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71932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创设情境 整体感知 体会意境 拓展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体会意境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 教学目标:读懂全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唱。 教学重点、难点:(一)读懂全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唱这首诗。 教学流程及解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参加过市、县举行的徒步大会吗?你徒步最多走过多少里程?有什么感受吗?生:身子很累;脚很疼;口很渴;腿很酸;心里很害怕――害怕我能不能坚持下来。 师: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
2、征吧,红军战士对于长征的感受又是什么呢?(板书课题)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伟人毛泽东的叙述吧。 这是一次正气浩然的长征,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长征,你对长征了解多少?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理解诗中红军长征的艰难以及体会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做下了情感的铺垫。通过交流资料使学生了解那一段背景,为新课的学习作下知识的铺垫。4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指名朗读。2、教师范读。3、填空。 毛泽东的诗中为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翻越(五岭),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3、等五幅征难图。 设计意图: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因此,对诗的内容把握上,我采取让学生自己找词语填空的形式来学习。为诵读诗文、理解诗的意境节省时间。 三、读、唱诗句,体会意境 1、学习第一句诗 (1)教师引读:红军/不怕(学生--远征/难) (2)组内学生:对比朗读(按照教师引导的方式) 师:从同学们的对比朗读当中,你了解到红军对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感受是什么?生:不害怕(即大无畏)师:从哪个词中看出红军的大无畏来。生:万水千山、只等闲。师:指导学生理解和朗读“万水千山”和“只等闲”。 (3)全班男
4、女生对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精神,我们来个全班男女生对读好不好? 男生读:红军/不怕;女生读:远征/难;男生读:万水/千山;女生读:只等/闲。 (4)男女生对唱4 师:让我们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唱出来;范唱之后指导学生二部轮唱。 设计意图:通过男女生的对比读和唱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诗的语调、韵律和节奏,领悟意蕴,体会情感,以读和唱代讲。男生的声音洪亮能突出长征的艰难险阻,女生的声音细弱能突出红军的藐视困难。 2、学习二、三、四句诗 (1)播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的画面。 (2)学生看后讨论、交流感受。 学生:有的用词汇
5、来描述。(板书)教师:因势利导―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学生:有的画简笔画,有的讲故事,有的回忆课文《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有的读诗句谈。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出作品节奏和韵律。(丸、暖、寒、颜)学生:个性化地朗读。 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并感受红军面对困难的大无畏和取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 男生----教师----女生。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这三句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突出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的?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逶迤”、与“磅礴”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
6、山势险峻;“细浪”和“泥丸”用的是比喻手法比喻困难之渺小;“腾”和“走”4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突出红军的不怕困难。师:用简笔画体现夸张、比喻的手法。生:“暖”和“寒”是对仗,即表达了红军度过金沙江的喜悦,又表现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更突出了红军战士的神勇无比;从“尽开颜”看出红军的欢呼喜悦之情。师: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配乐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教学中,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理解诗意,在朗读、演唱中感悟、品味诗中的语言美。在配乐朗诵中,体会古诗的意境美。朗读与学唱,直观与想象,理解和表达相结合。使学生由理解到感悟再到抒情。由男生、教师和女生对比读能更好
7、地体会诗的夸张、对仗的写作手法,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教师:面对用青春和热血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红军战士,你想以怎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受?学生:用毛主席的诗来歌颂他们,合唱歌曲《长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我采取齐唱来更好地把红军不怕困难的情感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 【作者单位:阜蒙县蒙古族实验小学辽宁】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