说成是“漫天空喊”。教师老是想以时代扭曲的观点来征服具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的观点,老是想以自己的想法来同化、净化学生的个性。这种“师道尊严”
8、大概就是作文教学不成功的重要原因。4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注入新内容,并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进行和谐的诱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掘,使其经常保持新鲜的活力。 【作者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福建】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